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途佳人的目录
一、邂逅二、姊姊在青岛三、其言也善?四、海滨谈话五、我的家庭六、小英雄七、同乐会中八、一念之差九、终身误十、鸣斋先生十一、所谓良人十二、侯门如海十三、窦公馆十四、误入歧途十五、还我自由十六、痛苦的回忆十七、欺人还自欺十八、监狱内外十九、悔不当初二十、小事化无事二十一、以怨报德二十二、心猿意马二十三、孤注一掷二十四、前途茫茫二十五、?????附录一、我看苏青二、记苏青三、论苏青与张爱玲四、一个女作家的沉浮
歧途佳人的介绍
《歧途佳人(经典珍藏版)》是苏青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时曾轰动一时,创造了连续再版68次的出版奇迹,吸引过许多青年男女读者。在《歧途佳人(经典珍藏版)》中,苏青从自己的婚恋经历和理想破灭过程中取材,以耳闻目睹的旧社会里各种尔虞我诈的事件和人性丑恶的一面为背景,精心为读者炮制了一份文学大餐。
苏青的人物简介
苏青,研究员,博士,现任科普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曾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出版社社长,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苏青的作品有哪些?
2008年,苏青出演个人荧幕处女作《糊涂小天使》。2010年3月,还未毕业的她,在古装情感剧《美人心计》中饰皇后张嫣,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2011年8月,主演动作悬疑剧《生死大营救》 。2012年7月,出演古装爱情剧《美人如画》 ;12月,在民国传奇剧《乱世佳人》中饰演张小蝶 。2013年12月,友情客串年代情感剧《烽火佳人》 。2014年,出演古装爱情剧《美人制造》;12月,客串穿越玄幻网络剧《我为宫狂2》。2015年6月,在悬疑冒险剧《盗墓笔记》中出演古装部分女主瑶光王妃 ;9月,主演改编自桐华小说《云中歌》的古装情感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2016年,出演年代剧《梦想年华大三线》;10月,主演民国谍战剧《我不是特工》 。2017年6月,特邀主演拍摄宫斗剧《延禧攻略》 。
苏青哪里毕业的
苏青毕业院校: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苏青,汉族,内地女演员,1989年出生在湖南衡阳,毕业于湖南传媒学院,因在古装宫廷剧《美人心计》中出演青春靓丽、美丽贵气的皇后张嫣而被观众所熟悉!代表作品有:《美人心计》、《倾城雪》、《乱世佳人》、《云中歌》、《盗墓笔记》、《梦想年华大三线》、《特勤精英》等。扩展资料:苏青的早年经历苏青出生于湖南省,从小就学唱民歌,由于湖南出了很多歌手,家里便让她朝着“春晚之路”发展。虽然小时候就听任父母安排的道路发展,但她内心却喜欢演戏多过唱歌。为了唱歌,她要在湖南、北京两头跑。19岁那年,苏青自己做主,不做歌手要做演员,当时家人很惊讶但也没辙,她也因为去演戏而留在了北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青
吉祥好兆头的网名
1、吉祥好兆头的网名如下:吉祥好兆头的网名比较推荐一些成语,如紫气东来、吉祥如意、锦绣前程、万象更新、终成大业、名显四方、旭日东升、万事亨通、福星高照、花开富贵、彩笔生辉、金玉满堂、遂心如意、双喜盈门、天赋吉运、胜友如云、竹报三多、尽善尽美、花好月圆、春风送暖、花团锦簇、良辰美景、锦上添花、和合如意、连年有余、春暖花开、鱼跃龙门等等。吉祥2、简约吉祥两个字两个字的昵称可以取光影、流年、浮生、如愿、北岛、倾城、听雨、风声、木槿、鸢尾、山槐、堇屿、锦年、夕颜、花季、浅屿、远渡、起风、拾光、惊鸿、星倦、浅陌、玖情、故里、星月、缘起、清悸、灵泉等等。3、带来运气最好的网名能带来好运的网名必定有美好的寓意,比较推荐如意、如愿、喜事迎、长相守、春暖花开、三月烟花、妙笔生花、骄阳似火、新春如意、和气生财、十全十美、花漫九州、青云直上、好风借力、紫气东来等等。好兆头
吉祥好兆头的网名
吉祥好兆头的网名:1、旺财2、福宝3、旺旺4、聚宝盆5、邢招财6、禅鑫斋7、万富贵8、招财虎9、财小白10、诗半雅11、旧人序12、黄启财13、帅天财14、长青诗15、无声书16、后来呢17、猫性ε18、故人离19、凝^望20、清棃^21、花间辞22、吉庆有余23、清风拂面24、匡助良多25、十全十美26、一跃上天27、如龙得云28、青云直上29、智谋奋进30、才略奏功31、旭日升天32、名显四方33、渐次进展34、终成大业35、精诚团结36、逄凶化吉37、吉人天相38、喜报三元39、三羊开泰40、四季平安41、喜从天降
