民国著名4大军阀: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西南王,分别是谁?
当时的民国处在一个战乱的时期,同时百姓们的生活也都一直是颠沛流离。虽然国家局势动荡,但是在各个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的军阀。分别是在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地区,这4个地区当中有着号称民国最强的,著名的4大军阀,他们分别是谁呢?一起来看看。
他们就是东北王张作霖、西北王的冯玉祥,东南王孙传芳,还有西南王的唐继尧。首先,先来说说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在那个时候名气十分大,原本在东山省沦陷之前,张家本来就是自己管理这一片范围。而日军也因为惧怕张作霖,而迟迟不敢攻入东三省。
西北王算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军阀,他就是冯玉祥。冯玉祥在1924年的时候参与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推翻了原来的直系军阀。在这以后,冯玉祥占领了很多地方,比如说山西、河南还有河北。很快就拥有了很大的兵力,成为了西北王。
第三位东南王孙传芳,孙传芳当时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就,是因为他到过很多地方去打仗。孙传芳属于浙江的军阀,在他的巅峰时期,曾经有过30万人的兵力。在1925年时,曾经击败苏皖军阀。但是,好景不长,在1927年时,因为阻止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所以这一次的军力也因此大大的消减了很多。从那以后也就因此衰落了。
第四位西南王唐继尧,从小开始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1904年曾经在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上学,之后就成为滇军的创始人。也致力于发展现代的军队,也曾经占领过昆明,对于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来说,唐继尧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甚至还控制住了广西。在 历史 上面,唐继尧是一位受到争议很多的人物。
民国时期四大军阀,东北王、西北王、东南王、西南王,都是谁?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四大军阀,分别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占据为王,那么这些王,分别是谁呢?
早年的张作霖极有谋略和胆识,从而击败其他军阀,实权相当于北洋政府的“元首”。晚年的张作霖,为了利益跟日本侵略者左右逢源,也被世人斥为日本人的“傀儡”。不过,张作霖屡屡不答应日军的要求,于是恼羞成怒的关东军在没有任何指示的情况下暗杀了张作霖,也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比较遗憾的是,在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因为乘坐的轮船失火而遇难。
“九一八”事变之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期间日本冈村宁次多次邀请他出任华北伪政府主席,却被他果断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孙传芳还是有一定的民族气节。比较遗憾的是,曾经手握重权的大军阀,却最后死在了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手里。
清末民国时期军阀分别是有哪些?
清末民国时期的军阀主要分为以下几系:1.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2. 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3. 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先期)、孙传芳。主要将领有:王占元、陆建章、孟恩远、李纯、陈光远、齐燮元、王承斌、萧耀南、方本仁、周荫人、孟昭月、陈调元。4. 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元老: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新派:杨宇霆、五虎将(即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褚玉璞、邢士廉、毕庶澄。5. 西南军阀: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联帅)、顾品珍、刘显世(附滇);桂系军阀(旧桂系):领袖陆荣廷,主要将领有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还有以赵恒惕为军阀;湘系军阀有谭延闿、程潜等;四川军阀有刘湘等。还有一些其他派系的军阀,如定武军(以徐州为中心,势力遍及安徽北部)、晋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门下,后掌握实权势力遍及华北)以及新疆的杨增新等。总的来说,清末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是近代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北洋军阀指哪三个军阀?
1、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代表旧地主。2、直系军阀:民国 初年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的省称。3、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扩展资料:1、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主要割据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2、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师长。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3、皖系军阀: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军阀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皖系军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系军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分别指的是哪三个势力?
