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汉子中的三边县是指哪里呢?
三边: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合成三边。历史中是存在这三个县的。在陕北,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两川就是指我们延川和宜川了,两川自古出文人,属于延安市。三边地区原来都算是陕北的“边疆”了,古代时候战乱比较多,所以出了很多武将。现在只有定边和靖边这两个县了,都属于榆林市。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 所以安边县不存在了。至于陕北汉子这部电视剧中的三边,当然是统指,泛指原来的三边范围。扩展资料三边,汉语词语,读作[sān biān]。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区的合称,在各朝代含义有所不同,泛指边境,边疆。现在也作“三个方面”之意。定义1.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2. 三边: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合成三边(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3. 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4. 指东、西、北边陲。5. 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6. 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7. 泛指边境,边疆。参考资料:三边-百度百科
陕北三边是指哪些地方 陕北三边指的是哪里
1、陕北三边是指定边、安边、靖边。三个县合称三边,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
2、历史中没有具体的三边县,在陕北汉子这部电视剧里,三边县应该是统指,虚构的这个三边县泛指原来的三边范围了。
3、在陕北,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两川就是指延川和宜川了,三边就是指靖边、定边和安边了。两川自古出文人,属于延安市;三边地区原来都算是陕北的“边疆”了,古代时候战乱比较多,所以出了很多武将;现在只有定边和靖边这两个县了(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现在都属于榆林市。
陕北汉子中的三边县是指哪里呢
三边: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 三县合成三边。 历史中是存在这三个县的。 在陕北,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 两川就是指我们延川和宜川了,两川自古出文人,属于延安市。 三边地区原来都算是陕北的“边疆”了,古代时候战乱比较多,所以出了很多武将。 现在只有定边和靖边这两个县了,都属于榆林市。 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 所以安边县不存在了。 至于陕北汉子这部电视剧中的三边,当然是统指,泛指原来的三边范围。 扩展资料 三边,汉语词语,读作[sān biān]。 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区的合称,在各朝代含义有所不同,泛指边境,边疆。 现在也作“三个方面”之意。 定义 1.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2. 三边: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 三县合成三边(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 3. 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 4. 指东、西、北边陲。 5. 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 6. 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 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 7. 泛指边境,边疆。
解放前三边县哪个省
三边就是指陕西的靖边、定边和安边了,但陕西并没有正式的三边县,有些电视剧里的陕西三边县是虚构的,真正的有记录的三边县在山东,1944年10月山东抗日根据地渤海区建立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1945年10月,撤商惠县、三边县。1946年12月建杨忠县。1949年5月,杨忠县改称惠济县。1950年5月惠济县撤销,其辖区分归惠民、济阳、商河三县。现在这几个县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
三边县是哪个省
三边县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合成三边,(安边县后撤县改为安边镇,区域并入定边县)。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处,古有“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邻环庆,北枕沙漠,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说。是陕西省的西北门户、榆林市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素有“旱码头”之称。全县辖1街道办事处14镇4乡。
安边镇地处定边县东部,距县城50公里,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边之一,1949年撤县建区,“素有旱码头”之称,是东滩经济文化的中心,物资商品集散地。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驻镇单位30个,总面积240平方公里(36万亩),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人口密度为48人∕平方公里。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跨长城南北。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靖边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靖边至榆林、靖边至(定边县)王圈梁、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靖边至子洲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过境的太(原)中(卫)铁路已建设,靖边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
抗日时期中国各个地区的名称
一、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1.台湾省
台湾省在日本占领之前由于没有正式的行政划区,因此台湾省行政划区按照日本政府在1920年规定的行政划区计算,这一行政划区沿用到了1945年12月6日。台湾省共辖5个州、3个厅,全省面积35961平方公里(包括澎湖列岛及周边岛屿)。1895年4月17日,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本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诸岛以及澎湖列岛共35961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被日本侵占。
2.辽宁省
辽宁省全省共辖59个县。全省面积288518平方公里。辽宁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金县。辽东半岛的金县(包括旅顺和大连)土地面积1412平方公里,1895年4月17日根据〔马关条约〕,金县被日本侵占。辽宁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义县(1933年1月3日沦陷)。截止到1933年1月3日,辽宁省全省沦陷。
3.吉林省
吉林省全省共辖41个县。全省面积329662平方公里。吉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永吉县(1931年9月20日沦陷)。吉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扶远县(1934年2月13日沦陷)。截止到1934年2月13日,吉林省全省沦陷。
4.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全省共辖43个县。全省面积572502平方公里。黑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龙江县(1931年11月19日沦陷)。黑龙江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呼伦贝尔地区的奇乾县(1932年12月6日沦陷)。截止到1932年12月6日,黑龙江省全省沦陷。
5.热河省
热河省全省共辖16个县和2个盟旗。全省面积179982平方公里。热河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绥东县(1933年1月3日沦陷)。热河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阜新县(1933年4月8日沦陷)。截止到1933年4月8日,热河省全省沦陷。
