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梧桐树的由来
南京的法国梧桐树主要来历被分为三种说法,第一蒋的爱妻喜爱法国梧桐树,蒋特意引进梧桐树种满大街小巷,第二法国传教士对孙的敬畏,在迎接孙奉安大典上,特意申请引进梧桐树,第三孙喜爱梧桐树,为了纪念从而引进梧桐树。蒋的妻子特别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从法国回来,就与蒋说起来对法国梧桐树的喜爱,于是蒋为爱妻,特意从法国引进了两万棵梧桐树,并将其栽植在各个大街小巷,希望自己妻子在南京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心爱的梧桐树。除此之前,相传有一位法国传教士很喜爱梧桐树,但它也非常敬畏孙,于是在中国迎接孙奉安大典上,他将他喜爱的梧桐树做为礼物,特意申请南京市长在南京种上梧桐树,成就了中山路的绿荫蔽处。梧桐树的介绍梧桐树又被称为青桐、梧树,属于梧桐科植物,为落叶大乔木,最高能长到15米,梧桐树的树干很挺直,树皮呈绿色,很光滑。梧桐树会在每年6月开花,它的花朵大多为淡黄绿色,花边是向外卷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梧桐树是喜光的植物,大多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梧桐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在湿润、深厚、排水性好的中性土壤或酸性土壤中生长。通常可以将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配制土壤种植。
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梧桐树?
南京的梧桐都是蒋介石为了追宋美龄而种的,因为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当时的蒋介石虽然是广州国民政府的一匹政治黑马,当时对比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大佬,蒋介石能够最终胜出的概率十分渺茫,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蒋介石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江浙财阀的支持。于是蒋介石就把目光放到了宋美龄的身上。1927年3月,蒋介石以北伐军总司令的身份把军队开进上海,展开了对宋美龄的穷追猛打,最终取得了成功。也正是因为宋美龄喜欢,蒋介石才大肆种植法国梧桐。一张城市名片民国时期栽种的2万株“法桐”,覆盖了南京的主要干道。在南京风土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和南京市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为巍巍大树,最长者已满77周岁了,粗度够2个大人合抱。现存于各条中山大道,长江路、陵园路等“法桐”行道树,树干坚挺,通体洁净、靓丽,树冠高大。覆盖着整个街道,活脱脱如一条条“绿色隧道”,亲临南京的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都赞不绝口,称之为“世界级绿色都市”。上世界末,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皇浏览中山陵景区时赞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京有个‘绿色长廊’”。南京市在海选城市十大名片活动中,“绿色南京,博爱之都”力拔头筹,领衔南京城市名片,只是由于“文字太长”而割爱,单取“博爱之都”。“博爱之都”作为南京的一个整体形象名片,是南京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象征。
南京梧桐树事件的事件过程
南京梧桐树事件起源于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以及10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梧桐等树木移栽。其行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发起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2010年,在南京地铁3号线建设中,市政府计划在沿线除市政府站和浮桥站之外的11个站点处移走600多棵树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种植的梧桐树,其余还有香樟、臭椿、高杆女贞、栾树等。2011年3月初,南京地铁3号线开始大规模动工。大行宫站附近长江路、太平北路一带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宁区麒麟镇某苗圃。3月14日,中山东路沿线的梧桐树上被人们系上了绿丝带,这是网友自发发起的“绿丝带行动”,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以抗议被伐。3月15日,中国国民党立委邱毅在微博中表示“若南京市政府再不停止砍树,他会在国民党中常会提案护树”,事件终于迎来转机。次日,邱毅在国民党中常会中提案,希望透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协调南京市梧桐砍伐事件。而国台办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中称相信南京市政府会妥善处理此事。3月19日下午,上千南京市民在南京图书馆前集会抗议政府砍伐迁移树木,抗议人群与事先来到现场的警察并未发生大的冲突。3月20日,南京市副市长陆冰称,地铁三号线的移树工作已全面停止。而政府将公开征集民意,以进一步优化地铁建设方案,事件告一段落。扩展资料:历史背景: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早先南京地铁2号线在建设中也遇到过移栽树木的问题。最初工程计划移栽树木1065棵,后来对具体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以避开大树,最终迁移190棵,为此工程投资增加了5000万元。当时市园林局承诺“190棵迁走的大树确保不死一棵”,但事后回访发现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仅有1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南京梧桐树事件
