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畔 彼岸花开
第一节 进 宫
我的名字叫轻鸾。我姓李,我的父亲是当朝宰相李贤。
二十多年前,我入宫为太子女官,实际上是准太子妃。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我更狼狈的太子妃了。因为皇上并不喜欢太子,也不喜欢太子的母亲纪妃。他只听一个女人的话,那个女人就是臭名昭著的万贵妃。
而废太子的预谋,万贵妃恐怕已经酝酿许多年了吧?自从她的儿子死后,宫里莫名其妙地就死了很多年幼的皇子,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生的胎儿。
太子是在众多太监和宫女的保护下在冷宫里偷偷生下的。
当皇上正愁自己后继无人的时候,年幼的太子在后宫众人的拥戴下来到大殿。皇上喜极而泣,马上立为太子,并封太子的母亲纪氏为纪妃。
那一刻,朝野欢腾;那一刻,纪妃搂着瘦弱的太子泪如雨下;那一刻,病态恹恹的大明朝终于有了一点希望和亮色。
那一年,太子三岁。我还尚未出生。
一年后,万贵妃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他一出生就成为太子最危险的敌人和最强劲的对手。他叫朱胜樘。仅仅从名字上就包含着他母亲的野心。因为太子叫佑樘。
后来,两位皇子都相继长大成人。拥护他们的人各自成了一大派别。万贵妃残忍暴戾,不得人心,朝中大臣大都拥护太子。可是皇上宠爱万贵妃,对她言听计从。但是每次易储的提议都被众大臣冒死驳回。于是,朱佑樘的太子之位,就在这样一次次斗争中,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可是太子的位置还是岌岌可危。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宫为太子女官。你不知道,那时候我是多么难过和害怕。皇宫,从来就是华丽的鸟笼和牢狱。在里面,失去的不仅仅只是自由。牧鸽,当我后来知道你也要来的时候,不禁为你担心起来。你那柔弱的躯体,怎么能够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还有宁王,那个传说中世上最完美的男子。
你们,为什么要来?
那一年,我十六岁。带着忐忑而绝望的心情,为了父亲一个重大的政治赌注,我牺牲了选择人生的权利。只记得父亲带着全家男女老少跪在我紧闭的门前。我在房里流了一夜的泪,为了《牡丹亭》里的那个做着迤俪的梦而死的杜丽娘,还有那个无数个梦中出现的白衣胜雪的男子。
那是在我做过的千百个梦里,有一个男子,在静谧如水的夜晚,新月如钩。西湖之上,画舫之中,他白衣胜雪,一身清辉,翩然若仙。
我穿花拂柳,巧笑嫣然,对着画舫轻唤一声:“公子……”他回过头来。惊鸿一瞥,有满天星子落在他漆黑的眼眸里,竟然是深不见底的温柔和清澈无边的落寞。
那深锁的眉头,错落的忧伤,竟让我的心兀自疼痛,蓦地就想上前去为他抚平忧伤。
“公子……”梦,每当做到这里就醒了。
等不及再看一眼,等不及再唤一声“公子”。更等不及登上画舫,与他泛舟西湖。
这样的梦从我刚刚懂事就开始做,可是我却从未看清楚这个梦中人的容颜。
可是虽然没有看清,却无数次在梦中想象着他的样子——想象他一袭白衣后面该是怎样清俊绝美的容颜。
不过,梦总归只是梦而已,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
尤其是出生在这样的家里,尤其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
尤其是——
我,李轻鸾,是大明宰相李贤的长女。
我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背负这样的命运。
于是,我收起眼泪,打开房门,走到父亲跟前,缓缓地点了点头:“我答应入宫。”
然后我看见全家老少吐出一口长气:“多谢姑娘。”我禁不住冷笑一声:“这个世上有谁是真正为我着想呢?我不过是父亲手中的一枚棋子。”
就这样,我匆忙掩埋了我十六岁的爱情和梦想,走进了暗无天日的皇宫。我的后半生就这样葬送在这里了吧?
