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百科

时间:2024-07-24 21:23:15 编辑:阿旭

神州七号几年几月几日成功发射的,几年几月几日回来?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发射,2008年9月28日回来。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任务特点:1、技术跨度大,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2、任务风险大。本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风险高度的出舱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的顺序很难在地面进行完全全过程的真实的模拟训练。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此外,这一次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三个人的满负荷的飞行,这些都增加了飞行任务的风险。

神舟七号的简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准备工作: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的不同之处在于“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神舟七号是哪一年发射的?

神舟七号是2008年9月25日发射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也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他们让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宇航员和航天机构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格局,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飞行计划1、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轨道。2、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3、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飞卫星;同时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4、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的资料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准备工作: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的不同之处在于“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扩展资料:发射延迟:据新华社北京电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黄春平说,发射计划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工作周期决定。”“神舟”七号火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任务要点:“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神舟”七号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舟七号

神舟五、六、七、九、十号分别是谁?(航天员)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神州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拓展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神舟飞船

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宇航员分别是谁?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航天员为景海鹏、刘旺、刘洋。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发射升空。宇航员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扩展资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在承担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进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而神十虽然还要继续进行与天宫一号的自动和手动空间交会对接,但是其重点转向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应用。相当于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要进一步定型阶段,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十增加了绕飞,也就是神十飞船计划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绕飞。这一实验的成功对建造空间站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要从多个方向与它对接,这就需要对飞行器绕飞进行进一步考核。总结起来就是,在神九标志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工,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舟九号飞船、百度百科—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七号是什么

神舟七号,简称“神七”,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七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籍贯黑龙江龙江,曾任空军某中心飞行教员,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翟志刚的人物成就: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2022年1月,神舟十三号乘组进入空间站已超3个月,加上此前的神舟七号任务,翟志刚累计在轨工作已达100天,成为继聂海胜、王亚平之后第三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首次太空行走?

宇航员如下:主要是翟志刚。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在太空行走过程中,翟志刚将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挥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太空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时至今日,翟志刚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征战太空。神舟七号任务结束后,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获“航天功勋奖章”。他的特点: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到2008年成为我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让翟志刚刻骨铭心。鲜为人知的是,翟志刚先后作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但数次备份,数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新的任务一旦开始,这名老将又要从零开始,面临新一轮选拔。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接受挑选,是热爱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为飞行而生,而飞行也带给他荣耀和自豪。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一、轨道舱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板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二、返回舱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三、推进舱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四、神舟飞船附加段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扩展资料:神州飞船各型号概览1、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11-20 06:30,返回时间:1999-11-21 03:41,乘组:无人飞船,飞行时间:21小时11分。2、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01-10 01:00,返回时间:2001-01-16 19:22,乘组:无人飞船,飞行时间:6天18小时22分。3、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03-25 22:15,返回时间:2002-04-01 16:54,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6天18小时39分。4、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12-30 00:40,返回时间:2003-01-05 19:16,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6天18小时36分。5、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10-15 09:00,返回时间:2003-10-16 06:28,乘组:杨利伟,飞行时间:21小时28分。6、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10-12 09:00,返回时间:2005-10-17 04:32,乘组:费俊龙、聂海胜,飞行时间:4天19时32分。7、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09-25 21:10,返回时间:2008-09-28 17:37,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时间:2天20小时30分。8、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11-01 05:58,返回时间:2011-11-17 19:32,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18天。9、神舟九号,发射时间:2012-06-16 18:37,返回时间:2012-06-29 10:03,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飞行时间:12天。10、神舟十号,发射时间:2013-06-11 17:38,返回时间:2013-06-26 08:07,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行时间:15天。11、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2016-10-17 07:30,返回时间:2016-11-18 13:33,乘组:景海鹏、陈冬,飞行时间:32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舟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