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市民致信
南京市民为拯救梧桐树致南京市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季市长:您好!我们是一群热爱南京的普通市民,今天,我们写这封信给您,希望您能帮助广大南京市民拯救因地铁三号线施工而被移栽的行道树。3月1日,有报道称“南京40多棵行道树被剃光头为地铁线让道”,随后更多网友开始大量转发与之有关的信息。我们询问专家后了解到,此报道涉及的太平北路段梧桐平均年龄在50年左右,最大的近百年,为民国时期种植的树木,它们是为地铁三号线让路,接下来还有六百多棵行道树将被移栽。3月14日晚,看到了政府的公开回应,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修建地铁势在必行,而相关部门的专家已经做了多方论证,尽量保证更多的行道树免遭移栽之苦。我们非常感激相关部门在之前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来自媒体和市民的各种质疑仍未停止。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们希望表达几点建议,希望您能够采纳。第一, 尽快停止对太平南路段39棵英国梧桐的移栽行为;第二, 向公众公布,因地铁三号线建设施工,计划被移栽的行道树的数量及路段;第三, 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邀请各方专家、媒体、公众重新论证地铁建设方案,尽最大可能保留行道树;第四, 对确定一定要移栽的大树,逐一进行拍照登记,跟踪其生存状况,并向市民公示;第五, 提高城市树木管养经费标准,增加养护人力和资金投入。成立“移植大树养护基金”,由市民监督使用,资金来源可以是民间出资,也可利用“伐一补三”、“砍树支付给树木所有者的树木补偿费” (参见《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相关)等行政收入补贴。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气质和修养,金陵这座古城因树而美。1928年,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灵柩经过的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和中央路与中山南路,国民党政府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83年来,这些参天古树早已和南京城融为一体,郁郁葱葱的绿色让这座古城更显高贵威严,但又不失古朴雅致。应该说,这些树是南京不可或缺的一员,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今天,当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家人朋友将要遭受砍头搬家的劫难时,我们感到无比痛心。我们致信给您,希望您能够考虑南京市民的这点建议,同时,我们也愿意积极的参与到城市树木的保护和宣传的工作中来,愿政府和市民一起联手,守护南京的绿色!热爱南京的普通市民联系人:李春华2011年3月15日 回信南京市市长信箱对拯救梧桐树的回复 阅读:南京市民为拯救梧桐树致南京市长的一封信李春华,您好!本信件是南京市市长信箱的回复信件,以下是您2011年03月15日,标题为:“拯救因地铁三号线施工而被移栽的行道树”的信件的办理意见。此邮件为系统发送,请不要回复,谢谢!办理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意见:李春华网友: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爱,正是因为有和您一样热爱我们这座城市的广大市民的支持理解,这几年南京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快速发展!梧桐树是南京的重要“城市名片”,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是南京靓丽的风景,也是南京市民对这座城市归属的精神寄托。当前,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已启动,城内走向要经过太平北路、太平南路等道路,车站施工和行道树的保护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广大网友关注关心梧桐树保护的心情,我们身同感受。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明确要求平衡好地铁建设与大树保护的关系,尽量少移或不移植大树。我们深知梧桐树承载了南京人太多的历史记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做好工作:一是最大限度保护树木。地铁建设过程中做好绿化保护,尽量少移植或不移植大树。二是最大限度优化方案。三号线建设沿线交通走廊道路容量有限,同时,沿线地层主要以古河道河床为主,包含淤泥质粉土、粉细砂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因此,相关地铁车站均采用明挖的施工方法,不得不移植部分现状树木,我们已要求相关部门从车站站点选址到车站建筑规模均进行优化,压缩车站站台宽度,减少出入口数量和尺寸等措施,将地铁施工对绿化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最大限度保持“绿量”。包括梧桐树在内的绿色植被都是南京宝贵的生态财富和文化财富,我们实施移植的数目,必须园林专业单位实施,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树木维护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树木存活,“绿量”不变。此外,我们已进一步严格落实责任制度,要求地铁指挥部、城管局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每一颗大树的移植都要有审批、有配套维护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和单位将一查到底,严格追究责任。梧桐树的保护,城市的发展,需要您的积极参与和大家共同努力,欢迎您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生活的南京更加幸福、美丽。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市长信箱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指的是什么?
