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穆桂英点将

时间:2024-07-19 10:08:40 编辑:阿旭

穆桂英点将台的相关景点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位于矿区口泉镇)穆桂英坡:位于矿区口泉镇,宽13米,呈东西走向,相传宋辽交兵时,穆桂英曾率军驻扎于九寨,时常骑马下山经过此处。后人仰慕英杰,遂将此处称为穆桂英坡,以示纪念。 穆桂英洞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娄家沟村西2.5公里处的凤凰山腰上,该山海拔440米,山势险峻。相传北宋时期杨门女将穆桂英抗击辽国时,在这里安营扎寨。在位于东部10余里的一个大场子里习武练兵(后称教场村),与辽兵对峙。山下有一开阔地,中央有一平台,高约2米,长3.5米,宽4米,为穆桂英点将台。穆桂英洞为天然形成,洞高4米,宽7米,深10米,且洞中套洞。洞顶是嶙峋怪石,外侧有石柱天窗,上可望突兀群峰,下可俯溪流深渊,景色可谓“秀如峨嵋,难似蜀道,险似华岳”。穆桂英洞前,一块光滑的石板上有四个石窝,相传是当年树“穆”字杏黄大旗的旗杆窝。这旗杆窝有着不寻常的来历。传说当年辽国军兵进犯宋朝,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染河水,双方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一阵狂风骤起,只听“咔嚓”一声,山峰上悬挂的“穆”字杏黄大旗的旗杆被拦腰折断。辽兵见帅字大旗倒了,立时威风陡长,拼力冲杀,而宋军渐渐立脚不住,情势万分危急。这时穆桂英身边的一位大将叫焦赞,此人身长一丈,面如锅底,神似金刚,只见他一个虎步跳到旗杆座边,抱起大旗杆窜到旁边突兀的青石板上,站好马步,运足力气,喝声:“起!”那大旗杆便稳稳地立了起来。宋军将士见“穆”字大旗复又随风飘扬,军威大震,一阵猛杀,辽兵大半中箭着枪,少半逃回辽营。辽军败退以后,焦赞才松开了旗杆,可那三丈高的大旗杆,自个稳稳地立在那里。原来旗杆的下端已被焦赞捅进青石板中,足有二三尺深。从此,青石板上便留下这个千古不朽的纪念。以后世世代代,上山的人们总要在这青石板前逗留一会儿,深情地抚摸着旗杆窝,追忆当年好汉焦赞的壮举和杨家世代忠良的业绩。天长日久,青石板磨平了,旗杆窝也磨浅了。

穆桂英点将台的由来

= 过了四桥子村,再往里走一里多地,有一块高三米,平面约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巨石独卧沟中。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石。当地人说,穆桂英曾站在这块巨石上点过将,所以也叫穆桂英点将台。传说,辽兵进犯中原。穆桂英挂帅大战辽兵,杀得辽兵节节败退。正当她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时,突然分娩了。败退到居庸关北的辽兵得知此讯,以为有机可乘,立即停止败退,准备卷土重来。刚刚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紧急战报,心中很是恼火,立即披挂上阵,去退敌兵。众将官急了,忙上前劝道:“元帅,辽兵反攻,自有我们抵挡,你身体要紧,还是留在账内,不出去的好。”穆桂英说:“辽兵反攻,战情紧急我身为元帅,怎能坐账不出呢!”说着。把婴儿交给丫环侍女看管,马上传令大小三军将领,带领人马速到边关听点。众将领见元帅月子中不顾身体虚弱,还要出征抗敌,都深受感动。不多时,就都带领兵马到点将台前听点了。且说辽邦兵将,正准备拔马回头,反攻宋营时,忽见穆桂英披挂整齐,威武地站在点将台上点将,都怔住了。看来说穆桂英分娩是谣传,不能上当。于是赶忙又往北退去,一直退到八达岭外。至今那个点将台上还留着穆桂英脚印和二十八个账棚杆眼呀!

穆桂英点将台的介绍

穆桂英点将台,是北京市昌平区二级文物,位于居庸关和八达岭老路右侧山涧中,是一块平地突起的巨石。据传穆桂英曾在该石上乘马点将抗击金兵入侵,石面上多处马蹄印为证。《居庸关》和八达岭是两道把守进京之路的关口,关口和东西两侧山上的长城现以全面修复十分壮观。并在意大利艺术家的创意下,全部用灯光装饰,远眺近观暇想连篇。灯展至月底结束。