张爱玲和苏青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各类报纸杂志多如牛毛,造就了一大批以写作为生的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当时的苏青离婚后拖着几个孩子,又办着一份杂志,忙得不可开交,而张爱玲正大红大紫。苏青便向张爱玲约稿,希望张“叨在同性”的分儿上给她的杂志赐稿。张爱玲看到苏青如此快人快语,当即给她寄了一篇小说《封锁》,没想到这篇小说让胡兰成大为赞叹,跑来找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结果一场倾城之恋轰动上海滩,也给后世留下说不尽的话题。 其实张爱玲与苏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张爱玲是名门之后,一向遗世独立。苏青来自浙江宁波,虽然家境富有,但是丈夫李钦后死要面子,不想伸手向家里要钱。有一次家里揭不开锅,苏青伸手向李钦后要钱。李钦后当时失业在家,正窝了一肚子火,看到讨钱的苏青,抬手就是一巴掌:“你也是文化人,你为什么不自己挣钱?”这一巴掌打碎了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也把苏青打上了职业女性之路。她的职业就是卖文。 胡兰成与张爱玲经苏青介绍相识时间不长,两个人的倾城之恋就在上海滩人尽皆知,这让苏青极不开心。苏青早于张爱玲认识胡兰成,并且两人早就有了一段地下情。 对于胡兰成,苏青是才貌俱佳的美人。他曾经公开说过,苏青“鼻子是鼻子,嘴是嘴,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的俊俏——在没有罩子的台灯的生冷的光里,侧面暗着一半,她的美得到一种新的圆熟与完成”。 苏青一向写不来虚构的小说,她的文字大都写实。在1949年秋天出版的《续结婚十年》中,她以“谈维明”来影射胡兰成。以苏青一向为人直爽、口无遮拦的个性来看,《结婚十年》乃至《续结婚十年》都是她的人生实录。这个谈维明“当过什么次长,也做过什么报馆的社长”,“他虽然长得不好看,又不肯修饰,然而却有一种令人崇拜的风度。他是一个好的宣传家,当时我被说得死心塌地地佩服他了,我说他是一个宣传家,那是五分钟以后才发觉的,唉,我竟不由自主地投入了他的怀抱”。 这个男人明白无误就是胡兰成。 而张爱玲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的隐秘之情,那时候她才20岁出头,不懂人情世故。当时胡兰成因文事坐牢,苏青认为张爱玲名气大,是当红作家,说话有影响力,便带着她来到汪伪政权行政院院长周佛海家,想通过周佛海说服汪精卫释放胡兰成。 苏青和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是密友,张爱玲插不上嘴,就看周家的古董。周佛海凑上来说:“这是端砚,鱼脑冻和胭脂晕,是最好的两种,都出自大西洞。张小姐是大作家,想必对文房四宝是有研究的。” 张爱玲摇头发笑:“我们这一辈用的都是派克钢笔。” 周佛海点头说:“是啊是啊。” 杨淑慧和苏青从内室里出来,杨说:“你这木渣渣的脑袋,也好跟人家才女攀谈?” 周佛海说:“我看人家张小姐对砚台有兴趣。” 张爱玲夹在中间有点难堪,解嘲说:“中国真是,连砚台的名字都叫得这样好,鱼脑冻、胭脂晕。古人的好,今人是永远追不上的。” 苏青说:“所以你把老清装都穿上啦。” 周佛海说:“小姐们穿穿是新鲜,我们要是穿上,那可就是搞复辟啦。” 杨淑慧听到此把脸一沉:“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倒要问问你,胡兰成犯的'是什么罪,要把他关起来?没事就把人家给放了,你们这些人,老虎打不动,苍蝇倒拍得勤。” 周佛海坐着,低头喝茶,末了说:“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汪先生要找他谈谈。” 周太太补了一句:“不可能一谈就谈了一个月吧?” 就这样,胡兰成被放了出来。 胡兰成出于对苏青“救命之恩”的感谢,有事没事总是撇开张爱玲来看苏青。后来他在《今生今世》中写道:“当初有一晚上,我去苏青家里,恰值爱玲也在。她喜欢在众人面前看着我,但是她又妒忌,会觉得她自己很委屈。”在女友家相逢老情人,张爱玲立刻泛出醋意,一时不及掩饰,被胡兰成看了出来,苏青也看了出来。不知道这件事最后如何收场。胡兰成像只夜猫子,总在黄昏天黑时分蓦然出现在苏青的家。苏青在小说中写道: “然而不久,我终于遇到一个知道我的人,叫作谈维明。