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著名海战
说起中国古代,其实我们发现很多战争和战斗都是在内陆地区,最多是在两河两岸,王朝和政权的更迭也发生在内陆地区。所以有网友想问,中国古代真的没有海战吗?其实是有的。让我们和校易搜一起来看看吧。感兴趣的用户不要错过!一、百江口之战这件事发生在唐高宗时代,当时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高句丽是大唐帝国的死敌,百济和新罗是火炬之光2赌虫的对手,百济经常联合高句丽进攻新罗。新罗为了保护自己与大唐帝国结盟。唐朝名将苏渡海登陆百济,成功攻占其都城,百济全国投降。之后苏迁回国内,留下刘带领三千唐军镇守百济,不料百济的贵族势力联合日本发动叛乱。依靠三千唐军和新罗的支援,刘坚持了近一年半,在百济分裂时进行了闪电战攻势,彻底扭转了战局。当时,唐军向百济派出3000援军,与刘会师。后刘兵分两路,一路由唐军步兵、骑兵、新罗军南下,一路由水师刘顺流而下。在白河口,也就是今天的河口,刘率领的唐军水师与日本水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的唐军水师只有300艘战船,1000多艘敌舰。但一战后,唐军大获全胜,彻底打败日军,斩首三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彻底抛弃了之前的外交策略,以唐朝为师,开始向唐朝派遣使节。第二,暴露光束之战。这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场对外战争。当时明军深入朝鲜,全力抗击登陆的日军。为了配合陆战,明朝向朝鲜派出水师,为了堵住日军的退路,在今天朝鲜南部的吕梁海域与日军水师进行了正面交锋。当时的明水师大将邓子龙,充分发挥枪炮、火枪、火箭、火船等火器的技术优势,以成功的战术机动,成功歼灭日本水师,大获全胜。然而,目前南朝鲜对明亮海战更感兴趣,这是一场由他们的将军李舜臣指挥的12艘龟船进行的局部战斗。几年前我也拍过一部电影。当然,你知道,他们自然不会去看中楼梁海大战。1840年以后再说吧。很现代,就不说了。再补充几个:1.杨迪皇帝的三诫朝鲜有一支来自山东的海军。2.南宋与袁在舟山、汕头、崖山等地进行海战。3.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鹿二门海战。4.清代施琅与刘国轩的澎湖之战。5.接着是马尾海战和甲午海战。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战?
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1、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2、马江海战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虽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3、澎湖海战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4、露梁海战露梁海战(朝鲜:????,译文:露梁大捷),是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国至亚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5、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是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是崖门海战。 崖门海战其参战军力、舰船和伤亡人数之多,在中国古代海战史上都是空前绝后。 当时目击了海战全过程的南宋将领文天祥(在江西安排抗元义军兵败被俘押送至此)曾作诗曰:“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刹那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2、崖门海战简介: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 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仅有张世杰带着十几艘大船冲出元军重围,后来在阳江南面的海陵岛邻近遇上风暴,船翻人亡。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后来有人评价这场战役,认为其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华)”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大规模的战役,其中大部分都是陆地战役。古代科技落后,不具备远征重洋的条件。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莱特湾海战可谓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阀为打通本土与东南亚所虏夺的资源区联系,倾尽全部家当,使尽海军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掷,进行一次海上大决战。其实,此时日本海军的力量根本不具备决战的条件,胜算率几乎是零,充其量只不过是日本海军在彻底失败之前的一次冒险挣扎,只不过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此次海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如下: 美方:航空母舰17艘、护卫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141艘、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187艘、舰载飞机约1500架、官兵58000余人。 日方:航空母舰4艘、战列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34艘、鱼雷、潜艇25艘、舰载飞机约200架(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陆基飞机约500架)、官兵25000余人。 从1943年10月太平洋美军釆用越岛战术,发动对日反攻开始,只一年时间,美军便越洋万里,相继占领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逼向菲律宾。1944年10月20日,美军出动200余艘各种战舰和1500余架舰载飞机,掩护地面部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揭开了菲律宾战役的战幕。 这时,日本海军为就近取得燃料补给,己将联合舰队的主要活动基地转移到新加坡和文莱。