穆桂英破洪州 洪州是现在哪个城市

  河南辉县
  辉县北部宋称洪州,有穆桂英大战洪州城的佳话,今遗址在洪州乡,又改名洪洲乡。辉县市内主干道有洪州大道。   
  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前841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县境东部置共县,西部属山阳县。东汉、晋、北魏、东魏因之。隋开皇六年(596年),省山阳县,改置共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辖共城、凡城二县;武德四年废州,并凡城县入共城县。   
  宋因之,又析洪州。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不久即废。
  穆桂英大战洪州城
  北宋抗辽的历史战役。小说《杨家将演义》对此颇有描写。   大概过程为:辽邦白天佐领兵进犯宋朝边境,将镇守在洪州城(今济宁)的杨延昭和十路总兵团团围住。杨宗保星夜出城,单骑突围,回转京城搬求援兵,怎奈朝中诸将俱难担当解围的重任,无人适于挂帅出征。宋王只得命八贤王赵德芳和天官寇准到天波杨府来调将,佘太君表示了一番为国为家、救国救民的赤胆忠心,但又谓杨府已无将可调。敦厚的八贤王不知如何是好,熟谙杨家的老寇准已看出其中必有原因。因而将老太君诓入后堂去为他们准备宴席,自己就拉着八贤王溜人后花园演武厅。只见园中刀枪剑戟列成林,马蹄印乱纷纷,都是新踏的印。二人又击打催金鼓,敲响鸣金锣,三通鼓响,果然见杨家男女兵将突然齐集“聚将台”前,更见穆桂英全身铠甲披挂定,威风凛凛进入演武厅,二人大喜。忽听老太君下令收兵,寇准赶忙借千岁之名传令少夫人到前厅议事。二人将洪州被困之事对她说明,她激愤不已,极欲挺身而出,可是顷刻之间却又犹豫起来,吞吞吐吐也说不出个什么原因。机智的寇准出言激将,再次激发她的爱国热情。正当穆桂英上前,欲接帅印时,忽然又传来老太君“且慢!”的喊声,佘太君急急忙忙赶至前厅,八贤王和老寇准不解:老太君为何要阻拦穆桂英接印?穆桂英又为何吞吞吐吐不肯道明?当老太君道出“她身怀有孕”时,大家都愣住了!这便如何是好?正在心焦失望之际,却见桂英甩袖翘首,主意已定,高唱出:“穆桂英为国家我何惜自身……”的壮语豪言,众人被她这种为国家为黎民丝毫不顾惜自身的凌云壮志深深感动,老太君此时也激励桂英奋勇杀敌,早日奏凯。穆桂英接受了元帅大印,寇准催促她即刻就到校场去点兵,并且满口答应要给她一个得心应手、来去方便的先行。原来冠准早想好了这先行非杨宗保莫属,但又怕宗保知道给妻子当先行而不同意。所以当宗保回到天波府时,寇准就假借赏赐御酒为名,将一颗先锋金印放在托盘之上要他接任先行,他自己就拉着八贤王偷偷溜走了。一个不知道妻子当了元帅,一个不知道丈夫做了先行。元帅点兵,在校场之上闹了一场误会,最后双方满意,起兵出征。杨宗保奉穆桂英之命赶到洪州城下,报与城上父亲知道援兵已到,快快出迎。但因边战之际,不及报明新元帅是何许人。待杨延昭率领十路总兵来至大营迎接新元帅时,宗保忽然又起了一个恶作剧的念头,故意将禀贴上的“杨”字挡住,不叫桂英知道总帅就是公爹,不叫六郎知道新元帅就是儿媳。军乐吹吹打打,大帐中闹出了一场翁媳碰面的笑话。宗保却在一旁拍手好笑,这时帐内、帐外,妻子、父亲两处传唤,责备他报事不明,里里外外来回奔忙,跑得宗保汗流浃背,弄得个作弄人自己受罪的结局。白天佐前来讨战,杨宗保不顾穆桂英用兵之策,私自领兵出战,结果大败而回。桂英责问,他竟理直气壮,毫不认错,反责桂英是不敢迎战之人。桂英气急,传令刀斧手将他推出斩首!但赶快又暗示思乡,过营去请六郎前来,以便从宽处分。六郎匆匆赶来,才命将宗保放回。但桂英仍下狠心将其责打40军棍。40军棍打得杨宗保皮开肉绽,怨恨不已。桂英心里疼不胜疼,命众将退帐后,忙下位来搀扶宗保,晓以大义,说明自己并非是无情责打,而确为整军纪不能徇私情。宗保遂领悟妻子的恩情,低头认错。此时白天佐又来叫阵,宗保向桂英献出一条妙计……杨宗保领兵再去迎战,会阵时假装败退,白天佐以为败兵之将,不堪一击,穷追不舍,待追入东山谷口时,穆桂英的大队伏兵早已等候在此。经过一番激战,桂英虽胎动腹痛,但仍奋力杀敌,终将白天佐刀劈马下,解救了洪州之危,凯旋入城。