北洋军阀原是袁世凯统治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三个系就是直系、皖系、奉系三个派别。直系: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皖系: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奉系:奉系的称号是因为其领袖张作霖来自于奉天,故称之为奉系。当时的东北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皆属于张作霖的地盘。扩展资料:1、直系形成过程:1917年7月,在粉碎张勋复辟后,直系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代理大总统职务,接替黎元洪,皖系军阀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兼陆军部长。冯主张南北和谈,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直皖冲突初现端倪。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直系曹锟、吴佩孚崛起,并于1920年7月联合奉系军阀发动直皖战争,击败皖系势力,与奉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是时直系军阀主力有18个师和18个混成旅。军事势力已完全控制华北、华东及中原地区。不久直奉矛盾尖锐,于1922年4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取胜,吴佩孚声望如日中天。直系曹锟在1923年通过有争议选举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24年9月皖系残余势力联合奉系挑战直系,先爆发齐燮元对卢永祥的江浙战争,继而引发第二次直奉战争,因冯玉祥临阵倒戈,吴佩孚功败垂成,退出北京。1926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战争中被国民革命军收编或遣散。2、皖系形成过程: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军阀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3、奉系形成过程:形成的社会基础与各派军阀虽然相同,但具体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差别:其一,在形成的时间和背景上的差别。北洋军阀嫡系———直系、皖系形成于清朝末期。1895 年,清政府 为维护风雨飘摇中的统治地位,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练兵,从此以袁为首的能够左右政治 的强大军事集团初露端倪。袁世凯以其掌握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逼迫清廷退位,革命派妥协,窃得辛亥革命果 实。北洋军阀嫡系就是这样形成的。而南方军阀的形成虽然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但正式形成均在护国 战争末期及其以后,滇系、桂系军阀都是利用护国战争的声威,将势力扩大到邻省(滇向黔、川发展,桂向粤、湘 发展) ,从而形成了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和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川、黔、粤、湘系军阀也多在这一时 期形成。奉系军阀形成的时间,与南方军阀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但背景却有很大区别。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率 领的军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而形成,即这支军队是通过镇压奉天辛亥革命、维护清王朝在奉天的统治而逐渐发 展起来的。因此,奉系军阀形成的时间与南方军阀相同,背景不同;形成之初的宗旨却与北洋军阀的直、皖两 系非常相似。其二,军阀人物出身上的差别。近代军阀人物的出身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四种:一是清代的武官,清 朝灭亡后,这些人掌握着军队,演变为近代军阀,这种情况在军阀人物中占多数。二是行伍出身,他们这些人 由于作战勇敢、带兵有方,逐渐地由士兵演变成为控制一支军队、占领一块地盘的军阀,冯玉祥就属于这一类。三是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军人,近代意义上的军事学校,中国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才有。受过新式军事教 育的有些毕业于国内学校,有些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着军事发展的进程,这类人物在军阀队伍中逐渐增 多。四是土匪头子出身,由土匪头目演变成为军阀,这是由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张作霖是这类人 物的典型。奉系军阀与南北各派军阀相比,不仅其头目是土匪出身,而且其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多有绿林经历,如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汲金纯、阚朝玺等。后来,王永江、杨宇霆、张学良等参与帷幄,奉系军事集团首 领出身结构有所改变,但奉系仍然是以绿林出身的人物为核心。这一点与南北各派军阀相比,是明显不同的。 一个出身绿林的人物,由于有了枪有了地盘,当上了小头目,势力不断扩大,而被朝廷收编,由此便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大军阀,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不多见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系军阀百度百科-奉系军阀百度百科-皖系军阀
民国历史人物-奉系军阀(六)