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就见到了背对着我正在赏画的太子。一个修长挺拔的背影,也不过是一副掩藏在华丽衣服下的傀儡吧?我起身下拜:“新任女官李轻鸾拜见太子殿下。”太子转过身来,看见我的时候怔了一下。然后冲我淡淡一笑。
我在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他玉树临风,修眉博冠,气宇轩昂,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一种王者之气。 果然是人中龙凤,不同凡响。如果我没有见过宁王,当真会觉得他是最好看的男子。
可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如何俊美威仪,而是那种充斥于眉宇的淡漠和忧郁。那种淡漠的尊贵不同于我所见过的任何人。因为那种淡漠,他即使在微笑的时候也使人感觉到深深的距离。而他拧紧的眉头和凝重的眼神,分明地显示着隐忍的欲望和压抑的野心。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男人。更不是传说中懦弱无能的傀儡太子。
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你叫轻鸾?以后你就在这里陪我吧!我这里已经好久没有人来了。” 他望着我的时候,露出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隐忍的忧伤和痛苦。我的心莫名地揪紧。我在一瞬间理解了那种痛苦。那样隐忍的痛苦和深邃的忧伤,实在是像极了我梦中的那个男子。
“你叫我佑樘就可以了。”他让我叫他佑樘,从来没有一个太子这样让一个女人称呼自己的名字。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诗句
1. 关于忘三生石的诗句
关于忘三生石的诗句 1. 有关三生石的经典诗词
1.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沁园春 刘辰翁)
2.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酬张相公见寄 贯休)
3.向三生石上纵挥犀。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木阑花慢 邵亨贞)
4.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齐己)
5.三生石上精魂。一自心盟重订,便神交契合,随寓吾真。(汉宫春 赋吕子敬梅齐月 朱唏颜 )
一、古诗拓展:
1.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文天祥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
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
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2.印老索印庵诗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3.感慨 其四 王冕
昨访三生石,今登二老亭。
痴烟含树黑,野草满山青。
归鸟还知倦,悲笳不忍听。
又闻龙臆马,趁逐豹文熬。
4.诗歌三:三生石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
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二、相关简介: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寺,传说唐李源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三峡 ,见妇人引汲, 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 源赴约,
2. 关于三生石的诗句
《黄泉·忘川》 作者:忘川 魂萦三途川,只怜彼岸花; 生生两不见,相念永相失。
饮我忘川水,不识断肠人; 无奈奈何桥,缘断望乡台。 《浮世·呓语》 作者:张秋羽 魂入忘川河,千年守君生。
彼岸花成海,此地空素年。 《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奈何桥上奈何魂,忆思前尘奈何生。
孟婆汤下红尘忘,唯盼来世不逢君。《黄泉路》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
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沁园春 刘辰翁) 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酬张相公见寄 贯休) 向三生石上纵挥犀。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
(木阑花慢 邵亨贞) 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荆渚感怀寄。
《黄泉·忘川》 作者:忘川 魂萦三途川,只怜彼岸花; 生生两不见,相念永相失。 饮我忘川水,不识断肠人; 无奈奈何桥,缘断望乡台。
《浮世·呓语》 作者:张秋羽 魂入忘川河,千年守君生。 彼岸花成海,此地空素年。
《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奈何桥上奈何魂,忆思前尘奈何生。 孟婆汤下红尘忘,唯盼来世不逢君。
《黄泉路》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
(沁园春 刘辰翁) 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酬张相公见寄 贯休) 向三生石上纵挥犀。
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木阑花慢 邵亨贞) 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齐己) 三生石上精魂。一自心盟重订,便神交契合,随寓吾真。
(汉宫春 赋吕子敬梅齐月 朱唏颜 ) 感慨 其四 王冕 昨访三生石,今登二老亭。 痴烟含树黑,野草满山青。
归鸟还知倦,悲笳不忍听。 又闻龙臆马,趁逐豹文□。
三生石上梦,天乐鸣我侧。(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 黄庭坚 ) 三生石上梦,记是复疑不。
(和答莘老见赠 黄庭坚 )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文天祥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
