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时间:2024-07-24 21:08:03 编辑:阿旭

神舟七号是哪一年发射的?

神舟七号是2008年9月25日发射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也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他们让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宇航员和航天机构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格局,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飞行计划1、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轨道。2、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3、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飞卫星;同时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4、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神州七号几年几月几日成功发射的,几年几月几日回来?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发射,2008年9月28日回来。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任务特点:1、技术跨度大,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2、任务风险大。本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风险高度的出舱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的顺序很难在地面进行完全全过程的真实的模拟训练。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此外,这一次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三个人的满负荷的飞行,这些都增加了飞行任务的风险。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地点是哪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扩展资料:飞行计划1、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轨道。2、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串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3、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飞卫星;同时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4、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的发射地点在哪?

神舟七号的发射地点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内蒙古和甘肃两省区交界的茫茫戈壁滩,始建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的航天中心。该中心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飞船等,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一个名字——东风航天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了功能齐全的小城市,这里不仅有火箭、卫星、航天发射的配套设施,还有邮局、超市、饭店等生活配备设施。驾车从酒泉市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大约需要4个小时才能抵达航天中心。被戈壁滩狂风包裹,充满神秘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计划的心脏。就是在这片蛮荒之地建造起的绿洲上,我国航天事业在这里起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和卫星发射试验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

神舟号系列的知识

1、神舟七号简介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3、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4、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5、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神舟号的意义

神舟号是中国航天探索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意义十分深远。神舟号是中国第一批载人航天计划中的主力舰,也是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太空船。神舟号的飞行试验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也象征着在科技实力方面,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不可忽视的实力。神舟号的成功意义重大。首先,神舟号是中国的荣耀。作为人类航天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之一,神舟号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实力。其次,神舟号的成功有利于增强国民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神舟号代表的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此外,神舟号的成功也将进一步激励中国的新一代航天科技人员,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此外,神舟号的意义还表现在一些其他的方面。例如,神舟号的成功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同时,神舟号的成功也将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尊重和信任度更高一些,从而进一步带动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在神舟号的成功背后,包含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无数艰辛探索和实践。创新无止境,神舟号的成功带给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感,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激发出世界航天科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神舟七号至神舟十三号宇航员和发射时间

截止至2021年7月1日,只发射了神舟十二号,具体如下:一、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发射时间: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二、神舟八号航天员: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三、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发射时间: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四、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发射时间: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五、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指令长:聂海胜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09时22分研究规划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分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建造阶段安排了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方案优化,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组装构成空间站本体。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可根据需要,通过维护维修进一步延长寿命。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天和舱用于空间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员生活,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问天舱、梦天舱与天和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神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地点是哪里?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地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意义: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不单单代表了这个技术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代表了整个国家科技的、经济的一个综合实力,更多是一种实力的展示,它让世人更加得会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通过神舟七号的发射和飞行试验,中国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重大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籍贯黑龙江龙江,曾任空军某中心飞行教员,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翟志刚的人物成就: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2022年1月,神舟十三号乘组进入空间站已超3个月,加上此前的神舟七号任务,翟志刚累计在轨工作已达100天,成为继聂海胜、王亚平之后第三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首次太空行走?

宇航员如下:主要是翟志刚。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在太空行走过程中,翟志刚将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挥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太空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时至今日,翟志刚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征战太空。神舟七号任务结束后,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获“航天功勋奖章”。他的特点: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到2008年成为我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让翟志刚刻骨铭心。鲜为人知的是,翟志刚先后作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但数次备份,数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新的任务一旦开始,这名老将又要从零开始,面临新一轮选拔。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接受挑选,是热爱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为飞行而生,而飞行也带给他荣耀和自豪。

神舟七号三位宇航员叫什么名字

神舟七号三位宇航员叫: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1、翟志刚,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省龙江人。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2、刘伯明,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人,大学学历、双学士学位。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在轨道舱协助翟志刚出舱行走,后获“英雄航天员”称号。3、景海鹏,男,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运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乘组。任务分配为03号返回舱值守航天员。2008年9月28日,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顺利返回。扩展资料:1、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神舟七号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3、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进行了四大科学实验,并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四个第一,即航天员实现出舱,航天员释放伴飞小卫星,舱外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实施“天链一号”的首次应用。4、“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的航天员是谁

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神舟七号,简称“神七”,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七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翟志刚,男,汉族,黑龙江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身高166cm,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


“神舟七号”飞船由那几部分组成?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神舟飞船分为哪几个舱?

神舟飞船采用的是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轨道舱: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
航天员返回地面时使用.

推进舱:
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是什么?

任务目的神舟七号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按计划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终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实验 。任务特点1、技术跨度大,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2、任务风险大。本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风险高度的出舱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的顺序很难在地面进行完全全过程的真实的模拟训练。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此外,这一次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三个人的满负荷的飞行,这些都增加了飞行任务的风险。3、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服务进行组装测试;在失重环境中操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性强,与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的操作相比有质的差别;因此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的任务成败。4、实施难度大。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的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必须确保舱外航天服和飞船其擦藏的安全可靠,航天员的各项操作要准确无误,测控通信要连续地稳定,飞行控制要及时准确;其对航天员的素质,对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参试系统庞大。神舟七号任务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阶段的测控的连续,增加了测控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计飞行的数据传输实验,构成了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 。

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谁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翟志刚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扩展资料:神舟七号的轨道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兼作航天员生活舱和出舱活动气闸舱,增加了泄复压控制功能、出舱活动空间支持功能、舱外航天服支持功能、出舱活动无线电通信功能、舱外活动照明和摄像功能、出舱活动准备期间的人工控制和显示功能等。在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上,考虑运行轨道、地面测控、能源平衡、姿态控制、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种约束条件,通过合理、优化配置飞船的资源,设计出具备在轨飞行支持出舱活动的程序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航天员的生理条件、舱外航天服的工作状态,进行飞行期间的航天员操作项目编排并生成船上的自动控制程序,使飞船自动控制与航天员手动操作项目匹配、协调,保证了宇航员的安全出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翟志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