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指的是梧桐树。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的意思是南京满城都是梧桐。相传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了求爱为宋美龄在全南京城栽满梧桐树,因此一些带情爱元素的诗文都会加入此段浪漫的事。那年,她说她喜欢法国梧桐,他就把梧桐种满了整个南京.金秋的中山陵,黄色是用梧桐树编织的丝带,蓝色的宝石是美龄宫,这是一个只有南京人懂得的爱情奇迹。梧桐的形态特征梧桐,高达15到20米,胸径50cm;树干挺直,光洁,分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壮,绿色,芽鳞被锈色柔毛,株高10~20米,树皮乳光滑,片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叶大,阔卵形,宽10~22厘米,长10~21厘米,3~5裂至中部,长比宽略短,基部截形、阔心形或稍呈楔形,裂片宽三角形,边缘有数个粗大锯齿,上下两面幼时被灰黄色绒毛,后变无毛;叶柄长3~10厘米,密被黄褐色绒毛;托叶长1~1.5厘米,基部鞘状,上部开裂。
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整首诗是什么?
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题记。“白鹭洲前,乌衣巷口,江上城郭,万古豪华,六朝兴废,潮生潮落”,对南京的印象一直都存在书本里,没有想到这种久深的印象即将变为现实。早就听说深秋的南京是最美的,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交织成五彩斑斓的世界在我的脑海很多次地浮现,就这样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准备了一场去南京的旅行。也许是兴奋吧,去之前的晚上很晚才睡着,终于在周六抱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南京,开启了一场深刻而难忘的旅行。此次行程时间为周六、周日两天,分别安排了两天的行程路线。第一天行程路线为:南京师范大学——先锋书店——南京大学——夫子庙,只所以先安排这样的行程路线,一来是本着就近原则,二来是感受南京浓重的人文气息。
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
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这不是诗,只是民间根据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故事改编的一句顺口溜,故事说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钟爱的法国梧桐,因其携有高贵典雅、浪漫情怀之特质。正是宋美龄的一句无心之言,蒋介石遂立刻命人大量购买法国梧桐,种满了南京的街头。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蒋介石在南京种梧桐树是为了孙中山的葬礼。南京的梧桐树: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历史。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与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成为南京的象征。解放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云南松情有独钟;不到3年,这些树苗就在南京市的山坡、路旁、湖畔、水边扎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等地茁壮地生长起来,成为点缀南京城市风景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南京梧桐树事件的相关事件
1999年的秋天,当秋风尚未来得及袭击还泛着绿色的树叶时,南京瞻园路上一排有着50多年树龄的梧桐树却面临着被砍伐的厄运——砍伐的理由是扩路。某媒体记者打电话给一位有号召力的老学者,老学者立刻联络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八位教授,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已有一棵大树被锯。八位教授联名向市政府上书,呼吁保护这些大树。此事惊动了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于是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华东版上,以《这些大树不该砍》为标题的报道赫然刊登在第14版的头条上。树最终保了下来,瞻园周边的传统空间也保存了下来。 2001年,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后不久,为了让下了高速即进南京城的汽车有个快速通道,中山东路中山门段的六排梧桐树被命砍掉四排。结果二十几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国家建设部,要求我们的建设者“手下留情”。建设部部长亲下南京了解情况,同意专家们的建议,“砍二排保四排”,否则取消南京绿化城市的资格。虽然保存了四排大树,但那被砍掉的两排树仍让人心痛,《南方周末》2001年3月15日以《死于非命的树》为题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刘伯承元帅任南京市市长时,看到山路边有一根木棍都要过问,是不是砍伐了紫金山的树?当时上山砍树最高的被判刑12年。周恩来总理参观紫金山时发现有人砍树,严厉批评说:“国家再穷也不能动紫金山上的一棵树。”如今,紫金山山体2万棵树却遭遇建国55年来首次大规模砍伐。年逾古稀的老人们哭了70岁的园林工程师老宋站在紫金山上,现场的情景让他伤心得不忍睁眼:这里原本郁郁葱葱的原生林,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黄土地和残桩断枝了。被砍伐的原生林位于紫金山东侧的上黄马水库和下黄马水库,中山陵则位于紫金山正南侧。在中山陵工作了42年的老宋告诉记者,中山陵和紫金山在南京人心中是合二为一的——“破坏紫金山,就是破坏中山陵。”最早发现有人在紫金山上砍树的是黄马村的村民。村民刘福贵说,8月底就看到有人在林子里砍树,也没见有人管。老宋当时还不相信,“建国55年来没见谁有这样的胆子”。10月24日,老宋和四十余名曾在中山陵园管理局(下文简称“管理局”)工作过的老工人来到上黄马水库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砍树不是用锯子,是用大型挖掘机挥动着挖掘臂一路扫荡过去的。”