6.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全省共辖16个县和3个盟旗。全省面积283675平方公里。察哈尔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多伦县(1933年4月29日沦陷)。察哈尔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蔚县(1937年9月11日沦陷)。截止到1937年9月11日,察哈尔省全省沦陷。
7.河北省
河北省全省共辖130个县。全省面积140253平方公里。河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榆县(1933年1月1日沦陷)。河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东明县(1939年11月27日沦陷)。截止到1939年11月27日,河北省全省沦陷。
8.山东省
山东省全省共辖107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46736平方公里。山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济南市(1937年9月24日沦陷)。山东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荣成县(1940年2月22日沦陷)。截止到1940年2月22日,山东省全省沦陷。
9.江苏省
江苏省全省共辖61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8314平方公里。江苏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川沙县(1937年9月7日沦陷)。江苏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赣榆县(1938年2月27日沦陷)。截止到1938年2月27日,江苏省全省沦陷,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一个全省沦陷的省份。
二. 部分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1.河南省(98.5%沦陷)
河南省全省共辖111个县。全省面积16514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09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幸免于难。全省沦陷面积16260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8.5%。河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漳县 (1937年10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淅川县(1945年4月2日沦陷)。
2.山西省(98.2%沦陷)
山西省全省共辖105个县。全省面积156419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03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免遭日寇占领。全省沦陷面积15365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8.2%。山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阳高县(1937年9月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沁源县(1942年10月21日沦陷)
3.安徵省(81.9%沦陷)
安徵省全省共辖62个县。全省面积146303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48个县先后沦陷,只有14个县没有沦陷。这14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庐江县、泾县、石埭县、旌德县、宁国县、祁门县、岳西县、临泉县、颖上县、黟县、霍邱县、休宁县、歙县和绩溪县。全省沦陷面积11978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1.9%。安徵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广德县(1937年11月2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阜阳县(1944年4月23日沦陷)。
4.浙江省(78.6%沦陷)
浙江省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264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全省沦陷面积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6%。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嘉善县(1937年11月1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天台县(1945年6月29日沦陷)。
5.绥远省(71%沦陷)
绥远省全省共辖16个县、1个省辖市和3个盟旗。全省面积329397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4个县市和2个盟旗先后沦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区的东胜县、凉城县、兴和县3个县没有沦陷。沦陷面积为23388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1%。绥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丰镇县(1937年9月20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河县(1940年2月3日沦陷)。
6.广东省(70.3%沦陷)
广东省全省共辖97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21851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7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8个县没有沦陷。这2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开建县、恩平县、赤溪县、佛冈县、广宁县、仁化县、连县、阳山县、连山县、紫金县、河源县、和平县、连平县、饶平县、丰顺县、梅县、五华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茂名县、大埔县、信宜县、化县、吴川县、徐闻县、阳春县和合浦县。沦陷面积为15350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3%。广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南澳县(1938年6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新丰县(1945年6月1日沦陷)。
7.湖北省(69.3%沦陷)
湖北省全省共辖70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86229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3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8个县没有沦陷。这1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均县、郧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保康县、郧西县、谷城县、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恩施县、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峰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29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9.3%。湖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鄂城县(1938年6月8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长阳县(1943年5月24日沦陷)。
8.广西省(68.6%沦陷)
广西省全省共辖99个县。全省面积218923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7个县先后沦陷,只有32个县没有沦陷。这3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贺县、博白县、郁林县、兴业县、都安县、隆安县、百色县、田东县、东兰县、凌云县、田阳县、凤山县、平治县、靖西县、镇边县、田西县、乐业县、万冈县、天峨县、北流县、西林县、西隆县、向都县、镇结县、龙茗县、那马县、隆山县、敬德县、天保县、养利县、万承县和雷平县。沦陷面积为15014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8.6%。广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龙津县(1938年12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百寿县(1945年2月15日沦陷)。
