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国展览展示

时间:2024-07-23 21:51:11 编辑:阿旭

上海博物馆2020有什么展览

在2020年春上海博物馆推出以传统赏石实物为主题的展览。夏季会有和荷兰收藏家倪汉克捐赠文物展。金秋推出中西陶瓷交流大展的展览。展览具体有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江南文化艺术展 、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珍藏展、赵朴初书法艺术展等。 一、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 时间是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2月23日;地点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书画馆、陶瓷馆、玉器馆。 鼠为十二生肖之首。鼠年的到来,象征着又一纪轮回的开始。各属相中,鼠既无龙之灵奇、虎之威猛,亦不如牛羊驯顺、犬马忠诚,但居然鳌头独占,地位颇为不凡。民俗之中,常将鼠与油灯、瓜果等相结合,并赋予其人丁兴旺、富裕丰饶的美好寓意。每逢新春佳节,各地还普遍有老鼠嫁女的民俗活动,以此表达新春的喜乐和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上海博物馆的诸多收藏中,亦不乏对这种机敏小动物的艺术表现。鼠年新春之际,上海博物馆将特别甄选五件与鼠有关的文物,首次采用分散多点式的展览呈现方式,鼓励观众在探索中发现各个灵鼠的精彩故事。其中一件展品陈列在大厅,四件藏匿于博物馆展厅的不同角落,观众寻找它们散落各处的灵动身影后,将收获新春的满满祝福。 二、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时间是2020年4月3日-6月28日地点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展览以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的文房供石为主要内容,配合陈列馆藏清代高凤翰铭“小方壶”石及与赏石主题相关的若干古代绘画。展览将分为“慕古追邈”、“采瑰第品”、“模形范质”三个单元,在介绍赏石文化的同时,藏家的玩石心路亦得以呈现。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赏天然石的审美传统,陈列于书房雅阁的文房供石更为历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所青睐。胡可敏女士捐赠的这批文房供石以传世古石为主,不仅有昆、英、灵璧、太湖等经典石种,也包括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仿石清供,多有原配或旧配座架,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 三、江南文化艺术展 时间在2020年4月28日-7月2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江南地区因物产丰饶、风景优美、名人辈出令整个民族魂牵梦萦,又以其“诗性”、“自由”与“责任”在诸多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上海博物馆在江南文化相关的历史与艺术方面有可观的文物收藏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展览以上海博物馆馆藏品为主,兼向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17家文博单位借展,精选珍贵文物约200件,在呈现江南艺术、讲述江南历史的基础上,以五大板块分别表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基调、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性情、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人物、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风尚、抱诚守真又开放兼容的江南器度。展出文物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玺印、碑帖、古籍、造像、玉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等诸多门类,是一次饱赏江南文化艺术的盛宴。 四、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珍藏展 时间是2020年5月29日-8月30日 地点在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 “黑石号”是中国唐朝时期一艘由阿曼制造的贸易商船,满载中国货物驶往西亚,不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触礁的沉船。它是九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商贸交流、以及盛唐时期我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上世纪末经过打捞,“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种类繁多,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及各类香料等。其中又以陶瓷器的数量最多,达到了惊人的67000多件,几乎涵盖了唐代南北方最为出名的窑场的产品,例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巩义窑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出水了3件完整无缺的唐代青花瓷器,有力地证实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 本次展览是海底沉睡千年的“黑石号”珍贵文物首次登陆中国,驶进上海滩。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包括168件精选的出水珍贵文物,同时汇集国内出土或收藏的各类可资比对的陶瓷、金银器等代表性器物,以期揭开“黑石号”神秘庄严的面纱之时,邀观众领略大唐盛世的磅礴生活,感受其开放包容的文化艺术精髓。