他的脸孔是瘦削的,脑袋生得特别大,皮肤呈古铜色,头发蓬乱如枯草,是不修边幅的才子典型。然而他却有着惊人的聪明,加以博学多能,于社会、经济、文学、美术等无所不晓,这可使我震慑于他的智慧,心甘情愿地悦服了。他天天到我家来,坐谈到午夜,浓浓的茶叶、强烈的香烟味,使两人兴奋而忘倦。” “露水妃子”与“文艺姘头” 苏青的妹妹苏红在晚年对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姐姐和张爱玲好得很,经常一同逛街,一同看电影,还互相换裤子穿。”两个女人好到换衣裳穿的程度,这是女人间不太多的友谊,民间形容两个人要好,就说“好到穿一条裤子”。 当时由于报纸杂志业繁荣,《中国女性文学史》作者谭正璧提议举办一次女作家聚谈会。 在聚谈会上,主持人问苏青哪一位女作家的作品最好,苏青当着众多女作家的面堂而皇之地说:“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主持人随后又问张爱玲:“我们再听听张爱玲女士的意见。”张爱玲说:“古代的女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清照。近代的最喜欢的只有苏青,苏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后来略有力不从心。踏实地把握住生活的情趣的,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 两个人如此露骨地惺惺相惜,引起在场一大批女作家的愤怒,散会后众人均不理她俩,可她们两个人照样谈笑风生。 这时候苏青尚未创办杂志,她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写作。但是她的笔不如张爱玲勤快,稿费时断时续,这便让她的生活有时十分难堪。 她的一篇《谈离婚》让上海市伪市长陈公博大为赞叹,认为她将离婚男女的心态写活了。得知苏青急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养家,陈公博便主动提笔给苏青写了一封信,请她做市府专员,帮着整理文件。苏青也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这一切。 过了一段时间,她突然收到一封密信,一位好心人提醒苏青,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太危险,须提防有人暗中下毒手。 苏青看了信后非常害怕,陈公博也看出她的苦恼,便暗中寄给她10万块现大洋,让她创办一份杂志。 当时印报纸杂志的白纸十分紧张,陈公博又为她弄到了两车皮白纸。苏青片刻不想等待,立马行动,注册了天地出版社和天地杂志社。 去运纸的那天,苏青起了个大早,跟着卡车司机亲自去押运。满满一卡车白纸,苏青就坐在纸堆上,车子开得飞快,大风将她的头发吹起来,纸堆有弹性,摇摇晃晃的,她招摇过市,得意扬扬。 这时候,上海的小报上关于苏青是陈公博的“露水妃子”、张爱玲是胡兰成的“文艺姘头”正在风传。 苏青将小报拿给张爱玲看,张爱玲推开说:“我从来不看这个。”苏青其实也不看,是朋友特地给她留着的,她一把火将一沓小报全烧了,却再也无法摆脱陈公博。 两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叫姜贵的人来看她,给她带来了一张报纸,上面正是陈公博被处决的照片。苏青吓得面无人色,将一张银行存折交给姜贵说:“全给你,你帮我处理吧。”上面的钱全是陈公博打给她的。 曾经的闺密不再提 陈公博被处决后,大街上什么说法都有,到处人心惶惶。苏青深居简出,她尽可能低调,不想再惹出任何麻烦。但是要想恢复到成名前的平静怕是不可能了,总有男人不请自来,这姜贵便是其中一位。 当时姜贵看到苏青的小说,心生向往,两个人来来往往,后来同居。陈公博被枪毙后,姜贵怕引火烧身,住到无锡不再回上海。偶尔,姜贵会赶晚上的车到上海,在斜桥弄苏青的公寓里住上半宿,只住半宿,天不亮就赶早班车回无锡。每次过来,他都打电话通知苏青,她就早早把孩子们安排在地板上睡觉。深更半夜,姜贵走进去,地板上横七竖八睡的都是孩子。姜贵左一脚右一脚跳跃着从地板上走过,小心又小心,生怕一脚踩到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苏青一个人寂寞地坐在藤椅上等着他。 后来姜贵和苏青渐行渐远。苏青后来把她与姜贵的交往全写进了小说《续结婚十年》中,这完全是一部纪实小说,所有与苏青有过交往的人物全部可以从其中找到对应,除了曾经的闺密张爱玲。多年以后,张爱玲的纪实小说《小团圆》出版,所有她结交过的人物也写了个遍,就是不提苏青。 一对歧途佳人 苏青的最后一部小说叫《歧途佳人》,其实她与张爱玲才是真正的歧途佳人。