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大百部”,是百部科百部属植物,块根通常纺锤状,长达30厘米,茎具少数分枝,叶对生或者轮生,极少兼有互生,卵状披针形、卵形或宽卵形。花期4-7月,果期7-8月。大百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茎枝柔软,富有弹性,生长非常繁茂,在园林绿地中,宜于在庭院角落处栽培,让其垂直攀援生长,或者援于竹篱矮墙,是垂直绿化、美化的绝好植物。一、上盆基质大百部株型秀美,发枝力强,叶片密集,是高楼层、阳台、平台垂直绿化和美化的好植物,如果想要养护的话最好准备好上盆基质,可以在阳台内角的位置,摆放两个大号陶瓷花盆,盖好底孔,填放一层堆积的干杂肥,然后用森林腐叶土+腐殖土+山泥土+沙质菜园土配置基质。二、施肥大百部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肥沃的土壤中养护大百部能保证其植株长势非常繁茂,整个阳台都非常茂盛,正因如此,大百部是比较喜肥的,更喜欢分解缓慢的固体肥料,您如果想要种植的话,最好是根据其生长习性,,配制好肥沃的培养土,栽培时施足底肥。如果在生长后期,盆土中缺肥,可以直接施入宴沃水溶肥追肥。三、浇水大百部喜欢湿润的土壤环境,因此在其生长季节要注意适当浇水,但是盆土不能过湿,最好是以疏松湿润为宜,春季每星期浇水2-3次,夏季每星期浇水4-6次,秋季新的块根形成的时候,浇水更要控制。
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
是百合竹。百合竹百合竹(学名:Dracaena reflexa)常绿灌木,宿根性,叶片碧绿而富有光泽,龙血树族,龙血树属。叶片中间有金黄色的条纹,甚是美丽,是家庭常见栽培观叶植物之一,其也开花,花为白色,较小,雌雄异株,花序比较长,能达半米。百合竹的适应性比较好,能在室内半阴或散射光照下长期生长。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百合竹是极受人们喜爱。此类植物叶色殊雅,为室内观叶佳品。原产马达加斯加,现作为观叶植物广泛栽培,其叶片潇洒飘逸,耐荫性好,适合室内观赏,还可水培欣赏。基本信息中文名百合竹拉丁学名Dracaena reflexa别称短叶、竹蕉 、富贵竹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百合亚纲目天门冬目科龙舌兰科族龙血树族属龙血树属分布区域马达加斯加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茎上有刺,叶片背面有刺。
杠板归,一年生攀援草本。其茎略呈方柱形,有棱角,多分枝,直径可达0.2cm;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钩刺,节略膨大,节间长2~6cm,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叶互生,有长柄,盾状着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近等边三角形,灰绿色至红棕色,下表面叶脉和叶柄均有倒生钩刺;托叶鞘包于茎节上或脱落。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圆形,花小,多萎缩或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酸。常生于山谷、灌木丛中或水沟旁。杠板归,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酸,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茜草的作用?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茜草是一种常见中药,味苦。茜草有治疗血热,祛除瘀血,止住出血,调理月经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吐血、鼻出血、月经量大或淋漓不尽、外伤出血、瘀血阻滞所致闭经、关节疼痛、跌打肿痛等。茜草又叫作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现代研究发现,茜草具有促进血液凝固镇咳祛痰、抑菌、抗氧化等作用。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 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离体兔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其他作用。 茜草根温浸液有扩张蛙践血管的作用。茜草素与芦丁相似,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的通透性。 【临床应用】 治疗出血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肺癌之咯血,肾癌、泌尿系结石之血尿,以及齿鼻衄血、月经过多等。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茜草双酯片可治疗肿瘤化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治疗冠心病。 (三)茜草的性味归经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足少阴。" ③《本草新编》:"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 ①《本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②《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③《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④《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⑤《伤寒类要》:"治心瘅、烦心,心中热。" ⑥《珍珠囊》:"去诸死血。" ⑦《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⑧杜文燮《药鉴》:"功专活血,治跌扑痈毒,症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臌胀,黄疸,虫伤。" ⑨《纲目拾遗》;"《葛祖方》治疯气痛,通经下胎,黄疸,瘕痞,蛇伤。" ⑩《本草撮要》:"疗霉毒。" ⑾《现代实用中药》:"有强壮作用。适用于小儿及孕妇软骨病。" 茜草配伍应用 配白及:白及性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白及能收敛止血,主要用于肺、胃出血之证。茜草根,性味苦、咸,性寒,归肝、脾、胃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可用治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血滞闭经及跌打损伤。