元老系红桃13--王永江 王永江(1871一1924)字岷源,辽宁大连市人。王永江幼年时天资聪慧,好学上进,18岁时以全县第一名考取贡生,但因其既无钱财,又无关系无法进入官场,只好在旅顺开了家中药店谋生,但因市民喜西药不喜中药干了几年后最终关门。时年35岁的王永江一愁未展,几近绝望时,老朋友袁金铠请他考察日本警察制度,并推荐其到辽阳警务学堂任老师。后被推荐为奉天人才受到袁世凯的召见,次年被任为奉天民政厅长。因其不奉承张作霖被其反对而未上任。后在老朋友袁金凯的说合下被张作霖请回省府任警察厅长。王永江信奉士为知已者用,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后又担任财政厅长,将连年负债的财政经营为年盈利千万之巨,被称为张作霖的钱袋子。其后张作霖扩军备战发动二次直奉战争,连年内战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王永江着急上火至‘左目失明,心脏漏血’,心恢意冷遂辞职回乡。后张作霖派张学良去请其复职,王永江一概不见,后张作霖亲自出面也吃了‘闭门羹’,1927年王永江病逝于家中,享年54岁。 少壮方片1--杨宇霆 杨宇霆(1885一1929)字邻葛,辽宁法库人。自幼聪明过人过目成诵,16岁中秀才,后在堂兄的资助下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步入军界,因其才华出众能力非凡,很快就被张作霖所知,调他到师部任参谋。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杨宇霆建立了东北海军,制定田赋制度,修建战备公路,建立奉天兵工厂,迅速打开了奉系在东北的军事和政治局面,成为了张作霖身边的大红人,人称奉军的‘小诸葛’。杨宇霆一生自负好胜,没有不良嗜好,事事亲力亲为,但其心胸狭窄骄横自恃,不能容人。在奉系中数次犯错,与郭松龄相互拆台势如水火。但张作霖爱其才能每次都原谅,包容了他。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杨宇霆以元老重臣自居,对张学良动辄训骂,以执父自居。后在东北易帜问题上坚决反对张学良,被张学良杀死在自已的公馆之中,终年44岁。 少壮方片2--郭松龄 郭松龄(1883一1925)字茂宸,辽宁沈阳人,父亲是名私塾先生,少年时因家贫数次失学,2O岁时考入奉天陆军学堂,毕业后到衙门任卫队长。因其勤于职守受到统领朱庆澜的赏识,后随其驻防四川并加入同盟会。民国后朱庆澜被排挤出四川,郭松龄也无法立足回到奉天,参加反清组织,后被清廷抓捕判处斩刑,在刑场上被其妻子韩淑秀救下。1913年郭松龄入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投广东孙中山任警卫营长,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再次返回奉天到东北陆军讲武堂任教官。其间与张学良相识,深得张学良器重,被尊为良师益友。1921年任其为旅长,在其后的剿匪军阀混战中郭松龄多次立功,被张作霖所赏识。在第一次奉直战争中奉军大败,唯有郭松龄旅打胜未受损失。战后郭任陆军整理处参谋长,处长张学良,负责对旧奉军的重新整理和训练。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奉军主力击败直军占领北京,劳苦功高,但却被其老对手杨宇霆排挤压制,没有封赏,让其心生不满,遂联合冯玉祥,反奉,由于冯玉祥的临阵倒戈和日军的干预最后郭松龄被奉军击败。郭松龄,韩淑秀夫妇被枪决,终年43岁。
奉系军阀的将领主要有谁
主要将领:旧派: 张作霖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先用计赶走了皖系督军段芝贵,在奉天省独揽大权。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新派: 张学良(张作霖的儿子)新派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不过后来大学派等人反叛奉系。一些人物如孙烈臣、于学忠、郭松龄和李景林等虽为新派但同时为张作霖效力己久,是新旧派过渡人物。士官派: 杨宇霆、孙烈臣、于学忠、何柱国、吴俊升、张骧伍等。大学派: 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等。扩展资料: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师长。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奉系军阀
《1908大军阀》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1908大军阀》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qOuoqMjg_3J8WnCaYQmpQ?pwd=z0jo 提取码:z0jo简介:穿越留洋军校毕业生,在腐朽的晚清军队之中,从一名小军官一步一步成为新军领袖。以热血强硬的手腕打造强军,在大革命浪潮之中游刃同盟会、君宪派和北洋军之间,北伐中原,于世界大战之际奠定中华强国基础。
三大军阀分别有谁?
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国军副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部渡江反攻,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五夜后不幸失败,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聪颖过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此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孙传芳是何许人其历史简历
孙传芳(1885年–1935年),山东历城人,民国时北洋直系军阀首领之一。 1904年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后,以官费留学日本。 1908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加入同盟会。 1909年回到中国,任北洋陆军营、团、旅长。 1921年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 1923年,任福建军务督理。 1925年奉曹锟命进攻浙江,兼任浙江军务督理。 11月驱赶奉系,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 1926年北伐军入江西,孙传芳主力在九江被歼,孙向张作霖求救。 1927年8月,乘宁汉分裂,蒋介石辞去国军总司令职,率残部再战。 于龙潭被何应钦、李宗仁大败。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孙部被晋军收编。 孙从此寄食张学良门下。 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佛教居士林被报父仇的施剑翘刺死。 取自":// *** blog/wiki/%E5%AD%AB%E5%82%B3%E8%8A%B3"
孙传芳简介
1、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山东省泰安府泰安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之后,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
2、孙传芳幼年孤苦,寄人篱下,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势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期间拥兵数十万,积极进行军事改革,重用知识分子,裁减赋税,善待农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组织兵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3、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果断拒绝冈村宁次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的无理要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具有一定的民族气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