或出于某种目的,或因为少不更事,她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结识了不靠谱的男人,分别在两条歧途上走了很远,最后殊途同归:都穷困潦倒,抑郁而故。不同的是,一个死在国内,一个死在他乡。 1949年以后,张爱玲冷静地观察了一段时间,还亲赴乡村参加土改。看到当时许多的口号和过激的做派,她无法忍受,认定自己在国内前景不容乐观。满大街统一的蓝或黑的人民装在她眼里是那么难看,她对弟弟张子静说:“这样的衣裳打死我也不能穿。”她后来借口去香港大学复读,从深圳罗湖出关到香港,最后又前往美国。 与张爱玲相比,苏青的适应能力要强得多,她在一夜之间就顺应时代潮流穿上一套女式“人民装”,混迹在人流中,根本看不出她曾经是老上海当红的女作家。她最后选择留在大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活下去,也相信不管什么人当政,柴米油盐的日子总是要让人过,无非就是找一个挣钱养家的职业。苏青后来做了编剧,“反右”时受“胡风事件”牵连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工资停发,苏青生病时连两块钱的出诊费都掏不出,于1982年冬天含恨而故。 13年后的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被人发现,在遗嘱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察看我的遗体,不要举行任何仪式,将骨灰随便抛弃在荒漠无人处……”
谁能够比较一下苏青和张爱玲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从张的散文中才知道苏青。从张的俏皮文字里,我对苏青的最初印象是这样的:一个不爱张扬、性格也温和一些、为别人考虑得很多的、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子。普通,是因为她“本心是忠厚的,她愿意有所依赖;只要有个千年不散的筵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么辛苦的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兴兴头头。她的家族观念很重,对母亲,对弟妹,对伯父,她无不尽心帮助,出于她的责任范围之外。……她的恋爱,也是要求可信赖的人,而不是寻求 *** ”(《我看苏青》)。不普通,是因为一向心性极高的张爱玲还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苏青三十年代在上海与张爱玲一样凭手中一支笔而走红文坛,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找到她的作品并不容易。我从张爱玲、胡兰成的文中得知她的代表作是《结婚十年》,但完完整整读到它是在1995年,当时在长沙教育街有一个私营书店卖的书都很有特色,我是那里的常客。书店老板为我弄到了当年6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青小说选》,书里收入了她的三部小说,其中就有《结婚十年》。
苏青的真名是冯允庄(1914—1982),浙江宁波人。曾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因结婚、怀孕而中途退学。1935年,以“冯和仪”名投稿《产女》给林语堂主办的刊物《论语》,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从此开始了创作。四十年代初因婚变而成为职业作家,以文为生。1943年,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在《风雨谈》开始连载,一时被目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被视为她的代表作。到1948年底,该书已有十八版之多,苏青也名声大噪。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还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歧途佳人》等。苏青还进入出版界,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战胜利后,苏青因在沦陷区写作活动作为“落水作家”被传讯。建国后留居上海,担任越剧团的专职编剧,后因被诬为“胡风分子”而被关进提篮桥一年多,她的创作生涯也就这样进入低谷。“文革”中她在劫难逃,多次受批斗。1982年病逝于清贫潦倒中,一代才女就这样在人生舞台上寂寞地谢幕。