二药配伍,茜草根以活血祛瘀见长;白及味甘、涩,以涩血为主;二药一动一静,一活血一收敛;相须使用,可用治吐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 配乌贼骨:乌贼骨性味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用于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创伤出血。茜草根,性味苦、威,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药配伍,一温一寒,均可入血;互展其长,各补其短;用治妇女崩漏下血,疗效增加。 配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止痛。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本品既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故为妇科调经要药。茜草根,苦,寒,咸,归肝、心、脾、肺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药配伍,相须使用;功效:活血止血,补血调经。可用治血滞闭经。水煎黄酒冲服。 配阿胶:阿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茜草根苦、成,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药配伍,茜草根寒凉,清热泻火;阿胶甘,平,滋阴生津;二药一清一补,用于二便下血兼有热者,泻火滋阴,凉血止血,疗效大增。 配鸡血藤:鸡血藤苦,温,微甘,归肝经,功效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血虚闭经,以及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等证。本品苦甘性温,既得活血,又能补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对上述诸证,无论血瘀,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之证者,皆可使用。茜草根苦、咸,寒,归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二药配伍,鸡血藤温通,茜草根寒通。相须使用,对寒热错杂之风湿痹痛诸证,有祛风通络,舒筋活血之效。 茜草的附方 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两,乌梅肉(焙干)半两。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四两,白酒一斤。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治荨麻疹:茜草根五钱,阴地蕨三钱。水煎,加黄酒二两冲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 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纲目拾遗》) 跌打损伤:茜草根120克,红花20克,川芎30克,白酒1000毫升。将上药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两次。 慢性腹泻:茜草、山药适量,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一周为一疗程。 过敏性紫癜:茜草根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12克,牡丹皮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剂。 口腔溃疡:茜草20克,黄连5克。水煎。每日一剂,连服14天。 外伤出血:茜草根、三七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每日一次。 鼻血不止《本事方》:茜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15克,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乌梅汤送服五十丸。 慢性气管炎:茜草2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麻黄5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一剂。 茜草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本草蒙签》:"勿犯铜铁。" 《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本草求真》:"血虚发热者忌用。" 茜草的食用方法 茜草茵陈茶 出处:《急难重症新方解》 组成:茜草、茵陈、淮山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见发烧,食少疲惫,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尿黄便秘,或伴肝脾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滑。 制法:上方前四味药量加大2O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O—7O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参加适量糖。逐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饮服。 茜草乌龟汤 原料:乌龟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做法:将乌龟去壳及内脏,清水洗净后切成块。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乌龟肉块、海螵蛸、茜草根,先以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具有滋阴凉血,调经止血的功效。 茜草猪蹄汤 原料:猪蹄2个,茜草20克,大枣10枚。 做法:先用纱布将茜草包裹好。再把猪蹄洗净剁成小块,与大枣一起放锅煮至猪蹄熟烂,除去茜草可食。 药膳功效:本汤滋阴养血、凉血止血,适用于鼻衄、便血等症。 抗癌章鱼汤 主料:章鱼800克。 辅料:寻骨风50克,茜草25克。 做法: (1)将章鱼洗净。 (2)章鱼同寻骨风、茜草一起置入锅内,加水适量,上火熬至鱼肉熟烂,去渣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此汤清热解毒,活血抗癌,适用于鼻咽癌及其他热象明显的癌瘤;鼻咽癌、肝癌、宫颈癌、血癌患者尤为适宜。 茜草酒 —(关节疼痛)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鲜茜草根1-2两,白酒2斤。 【制法】洗净,浸入2斤好白酒中,7日后可服用。 【主治】关节疼痛。 【用法】每日1次,空腹热服。第1次喝七、八成醉,盖被取汗,以后酌减。 