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 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印老索印庵诗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三生石上旧精灵,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世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已寻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金玉盟 作者:子雁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无可摧。 二世磐石破,摆渡姻缘桥,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随。 上联:三生石上定三生,三生庙前许三生。
下联:三世情缘圆三生,三世缱绻情三生。 横批:情深缱绻共三生,缘起不灭恋三生 三生石 三生石 作者:日暮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横。
曾是天家仙人客,只随江流无痕迹。 别来春月无数山,春江有水春江潸。
春江山水难慰我,春月无边空婀娜。 我望远山数芳菲,远山望我似依稀。
几番追光春愁尽,一瞬年华相思引。 金乌流火只无名,魂随汗发何其轻。
时来秋风勾叶落,秋风萧杀只漠漠。 莫道红叶好相思,无数相思难载词。
思来飞雪似可待,落红纷纷无人采。 苍山可怜白云深,戚戚无声恨无心。
死去来生犹不易,别是春风又一夕。 三生石上三生缘,底事年年不见还? 只今风做三生石,生生相望不相识。
三生石赋 作者:秋硕 川江水碧东流急,上有白鹭双展翅。 抵喙对鸣盈盈语,吻颈相戏绵绵意。
举翅欲飞还徘徊,留连嘻戏又迟疑。 双双高飞望巫山,巫山道远阴云雨。
巫峡枫叶红如火,欢啼双飞隐秋荻。 日暮双栖在江边,江边石上理细羽。
羽细如锦白如雪,交喙互理诉情意。 双眸凝视情意久,江石有灵记三生。
蜀江水碧蜀山青,巴山蜀水蕴灵气。 巴男手巧苇做笛,巴女歌喉婉如水。
妹骑牛背唱竹枝,郎吹竹叶声相随 。 少小不曾弄青梅,自幼牧牛偕同归。
同慕天边双飞鸟,共觅石间并蒂枝。 巴山高远人迹少,两心相许有天知。
曾向青天立重誓,地老天荒不相离。 家中阿爹怜阿女,富户豪门觅佳婿。
欲嫁巴女出巴山,山高水阔远别离。 震雷惊碎鸳鸯梦,长跪门前哀求乞。
此生愿同尘与灰,天踏地陷死难离。 生难双飞何惜死,来世为弟伴阿姐。
瞿塘浪高蜀水恶,断魂悠悠无归期。 巴山秋雨细如织,梧桐叶落孤雁栖。
独对蜀山空垂泪,猿啼声哀泪沾衣。 来年家中添阿弟,眉目宛。
3. 关于三生石的诗词
1、《黄泉·忘川》 作者:忘川
魂萦三途川,只怜彼岸花;
生生两不见,相念永相失。
饮我忘川水,不识断肠人;
无奈奈何桥,缘断望乡台。
2、《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3、《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作者:文天祥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
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
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4、《印老索印庵诗》 作者: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5、《金玉盟》 作者:子雁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无可摧。
二世磐石破,摆渡姻缘桥,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随。
4. 三生石的伤感诗句
三生石的诗词
三生石上望三生缘定三生载永恒
前世与谁情缱绻来生是否又相逢
今生梦断黄泉路彼岸花前泪有声
血色石前谁名刻乡台泪眼望几层
旖旎梦里恋今生不羡鸳鸯不幕僧
奈何桥上莫远走相约转世伴来生
悠悠往事随风过脉脉柔情绕古藤
款款深情石上铸绵绵海誓伴山盟
三生石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5. 关于三生石的诗词
1、《黄泉·忘川》 作者:忘川 魂萦三途川,只怜彼岸花; 生生两不见,相念永相失。
饮我忘川水,不识断肠人; 无奈奈何桥,缘断望乡台。 2、《此生》 作者:邓继明 步及黄泉路,踏上奈何桥; 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颤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汤; 前世未厮守,今生亦无缘。 3、《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作者:文天祥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 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
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4、《印老索印庵诗》 作者: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5、《金玉盟》 作者:子雁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无可摧。
二世磐石破,摆渡姻缘桥,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随。
6. 三生石诗词全文
彼岸花开开彼岸,忘川河畔亦忘川。
奈何桥头空奈何,三生石上写三生。 有条路叫黄泉路,有条河叫忘川河,有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桥边有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石身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
踏上奈何桥,回头看那最后一眼彼岸花,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的孟婆汤,人生各种滋味近在其中。泪水划落,却不知如何去面对三生石上的缘分注定。
要投胎转世的人,都要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忘却了三生,不再流连人世间,重新转入轮回。三生石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轮回投胎的人们。
7. 关于奈何桥、彼岸花、三生石、忘川河的诗词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彼岸花
千翠叠 ,枫夕斜,
一江愁绪,徐徐青眸过。
三途河畔凌苍波,曼珠如烟,无叶却招魂。
游魄萦,天涯移,
火照难眠,好梦随黄泉。
灯火阑珊苦留连,望月呓语,心事竟凝咽.