9.湖南省(68.4%沦陷)
湖南省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20477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6个县没有沦陷。这26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4006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8.4%。湖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湘县(1938年11月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资兴县(1945年6月27日沦陷)。
10.江西省(63.5%沦陷)
江西省全省共辖8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65258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6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7个县没有沦陷。这27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丰城县、鄱阳县、宁冈县、分宜县、南丰县、铜鼓县、广昌县、黎川县、雩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寻邬县、乐安县、宜春县、金溪县、安福县、铅山县、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瑞金县、石城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和万年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0498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3.5%。江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彭泽县(1938年6月2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清江县(1945年8月7日沦陷)。
11.福建省(18.5%沦陷)
福建省全省共辖6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20114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5个县市先后沦陷。这15个县市分别是:金门县、厦门市、诏安县、东山县、福清县、长乐县、连江县、闽候县、海澄县、永安县、霞浦县、宁德县、福安县、漳浦县和云霄县。沦陷面积为2227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5%。福建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金门县(1937年10月27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云霄县(1945年7月13日沦陷)。
12.贵州省(4.8%沦陷)
贵州省全省共辖78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7019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4个县先后沦陷。这4个县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沦陷面积为819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贵州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三都县(1944年11月30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荔波县(1944年12月3日沦陷)。
13.云南省(3.3%沦陷)
云南省全省共辖11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420465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3个县先后沦陷。这3个县分别是:龙陵县(1942年5月3日沦陷)、保山县(1942年5月5日沦陷)和滕冲县(1942年5月10日沦陷)。沦陷面积为1374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
14.直辖市(90.5%沦陷)
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6个直辖市,总面积为3170平方公里。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分别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沦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沦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
青岛市:1938年1月10日沦陷。
沦陷面积为28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5%。
三.未沦陷的省份
在半个世纪的对日战争中,中国只有8个省份没有落入日寇之手。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
1.西康省
西康省全省共辖46个县。全省面积451521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2.宁夏省
宁夏省全省共辖10个县。全省面积233320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3.青海省
青海省全省共辖17个县。全省面积667236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4.新疆省
新疆省全省共辖63个县。全省面积1711931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5.四川省
四川省全省共辖150个县市。全省面积303318平方公里。抗战期间,四川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6.陕西省
陕西省全省共辖92个县。全省面积18769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陕西省所辖的部分县城以及乡镇多次遭到日军的侵犯和轰炸。但是总体上说,各县城均没有被日军占领。
7.甘肃省
甘肃省全省共辖66个县。全省面积39150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甘肃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8.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共辖78个宗鹆。全自治区面积1215780平方公里。抗战期间,西藏自治区所属各宗鹆没有遭到日军的侵扰。
电视剧《陕北汉子》白文焕的原型是谁?
1883年11月2日~1944),字章甫,靖边县镇靖人,西北反清的哥老会首领、陕北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11岁入私塾,因家境贫寒,只得一边为私塾做饭,一边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仅4年,便能写会算。16岁时入县衙做工役,后提至“户房”,掌管钱粮达10年之久。后因不满贪官胡作非为,去职还家。清末,白文焕参加了哥老会,为西北“龙头大爷”。武昌起义后,积极拥护并参与革命。民国十年(1921),在杨虎城将军部下充任“粮台”。十九年(1930),任民国靖边县政府工程队长,领导重修镇靖城及城北门、东门河两座桥。时值灾荒饥馑之年,白文焕慷慨解囊,输捐精米10石(约4000斤),大洋300元,赈济灾民。土地革命开始后,白文焕受刘志丹委托,冒着生命危险,往返三四次,到白区采购了价值数万元的药品,运往苏区,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白文焕积极拥护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亲笔修书劝说逃到“友区”的绅士刘玉江、陈国宾、杨生旺、冯捷山等10余家返回边区,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发展生产,支援抗战。三十年(1941),他被选为靖边县参议员、副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同年又任边区政府委员。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白文焕多次向政府献粮献物,支援前线。 白文焕,娶妻贺景,是蒙古族王爷的第10代孙女。1941年11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并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1944年8月17日,在靖边县去世,享年61岁。有五子五女。电视连续剧《陕北汉子》主人公的原型。 其四子白志坚也是革命家,曾任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天津市副市长、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 其孙白克明曾先后任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