茜草预防和治疗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在临床发生率较高,部分为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有些是在甲亢、痛风、各种肿瘤、糖尿病、难治性肾病、狼疮肾等病治疗中因药物而引起,有些出现在再障等其他血液病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茜草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的茜草双酯,均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茜草治疗及预防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在免疫抑制剂应用初始,预防为主,以补肾强髓、活血补血为治则,药用茜草30g、黄芪15g、枸杞子30g、当归15g,并配合健脾和胃法,选用陈皮、白术、茯苓、山楂、麦芽等,可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笔者应用此方药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中,均未发生粒细胞减少症,效果较好。 在免疫抑制剂应用后期,或者已经发生粒细胞缺乏、减少症,以补气活血、温肾益髓为主,药用茜草30g(煎浓汁),高丽参5g、菟丝子10g、冬虫夏草3g、仙鹤草30g,配合健脾和胃法,选用陈皮、白术、茯苓、山楂、麦芽等。在临床应用当中,可较快升高粒细胞,同时中药具有调整免疫稳态作用,对原发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所以茜草可以广泛应用于粒细胞缺乏症。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9136 字) 展开全部内容
茜草科的代表植物
1、乌檀乌檀是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乔木,高4-12米;小枝纤细,光滑;顶芽倒卵形。叶纸质,椭圆形,稀倒卵形,顶端渐尖,略钝头,基部楔形,干时上面深褐色,下面浅褐色;叶柄长10-15毫米;托叶早落,倒卵形。头状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长1-3厘米。果序中的小果融合,成熟时黄褐色;种子长1毫米,椭圆形,有小窝孔。花期夏季。2、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叶对生,无柄,膜质,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干后常背卷,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粗糙;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尖端芒尖。3、钩藤钩藤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2cm,宽3-7cm,两面均无毛,干时褐色或红褐色,下面有时有白粉,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有时稍下延;侧脉4-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5-15mm,无毛;托叶狭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外面无毛,里面无毛或基部具粘液毛,裂片线形至三角状披针形。4、巴戟茎圆柱形,叶对生,呈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钝或圆,全缘。头状或聚伞形花序顶生。根肉质肥厚,圆柱形,呈结节状。子房下位,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巴戟喜温暖湿润怕寒冷,也较耐旱。在年平均温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月平均温度20-25℃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荫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长较好。属于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5、栀子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茜草科植物有哪些 茜草科植物有什么
1、栀子花:栀子花是茜草目茜草科的植物,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观花植物,栀子花是一种常绿的灌木植物,它具有代表性的白色花朵非常的优美,观赏性还是非常高的,深受人们的喜爱。
2、乌檀:乌檀是一种大型的乔木植物,属于茜草科乌檀属,植株能够生长到4-12米的高度,树干主要被用作木材加工,木头结构细致,加工起来比较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木材,还会被用作地板用材。
3、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属于茜草科耳草属,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最大的作用是入药,还有一种以它名字命名的饮料,不过口感独特,一般人难以接受。它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山地、岩石、水田等位置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各位大师,这是什么植物,就一个枝,叶子是对称的.急急急。。。
异叶天南星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5~30厘米。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叶常单1,叶片鸟趾状分裂,裂片13~19,长圆形,倒披外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顶端骤狭渐尖,基部楔形,过全缘,侧裂片长7.7~24.2厘米,宽2~6.5厘米,中央裂片最小。花柄长30~55厘米,从叶鞘中抽出;佛焰苍绿色,下部管状,上部下弯近成盔状;肉穗状花序两性和单性,单性花序雄花在下部;两性花序下部为摊花,上部疏生雄花,花序轴顶端的附属体鼠尾状,伸出。浆果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茜草的词语茜草的词语是什么