驻扎在东南亚的日本联合舰队将与日本本土失去联系,无法取得弹药补充。因此菲律宾得失,关系到日本联合舰队生死存亡。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富武海军大将,调遣联合舰队主力,包括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肮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共68艘大型战舰,200架舰载飞机,按照事前几个月拟订好的作战计划,分作三支,分途向莱特湾进发,迎战美国海军,以解菲律宾之危。 日军三支分舰队中,第一支为北编队,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拥有4艘肮空母舰、2艘战列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联合舰队仅存的近200架舰载飞机,从日本本土南下,经菲律宾吕宋岛东海岸,向莱特湾进逼。第二支是南编队,包括先遣和后援两支舰队。南编队先遣队由西村祥治海军少将指挥,拥有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从新加坡启舰,自西而东穿越棉兰老岛与莱特岛之间的苏里高海峡,由南端直扑莱特湾。后援舰队由志摩清海军中将指挥,辖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澎湖列岛启航,南下苏里高海峡西出口,然后在西村舰队后尾80公里处跟进;第三支是中央编队,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指挥,辖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从新加坡启舰,经菲律宾西海岸巴拉望海、锡布延海,自西而东越过莱特岛与吕宋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莱特湾北部。丰田大将的意图是:各路部队分途于10月25日赶往莱特湾,配合作战。小泽的北编队先出动舰载飞机向美军挑战,引诱美军航空母舰部队离开莱特湾向北追击;西村和志摩统辖的南编队由苏里高海峡东出口发动攻击,分散莱特湾美军注意力,然后栗田中将指挥拥有“大和”号和“武藏”号2艘超级战列舰的中央编队主力,秘密进入莱特湾北部,从美军背后突袭,利用“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装备的460毫米巨型舰炮,与美军战列舰决战,消灭美军舰队主力和运输船队,实现决战胜利。 1944年10月23日,栗田中央编队由新加坡启航,向莱特湾进发。途经巴拉望海暗礁时,栗田肮队突然遭遇2艘美国潜艇攻击,不到半小时,日军就有两艘巡洋舰被击沉,一艘负重伤,失去战斗力。差不多同时,日军南编队也小受挫折,一群美国巡逻机无意中发现了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并发动攻击,击伤西村舰队的2艘战列舰。 经过这两场前哨战,美军基本弄清了日军兵力和部署,决定将计就计,把舰队分为两支:一支以16艘航空母舰为主,由绰号“蛮牛”的哈尔西中将指挥,迎战栗田率领的日军中央编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另一支以6艘战列舰为主,包括8艘巡洋舰和60艘驱逐舰,由金恺德海军中将指挥,负责掩护泊在莱特湾内的美国运输船队,封锁苏里高海峡,迎战日军南编队。 10月25日,西村舰队乘黑夜偷偷进入苏里高海峡,向东急进。不料美军早有准备。金恺德中将指挥美军大小战舰沿20公里宽的海峡航道重重设伏。美军以39艘小鱼雷艇出击,冲乱日军阵形。28艘美军驱逐舰分左右两支,借海峡掩护,用车轮战术,连续发射鱼雷,攻击日舰。火光闪耀处,西村舰队的旗舰“山城”号首先中雷。紧接着,“扶桑”号战列舰同时被两枚鱼雷击中,又引爆弹药舱,被炸成两截,沉入海峡。待西村不顾牺牲,率舰队残余冲至海峡东岀口时,又陷入10余艘美军重型战舰的弧形火力圈中。美军舰炮排山倒海般把一吨重的炮弹频频射向日舰。未及天明,西村舰队全军覆没。待志摩率分舰队不知死活地尾随西村舰队进入海峡时,眼见一路尽是燃烧的日军舰艇残骸,惊恐万状,赶紧下令舰队转向,逃出苏里高海峡。美军乘势追击,又击沉志摩舰队3艘战列舰。 在苏里高海峡西出口以北,栗田中央编队主力刚刚逃脱美军潜艇追击,惊魂未定,又在锡布延海遭到哈尔西舰载飞机的攻击,损失了巨型战舰“武藏”号,吓得仓皇西撤。这时,从日本本土南下的小泽舰队,沿吕宋岛东岸南下莱特湾,乘机出动舰载飞机偷袭哈尔西舰队。“蛮牛”哈尔西勃然大怒,丢开西逃的栗田舰队,率部掉头北上,直扑小泽舰队。小泽见哈尔西上钩,急率日军北编队匆匆北撤,哈尔西穷追不舍。10月25日,美军舰载飞机在吕宋岛东北恩加诺角追上小洋舰队,狂轰滥炸,很快击沉小泽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 栗田率日军中央编队24日黄昏西撤不久,闻报哈尔西舰队因追击小泽舰队,远远离开莱特湾,认为日军还有机会杀进莱特湾,挽回败局,便下令舰队掉头东返,乘黑夜高速航渡圣贝纳迪诺海峡。黎明时分,栗田舰队成功地闯入莱特湾北部。日军排水量达6.8万吨的“大和”号巨型战列舰,第一次有机会启动460毫米的大口径舰炮,轰击泊在莱特湾的美国运输船。美军措手不及,赶紧调驱逐舰和巡洋舰奋勇阻击,掩护运输船队逃命,同时呼叫哈尔西舰队赶紧回援。混战一阵,栗田恐哈尔西的航空母舰部队回援,率领刚占上风的日本舰队匆匆撤离莱特湾,沿圣贝纳迪诺海峡西去。待哈尔西舰队开回莱特湾时,栗田舰队早已远遁。莱特湾海战至此落幕。 在三天的混战中,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2艘为护航航母)、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飞机100余架、伤亡人数3000余人。另有6艘航母、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飞机500余架、人员伤亡1万余人。 莱特湾决战显示,美国海军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且在技术、战术、指挥、士气等领域也稳稳占据了优势。莱特湾决战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基本解体,无力再与美军抗争。
二战中美日海战主要有哪些战役