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很多砍下的树就被直接埋到了地下。”一位第一次来现场的70岁老人,哆嗦着嘴唇不断重复着:“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要干什么?”四十几位老工人当即手挽手筑起人墙阻挡挖掘机的前进,但挖掘机在他们头上挥舞着铁臂,并未停止。四台大型挖掘机在林间进行了24小时的“扫荡”,先用挖掘臂直接将树木扫断,然后有人立即过来清理残余枝叶,最后再把树桩锯掉,甚至把树根拔掉。老工人们又赶往下黄马水库,发现那里也是同样的情况,以他们的经验估算,两处被毁林地面积总共近百亩,砍伐的树木近2万棵。他们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曾有位园林工人误砍了紫金山上的一棵病树,被行政记大过;9年前,一位园林工人偷砍了28棵杉木,被判了两年徒刑。这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哭了。因为这是紫金山上保护得最好的一块原生林,林木多样化,生态保持完美,以前走进山林就能听见处处鸟鸣,林间有梅花鹿、獐子嬉戏奔跑,10年前甚至能看到狼在湖边饮水。砍树者何人?10月23日,记者采访了中山陵园管理局,该局办公室值班的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解释说,“在紫金山东侧施工的是中山陵综合治理工程东部项目指挥部,但不会砍伐树木,只是按程序移植或清理杂树。”但园林工程师老宋对“清理杂树”的说法表示了质疑:“即使是清理5公分以下的杂树也要严格地规划和报批,何况砍掉的都是胸径十几公分乃至几十公分的大树。” 记者在南京市政府网站上查到,宁政办发(2004)126号文件《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中山陵综合治理工程东部项目建设指挥部(下文简称“东部项目指挥部”———记者注)的通知》,其中提到东部项目指挥部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十运会’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中山陵风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发文时间为2004年9月24日。在紫金山施工现场,记者发现了具体施工单位——南京黄马置业有限公司,以及该施工项目的全称“南京‘东部接待中心’(暂名)改扩建工程”。记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南京黄马置业有限公司”的资料,却没能发现任何关于该公司的资料。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是由政府部门出资、专为“东部接待中心”改扩建工程而组建的公司。记者询问了几位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方均称“刚刚被招聘进来,对公司情况不了解”。黄马置业公司综合部的邰处长解释说,此次砍树手续经过严格审批。他拒绝透露具体砍伐数量,只强调所砍的每一棵树,都是按照正常程序通过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林管理处向上报批。管理局园林管理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说,这次砍树数量的确大,历史上少有,但黄马公司砍伐树木的手续资料齐全,目前他们正在与黄马公司清点所需砍伐的树木。“可能是施工方的工程比较急,所以就先砍伐了。”“哪里有先砍树后清点的道理?”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宋不禁跳了起来,“按照程序应当是拿到砍伐许可证之后,清点好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和种类,然后才能在有关部门的监视下砍伐树木。”黄马公司方面称,曾于9月30日就该项目一期工程向中山陵园管理局提出申请,“需移植树木921株,砍伐811株”,管理局接到申请后于10月12日向南京市政府以文件形式进行了请示,10月13日,黄马公司此次移植砍伐申请得到了批复,并被要求做好移植养护等相关工作。但老园林工人们认为,实际砍伐的树木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移植?移植的树在哪里?九、十月份树木的生长期还没有完全结束,移植一棵死一棵!”中盟律师事务所孙乔圣律师对黄马公司得到的批复也表示了不同意见。按照《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管理局有十棵以下“少量非珍贵树木”的砍伐审批权,如果“砍伐树木十棵以上的,由管理局预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条例》中没有说明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上限。”孙乔圣律师告诉记者,“按照《森林法》第十六条(二)规定,占用或征用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上位法《森林法》优于下位法《条例》。”孙乔圣律师解释说,中山陵风景区的树木是特种用途林,如果按照东部接待中心改扩建工程2000亩的规划面积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10公顷的上限,江苏省都没有审核权,应当报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11月1日记者致电管理局,询问具体砍伐审批情况,办公室一位韩姓工作人员称“不方便接受采访”,转而让记者去“找黄马公司综合处的邰处长”。违建项目?乌有项目?按照《条例》规定,“规划控制区内,不得建设风景区规划和各景区详细规划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被砍伐的这片林地刚好位于规划控制区内。但是在江苏省建设厅10月26日正式批准的《中山陵园风景区详细规划》中,中山陵东北侧只有“黄马滨水休闲公园”的规划,记者没有找到关于“东部接待中心”改扩建工程的任何项目。“造一个休闲公园只要一个凉亭两条小路就可以了,哪里用得了上千亩的土地?”一位老园林工人说。至于“东部接待中心”改扩建工程,老园林工人们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东部接待中心’这么个单位”。一位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中山陵里从来没有过‘东部接待中心’,在环陵路上有过一个‘东部休闲中心’,占地1.1万平方米,已经存在7年之久。”根据南京本地媒体的报道,位于中山陵规划控制区内的“东部休闲中心”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被定性为违章建筑,并于8月16日被全部拆除。
梧桐树生长在哪里?