2023年上海博物馆有哪些展览

2022年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上海博物馆官宣了2023年六大重量级特展,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时间也出来了,详情见下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期待的展览吧!1、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为庆祝建馆七十周年,上海博物馆将再次打开秘藏数十载的缂丝瑰宝《莲塘乳鸭图》,为民所共赏,这是朱克柔所缂唯一一件巨幅传世作品,是极为稀见的中华瑰宝。朱刚,字克柔,尤善缂丝绘画作品,独创“朱缂法”。本幅缂丝画以院体画风的春夏间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画为底稿。全幅缂丝彩色丰富,层次分明,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花卉虫鸟惟妙惟肖,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原为庞元济(1864—1949)旧藏,其后人在1952年捐赠后入藏上海博物馆。2、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2023年1月17日—2023年5月7日此次重磅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献礼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强阵容的欧洲美术史展览。展览将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52件/组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横跨400多年的美术史。展品中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巨匠名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马奈、莫奈、梵高等。3、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2023年1月18日—2月26日上海博物馆大厅及中国历代绘画馆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馆将于春节期间举办“玉兔精灵”兔年迎春特别展览。展览以上海博物馆5件兔形象馆藏文物为主,包括西周双兔车衡饰、唐白釉兔、元水晶兔、清禹之鼎《侍女三兔图》轴以及清玉兔支神,并向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分别借展晋侯墓地青铜兔尊以及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南宋青玉兔镇纸,以飨广大观众。南宋青玉兔镇纸(衢州市博物馆藏)兔在古代有祥瑞、机敏的美好寓意。此次迎春展文物的品类多样、造型丰富,或坐或伏,须毛毕现,宛如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兔精灵”。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青铜兔尊、水晶兔等在兔类题材的文物中都属少见,水晶兔更是发现自上海松江区的圆应塔地宫。4、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暂定名)2023年4月—7月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典籍宏富,堪称中国典籍发展的黄金阶段。依托于手写传抄、雕版刷印以及刻石拓印,中华文明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长足地发展。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古籍,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博物馆预定于明年4月把馆藏宋元古籍60余部呈现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这也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古籍专题特展。展览分三个板块,分别展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类型的宋元古籍。5、与时偕行:金石传拓的技艺(暂定名)2023年4月—7月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金石是中国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交流其中的内容,中国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历经时代变化许多金石原件早已消失破损,通过传拓留存下来的拓本资料为我国历史文化留存和传承做出着重要的贡献。本展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和“金石传拓的传承保护”三部分,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借展上海图书馆多件珍贵藏品,共计50余件。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次增进对传拓技艺了解的独特体验。6、“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大展”(暂定名)2023年7月—10月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系列的第二展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计划汇聚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凌家滩、东山村、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这也是国内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地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硕成果。

中国科技馆的五大主题展厅名称是什么?

中国科技馆的五大主题展厅名称是“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扩展资料:中国科技馆的建筑布局: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工程建筑造型新颖,风格简约,整座建筑呈现为一个由鲁班锁构成的巨型魔方。工程占地面积4.8万㎡,长228m,宽182m,总建筑面积10.23万,建筑总高度45m。地下一层,主要为动感影院、4D影院、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四层、局部五层,设有出入大厅、中央大厅、主题展厅、穹幕影院、巨幕影院、报告厅、多功能厅及办公用房等。外装饰主要为铝折板幕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内装饰:室内吊顶主要为铝板、矿棉吸声板;墙面主要为铝板、涂料和木质吸声板;地面主要为石材、橡胶地板和玻化砖,地下车库地面为环氧自流平。工程8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底板平均厚度为1.4m,基础埋深10.47m)。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钢结构(柱网间距13m,层高9.5m)。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技馆

科技馆有什么展品?

科技馆有什么展品,科技馆展品有机械旋律、气泡成像、动态变形墙、锥体上滚、宇宙剧场、天象厅、地震模拟、幻象和电、磁、光、机械能转换轮等。科技馆简介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数字科技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科学技术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数目不断增加,各省市为适应地区科技教育发展纷纷兴建科学技术馆,其中比较著名的的科技馆有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重庆科技馆、绵阳科技馆等。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北京的春节展示了什么?

北京的春节表现了什么
文章特点:

老舍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要求背的是什么
要求背的是其中的节日以及习俗。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而他的北京的春节的叫我们展示了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北京的春节》以()为序,描绘(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 )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 温馨和美好】。

望采纳~
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 ***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北京的春节写出了什么民俗特点
6 北京的春节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 ***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 *** 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 *** ;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 ***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 ***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
《北京的春节》表现了春节的什么?
北京的春节表现了春节的什么