一、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实施的战略突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本为夺取美、英、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南进的战争准备。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拟制了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后得到海军军令部批准并由御前会议最后定下决心。袭击珍珠港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企图是:以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制空权,以消除其对日本南进的威胁。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从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权,为进攻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条件。二、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三、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4日-8日?珊瑚海大战是航空母舰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交战双方在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飞行员,双方自始至终没有见面,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崭新形式。???这次海战结果,虽然日军取得战术的胜利,但是由于美军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日军的航空母舰,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作战力量,使其被迫放弃了登陆莫尔兹比港的计划。四、中途岛海战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里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便决定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中途岛作为前进基地,将海上防线推进到中太平洋,以保障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侧翼的安全,并诱歼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五、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两国军队于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进行的岛屿争夺战。中途岛海战后,日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进逼美军反攻基地澳大利亚,决心再次发起攻势,占领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美军则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和进攻。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律宾战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珊瑚海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途岛海战
二战日美主要战役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那么你知道二战日美主要战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二战日美主要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二战日美主要战役 1、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2、珊瑚海之战 1942年5月4-8日 美方“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被击沉,“约克城”号受到破坏。日方小型航空母舰“祥凤”号被击沉,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遭重创。同时,这两艘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几乎全部损失,许多技术娴熟的日本飞行员也被击毙。日本“瑞鹤”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失去了战斗力。 3、中途岛战役 1942年6月3—6日 美国方面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307名官兵和147架飞机。日本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被炸沉,损失飞机322架,其中283架飞机是随母舰沉没;阵亡官兵3507人,包括几百名 经验 丰富,身经百战的飞行和机务人员。联合舰队从此一厥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争有着 决定 性影响。 4、瓜达卡纳尔战役 1942年8月到1943年2 月 太平洋战争的分水岭。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1943年4月18日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设伏的美军飞机击毙。 5、激战南太平洋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 美军在一年多的激战中,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登陆作战。美军总共损失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供应舰1艘、运输船5艘、鱼雷艇8艘,飞机约200架,阵亡约2000人,伤3000人。日军损失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及大小运输船只数十艘被击沉,飞机损失约1300架,阵亡官兵总数在2.5万人以上。 6、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4年6月至7月 美军伤亡2.2万人。日军伤亡约6.5万人,损失了三艘航母,其中两艘还是三万吨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击是日军投入作战的岸基航空兵几乎全部损失,舰载航空兵损失超过92%。 7、莱特湾大海战 1944年10月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
中国自甲午战争后打过海战吗?