穆桂英大破洪州是什么地方

河北省的辉县市。辉县市,是新乡市的2个县级市之一,驻地城关街道。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北依太行,南眺黄河。宋因之,行政区划属河北西路。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属河北西路。元属中书省。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称苏门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因百泉魏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句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不久即废。 [8] 1938年2月日军入侵辉县。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区委根据抗战形势,将原辉县相继划为辉县(后改辉北县)、辉嘉、新乡(后改辉县)三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6月三县合并为辉县。建国后,辉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11月撤平原省,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撤新乡专区,辉县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撤销辉县,建立县级辉县市,新乡市代管。扩展资料:穆桂英大破洪州的故事:北宋时,杨延昭被辽将白天佑圃于洪州,杨宗保突围回朝搬兵,因朝中无兵可派,八贤王央请余太君发兵。太君不满宋王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而且孙媳妇穆桂英身怀有孕,不忍断然令其率兵出征。但寇准运用机智激起穆桂英的爱国斗志,慨然应允驰救洪州之围。穆桂英褂帅,杨宗保为先行官,宗保因见女将褂帅,心怀不服,私自出战,不幸挫败。桂英因宗保不服调遣,违反军令,即欲问斩,经众将与杨延昭求情,方蒙赦免。桂英无奈贵打宗保四十军棍,以肃军纪。退帐后,桂英对宗保婉言劝导,宗保被桂英的真诚所感动,夫妻和好,二人同心歼敌。白天佑几次挑战不成,锐气渐失,桂英俟战机成熟,即统精兵力战强敌,终于歼灭白天佑全军,解了洪州之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州百度百科-穆桂英大破洪州

穆桂英挂帅唱词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身帅字旗 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浑天候 穆氏桂英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想当初跟随太君回归原郡 一家人在河东安度光阴闲无事夫妻们观山赏景 到夜我阅兵书又读诗文月光下习武艺消愁解闷 教儿女练刀枪费尽心我只说从此后朝事再不问 谁料想安王反贼要争乾坤宋王爷传下来一道圣旨 众呀众武将 跨呀跨战马各执兵刃 一个个到校场比武夺帅印老太君命文广探事把京进 小奴才在校场比武刀劈王伦王强贼恼怒要把我儿捆 多亏了天官寇准一本奏当今万岁爷在校场他把我儿问 小奴才他瞒哄不住表他的祖根他言讲住在河东啊 有家门 杨令公是他先人 他本是那宗保的儿杨延景的孙曾祖母佘老太君 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宋王爷一听喜不尽 他知道俺杨门辈辈是忠臣刀劈王伦他不怪 又把那个招讨帅印赐予了儿身老太君为国把忠尽 她命我挂帅平反臣一不为官 二不为宦 为的是这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率领人马平反寇 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吩咐一声我把校场进

穆桂英挂帅经典唱段

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经典唱段唱词是: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哎,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穆桂英挂帅》经典唱段部分,融合了青衣与刀马旦的表演,借鉴吸收了大武生的身段动作,生动地塑造了“穆桂英”这位巾帼英雄形象,歌颂了这位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具有高尚爱国情操的杨门女将,将梅派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穆桂英挂帅》主要讲述了北宋时期西夏进犯中原,宋王决定通过校场比武挑选元帅领兵抵抗,杨家小将杨文广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归来。其母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其效力,最终在佘太君的感召下愉快地答应领兵出征。穆桂英的角色塑造梅兰芳扮演穆桂英,将青衣和刀马旦的表演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塑造了穆桂英这位人过中年、率军杀敌的巾帼英雄形象,赞扬了杨家数代男女老少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操。梅兰芳调动几十年来积累的丰硕的艺术经验,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艺术人生中最后一个舞台形象,把梅派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当时,梅兰芳已年过花甲,对穆桂英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感同身受,因此在戏中把穆桂英性格掌握得很准确,突出表现穆桂英捐弃私愤,重整戎装,慷慨誓师,兵发边关,久居林下重展雄姿的巾帼英雄神韵。在“乡居”、“捧印”和“发兵”各场中,无论是身穿印花红装绣帔,还是扎靠披蟒插翎子,均端庄娴静,豪迈威武,沉稳凝重,一派英姿,满台生辉。

杨门女将的主题曲叫什么名字

歌手名:赵芊羽
专辑名:
扬眉
作曲:曹轩宾
作词:李焯雄
演唱:赵芊羽
再挡一刀又何妨
不让你失望
回首来时路荒凉
世道正沧桑
谁有真正的胜算 每一个战场
敌暗我明 冷箭最难防
就算天意要这样
我也要较量
能和你有难同当
是最高奖赏
把不堪都变不枉 情场如战场
为你征战 寸土也不让
扬眉笑对 穷山恶水也与你相随
今生相会要几辈子轮回
横眉冷对 谁是谁非仍执迷不悔
全世界反对 我问心无愧
就算天意要这样
我也要较量
能和你有难同当
是最高奖赏
把不堪都变不枉 情场如战场
为你征战 寸土也不让
扬眉笑对 穷山恶水也与你相随
今生相会要几辈子轮回
横眉冷对 谁是或谁非仍执迷不悔
全世界反对 我问心无愧
扬眉笑对 穷山恶水也与你相随
今生相会要几辈子轮回
横眉冷对 谁是谁非仍执迷不悔
全世界反对 我也无所谓
幸福不迂回 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