2019春节北京有什么展览

在春节期间,北京这里举办着丰富的展览,北京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经常举办着很多的展览,那么今年春节期间这里都有着那些展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展览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时间:2019.01.06至2019.04.07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雁翅楼展厅)门票:免费(故宫淡季门票成人40元,学生优惠20元)展览分为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部分。文物展览位于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厅,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展品主要精选自故宫博物院珍藏,并得到中国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天坛公园管理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实景体验部分包括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都成为春节文化的展场,在宫殿门口会悬挂着寓意吉祥的春联、门神,在廊庑下装饰着华美的宫灯,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丹陛上下树立着高大的天灯、万寿灯,总共使用仿制品超过1000件。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象征,因此皇帝过年更兼具家与国的双重意义。而清代宫廷过年更融入了满族的特色。本次展览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全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观众既可以看到平时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物品,又会有新奇的发现。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时间:2019.01.06至2019.02.20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门票:展览免费(需入馆门票40元)展览以韩美林的“生肖艺术”为核心,选择了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紫砂、木雕、铁艺、家具、民间工艺等使用传统媒介的创作类型,以体现艺术家对传统技艺、传统风格、传统美学等的理解与传承,与此同时又能从个性气质与时代精神等多个角度来阐发韩美林的艺术突破与艺术创新。展览分为“生生不息”、“艺术魔墙”、“艺术大篷车”、“邮中赞美”、“为美成林”共五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韩美林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过程。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与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时间:即日起至2019.02.22地点: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展厅)票价:展览免费(需入馆门票40元)展览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同时进行了展示。展览按朝代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按品种展示,另遴选少量民窑瓷器加以对比,展出文物和标本总计298件套。故事集:古建工程师的一甲子——于倬云诞辰百年纪念展时间:即日起至2020.05.31地点: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展厅)票价:展览免费(需入馆门票40元)(80年代故宫旧照)今年是于倬云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东华门古建馆特意为此进行改陈,以“于倬云的文物建筑保护实践之路”为主题,展示从民国到二十世纪末的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坚定的故宫守护者对时代的回应。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时间:即日起至2019.02.14地点: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票价:展览免费(需入馆门票40元)展览展出文物约350件,包括船板、陶瓶、食物、磨盘、武器、乐器、人骨、大理石雕像、青铜雕像、珠宝首饰等,让人们获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雕塑艺术、手工生产和奢侈生活等方方面面。“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时间:2018.12.28至2019.03.28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9展厅)门票:免费展览以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并融入西汉时代背景,分为“盛世风貌”“王国往事”“长乐无极”“因山为藏”“发现靖王”等五个单元,共展出151套724件满城汉墓精品文物,包括观众耳熟能详的满城汉墓精品文物如刘胜金缕玉衣、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几乎悉数亮相,展出文物规格之高,在满城汉墓文物参与的国内外交流展中是史无前例的。此次展览不仅展现出西汉时期非凡的创造力,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及窦绾夫妇鲜活的多面人生。“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时间:2019.01.22至2019.02.24地点:中国美术馆(1—11号厅)门票:免费此展精心遴选馆藏中新中国以来的风景题材美术作品30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艺术门类。以“美在江山”为题,将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林风眠、吴作人等名家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汇集一齐,通过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示祖国大好河山壮美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展现中国艺术家丰富的心灵风景。“文明互鉴”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时间:2019.01.26至2019.02.19地点:中国美术馆(13—17号厅)门票:免费展览展出版画作品约200件,以“文明互鉴”为主题,分“多元图景”“卢浮拾珍”“复兴经典”“英伦视域”“浮世物语”五个部分,透析版画作品中所关切的人文主义和文化主题,通过艺术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借鉴不同文明经验共创美好世界。“典藏活化”系列展: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艺术展时间:即日起至2019.02.24地点:中国美术馆(19—21号厅)门票:免费中国美术馆珍藏有三百余件非洲雕塑作品,此展从中精选百余件精品,包括非洲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贝宁、加纳、肯尼亚及刚果(金)等国的木雕作品。重点展示在仪式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面具雕刻,表现非洲人世俗生活的人像雕刻,体现非洲艺术家独特世界观和感知力的西泰尼和云形等题材的雕刻。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时间:即日起至2019.03.03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展厅)门票:15元展览以“一个主展三个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展出从40余家公私机构及个人借展来的50余位留法艺术家200余件作品。吴法鼎、王静远、王如玖、颜文_、江小鹣/江新、潘玉良、李超士、徐悲鸿、刘海粟、曾一橹、王子云、郭应麟、方君璧、韩乐然、张弦、常玉、李金发、林风眠、滑田友、黄觉寺、司徒乔、林文铮、谢投八、吴大羽、周碧初、廖新学、蔡威廉、刘开渠、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_薰_、秦宣夫、雷圭元、唐蕴玉、郑可、黄显之、王临乙、吴作人、曾竹韶、胡善馀、李瑞年、萧淑芳、董希文、吴冠中、赵无极、熊秉明、刘自鸣、吕霞光等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名家云集,更有多件只在传说中的艺术珍品首次“现身”,多位被历史尘埃淹没的艺术大师“重现”。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强大的以展览和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对于20世纪早期留学现象的学术研究展。以此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呈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那些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的杰出作品。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时间:即日起至2019.03.24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厅)门票:免费巴洛克时期,是西里西亚重新焕发生机的历史阶段。当17世纪最残酷“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西里西亚迎来了一次“重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宗教的变革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这个展览将带领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走进艺术家的内心,走进人们的生活。第一部分包括6幅油画和11幅版画,这些绘画作品中,既有波兰王国时期的旧贵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代理人、新教贵族、神职人员以及新兴的中产市民,同时还补充展示了这一时期两位帝国皇帝的版画。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展览最具观赏性的,展示了两位“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和雕塑家马蒂亚·施坦因尔的30件作品。第三部分展出的十几件金属手工艺品,均与行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行会的兴盛则是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展现了西里西亚市民生活的重建和经济的复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出的所有展品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群展时间:2019.01.13至2019.03.20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厅)门票:免费展览以集中展示老舍先生笔下人物和市井为创作灵感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带去新鲜体验,包括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老人,李苦禅之子、著名国画家李燕先生,北京人艺已故老艺术家牛星丽先生等众多老艺术家的作品将首次集中呈现。此外,还有80后艺术家以更为创新实验的形式表达为老舍精神的理解和纪念。伴随展览还有精彩的专题讲座和北京地方戏种“北京曲剧”《龙须沟》《正红旗下》等剧目演出。如果大家春节期间要来北京游玩,那么偶尔来看看这些展览也是不错的啊!