苏青和张爱玲有许多相似处,因此我们今天回看她们的友情和相互理解,总会想到“惺惺惜惺惺”这句配她们似乎有点嫌俗了的老话。二人几乎同时走红,都是她们那个时代的奇女子——靠文字和才气赢得了一份可贵的独立生活和独立人格。但福慧不能双修又似乎是男权文化统治下女性的命运梦魇,她们在情感生活上都不如在文坛上那样幸运,她们是投入了高成本获得自己职业成就的。而苏青尤为辛苦,由于她生活的担子更重(因为她婚后生了三个孩子,离婚后有两个是跟在她身边由她一人抚养的),她不得不做许多于传统文人不屑的事,如亲自与出版社讨价还价,甚至自己背着书去卖,等等。因为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她甚至受到同时代许多男性文人的抨击中伤。在这些中伤过她的先生们看来,苏青身为一个女人,又是一个女文人,自然应该有才气又有温情,最好是还能在男性的文人面前顺从、恭敬、惶恐。锱铢必较,不免显得犹太人气了,有失清高。可是他们很难体会一个单身女文人的过分谦让和不计得失是要有丰富的人脉或经济才撑得住的,而这两者对苏青都堪称稀缺资源。
苏张二人因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异注定走的不是一条路。张爱玲对人性看得透,透到玲珑透明,丝毫不漏,所以她选择出走大陆,以后的生活虽然也有些紧张波折,但她还能始终以她既赖以为生又赖以慰心的文字生涯厮守。去国四十多年后,1995年的9月8日,张爱玲在纽约的公寓孤独地离去。苏青留在了上海,和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合作,为越剧团编戏,穿上了列宁装、黑布鞋。她是真心想低下姿势来的,但她没能如愿。因涉嫌“胡风案”,至亲骨肉都与她划清界限,断绝往来。据说苏青的晚景凄凉,贫病缠身,但求速死。苏青死后三年,女儿和外孙将她的骨灰带到了大洋彼岸。苏青历经挫折却还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纯真,还持有一份对世俗生活的信念和向往、乃至追求,所以不走张的路。据说她临终时曾希望葬回老家,没想到造化弄人,她最终还不得不和张爱玲一样远涉重洋。不同的只是张在生前,她在身后。
张爱玲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字里行间总透着一种张力,也不只是惊艳,还有一种冷峻,所以读她的东西时,你往往会患失语症,就像看一个着装绮丽的女子一脸从容在水上滑过,云淡风轻地。你心中叫奇,却被镇住了,说不出话来。放下书,往往会叫你兀的生出一些自卑——怎么你只敢在心里想的、而且想到了也说不出的她就一下点得这么透?苏青的文字则不然,是那种热闹平常的人间柴米油盐,就是写夫妻吵架也是热闹的,是很具有烟火气的那种,所以读苏青的文字,你常常会不由自主进入书中的人物角色,因为那些人物的软弱、庸俗、狭隘、嫌隙和善良、希冀也是我们都有的。苏青也很聪明,但她本质是入世的,所以她想过一种平常生活,她后来没有走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出版社都因出版各种版本的周作人和张爱玲而赚了大量码洋,但苏青一直寂寞着。她在世的最后几年里想再看一遍自己的《结婚十年》,却因该书被视作禁书,苦索得不到。还是友人蔚明先生到处打听,找到一本花钱复印了一册送给了她。
张爱玲身前身后都一直是热热闹闹的,就连她在美国的最后那些年,也还有台湾一些报刊的记者蹲守在她住所前,想得到点有关她的新闻满足真伪张迷们,甚至有记者还去翻捡张扔的垃圾袋,想从中扒出点什么炒作。苏青则在她写作生涯本应进入辉煌的时候哑然,沉入在寂寞中。
也许,这种寂寞也合了苏青的意,她本来就是想过平常人家日子的,恰如她的文字惊艳不足,平实倒不乏。所以读过她的小说后,人们会觉得犹如看了一部反映市井人家的生活剧,有感动,记得那些细节真实的故事(如小孩长牙、出麻疹,夫妻为生活小事斗嘴、和好),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供引用的语录或真言值得记下。苏青是你我身边的那种许许多多的妇人,她们甘心把机锋藏起,在家庭和婚姻中消磨自己,只为一家团圆,儿女平安。这样的人太多,也就失去了传奇意义,也就落得寂寞。
话是这样说了,可心里放不下。这些年来,每每看到评论张爱玲的文章,甚至还有高谈阔论胡兰成的文字也屡屡见于一些读书类专栏或刊物,就想起苏青。想起她身前身后的寂寞,从我第一次读到《结婚十年》,我就感到这种寂寞的沉重。就像今天人们说到巴黎和会只谈顾维钧,不谈陆征祥一样,造成这种无视真实的寂寞不可能是资讯短缺,只能说是乡愿。
二人都——终——归于落寞!
