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近代国士

时间:2024-07-21 04:18:16 编辑:阿旭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立宪法议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西学书目表后序 倡设女学堂启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 成败英雄与时势 文野三界之别古议院考 《西学书目表》后序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人权与女权 情圣杜甫屈原研究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致汪康年书 与严幼陵先生书致康有为书 致康有为书(1900年)致孙中山函三件 致康有为书(1902年)致孙逸仙书 致康有为书(1912年) :去国行 纪事二十四首读陆放翁集四首 壮别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二首浪淘沙 贺新郎 :戊戌六君子传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中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轶事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中国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头:梁启超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国体问题》。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梁启超真诚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极有贡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摘自《应用写作》)年谱一岁  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五岁  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 丁丑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十二岁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 甲申 应广州童子试 中秀才。十六岁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 戊子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十八岁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 卯寅 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十九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入京与李蕙仙完婚。二十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乡居年余。二十三岁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参与组织“公车上书”。助康创建强学会。二十四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廿二年 丙申 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二十五岁  一八九七年光绪廿三年 丁酉 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二十六岁  一八九八年光绪廿四年 戊戌 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在横滨主编《清议报》。二十七岁  一八九九年光绪廿五年 己亥 七月创粉高等大同学校于日本东京。二十八岁  一九〇〇年光绪廿六年 庚子 与康有为、康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三十岁  一九〇二年光绪廿八年 壬寅 《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三十五岁  一九〇七年光绪卅三年 丁未 《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四十岁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 壬子 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四十一岁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 参与共和党。熊希龄内阁成立。任司法总长。四十三岁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乙卯 创《大中华》月刊。辞币制局总裁。四月回乡省亲。六月写《导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四十四岁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 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戾成立护国军两广者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四十五岁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已 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 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四十七岁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已未 到欧洲各国考察。五十岁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五十三岁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 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五十七岁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 因肾病动手术失败(实际上是一起医疗事故。1926年梁启超肾病,协和专家通过对梁启超病情会诊,认定右肾上生有一个瘤子,遂决定为其实施手术,于3月16日将右肾全部切除。瘤子切除之后并没有止住便血,显然西医的诊断可能有问题,至少是不准确的。全部切除的治疗手段也过于草率,协和的专家通过病理检查,并没有在切除的右肾中发现病变。换言之,即便尿毒症的诊断不误,那么手术也是失败的,即将好肾切除了,将坏肾予以继续保留),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家庭状况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饮冰室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北沟沿胡同23号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称“北沟沿”,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1949年称“北沟沿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都胡同”,后复称“北沟沿胡同”。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北沟沿胡同23号,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在胡同南段西侧,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街门朝东。街门是被称作“西洋门”①的屋宇式街门,街门内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大门外对面的“影壁”,亦称“照壁”,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岂能想建就建!所以,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当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总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汉字是表义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那么,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门前不许停留,更不许喧哗。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敞轩3间、游廊21间、地窨子4间、防空洞1个、凉亭1座。该院的具体格局是: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共11间,应是回事房(传达室)、车库和警卫、杂役用房,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是“车库门”。该院的具体格局是:进入宅门,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垂花门”②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间,北房为腰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习惯称为“西花厅”,亦是三进院落;从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北沟沿胡同23号是单位宿舍,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只是残破不堪而已;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1986年1月21日,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北沟沿胡同23号作为“梁启超故居”,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注:①西洋门,是清代中期以后,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北京四合院采用的也很普遍。②垂花门,在府邸、宅院建筑群中常作二门,起着联系分隔内宅和外宅的作用。参考资料:《梁启超传》(吴其昌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张 王忍之编三联书店) 《世说新篇》(黄苗子著三联书店) 《卷起巨大旋风的梁氏新文体》(作者夏晓红载《北京日报》) 《梁启超为西医辩护》(作者张建伟载《羊城晚报》)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视为转折年代,他们都喜欢引用查尔斯·狄更斯描写大革命之后法国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他们都喜欢用混乱来形容自己的年代,他们都渴望为这“混乱年代”理出脉络或者记录这“混乱年代”。而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经历混乱年代并且因为自己在混乱年代中的作为而被写入历史的年轻人却实在不多,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名单因为一些原因还会在某些时候遗漏掉一些人。在我看来,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具备了众多伟大人物的素质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忽略了的人。最早激发起我对梁启超的好奇心的,是在对《剑桥中国晚清史》和一些记载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命运的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我才惊异地发现,以前我们仅仅用“改良派”三个字来描述的梁启超,在这段历史中名字出现的频率竟然比任何一位皇帝、权臣要高。梁启超所处的年代是真正的混乱年代。在由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所著的《梁启超传》中,梁这位早逝的学生用一章来写梁启超诞生之前的中国:这是一个为天灾人祸和内忧外患困扰的国度,似乎人人都甘心做一个老朽帝国的奴隶,平民以不谈国事为戒律,政府呈现给后人的则是贪污腐化无能,对外只希望妥协可以带来短暂和平,对内则盘算着同洋务运动后兴起的民营企业家争夺财富,而洋务运动的重地总理衙门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混蛋加三级”。我们的历史课本在描述这段屈辱历史的时候,从来不会吝惜笔墨,这会使我任何进一步的讲述都显得多余。而吴其昌先生给予自己老师的高度评价,我想可能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看不到的,他把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同孙中山相提并论,“他(梁启超)自己承认陈胜、吴广之功,而天下后世的公评,他的气魄、精神、声威,实在比陈胜、吴广要高出万倍”。梁启超是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的人物: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戊戌变法令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名扬天下。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梁启超是中国罕见的高洁志士,是热心策划北京政府根本改造的士大夫”。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在中国逗留的伊藤博文对日本驻中国公使林权助说:“姓梁的这个青年是个非凡的家伙啊!真是个使人佩服的家伙……救他吧,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此后这个年轻人在日本和欧美流亡期间,往往被当作中国新的政治和知识上的领袖来接待。当时梁启超26岁。而梁启超在政治上的辉煌并不像教科书上记载的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或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成为明日黄花的人物。梁启超在日本的时候,和同样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交往频繁,据说,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启超介绍给孙中山的,可以想见,以孙中山当时的声望,自然无法同梁启超相比。而此时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分歧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梁启超顾及到康有为,没有给革命党人过多的支持。梁启超的另外一次辉煌来自于他的一篇文章。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称帝者必亡。于是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给梁启超的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将银票退回。 袁世凯再派人对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梁启超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梁启超在另外一次反帝运动,即反对张勋复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次也意味着他同改良派的彻底决裂。周善培规劝梁启超说:“事情有该自己做的,有该听别人做的。讨袁,革命党该做,我们也应当做;讨张复辟只该听革命党去做,不必我们去做。”而康有为则正站在复辟的一方。梁启超和康有为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启超学生的面痛骂梁启超“梁贼启超”,并且用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来称呼梁启超。至于梁启超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地位,早有新闻学者将他同沃尔特·李普曼相比较。才气纵横自然不说,梁对中国文体的改革被认为是他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称为表达方式的革命?周善培认为梁启超文气太盛反而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写习惯了报纸文章,结果文章只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其他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属于保守派的梁启超的死,更是嘲笑我们对历史局限的判断能力。梁启超晚年进入协和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一个肾溃烂,必须割掉。不幸的是现代医学可能发生的错误发生了,手术医生将梁启超健康的肾割掉反而留下溃烂的一个。于是“群情愤慨、舆论抨击,社会对于协和医院以及主治医生大表不满”,而梁启超因为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新的医学在中国的发展,竟然在病床上写文章为协和医院和医师辩护。最后,梁启超允诺在自己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历史上日本有哪些国士无双的人物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著名历史人物,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维新元老,华族侯爵(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乃华族第二等级),日本史上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日本行宪后的第一届国会,就首任贵族院(上议院)议长。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创立政友会,自任总裁,开日本两党政治的先河。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就首任韩国统监(相当于殖民地总督)。伊藤博文是使日本迈进现代化国家、成为近代世界列强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贯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在日本国内外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评价。


