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廖昌永,许多人都知道,如何评价廖昌永的演唱水平?
廖昌永作为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曾是多个世界级歌唱声乐大赛的冠军,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唱功那肯定是没得说。男中音歌唱家,把自己的声音开发到了最好的状态,艺术造诣颇深,非常正统的美声唱法,唱高中低音,声音状态都出奇的统一。但是要像唱流行歌曲时那样,处理歌曲时感情层次鲜明,细腻,就稍微欠缺了点,毕竟唱法不一样,所以导致现阶段,喜欢美声的人不多。廖昌永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但是,他刻苦努力,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业绩。与他同年的同学和一样有着名望前途的人士,都在出国的浪潮中,奔向了海外,仅仅他自己留了下来。那些出国的,到了国外都为了生存,改行从事别的行业了,有的开了餐馆,有的被迫打工,最后全部都销声匿迹了。只有廖昌永投师周小燕,音乐界的泰斗,不仅使自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歌唱家,还在上海音乐界的史册上,给自己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和一席之地。廖昌永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可谓典范廖昌永先生算是我国培养出的世界一流歌唱家,歌剧艺术家,罗魏、周小燕先生是其恩师。廖在早年就表现出极富特色的唱功,互联网上有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上课及参加国际比赛的珍贵视频,通过和近年来的对比可以发现,其现在的声音更加通透靠前,早年可能由于地域的方法方式不同,廖的声音是靠里的,现在更加靠前,作品演艺更为成熟稳健。廖昌永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可谓典范,西洋歌剧最为擅长也驾驭最好的应该是罗西尼、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代表作:《天边》、《黄河颂》、《快给本城大忙人让路》(意·罗西尼)、《像天使一样美丽》(意)等等。(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保留,但不要理论绑架,一个艺术家特别是艺术表演家就是通过观众的欣赏追求评价而获得群众认可的。演绎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流行歌也可以用美声的方式、技巧来演绎,可以演绎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比如《黄河怨》,大家一直认为是个美声歌曲,大家一开始约定俗成的好像就是这样来唱的,但是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听到了彭老师唱的《黄河怨》,当时给大家特别新的感觉,唱民歌居然可以把《黄河怨》唱得那么好,这给我的震撼是特别大的。用民族唱法这样的一种发声技巧,依然可以把所谓的美声歌曲唱得非常好。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待音乐的态度非常的严谨廖昌永一直致力于发扬中国特色的音乐,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待音乐的态度非常的严谨,他的音乐不仅仅只局限于美声唱法,他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更是融入很多别的音乐元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音乐效果。廖昌永他视音乐如生命,他的嗓音醇厚,穿透力特别的强,非常的有韵味,气息平稳,情感非常的到位,感染力十足,每一首歌都非常用心地在演绎!真的可以说是大师级的音乐家了!美声界其实还有戴玉强、莫华伦、魏松等歌唱家,他们仨还被并称为中国三大男高音。虽然廖昌永并不是其中之一,但是并不妨碍他在美声界的地位。不少歌唱类节目也都邀请他参加,相比于三大男高音,廖昌永在主流平台上亮相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他的人气也很高。廖昌永早期出演歌剧比较多,比如《茶花女》、谭盾的《茶》等;近几年参加各种国内外的歌曲演出较多,可以让喜爱他的观众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他。只是今年开始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一职,可能会让他减少一些演出,但我们仍然希望他能持续为我们奉献出一首首优美的声乐作品。
在华语乐坛中,你觉得廖昌永属于什么水平?