泡桐树(俗名:梧桐树),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是速生树种。
泡桐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大致分布于北纬20-40°、东经98-125°之间,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生长良好。耐干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长,但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和山脊处栽植。泡桐为喜光树种,不耐荫蔽,多栽于四旁,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阳坡山场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栽植,均能生长。
在中国北起辽宁南部、北京、延安一线,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南、贵州、四川都有分布。老挝北部也有分布,朝鲜、日本、阿根廷、美国南部、巴西、巴拉圭有引种栽培。
什么的梧桐树
树的种类是梧桐树。梧桐树株高在二十米左右,树皮为绿色或者灰绿色,叶片较大,呈现宽卵形,而且梧桐树的花朵在每年的五月份开放,呈圆锥花序,没有花瓣,果实在秋季长出,果实为圆球形,表面带有绒毛。梧桐锦葵目梧桐属,一种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两面无毛或微被柔毛,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花萼深裂近基部,萼片线形外卷,被淡黄色柔毛,内面基部被柔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外面被短茸毛或几无毛,每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绉纹。 本种为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树的其他种类1、桂花树是常绿乔木或灌木,可以长到三米到五米的高度,树皮为灰褐色,幼枝为黄褐色,叶片呈现椭圆形或披针形,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开花,花色为黄色,簇生于叶腋,香味浓郁。2、合欢树是落叶乔木,树干为灰黑色,叶片呈现线状披针形,花朵在每年夏季的六月份到七月份开放,花色为粉色,呈丝状分布,果实在每年的八月份成熟,嫩荚带有柔毛,老荚光滑无毛。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梧桐树不是蒋介石中下的,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万棵悬铃木,解放后南京市开始了种植热潮,在1953年,市内的梧桐树约有十万棵,现如今南京市的法国梧桐只有2%是民国时期种植的。简介:梧桐树,"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别名青桐、桐麻 ,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梧桐生长快,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食用或榨油。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国古代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许多传说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梧桐对于中国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作家丰子恺的同名文章《梧桐树》堪称佳篇。梧桐已经被引种到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作为观赏树种。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的?
最开始是一位法国传教士在1872年种下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历史。后来1929起,修路时又陆陆续续种下两万棵。南京的绿化:1、始于公元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其后的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于此的320余年间,南京的先人们,逐渐养成了酷爱自然、纵情山水、盘游山居的习性,孕育了名闻中外的江南山水园林。2、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历史。3、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修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又陆续种下2万棵法国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与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成为南京的象征。4、解放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云南松情有独钟,不到3年,这些树苗就在南京市的山坡、路旁、湖畔、水边扎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等地茁壮地生长起来,成为点缀南京城市风景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5、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南京的梧桐树的来历
南京的梧桐树来历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喜欢法国的梧桐树,蒋介石特意引进梧桐树,种满大街小巷,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看到梧桐树;
还有一种说法是法国的传教士为了表达自己对孙中山的敬畏,在迎接孙中山的奉安大典上,引进了梧桐树作为礼物送给孙中山;最后一种就是孙中山喜欢梧桐树,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时,为了宣扬三民主义纪念孙中山先生,南京政府就从法国引进梧桐树。
梧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嫩枝以及叶柄多少有黄褐色的短柔毛,枝内白色中髓有着淡黄色的薄片横隔,叶片呈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以及卵状椭圆形,顶端尖,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或者是顶生,花萼呈紫红色,花冠呈白色或者是淡粉红色,核果接近于球形,成熟时呈蓝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