国民党的海军曾于1937年和日军在长江江阴的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1942年后在美英援助下重建并与日军偶有发生战斗,参战很少。
1949年曾经只用一艘28吨的小炮艇击沉国民党3艘舰艇。
1954年解放一江山岛时有大陆的护卫舰、鱼雷艇、护卫艇、炮艇和台湾护卫舰、登陆舰、炮舰的较量。
1965年在福建与国民党发生8.6海战取得全胜。
1974年中国猎潜艇、炮艇在西沙群岛和伪南越海军交战过。
1988年在南沙群岛和越南海军交战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自甲午海战以来中国没有打过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吗?
是的
虽然甲午战后,清政府还有福建、南洋两支水师,但再没有实战了
民国时代,日本入侵,海军实力相差太大,淞沪会战也没帮多大忙,主要舰只自沉于长江口做阻挡日军舰只进出用了。
打败日本后,国民党重建海军,但内战中共军压根儿没海军,当然也没海战了。
50年代解放一江山岛,解放军首次海陆空联合作战,但海军主要也只是起运输部队的作用。
五六十年代,两岸小冲突不断,都是快艇打大舰的模式,根本不是真正意义海战。
中沙,西沙对越南的岛屿争夺战,也都是小规模的护卫舰的战斗,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大海战。
主要还是甲午战后,中国海军实力对于周边国家来讲,势力较弱,打起来也占不到啥便宜,打不起的
大西洋海战的战争过程
整个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投入的破坏交通线兵力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由商船改装的武装袭击舰等水面作战舰只,以及潜艇和航空兵。英国以海、空兵力进行保护交通线斗争,并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1940年6月德军侵占法国后,其潜艇从布雷斯特、洛里昂等法国港口进入大西洋,在西经25°-30°以西海域进行袭击;其远程轰炸机从挪威机场起飞,袭扰爱尔兰以北的大西洋航线。英国建立北爱尔兰基地,并以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海空基地交换美国50艘退役驱逐舰,加强反潜护航作战。随着战列舰“施佩伯爵号”和“俾斯麦号”等大型水面舰只先后被击沉,自1941年6月起,德国水面舰只的破交战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破交战的主要手段,形成破交战第一个高潮。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英国在美国、加拿大支援下,对大西洋交通线进行全线护航。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航空母舰、“光荣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第二阶段:(1942.1-1943.5)美国参战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大到大西洋西岸北美至巴西沿海海域(包括加勒比海),将数个潜艇群(每群编有潜艇4-5艘)部署在纽芬兰、新斯克舍、纽约、哈特勒斯角等地外海和加勒比海,袭击同盟国的商船队。美国加强护航制度,使德国潜艇的活动受到限制。德国为更有效地开展潜艇战,除部分潜艇留在加勒比海外,将大部分潜艇调往远离美海空基地的中大西洋。英国依托大西洋上的基地,组成7-8个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多艘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搜索舰队;美国则组成多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在内的特遣舰队,分布在大西洋海域坚持开展保交战。1942年7月,英国和美国进一步加强护航制度,海军开始装备机载搜索雷达、磁探仪和新式声纳、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航空兵的巡逻范围扩大到北起格陵兰、南至弗里敦的北大西洋广阔海域。在这一战区所有海空基地800海里半径以内海域活动的盟军作战舰艇,均可得到远程反潜巡逻机的支援与配合。德国潜艇群则部署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甚至进入印度洋活动。破坏交通线与保护交通线斗争异常激烈。1943年初再次出现潜艇战高潮。为适应大西洋战场形势,盟军投入更多的反潜航空母舰编队和远程反潜巡逻机,给德国潜艇以更为沉重的打击,迫使德国于1943年5月将剩余潜艇撤离大西洋。第三阶段:(1943.6-1945.2)德国为改变大西洋上的不利态势,加紧改装原有潜艇并研制新式潜艇和水中武器,并再次派遣潜艇群进入大西洋及印度洋。随着整个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和美国强大军工生产能力转入战时轨道,英美已能够抽调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加强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体制,1944年,美国的航空母舰已发展到125艘,英国也达到40艘。盟军舰载和岸基反潜飞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航道进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时的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大西洋的制海制空权已基本为盟军所掌握。盟军对德国工业尤其是潜艇制造工业基地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严重破坏,损失的潜艇难以得到补充。最后,大西洋之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大西洋海战
