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有何地位
您好,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摘要】
平型关大捷有何地位【提问】
您好,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回答】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回答】
平型关大捷的历程是怎么样的?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不可“的神话。用着简陋武器的八路军,以数百人的伤亡消灭了素有精锐之称的板垣征四郎师团的一个联队1000多人,这使得整个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士气为之一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支中国军队取得过对日作战的胜利。平型关的胜利,增强了党派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战役简介100字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故事梗概
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缴获了日军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一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
平型关大捷伤亡人数是多少?
平型关大捷我军伤亡六百人。在平型关战斗中就中方八路军伤亡数字而言,有表述伤亡600余人的、也有表述伤亡1000余人的。但表述八路军伤亡600余人的说法还是比较普遍。在《风雨乔沟》一文就提到:大捷消息不胫而走,全中国的贺电雪片似飞来。可据说,师长(林彪)并不高兴,他对伤亡600余指战员感到懊恼。扩展资料:“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的信心。”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吕民忠说,这次胜利也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动员。尽管取得大捷,毙敌1000余人,但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也伤亡600多人。战后统计,战前有3个排、140人的685团2营5连,连3名炊事员都算上,只剩下40人。5连被授予“英雄突击连”的光荣称号。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惨烈的场景。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的日军企图从公路北侧的缓坡进行突围,抢占了老爷庙梁高地,并对公路上的688团进行反击。为了掌握战场的主动权,688团3营奉命夺回老爷庙梁高地。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6架敌机也前来为日军助战。占领老爷庙梁高地、全歼敌军后,3营连排干部大部分牺牲,9连最后仅剩10余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平型关大捷:战斗精神应永远铭记
平型关大捷双方投入了多少人,对日军打击很大吗?
首先,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其次,平型关大捷双方投入兵力:八路军方面约12000人,日军方面约4000人。伤亡对比: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日军阵亡1000余人。第三,关于平型关大捷对日军的打击,从伤亡数字上看,此战日军阵亡1000余人,损失并不算很大。但它在当时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有哪些
当时国共正处于在前线上处处被动总是挨打的局面,屡次战败对战士们的情绪也产生影响,平型关大捷的胜利让人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那么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平型关大捷影响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最重要的并不是歼敌人数,而是完全粉碎了日军绝不可能被战胜的传言,这样一来不仅狠狠的打击了日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屡次失败的阴霾也一扫而光,如果说之前的失败让士兵们颓废失望的话,这一次的胜利则是让战士们再次热血沸腾,平型关大捷这点影响对今后的战争十分的重要。
除此之外平型关大捷的影响还在于让国民党军队也大受鼓励,这是国共二次合作后第一次相互配合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平型关大捷影响了所有的人,同时也将这场战争中的战术重新做了部署和融合。
在平型关大捷的影响中还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之前中方总是处于被动的局势,也还找不到可以通往胜利的道路。这次平型关大捷让中共突然意识到,原来日军最不擅长的就是野战和伏击战的方式。这样一来通往战胜的道路打通了,而中共的游击战术果然对日军影响甚大。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具体地址是山西省乔沟,在这个地区的南方有一个山坡,而这个地区本来是属于灵丘县的白崖台。平型关纪念馆就坐落在东边面朝着西边,这个纪念馆的名称还是杨成武题写上去的。而平型关纪念馆还是在1969年的时候在北京军区的组建之下修建而成。在 历史 上平型关纪念馆几次经过修缮,完美的展示了平型关大捷这个战争的过程和令人震撼的场面。
在平型关纪念馆扩建的过程中,又新建了一个将帅广场,而在这个广场上有着为将帅而建造的雕像,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当年把八路军的将领们。他们在平型关大捷中打出了中共战争的行高度。后来还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东方的石灰岭上,建立了令人心生敬仰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上面的碑文依旧是杨成武的笔迹,如今还是依旧威严的耸立在平型关大捷的纪念馆旁。
由于是为了纪念八路军也就是115师,所以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的时候将碑基就修建成了1.15米,这个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数字。而碑座的高度和碑体的高度则是代表了平型关大捷的发生的时间,可以说这个平型关纪念碑的意义十分重大。
除此之外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还珍藏着许多战争中的珍贵 物品 。例如说在战争中曾经缴获过一条珍贵的毛毯,在战争胜利后杨勇曾经分到了一块,然后就一直珍藏起来,直到现在依旧作为珍藏品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中保存和展示。
什么是平型关大捷?
什么是平型关大捷?
抗战时期,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防守平型关至茹越口和雁门关的内长城一线,八路军总部令第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之大营镇待机。聂荣臻等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狭窄谷道伏击歼敌。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此役,第115师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我军伤亡6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