梁启超在《论幼子》一书中提出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观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梁启超在《论幼子》一书中提出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观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梁启超先生著《论幼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直言告诫: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如何培养孩子、教育孩子,从先哲的主张中我们应该受到一些启发: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培养天才一定要把握好学龄前。变法理论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开展,但也引起了那些反对维新运动人物的不满和嫉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授意汪康年进行干预,力图控制《时务报》,梁、汪矛盾日益激化。在讲学过程中,他大力阐述康有为的改制理论,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特别是在批答学生札记时,梁启超往往借题发挥,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他甚至大胆宣布,“二十四朝其足当孔子至号者无人焉。间有数霸者生于其间,其余皆民贼也”。扩展资料:梁启超的文学贡献: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

半命题作文《——挺胸——》

永远都要昂首挺胸

每当你走出房门,都要昂首挺胸,饱吸清新的空气,沐浴阳光,用微笑向朋友致意,充满热情地同人握手。

不要怕被误解,不要虚掷时光去想你的敌人。心里只要想你要做的事,然后,径直向你的目标前进。

专注于你要完成的种种壮举,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捕捉那些实现理想所需的机会,正如珊瑚虫从潮水中吸取养分一样。在你心中描绘一位真诚、有才干、有益于社会的个人形象,这个想法就会把你转化成那个人。

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勇敢、真诚而欢快。正确地思考就是创造,一切事物经由愿望产生,每次真诚的祷告都很灵验。我们一心想变成什么样,就会变成什么样。永远都要昂首挺胸。


中国的巾帼英雄有哪些?