大西洋海战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投入破坏交通线的力量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商船改装的武装突击舰等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和航空兵。英国为保护与海空军的交通线而战,并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 1940年6月德军侵占法国后,其潜艇从法国布雷斯特、洛里昂等港口进入大西洋,向西经25-30以西海域发动攻击;大西洋航线。英国在北爱尔兰建立基地,用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海空基地换取美国50艘退役驱逐舰,加强反潜护航行动。随着“施佩”号和“俾斯麦”号战列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相继被击沉,从1941年6月开始,德国水面舰艇退居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战争的主力。意味着形成战斗的第一个高潮。为了对付德国的断战,英国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支持下,护航了整个大西洋交通线。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航空母舰和“荣耀”号航空母舰被击沉。第二阶段:(1942.1-1943.5)美国参战后,德国实施无限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大到大西洋西岸(包括加勒比海)从北美到巴西的近海海域,部署了数个潜艇群(每艘有4-5 艘潜艇)在纽芬兰、新西兰、斯科舍、纽约、哈特拉斯角和加勒比海沿岸,他们袭击了同盟国的商船队。美国加强了护航系统,使德国潜艇的活动受到限制。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潜艇战,德国将大部分潜艇转移到远离美国海军和空军基地的中大西洋地区,只有部分潜艇留在加勒比海以外。依托大西洋基地,英国组建了7-8支以航母为核心的搜索舰队,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美国组建了多支以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分布于大西洋,坚持进行保加利亚战争。 1942年7月,英美进一步加强护航制度。海军开始装备机载搜索雷达、磁力探测器、新型声呐、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广阔的北大西洋。在该战区所有海空军基地半径800海里范围内活动的盟军军舰,可以得到远程反潜巡逻机的支援与配合。德国潜艇群部署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甚至进入印度洋活动。破坏交通线和保护交通线的斗争异常激烈。 1943年初,潜艇战又出现了高潮。为适应大西洋战场局势,盟军投入了更多的反潜航母编队和远程反潜巡逻机,对德军潜艇打击更大,迫使德国将剩余潜艇撤出1943 年5 月的大西洋。第三阶段:(1943.6-1945.5)德国为改变大西洋上的不利态势,加紧改装原有潜艇并研制新式潜艇和水中武器,并再次派遣潜艇群进入大西洋及印度洋。随着整个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和美国强大军工生产能力转入战时轨道,英美已能够抽调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加强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体制,1944年,美国的航空母舰已发展到125艘,英国也达到40艘。盟军舰载和岸基反潜飞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航道进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时的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大西洋的制海制空权已基本为盟军所掌握。盟军对德国工业尤其是潜艇制造工业基地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严重破坏,损失的潜艇难以得到补充。1945年5月8日,德国海军将领邓尼兹命令德国700艘潜艇全部浮到海面上,向英国投降。大西洋海战结束。
二战德国和英国,交战过,哪些海战?