茜草的词语有:_草除根,拨草瞻风,打草蛇惊。茜草的词语有:草行露宿,_草除根,白草黄云。2:拼音是、qiàncǎo。3:注音是、ㄑ一ㄢ_ㄘㄠˇ。4:词性是、名词。5:结构是、茜(上下结构)草(上下结构)。茜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茜草qiàncǎo。(1)同“茜1”。(2)指茜草属(Rubia)的几种草本植物中的任何一种。(3)中药名。别名活血草。为茜草的根及根茎。苦,寒。入肝经。凉血止血,行血活络,祛痰止咳。二、国语词典植物名。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茎方形,有逆刺。叶心脏形或长卵形,也生逆刺。秋季开穗状花,花后结黑色球状果实。根黄赤色,可做红色染料,也可入药,有活血、止血、解毒等功能。词语翻译英语Rubiacordifolia,Indianmadder,munjit德语F_rberkrapp法语rubiacordifolia,madderindien,munjit三、网络解释茜草茜草:茜草属植物茜草:草药关于茜草的诗词《春兴·茜草叶交萱草叶》关于茜草的诗句茜草叶交萱草叶_草花簪茜草裙阶边茜草关于茜草的成语拨草瞻风草行露宿草庐三顾草草不恭白草黄云寸草不生草草了事草率收兵花花草草打草蛇惊关于茜草的造句1、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丁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茜草双酯。2、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鼻渊丸中的大叶茜草素进行含量测定。3、茜草红素是从茜草根里提取的纺织染料。4、目的探讨茜草及茜草炭止血作用机制。5、圣诞节礼品,复活节礼品,万圣节礼品,恒泰,茜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茜草的详细信息
茜草的解释茜草的解释是什么
茜草的词语解释是:茜草qiàncǎo。(1)同“茜1”。(2)指茜草属(Rubia)的几种草本植物中的任何一种。(3)中药名。别名活血草。为茜草的根及根茎。苦,寒。入肝经。凉血止血,行血活络,祛痰止咳。茜草的词语解释是:茜草qiàncǎo。(1)同“茜1”。(2)指茜草属(Rubia)的几种草本植物中的任何一种。(3)中药名。别名活血草。为茜草的根及根茎。苦,寒。入肝经。凉血止血,行血活络,祛痰止咳。注音是:ㄑ一ㄢ_ㄘㄠˇ。结构是:茜(上下结构)草(上下结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qiàncǎo。茜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植物名。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茎方形,有逆刺。叶心脏形或长卵形,也生逆刺。秋季开穗状花,花后结黑色球状果实。根黄赤色,可做红色染料,也可入药,有活血、止血、解毒等功能。词语翻译英语Rubiacordifolia,Indianmadder,munjit德语F_rberkrapp法语rubiacordifolia,madderindien,munjit二、网络解释茜草茜草:茜草属植物茜草:草药关于茜草的诗词《春兴·茜草叶交萱草叶》关于茜草的诗句_草花簪茜草裙_草花簪茜草裙茜草叶交萱草叶关于茜草的成语拨草瞻风寸草不生草行露宿草草收兵花花草草草草了事白草黄云草庐三顾打草蛇惊_草除根关于茜草的词语墙头草_草除根草行露宿草率收兵拨草瞻风草庐三顾白草黄云打草蛇惊寸草不生关于茜草的造句1、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丁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茜草双酯。2、对天然染料茜草在亚麻织物上进行染色试验。3、茜草红素是从茜草根里提取的纺织染料。4、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鼻渊丸中的大叶茜草素进行含量测定。5、圣诞节礼品,复活节礼品,万圣节礼品,恒泰,茜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茜草的详细信息
茜草是什么样子的
茜草的样子是茎的棱有皮刺。茜草是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叶纸质,披针形,边缘有皮刺,两面粗糙;花冠淡黄色,干后淡褐色,微伸展,无毛;果实球形,成熟时桔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茜草原产热带非洲,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及西藏等地,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亦有分布。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土壤以肥沃、深厚、湿润、含腐殖质丰富的为好,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茜草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10月种子成熟采收。播种期10月下旬或3月上旬,按行距30-50厘米开浅沟,条播,覆土压实。2、扦插繁殖:四川地区在2-3月,选择呈圆形而未枯的老藤,剪成3个节以上约33厘米长的插条,在己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50厘米×33厘米开穴,深约15-20厘米,每穴插2-3根,插条顶端露出畦面,填土压紧,浇水。3、分株繁殖:11月上旬或3月,将植株根部挖起,剪去粗根入药,留下根茎分切成每丛有芽2-3个,并带有9厘米长须根的小段,按行株距35厘米×30厘米,深20厘米开穴,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茜草
茜草科药用植物有哪些图片
茜草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用植物,它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常被用于中药制剂的配方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茜草科药用植物及其图片:
一、丹参
丹参是茜草科中的一种常用药材,它的根和叶子都可以入药。丹参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等病症的治疗。丹参的花期在夏季,它的花朵呈淡紫色,非常美丽。
二、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它也是茜草科中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炎、黄疸、水肿等病症。蒲公英的花期在春季到夏季,它的花朵呈黄色,非常鲜艳。
三、紫草
紫草是茜草科中的一种药用植物,它的根和叶子都可以入药。紫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皮肤病等病症。紫草的花期在夏季,它的花朵呈深紫色,非常美丽。
总之,茜草科药用植物有丹参、蒲公英、紫草等,它们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在家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