参考网址有一篇比较论,你可以参考一二。
《歧路佳人》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歧路佳人》(苏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ThBru8j55zUUdJI3kDWjA 密码:hub4书名:歧路佳人作者:苏青豆瓣评分:6.9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6-10页数:193内容简介:《歧路佳人》是苏青的自传体小说,在20世纪四十年代出版时就轰动一时,吸引了许多青年男女读者。这部小说是苏青以自己的婚恋经历和理想破灭过程为背景,加以耳闻目睹了当时的现实社会,经过提炼而写成。书中内容涉及到苏青与胡兰成、胡风、张爱玲等文艺界名人的交往和爱恨情愁。这是一部不算太长的小说,作者把它用一个个简短的片断集结而成。故事情节如流水般舒缓流畅,自然明晰。虽没有多么的跌宕起伏,却能感受到浓浓地生活气息,人物的鲜活,多变复杂的性格也使故事少有些戏剧色彩。 苏青没有渲染出如火般的热情,不够恨,亦不够爱。而生活是琐碎的,文字也就有些琐碎起来。而它们的价值就是平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歧途佳人txt全集下载
歧途佳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歧途佳人 十、鸣斋先生十、鸣斋先生鸣斋先生是我的公公,这个人也有一谈的价值。当我最初嫁过去的时候,他简直是高兴极了,遇见客人就说:“瞧瞧!女人总是读书有学问的好,小后虽然年纪轻,但是肚里明白,说起话来也斯斯文文的,那里有像她婆婆这样笨头笨脑呢。”这类话,他甚至于当着婆婆的面前也说,我觉得怪不好意思,却又无法可以阻止他。有时候,他忽然恨起承德来了,便写他:“不中用的东西,我花了这堆很洋钱给你读书,你还要留级,瞧,小眉虽然比你低两级,但是她的程度比你好;看你这个不害臊的,当心给自己老婆追上。”因此承德也迁怒于我,动不动就说:“像我们这种不中用人,那有资格同你女才子讲话?”我常常有四辩解不清。在我们的新房楼下,住着一位田家妈妈,她是鸣斋先生好朋友田老板的妾,田老板的家里。儿子孙子已经有一大堆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再胡调,所以娶这个妾的时候是瞒着家里的,到后来还一直瞒着,虽然她已替他养了一个……
谁能给我讲讲 张爱玲与 苏青 的故事?
苏青与胡兰成是大同乡,胡兰成之所以能和张爱玲甜蜜牵手,最初是经过苏青才认识上,也可以说苏青是这对“乱世鸳鸯”的正牌红娘,当然以她们那么前卫的婚恋观念,最初演绎成三角恋什么的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在结束了十年不幸婚姻之后,苏青在与当时三个著名已婚男人的情感纠葛中,有一个就是张爱玲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为此,两个著名女文青的甜蜜闺蜜生活宣告寿终正寝,从此成了陌路人。扩展资料:张爱玲:张爱玲(1920.9.30—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苏青:苏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冯和议,字允庄, 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世纪40年代,上海日据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上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