1、妇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2、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3、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新莽时期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曾经率领大军破县城,杀贪官。起义军后来归附“赤眉军”。4、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熠熠闪光,展示着一代女性的尊严与骄傲。5、冼夫人(512-602)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名英,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阳江一带)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获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6、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现代有哪些巾帼英雄?

现代巾帼英雄及主要事迹简短如下:1、任长霞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女性的骄傲。2、朴今淑她一直是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巾帼英雄的出处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历史上,哪些人可称“国士无双”

1、王猛王猛出身贫寒,苦读成才。年轻时一语道破南朝权臣桓温的小算盘,并拒绝其南下邀请,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后来辅佐前秦君主苻坚统一北方。但是也是死得早,临死前提醒苻坚别急着攻晋而要小心鲜卑人,苻坚也没在意,后来局势基本按其所言发展,淝水之战前秦大败,鲜卑人谋反分裂,前秦帝国崩溃。一代大战略家的过早凋零失去的也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这不得不说是悲剧。2、卫青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元光六年(前129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3、韩信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4、班超率领三十六骑降西域三十六国,驱逐匈奴势力,经营三十余年。具体过程融入各种心理战外交战,威逼,胁迫和感化各种手段拿捏自如。凭一己之力收复西汉末年丧失的大片西域土地,重建西域都护府,政治,军事水平已臻化境。帮刘秀复兴汉室,东汉一朝外戚宦官倾轧,豪族兴起,也鲜有称得上国士的。5、郭子仪郭子仪是汾阳王,同样是功高震主的人却比韩信结局要好的多,开始郭子仪的仕途并不顺,据他自己说后来遇到了天仙“织女”所以后来顺风顺水,无论怎样,位极人臣的他君主却不猜忌,还被尊为“尚父”又有谁能做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子仪

历史上有哪些人可以称之为 国士无双

1、魏无忌公元前260年,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大败。邯郸被围,平原君说服信陵君,信陵君偷来兵符,调遣了当时驻扎在半路的军队,帮助赵国解救了邯郸之困。秦国攻打魏国时魏无忌派使者游说联合各国力量一起抗秦,大败秦军,魏无忌的威名远扬天下,威震四方。2、管仲他首提盐铁国有消费拉动内需,一个平稳的宏观经济奠定齐国富国强兵的基础,管仲富国策之五可总结为将国家宏观政策与市场价格巧妙结合的宏观调控艺术。管仲改革,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3、范蠡公元前511年入越,辅佐勾践二十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后辗转至齐,父子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致产数十万。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三年后,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数万,人称“陶朱公”。4、蔺相如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5、乐毅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近代国士》txt全集下载

近代国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一章军校时间:公元1908年三月四日。。c地点:柏林郊区,德意志帝国柏林预备军官学校。“听我口号!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第三区队学员全体立定!”站在阳光下的教官对一群学员大喊道。看着排列的歪歪扭扭的三十多名新学员,曾担任过德军援助伊拉克志愿军少尉排长的学校体能教官埃尔文·德罗兹(rn·Drütz)暗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学员虽然身体素质过关,但在精神方面却感觉缺少了一种战斗的热情。也是,如果真是优秀的人才,谁会不去正规军校而是来这个二流的,为培养预备役军官而设置的野鸡军校?“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进军校!?”“报告教官,因为帝国之拥有阳光下之领土的目的尚未达到,正是我等大德意志公民矢勇矢忠地完成皇帝陛下大志理想之时!”一名身材中等的学员抢先答道。“出列!你叫什么?”“报告长官,科隆的赫尔曼·穆勒(Hran·llr)。”“很好,你所说的正是我们这些继承了费德烈大帝信念的军人之理念!现在入列!”德罗兹满意地看了看赫夫曼……