从1940年夏季到1944年夏季,英德两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对峙了近4年,其间双方展开了数不胜数的海空战斗。由于海峡海域狭窄,不适合大型战舰作战,海峡地区的水面战斗多为驱逐舰以下的轻型舰艇交战。在1943年10月22日夜间,在布列塔尼半岛以北七岛群岛附近海面,一支由1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军舰队遭遇由5艘鱼雷艇组成的德军舰队,在短暂的交战中,德军以准确的鱼雷攻击击沉2艘英舰,取得胜利。这是二战时期英国海军在水面交战中遭受的最后一次失利,同时也是德国海军的最后一次水面战斗胜利。
二战德国海军战斗力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战舰艇
一、航空母舰: (未服役)
德国海军“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二战列舰:
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提尔皮茨
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
“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
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
三、巡洋舰:
德国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
“欧根亲王”号
德国海军“埃姆登”号轻型巡洋舰
德国海军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
德国海军“莱比锡”号轻型巡洋舰
德国海军“纽伦堡”号轻型巡洋舰
德国海军“亚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
德国海军“奥利安”号辅助巡洋舰
德国海军“科罗内尔”号辅助巡洋舰
德国海军“汉萨”号辅助巡洋舰
四、驱逐舰:
德国海军Z级驱逐舰
德国海军1934年级驱逐舰
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
Z-5保罗-雅各比、
Z-6西奥多-里德尔、Z-7赫尔曼-舍曼、Z-8布鲁诺-海纳曼、Z-9沃尔夫冈-岑克尔、
Z-10汉斯-洛迪、Z-11伯恩德-冯-阿尼姆、Z-12埃里希-吉泽、Z-13埃里希-克勒纳、Z-14弗里德里希-伊恩、Z-15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德国海军1936年级驱逐舰
Z-17迪特尔-冯-勒德尔、Z-18汉斯-吕德曼、Z-19赫尔曼-库纳、Z-20卡尔-加尔斯特、
Z-21威廉-海德坎姆、Z-22安东-施米特。
德国海军1936A型驱逐舰Z-23——Z-30
德国海军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纳粹德国海军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潜艇:
德国海军ⅠA型潜艇U-25、U-26
德国海军ⅡA型潜艇U-1——U-6
德国海军ⅡB型潜艇U-7——U24、U-120、U-121
德国海军ⅡC型潜艇U-56——U-63
德国海军ⅠⅩ(ⅠⅩA)型潜艇U-37——U-44
德国海军ⅤⅡD型潜艇U-213——U-218
德国海军ⅤⅡF型潜艇U-1059——U-1062
德国海军ⅩB型潜艇U-116——U-119、U-219、U-220、U-233、U-234
德国海军ⅩⅠⅤ型潜艇U-459——U-464、U-487——U-490
德国海军ⅩⅩⅢ型潜艇U-2321——U-2369、U-2371、U-4701——U-4707、U-4709——U-4712
德国海军ⅩⅤⅡA型潜艇U-792——U-795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海战战役
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1、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2、马江海战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虽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3、澎湖海战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4、露梁海战露梁海战(朝鲜:????,译文:露梁大捷),是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国至亚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5、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江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澎湖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露梁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江口之战
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珊瑚海之战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役,今天中国校易搜要和大家聊聊珊瑚海战役,因为珊瑚海战役是历史上第一次航母战争,那么这场战役发生在哪里呢?珊瑚海战役是怎么发生的?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吧!珊瑚海战役简介:珊瑚海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5月珊瑚海的一场海战。珊瑚海战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编队与舰载机进行远距离交战,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在太平洋遭遇挫败。日本海军被迫暂停对莫尔兹比港的攻击,因为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不能立即得到补充。日期: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之间的珊瑚海结果:日本战术胜利,盟军战略胜利。珊瑚海战斗背景美军下属总司令:少将法兰克杰克弗莱彻第17特别行动队成立。其部队部署是:突击旅由五艘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组成,由少将金凯指挥。支援群,由三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组成,由少将格雷斯指挥。航母特遣队由两艘航母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由少将奥布里菲齐指挥。