《三生石》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横。
曾是天家仙人客,只随江流无痕迹。
别来春月无数山,春江有水春江潸。
春江山水难慰我,春月无边空婀娜。
我望远山数芳菲,远山望我似依稀。
几番追光春愁尽,一瞬年华相思引。
金乌流火只无名,魂随汗发何其轻。
时来秋风勾叶落,秋风萧杀只漠漠。
莫道红叶好相思,无数相思难载词。
思来飞雪似可待,落红纷纷无人采。
苍山可怜白云深,戚戚无声恨无心。
死去来生犹不易,别是春风又一夕。
三生石上三生缘,底事年年不见还?
只今风做三生石,生生相望不相识。
望三生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无可摧。
二世磐石破,摆渡姻缘桥,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随。
8. 三生石诗句
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
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沁园春 刘辰翁) 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酬张相公见寄 贯休) 向三生石上纵挥犀。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
(木阑花慢 邵亨贞) 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齐己) 三生石上精魂。
一自心盟重订,便神交契合,随寓吾真。(汉宫春 赋吕子敬梅齐月 朱唏颜 ) 感慨 其四 王冕 昨访三生石,今登二老亭。
痴烟含树黑,野草满山青。 归鸟还知倦,悲笳不忍听。
又闻龙臆马,趁逐豹文□。 三生石上梦,天乐鸣我侧。
(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 黄庭坚 ) 三生石上梦,记是复疑不。(和答莘老见赠 黄庭坚 )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文天祥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 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
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印老索印庵诗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什么意思?
你好,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意思是我们有三世的情缘,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而如今情侣们更是以三生石的作为爱情的信仰,以此历下他们爱的誓言,三生有幸、缘定三生,三生石上的爱情,见证地老天荒、三生石上的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摘要】
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什么意思?【提问】
你好,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意思是我们有三世的情缘,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而如今情侣们更是以三生石的作为爱情的信仰,以此历下他们爱的誓言,三生有幸、缘定三生,三生石上的爱情,见证地老天荒、三生石上的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回答】
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什么意思?
你好,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意思是我们有三世的情缘,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而如今情侣们更是以三生石的作为爱情的信仰,以此历下他们爱的誓言,三生有幸、缘定三生,三生石上的爱情,见证地老天荒、三生石上的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摘要】
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什么意思?【提问】
你好,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意思是我们有三世的情缘,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而如今情侣们更是以三生石的作为爱情的信仰,以此历下他们爱的誓言,三生有幸、缘定三生,三生石上的爱情,见证地老天荒、三生石上的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回答】
期许三世的情缘,生死不离。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华。 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花开的时候,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间受到磨难。 从那以后,蔓珠沙华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城市出现过。这种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曼珠和沙华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分开,在下一世再跌入诅咒的轮回。【回答】
关于...三生石畔 彼岸花开
蝶恋花
彼岸花
彼岸花开开彼岸,
独泣幽冥,
花艳人不还。
尘世忍离谁再念?
黄泉一路凝泪眼。
叶落花开花独艳,
世世轮回,
花叶空悲恋。
莫叹人间魂黯淡,
何知生死相怜远!
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上可奈何
是一副对联,是说斯人已逝,生者即有不舍又能怎样?
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这是完整的
(百度里面有)
曼珠沙华这个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佛典中也说曼珠沙华(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佛经记载有“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传说:
花和叶是一对恋人,因触犯天条被囚禁在花中.因此开花不见叶,生叶不开花.生生相错.
三生石是一种衔接的石头,传说把恋人的名字写在上面,就可以三生三世都不分开.