2021暑假中国园林博物馆活动

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主题的博物馆,馆内风景优美,在今年夏天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也举办了活动,有探秘雨水花园、植物群落生态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具体详情见下文。中国园林博物馆介绍 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园博园内,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分为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正对着的圆明园全景巨型雕塑。左手边是中国古代园林厅,其对面为苏州畅园。畅园左边是中国近代园林厅,其后为岭南余荫山房和世界名园博览厅。博物馆右手边分设1号、2号展厅,后面为多功能厅和四季厅。二楼设扬州片石山房、园林互动体验厅、中国造园技艺厅、中国园林文化厅和3、4号临展厅。博物馆室外展区分设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北方平地园林——半亩轩榭及北方山地园林——染霞山房。塔影别苑利用鹰山为背景,结合人工营建的水系、建筑、植物构成了一处北方水景园林,远处永定塔倒映在水中,倒影成趣。半亩轩榭取自原内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的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半亩园的局部复建。染霞山房结合鹰山东坡地形、地貌和植物情况建设一处北方山地园林,夕阳之下尤其壮美。博物馆启动了数字博物馆,入馆游客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3D全景视角漫游中国园林博物馆。博物馆内还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特别的展览,有兴趣的话可以前往观展,详细展览信息可参考官网。 探秘雨水花园活动时间:7月24日活动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秘密花园活动形式:参观导赏、实践实操活动内容:您知道什么是雨水花园吗?在这里带您认知雨水花园基本结构,学习雨水花园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理解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景观效果,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使植物与材料成为花园主角,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让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植物群落生态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活动时间:7月25日活动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秘密花园活动形式:参观导赏、实践实操活动内容:通过提前设计的题卡,引导学生通过题卡中植物叶片、果实或花冠的形态描述找到目标物种,进行观察与讨论。老师负责引导与解答,使学生了解植物群落与物种的多样性。

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包括哪些?

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分别是: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2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其成立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2019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由“京交会”更名为“服贸会”。2、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截至第126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4126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99万人。目前,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6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口博览会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承办,已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表示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优势: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展会,顺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趋势,成为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传播理念、衔接供需、共享商机、共促发展的重要展会。服贸会是全球首个,目前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涵盖运输,旅行,建筑,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加工服务,政府服务等12大服务贸易领域。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官网-举办背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官网-广交会概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会概况

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包括什么?