突击旅和支援旅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对两艘航母形成环形警戒网。珊瑚海战役是怎么发生的?1942年初,日本联合舰队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第二阶段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日本看来,美国的经济潜力虽然很大,但转入战时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美国要到1943年夏天才会组织反攻,日本才有时间进一步推进战线,扩大防御圈。澳大利亚的控制是这一战略的反映。日本陆海军一致认为,澳大利亚将是英美反击的最大据点。但由于深陷中国泥潭,日军无力派兵登陆澳大利亚,可行的选择将是切断与珍珠港的联系。1942年2月初,日军占领了澳大利亚东北部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3月初又占领了新几内亚的莱城和萨拉莫。根据计划,新几内亚东部的图拉吉和莫雷比兹港应立即登陆。但由于美国航母的活动,这一计划被推迟。直到4月底,第5航空队和第5巡洋舰才从印度洋返回卡车。进攻图拉吉和莫雷比兹港的计划立即开始了。1942年4月30日,第5航空队、第5巡洋舰队和6艘驱逐舰作为机动部队从卡车出发,穿越夏威夷和新几内亚群岛之间,伺机摧毁盟军水面舰艇。登陆编队由翔凤号轻型航母、8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作为攻占莫雷比兹港的先头部队,4月28日从拉包尔出发的先遣登陆部队,在舰载机翔凤的掩护下,没有遇到抵抗,于5月3日占领了图拉吉小岛。然后,5月4日,登陆部队主力在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的掩护下,由14艘运兵船从拉包尔起航,前往莫雷比兹港。在图拉吉完成登陆掩护的翔凤号及其掩护舰向西航行准备加入登陆部队,而机动部队第5航空队进入珊瑚海。但实际上前来接应的美国第17和第8特混舰队先于日本机动舰队进入珊瑚海,于是发生了海战史上著名的珊瑚海海战。珊瑚海战役的影响;"祝贺你在过去两天里取得的辉煌成就."虽然尼米兹给弗莱彻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但珍珠港总部里弥漫着一种阴郁的气氛,因为列克星敦号沉没了,但日本联合海军受到多大的打击还很难判断。但从战略角度来看,珊瑚海对于美国,对于太平洋战局,对于万秀猪王20131026的世界海战史都有着深刻的意义。珊瑚海战役是海战史上第一场航母之间的战役,也几乎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公平的一场战役,基本体现了双方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对太平洋史诗最贴切的介绍。如果联合舰队是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参加珊瑚海海战的空军,那么约克镇号很可能不会返回珍珠港,这会让中途岛对美国有点残酷;如果美军没有聪明到进攻东京,那么美国可以有四艘航母参加珊瑚海,没有完全胜利的保证,损失也不会像一艘航母那么严重,中途岛就不会那么精彩和悬念了。
珊瑚岛海战为什么是最早的航母会战?
珊瑚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5月,美、日航空母舰编队在珊瑚海进行的海战。1942年春,日军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后,决定向西南太平洋推进,夺取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以掌握该地区制海制空权,切断美利坚合众国通往澳大利亚联邦的海上交通线。5月初,日本第四舰队司令井上成美海军中将派高木武雄海军中将率第五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舰载机共125架)及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6艘从特鲁克出发,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原忠一少将率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和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从拉包尔启航,掩护登陆船队驶向目标。美军截获日军行动情报后,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率第十七特混舰队(“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舰载机140余架,巡洋舰5艘、驱逐舰9艘)在珊瑚海阻击日军登陆莫尔比兹的行动。5月3日,日军占领图拉吉岛。接到日军正在图拉吉登陆的消息时,次日上午,“约克城”号舰载机袭击图拉吉岛外海日本舰队,击沉驱逐舰一艘和小型舰艇数艘。5~6日,双方舰队在珊瑚海搜索。7日,日本“翔鹤”号和“瑞鹤”号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舰载机发现并击沉油船(“尼奥肖”号)和驱逐舰各一艘。同时,美舰载机攻击日军登陆船队和护航编队,击沉“祥凤”号航空母舰。美日双方舰队刚好处于相互攻击范围,但双方都没有发现对方。下午日本再次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在暮色中,几架迷失方向的日本飞机甚至错误地试图在“约克城”号上降落,被高射炮手驱散。5月8日8时双方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彼此的目标。8日上午,双方航母编队在200海里距离上出动舰载机群展开激战。“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共起飞82架飞机进攻日本舰队。“瑞鹤”号逃进雷雨区,免遭袭击;“翔鹤”号被两颗炸弹击中,失去作战能力。日本出动69架舰载机攻击美国舰队。“列克星敦”号中弹,两枚鱼雷击中该舰左舷,又被两颗炸弹击中,后因燃油气体泄漏发生爆炸而沉没,“约克城”号被一颗炸弹击中受伤。美国损失飞机66架,日本损失飞机77架。此次海战是战争史上航空母舰编队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远距离以舰载机首次交锋,也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受挫。从战术得失来看,日本海军取得了珊瑚海海战的战术上的胜利。日本海军由于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无法立即得到补充,日军的武力扩张第一次遭到遏制,被迫中止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日本海军第五航空战队的这两艘航母原本要参加中途岛计划,由于“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削弱了日军在即将举行的中途岛海战中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