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共轭双键

时间:2024-07-24 13:18:16 编辑:阿旭

什么是共轭双键?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单键与双键相间的情况称为共轭双键。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一个单键隔开的两个双键。以C=C-C=C表示。共轭双键的特点:(1)共平面性: 共轭体系中与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2)键长趋于平均化。(3)共轭体系能量降低。(4)在共轭链上会产生电荷正负交替现象扩展资料:共轭体系产生的条件: (1)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2)p轨道的对称轴垂直于该平面。共轭双键的化学性质: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易起加成、聚合、狄尔斯-阿德耳双烯合成反应。不仅能发生通常烯烃的加成(1,2-加成),还能发生特殊的1,4-加成反应。例如1,3-丁二烯与溴反应,不仅能得到1,2-加成的产物,即3,4-二溴-1-丁烯,且还能得到溴原子加添在1,4位置上中间形成新的双键的1,4-加成产物,即1,4-二溴-2-丁烯。在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四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成键。形成了三个碳碳σ-键和六个碳氢σ-键。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的p电子,垂直于平面,侧向交叠,形成一个π-π共轭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轭双键

什么是共轭双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一个单键隔开的两个双键.以C=C-C=C表示
这类化合物很容易聚合,并能发生特殊的1,4加成反应.
共轭双键是以C=C-C=C为基本单位,随着共轭度的增加,其紫外特性: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如有荧光,其最大激发光波长红移,最大发射光波长红移;如有颜色的话,颜色逐步加深 .
什么是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hyper conjugation
超共轭效应又称σ-π共轭.烷基中碳氢键的电子易与邻近的π电子体系共轭,发生电子的离域现象.烷基在超共轭效应中是给电子的,其大小与所含的碳氢键数目有关,其顺序为:-CH3>-CH2R>CHR2>-CR3.
通俗的讲超共轭效应是指两根化学键的电子云部分重叠,电子可以在共轭体系中流通,不是肩并肩地去杂化,而是以一定角度部分重叠,电子云重叠越多,那么它形成的键就越牢固,但是由于重叠很少则叫做”超共轭“,这里的“超”是指很小,很少,一点点的意思.
可以说在分子中形成的超共轭键数量越多,那么分子越稳定,因为重合的越多,键越不容易被打断


什么叫做共轭大π键?

臭氧分子中如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它们连贯重叠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p电子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形成π型化学键,这种不局限在两个原子之间的π键称为离域π键,或共轭大π键,简称大π键。大π键的其他例子:芳香环的成环碳原子各以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彼此侧向重叠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共轭π键。在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且实验表明苯分子中的六个碳碳键也完全相同。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分子中的每个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 3个杂化轨道有2个形成碳碳σ键,另一个与氢原子形成σ键;每个碳原子中, 还有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这6个p轨道一起形成π键,由于苯分子中的π键是多个原子形成的大π键。扩展资料1、大π键的形成条件编①这些原子多数处于同一平面上;②这些原子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③p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2倍。大π键是3个或3个以上原子彼此平行的p轨道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的π键。2、臭氧的性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杀菌性能,是自然界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而居第二位。同时,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所以臭氧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作为强氧化剂的特点:可用作选择氧化、主产品得率高;氧化温度低,在常压下氧化能力也较强,且对敏感物质的氧化有利;反应速度快,可定量氧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π键

共轭双键是什么?

共轭双键是以C=C-C=C为基本单位,随着共轭度的增加,其紫外特性: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如有荧光,其最大激发光波长红移,最大发射光波长红移;如有颜色的话,颜色逐步加深 。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间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大为加强。例如乙烯(孤立双键)的λmax=171nm(ε=15530L·mol-1·cm-1);而丁二烯(CH2=CH-CH=CH2)由于2个双键共轭,此时吸收蜂发生深色移动(λmax=217nm),吸收强度也显著增加(ε=21000L·mol-1·cm-1)。这种由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成为K吸收带[从德文Konjugation(共轭作用)得名]。其特点是强度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通常在10000~200000(>10^4)L·mol-1·cm-1之间;吸收峰位置(λmax)一般处在217~280nm范围内。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例如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苯环有几个σ键和π键

苯环上有碳碳之间以及碳氢之间形成的12个σ键和六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的1个大π键。?碳氢键,同时六个碳原子还会各自提供一个碳原子形成大π键,这种特殊的单键加大π键的结构使苯环的化学性质稳定,键能在单键和双键之间,苯分子则成正六边形。先把所有键全部展开写成结构式,注意把单键双键和三键标清弄准,然后按照单键是一个σ键,双键是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是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最后加起来就好了。如乙炔,H—C≡C—H,两个单键一个三键,所以一共含三个σ键和两个π键。扩展资料苯的分子式为C6H6。虽然从碳氢比来看,苯应该显示高度的不饱和性,但苯并不具备不饱和烃的性质。一般情况下,苯不易发生烯烃一类的亲电加成反应,也不被高锰酸钾氧化,易发生苯环的取代反应,如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等,这些反应都保持了苯环的原有结构。这些性质充分说明了苯具有不同于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不易加成、不易氧化、易取代、碳环异常稳定,这些性质总称为芳香性。苯的芳香性与苯环的特殊结构密切相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环

怎么将两个苯环用双键连在一起

将两个苯环用双键连在一起:C-C单键,就是普通的σ键,有比如C6H5-C6H5联苯,还有些是共用2个C原子,比如萘。如果单键旋转至刚好与两个苯环共面,那么两个苯环上挨得最近的四个氢之间就会产生斥力,这种斥力会使苯分子自动旋转到两个平面呈90°夹角,因为此时斥力最小,所以楼主的设想是不能成立的。性质苯的分子式为C6H6。虽然从碳氢比来看,苯应该显示高度的不饱和性,但苯并不具备不饱和烃的性质。一般情况下,苯不易发生烯烃一类的亲电加成反应,也不被高锰酸钾氧化,易发生苯环的取代反应,如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等,这些反应都保持了苯环的原有结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苯环

共轭双键的光化学性质有哪些?

简单地说一下
共轭效应,从能量的角度说,是中心原子上的π电子由于离域造成的体系能量下降,或者说使得体系更趋于稳定。
为什么电子离域会使能量下降呢,可以这样来直观理解:
所谓电子离域,就是电子不仅在一个原子核周围出没,而且可以出现在整个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中。离域电子比起定域电子,有更大出没空间,因此电子间靠近的几率有所下降。宏观上表现为电子间的排斥能减小。共轭体系越大,这种能量减小的效应也越明显。
共轭体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官能团,在吸收光谱中也对应着某个特征频率。碳碳单键成键电子的特征频率在紫外区,不显现出颜色。碳碳双键作为最小的共轭体系,能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不足以使得特征频率进入可见光区。随着共轭体系逐渐增大,体系能量逐渐降低,当能量低至使得特征频率进入可见光区时,物质便显现出一定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特征频率所对应的颜色的互补色)。不同物质的共轭体系不同,能量和特征频率也不一样,也就呈现出各种颜色。
笼统地说,物质的颜色是一种光量子效应,共轭效应只是其影响因素的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