图片没办法给你了.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谁苍白了谁的等待。原文
红尘一梦,游丝横路。难寻几许纯真,岁月迷离,姻缘几许空错。陶醉在泪水泛黄的文字里,红尘滚滚多少羁客半途夭落?散去了一季的芳菲;有过多少故事没有结尾?化为唐宋词词里的幽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醉在往昔的风花雪月,尽情的在青春里轻扬飞舞,残言断语书写一段段眷恋离殇,欢声笑语在河畔堤上烟柳,不知今夕是何年?
残楼当照,彼岸花开,几许缤纷了流年的情感,月冷清辉,冰霜了岁月的潸然,花前月下幽欢佳会,两情缱绻风雨同济,都被时间收藏在记忆的玻璃瓶,脉脉同谁语,更回首,等待你温柔的眼眸划解…
半生浮华,一生痴迷为红颜,柔风清扬飘进的淡雅相思情翩,是谁在彼岸等待花开泪眼阑干,守候这永恒不变的思恋穿越了光年,氤氲了千年前的期盼。
风欺陌上人,红尘里吹尽残花无数,苒苒时光埋葬了如烟情殇,谈笑间,瑟瑟记忆却清晰了往事,收集飘散的零乱片段,重温远古海棠花前美丽誓言…
梦后楼台高锁,春江绿水,唯见燕莺清唱,山映斜阳天相接,轩窗独屹,明月冷寒凝不断,天淡银河星际寮,望穿秋水天涯路,那一袭粉嫣飘逸,那一袂紫芬罗衫,芊指嫣然一笑百花迟,盈盈仙子相谐相偎的曲调,红尘相伴,愿比翼缠绵,陇首云飞,痴了几度锦瑟年华;默默凝眸深情处,那一痕倾城容颜,飞絮了人间的风情万种,相见长相守。旷世绝恋,谁许谁天荒地老,只得喃喃自语,涟漪了古老的朝朝暮暮。
彼岸花开,今生我为你画地为牢,忧伤了一襟的相思,倾尽了天下的繁华,几许情痴,红尘搁浅,化思念为绕指柔,婉约了闲词愁赋,不思量,自难忘;泪入愁肠,执笔花落,砚一泓雅墨,诗书半卷清词曲赋,清呤你渐行渐远的倩影,押韵了幽伤。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海角天涯,烟雨江南,青色古道两情猜伞下影相依,只叹已是旧时景,笑语盈盈暗香去,摇曳独醉,此去经年,纵有千万种风情,锦瑟年华谁与度?刹那芳华烟花易冷。
一枕残灯,谙尽孤眠滋味。旖旎时光终敌不过霜染鬓华发。刀剑暗哑,肃穆萧杀、岁月摧残,明媚缠绵几时了,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可怜人意,一缕相思无断绝,化为情殇空徘徊,天地濛山悠悠间,细想从来,又多一段幽美凄楚的不老传说。
紫陌百首,极目远眺,彼岸花开,千里烟波寒声翠,枝上柳绵吹又少,漫遍纷争依依芳草。争的忧伤几许。难悟的菩提,红尘俗世的惆怅,一身孤寂,两袖落寞,孑然只影,黯然伤神,碎步徘徊,把酒邀风做伴,泣泪苍然而下,仰残月长叹,天不老,情未了,眷眷相思镌刻焉多少?流年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昨日之时,谁为谁痴迷,谁为谁流连?谁又为谁写诗?谁又为谁歌舞?
今日之时,谁为谁神伤?谁为谁心碎?谁又为谁守候?谁又为谁消魂?