《近代国士》txt全集下载

近代国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一章军校时间:公元1908年三月四日。地点:柏林郊区,德意志帝国柏林预备军官学校。“听我口号!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第三区队学员全体立定!”站在阳光下的教官对一群学员大喊道。看着排列的歪歪扭扭的三十多名新学员,曾担任过德军援助伊拉克志愿军少尉排长的学校体能教官埃尔文·德罗兹(Erwin·Drütz)暗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学员虽然身体素质过关,但在精神方面却感觉缺少了一种战斗的热情。也是,如果真是优秀的人才,谁会不去正规军校而是来这个二流的,为培养预备役军官而设置的野鸡军校?“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进军校!?”“报告教官,因为帝国之拥有阳光下之领土的目的尚未达到,正是我等大德意志公民矢勇矢忠地完成皇帝陛下大志理想之时!”一名身材中等的学员抢先答道。“出列!你叫什么?”“报告长官,科隆的赫尔曼·穆勒(Herman·Muller)。”“很好,你所说的正是我们这些继承了费德烈大帝信念的军人之理念!现在入列!”德罗兹满意地看了看赫夫……有问题再找我

《近代国士》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近代国士》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h-BycbQ54Ld5lggus6U8g?pwd=ix7k 提取码:ix7k简介:魔法与剑的世界;一个亲手杀死了自己导师的少年,一个失去了人生目标的少年,一个听命于大钟塔魔法协会的少年;在穿越到异界后成了:一个略微傲娇少女的使魔、一个融合了两个世界魔法的贤者、一团即将踏上成神之路的烈火!

《近代国士》最新txt全集下载

近代国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提供数天后,黄兴抵达江宁。下了火车面对盛大的欢迎仪式;欢呼的人群、漂浮的彩旗和雄壮的军乐,黄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站在车站内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向前来欢迎的人们致词:“我们同盟会自光绪三十一年成立起,便一直以**为己任,以建设完全之民主政府为责任者也。而究起前身,更可追溯至光绪二十年。十余年**努力,志者烈士前赴后继不畏暴权,誓死要光复中华,方有今日之威势……某黄兴为北伐军总指挥,唯有一颗热血报国之心,势必要让中原大陆重见天日……”黄兴即兴演讲了半个小时,在群众热烈的掌声下结束。接着他乘马车抵达已经被改为北伐军临时指挥部的前两江总督衙门,进去后才从里面的同盟会同志那里了解到了他在从上海到江宁这段路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从十月十日杭州、武昌爆发**起,到现在的十月十六日,总共有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大部和湖北起义成功,已经宣布**了。而山西的太原……

《近代国士》txt全集下载

近代国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一章军校时间:公元19o8年三月四日。地点:柏林郊区,德意志帝国柏林预备军官学校。“听我口号!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第三区队学员全体立定!”站在阳光下的教官对一群学员大喊道。看着排列的歪歪扭扭的三十多名新学员,曾担任过德军援助伊拉克志愿军少尉排长的学校体能教官埃尔文·德罗兹(erin·drütz)暗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学员虽然身体素质过关,但在精神方面却感觉缺少了一种战斗的热情。也是,如果真是优秀的人才,谁会不去正规军校而是来这个二流的,为培养预备役军官而设置的野鸡军校?“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进军校!?”“报告教官,因为帝国之拥有阳光下之领土的目的尚未达到,正是我等大德意志公民矢勇矢忠地完成皇帝陛下大志理想之时!”一名身材中等的学员抢先答道。“出列!你叫什么?”“报告长官,科隆的赫尔曼·穆勒(herman·mu11er)。”“很好,你所说的正是我们这些继承了费德烈大帝信**的军人之理**!现在入列!”德罗兹满意地看了看赫夫曼……

《近代国士》txt全集下载

近代国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本站提供的小说《近代国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近代国士最新章节以及文字均由小说阅读网网友上传和维护近代国士的作者为:逍遥宇内,阅读更多逍遥宇内的书籍,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近代国士全文阅读适用于在PC电脑中阅读,近代国士TXT版下载适用于在掌机、PDA、商务通、手机中阅读。第一章军校时间:公元1908年三月四日。地点:柏林郊区,德意志帝国柏林预备军官学校。“听我口号!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第三区队学员全体立定!”站在阳光下的教官对一群学员大喊道。看着排列的歪歪扭扭的三十多名新学员,曾担任过德军援助伊拉克志愿军少尉排长的学校体能教官埃尔文·德罗兹(Erwin·Drütz)暗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学员虽然身体素质过关,但在精神方面却感觉缺少了一种战斗的热情。也是,如果真是优秀的人才,谁会不去正规军校而是来这个二流的,为培养预备役军官而设置的野鸡军校?“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进军校!?”“报告教官,因为帝国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