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如下:1、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广交会成立于1957年4月25日,在广州的春秋两季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实施,是中国目前以来时间最长的、并具有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在2016年10月第120届广交会开幕的时候,习近平致函祝贺,李克强作出批示以表祝贺。充分肯定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积极贡献,突出了新时期广交会工作的重点和方向。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它的前身是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即“京交会”)在2019年的时候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这是经过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批准的全国性大型交易会。截至目前,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定义的唯一一项综合性服务贸易,其中涵盖12个主要服务贸易领域(包括商业、通信、旅游和旅行服务、建筑和工程服务、娱乐、金融服务、文化和体育、交通、卫生和社会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分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交易平台。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进博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本届商品交易会是第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型国家进口商品展览会。它旨在维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并积极支持打开世界市场。习主席出席了开幕式,同时也举行了相应的活动。2017年5月,习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于11月5日至2018年10月10日举办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开展展会的意义:1、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由此可见,进博会的召开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增长极,亚洲的地缘格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提出用“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周边关系,强调义与利平衡发展,并且将国内的“中国梦”扩展为“亚太梦想”,寻求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一时的得失。3、优化国际贸易环境。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国家的贸易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不少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市场的持续增长和保护本国贸易而设置了更多贸易壁垒,从而带动了全球贸易壁垒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2021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会展览介绍-活动时间

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明天是最后一天了,所以想要去看展览的小伙伴们,还是不要错过这个时间,如果不知道去展览可以看到的是哪些东西,可以先了解相关信息。 参观指南参观时间5月26日11:30-17:005月27日09:00-17:005月28日09:00-15:00参观地点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怀玉山大道1315号。展区一览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会(CSNE2021)将于2021年5月26-28日在中国·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计划展出面积18,000_,在A3、A4展厅内部设置:综合展区,企业、科研院所分立展区,江西省地方展区,科普展区,互动体验区,人才交流区,论文张贴区,洽淡交流区等,同时设置新技术新产品发布、战略合作-现场签约等多个现场活动,邀请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一流企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分享卫星导航发展的真知灼见。综合展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北斗系统也迎来走向世界、服务全球新阶段。本届成就博览会综合展区以“赓续奋斗赋能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北斗系统一流服务能力和应用产业发展效益,凸显北斗系统赋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价值。同时,通过展示北斗系统辉煌建设历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企业、科研院所分立展区一是邀请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以大单位组织形式集中展示集团在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建设、应用推广方面的成果。二是市场化运作,邀请国内外卫星导航相关产学研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参展,展示目前行业主流北斗相关技术及产品。地方展区由地方承办单位自行组织江西省地方单位及企业(注册地址在江西省)进行专展,集中展示地方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展及成果。科普展区集中展示北斗系统科普展品与“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区作为历届年会固定发布会活动环节,获得各参展企业一致好评和认可。在本届年会中,将有31场精彩的发布活动,继续为参展企业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身文化和价值的舞台。互动体验区进行相关大型展品互动体验,例如智能驾考项目、智能网联汽车、农机自动驾驶、北斗用在农业的机器人等。论文张贴区进行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优秀论文报告张贴,全面体现本届年会论文征集成果。导航人才交流区面向卫星导航相关领域行业发布企事业单位及高校招聘信息,根植年会导航及相关专业人才库,架设企业招聘信息、人才求职信息双向选择渠道。洽谈休息区为各参展单位提供一个交流洽谈的场所,提供舒适的环境,增强交流环境的氛围。展位分布图预约流程第一步:进入社会大众参观预约页面第二步:输入姓名、手机号、邮箱、验证码等信息第三步:点击提交信息第四步:获得二维码等预约信息,参观展览签到时,出示二维码即可。