孤城杨柳弄春柔,谁解离愁?彼岸花开,三生石畔寻寻觅觅,犹记多情,人不见,也不过是红尘一梦,风潇兮兮几时休,山一程,水一方。人生迢迢漫路,前世今生旧缘,忧伤的等待,花开花落终成空,缘来缘去缘如水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学习文学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我同学觉得!我从本科开始就读文学,一直到现在,除了中间三年在美国和以色列学习犹太历史以外,我都在搞文学研究,只不过从中文系念着念着就念到了外文系。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当中,我从无知小本时期对文学作品的无脑崇拜到现今连自己写的小说都恨不得拿来科学分析一番,我愈发清楚地看到人类灵感的规律以及在此规律支配下、虚构作品对真实历史和人类情感的反映。文学阅读不是感悟,文学研究是依靠理性与逻辑的科学——所以我反对“学了文学等于活了好几辈子”的这种十分不专业的说法,因为它把文学研究等同于一般的、体验式的文学阅读,依靠感觉与心灵,不借助理性与逻辑,这种说法只能让文学研究以外的人认为文学研究的门槛很低、文学甚至不需要学习只要识字即可。具体原因与体验一起写在下面(长文警告:本来只想写1000字,但写着写着就写了4000多字,耶):我在北师大宇宙第一文院读本科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靠体悟与感受完成的,这些体悟与感受有时可遇不可求,有时可感不可言——当时我坚定地认为,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偶然的,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灵光一闪、脑门一拍就写出来了,可遇而不可求。而至于读者从文学作品中读出了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现我也不能让它现,能不能从文本中读出能让我攒出一篇对付诸如康震等一干文学院老师的论文的感受大概取决于前一天晚上我睡觉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当时我也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是偶发的、体悟性的、不稳定且不可控的,感受到了就感受到了,感受不到就死乞白赖、硬着头皮在图书馆对着一张白纸瞎写——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笔记本电脑,只能先靠爪写论文然后回宿舍台式机上敲。这大概也代表了大部分人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只要识字,读个小说看个诗歌都能看懂,看懂了也能谈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你让我说点其他的?那得看这部小说或这首诗歌和我心灵的契合程度有多高,很高的话我就能多说几句,不高的话我就很无感。其他人还好,可可怜的中文系学生在大多数无感的情况下还要编出两三千字的论文,真是要了我娇嫩的老命。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两年之后——当然,我的论文成绩也一直不高,康震期末给了我78分,我一直记到现在——大二下期末考文字学之前,我在北师大教二二楼的一个教室里,对着一本我当时男朋友给我打印的复习资料发呆。因为我对文字学实在没啥兴趣,一学期上课不是聊天就是打扰同学,到了期末只记得老师无意中把电脑里不该给学生看的东西投到了大屏幕上。男朋友给我补课,补一次我俩吵一次,后来他没辙了把资料打印给我,下午就要考试了我上午才看了三分之一不到,然后就开始发呆想事情。当时已经上过文学理论、一部分中国文学史(古代、现代、当代)以及东方文学史,还有一些作品选读,我一直只是机械性地上课,并关注学术八卦,从来也没有好好想过为什么我们要上这三方面的课。那天这个问题就鬼使神差地进入到我的脑子里,久久不曾消退。文学史是做什么的?告诉在你之前人类都写过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是做什么的?关于文学的一般规律的。那作品选读呢?虽然文学有一般规律,但每部文学作品也都有其个性,而这种个性则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大概是这样,我暗暗想。但如果文学有一般规律,那么分析文学作品是不是也就有方法可循?这个方法又是什么呢?我就趴在桌子上一堆文字学打印资料上,一边想一边吃MM豆,吃完在打印资料上画了很多个小人儿。那天的文字学考好考坏已经不重要了——后来证明,我考得还挺好的,都过了75了,看来我那男朋友把重要的都总结在前三分之一了——我开始想这个问题以后,就觉得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里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世界。从那天起,我有意识地开始系统阅读,不再囿于某一单个作品好不好看、精不精彩、吸不吸引人,而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从粗到细地逐层阅读文学作品,同时也以此方法阅读文学理论。我的方法大概是第一遍读时,先选出20-30本最重要的文学(论)作品,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比如从古希腊读到20世纪)读一遍。然后第二遍再选这么多书读一遍。然后第三遍第四遍,如果对某个时期或者某个作家特别感兴趣,我就会多读一些这个时期或者这个作家的。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相濡以沫,花开不落什么意思?
出自: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
意思就是,在三生石畔的曼珠沙华开花了。只要我们在一起相濡以沫,我们的爱情没有结束。彼岸花永远都不会凋零、枯萎。
我的理解是这样。
以下是一些解说:
曼珠沙华这个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佛典中也说曼珠沙华(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佛经记载有“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传说:
花和叶是一对恋人,因触犯天条被囚禁在花中.因此开花不见叶,生叶不开花.生生相错.
三生石是一种衔接的石头,传说把恋人的名字写在上面,就可以三生三世都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