2021中国美术馆新春展览时间及内容

在今年中国美术馆要开始举办新年展览,这一次展览的展品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慢慢参观。不过要注意的是,春节出门参观的人比较多,大家还是带上口罩做好准备工作。 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展览时间:2021.01.09—2021.03.14(周一闭馆)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展览场地: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户外雕塑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辛丑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美术馆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本次展览定位“耕耘”。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说:“这个展览,千言万语融为四个字——美在耕耘。如果说,即将到来的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那么,耕耘者就是最美丽的音符。我们赞美耕耘者,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我们感恩耕耘者,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 展览信息“瑞牛呈祥”在美术馆圆厅重点展示“牛”题材的经典名作,涵盖雕塑、国画、油画、版画、漆画、书法,以及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共70余件,是融汇经典、喜庆、祥和为一体的烘托新年氛围的主题版块。这其中既有展现馆藏齐白石、李可染、董希文的牛题材经典之作,也有呈现刘开渠、王合内、熊秉明等雕塑名家以“牛”为内容的作品,还有剪纸、年画、春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体现生活乐趣与时代特色的崭新创作。“时代壮歌”“时代壮歌”篇章呈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关注现实、歌颂新中国的宏大叙事作品。中国艺术家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和工厂火热的车间感受新中国的新气象,满怀激情地表现自豪、幸福的新中国人民;同时,还有表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的建设景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汇成时代的壮歌,激荡人心。“大地诗韵”“大地诗韵”篇章展出作品71件,除了遴选自馆藏古今中外的大师名家作品之外,还邀约了当下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专门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的丰富性以及对文化发展面貌的关照与回应,不仅反映祖国河山的美好,彰显人类栖居之地的多彩,还折射出艺术家内心景观的曼妙。“艺心同音”“艺心同音”篇章精选馆藏作品45件,通过对经典藏品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以“对话”为策展理念,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在面对风景与记忆、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中的共同理念: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艺术规律的探索和人类命运的关注。“石榴同心”“石榴同心”篇章以54件套馆藏佳作,表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精神”。展品中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表现民族题材的名家名作,如叶浅予的《高原之春》、朱乃正的《春华秋实》等;也有近几年来我馆收藏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新作及主题创作中的优秀作品,展现出新时代的创作风貌和新的民族风采;还有描绘各民族生活的欢歌笑语和劳动收获的日常图景,如《苗寨欢歌》《草原之歌》等。“医者仁德”“医者仁德”篇章精选26件绘画、摄影、雕塑作品,勾勒出各个时期医护工作者伟大的精神。不仅呈现了新时代艺术家对抗疫过程中“医者”的刻画,也从馆藏经典中精选了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医者”形象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医生的肖像,如靳尚谊刻画的静默深沉的《医生》、张得蒂塑造的神圣坚韧的《日日夜夜》等,传达出白衣战士的高洁品格和理想主义精神;也有医护工作者的群像,如朱乃正的《新曼巴》、邓子敬的《新医班》等。 “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篇章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工艺美术精品佳作以及邀约部分工艺美术大师的新作共36件。在品类上,包含了石雕、木雕、漆器、陶瓷、刺绣、唐卡等。这些作品呈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较高的创作水平,他们工艺精湛,充分挖掘自然材质的美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些作品显现了美术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文脉传承中物态的凝练。“书为心画”“书为心画”篇章遴选中国美术馆藏画家书法精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集体呈现。展览旨在倡导书法与国画相互促进,呼吁国画家重视书法与题款,以提升国画的品味;也鼓励书法家从国画中汲取有益养分,以丰富书法的内涵。“人民的形象(续篇)”中国美术馆在继2015年“典藏活化系列展”首展“人民的形象”之后,再次梳理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讴歌人民伟大业绩,激励人民情怀,推动当代创造。展览精选出中国美术馆藏肖像和人物画作品100件,这些精彩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契合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造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中国美术馆2021年12月展览表

您好,?亲的问题我来回答,亲的问题我来守护,劳烦亲耐心稍等片刻,我来为亲解答疑惑,您的回答马上来哟,亲。【摘要】中国美术馆2021年12月展览表【提问】您好,?亲的问题我来回答,亲的问题我来守护,劳烦亲耐心稍等片刻,我来为亲解答疑惑,您的回答马上来哟,亲。【回答】您好,经查询这是目前正在展览的内容:【回答】【回答】这是即将展览的内容:【回答】【回答】??请问亲还有其他问题吗?如果亲觉得满意,劳烦给我的服务评个分,并给个关注吧,感谢亲的谅解与宽容。谢谢和蔼可亲的您。【回答】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哪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三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体由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开发东路南侧,三湾公园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开发东路南侧,三湾公园内,由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建筑布局:“博物馆整体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船。”现场专家介绍,博物馆旁还将建造一座高塔,定名大运塔,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主塔大运塔,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将重现唐风古韵。同时,也与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共同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景观。”

大运河博物馆一共几个馆

大运河博物馆一共16个馆。
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位于北京的专题性博物馆。2021年年底,大运河博物馆将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观众开放。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展厅共计16个,整个展览陈列区建筑面积27426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建筑面积24175平方米。在内部设计上,整座博物馆分为以展览陈列区域为主的主楼和以社交空间、灵活开放空间为主的观众共享大厅两组相对独立的建筑,实现观展和体验的动静分区,以实现博物馆多元化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