廖昌永则是世界男中音美声歌唱家的姣姣者,堪称一代大师。廖昌永廖昌永出生于1968年,是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唱美声的。啥叫美声唱法?它是起源于欧洲的、使人腔体能够完全打开,均匀共鸣的混合声区唱法。说白了,就是一部科学的歌唱机器。由于不是最大程度展现嗓音特点,基本是通过腔体共鸣产生声音,这就决定了美声唱法辨识度非常低!如果不告诉你歌手名字,你很难在几乎千人一声的状态下听出是谁唱的。早期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扩声器,美声唱法的歌者因为声音洪亮,气息非常足,完全可以仅靠自身发声就能让后排观众听清。廖昌永题材和配器既然廖昌永是唱美声的,这是一种舶来品,肯定会被题材限制得死死的!除了唱一些意大利文之类的歌剧片段(没几个人懂),再就是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之类的晚会题材。唯一贴近感情的歌曲也都是翻唱前苏联的老歌。廖昌永的歌被题材限制,伴奏基本全部是恢宏的管弦乐队。本身这种古老的配器方式就是曲高和寡的交响乐那种,首先听众就没有新鲜感,更没有激情。爱国题材其实也可以有激情,比如《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这种,但无一不是加入现代电声乐队才富有激荡人心的气势。单纯管弦乐伴奏就能令人激动的歌曲,除非国歌。廖昌永地位廖昌永现在是美声界的翘楚之一,这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刻苦学习取得的重大进步。考入大学前他只是民歌大众一员,专家就是眼光不一样啊,高考时专业考试可能发现了他声音的可塑性吧,在我家乡四川众多艺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到了周小燕门下受教,这可是我国声乐教学教母级别的大师啊。后来又上了声乐研究生,可以说他已是学者型歌唱家了。他目前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说明他还是位专家型领导,内行管理的大学一定会人才辈岀!换句话说,廖昌永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是,天字号二把手,仅次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而从名气上讲,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远远不如廖昌永。只需要记住一点,凡是和中国顶级教育有关的人物,都是我们民族站立在国际市场舞台上的脊梁。廖昌永就是这样的一位,严格意义讲廖昌永的含金量比谭晶更高,但是一个是男中音,一个是女高音,Live水准上导致了很多知道谭晶的人,却不知晓廖昌永。
中国三大男高音是谁?
中国现在的三大男高音是:莫华伦 魏松 戴玉强
莫华伦:当今歌剧领域世界盛名的香港音乐家。自从1987年,他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作欧洲首演以来,他的演唱行程遍及世界各地,曾经于巴黎歌剧院、尼斯歌剧院、里昂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阿根廷科隆剧院、荷兰国家歌剧院、莱比锡歌剧院、皇家丹麦歌剧院、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里斯本圣卡罗剧院、西雅图歌剧院、俄罗斯大剧院、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剧院、西班牙毕尔巴欧歌剧院、马罗卡的帕玛歌剧院、法国南西歌剧院、挪威伯根歌剧院、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夏威夷歌剧院、纽约卡奈基音乐厅、伦敦皇家艾伯特音乐厅、柏林爱乐厅及东京三得利音乐厅、韩国首尔艺术中心、佛罗里达、布拉格、苏黎士等地的歌剧院中献艺。
莫氏拥有一副优美特殊的戏剧性抒情男高音歌喉,他能唱的歌剧角色超过五十位。莫氏为曼哈顿音乐院的音乐硕士,夏威夷大学音乐学士。他现担任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也是香港歌剧院的创办人和艺术总监。
魏松: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现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青年文联副主席,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评委、CCTV电视大赛评委等职。多次赴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朝鲜、印尼、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举办独唱音乐会。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重要庆典及文艺栏目的演出。
魏松:抒情兼戏剧性男高音。他的中声区音色浑厚圆润,高声区明亮有金属般的穿透力,气质典雅,声情并茂,被许多国内外专家评论为"典型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美国声乐大师米尔恩斯更惊叹其为"世界级的演唱水平"。
2003年魏松两度赴美国举行独唱音乐会,并饰演歌剧《弄臣》中的男主角,被当地媒体评价为:“他那富有力度的声音,运用自如,是典型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男高音”。2004年在上海大剧院成功扮演了奥赛罗这一最具挑战性的男高音角色,被赞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奥赛罗之一。
戴玉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经纪人——“三大男高音”经纪人提伯?鲁达斯先生在听了他的演唱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世界男高音之首帕瓦罗蒂听了他的演唱后,欣喜地将其收为首位亚洲弟子。
2004年,戴玉强与世界著名歌唱家玛利亚?古丽基娜和萨姆尔?拉梅依合作在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成功主演了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好评,发行广泛的《地铁报》评价戴玉强的演出是“全场唯一的一颗闪亮的明星”,皇家歌剧院还邀请他在2004-2005年演出季出演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和《波西米亚人》。同年9月在美国密西根歌剧院再次主演歌剧《托斯卡》,2005年在美国主演《阿依达》。
戴玉强还主演过《茶花女》、《卡门》、《波西米亚人》、《我心飞翔》、《芦花白、红棉红》和《玉鸟兵站》等中外歌剧作品。在歌剧舞台上,他展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既能演绎经典的世界歌剧名作中的主要角色,又能圆满诠释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原创歌剧。他的歌剧表演注重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以真挚的感情打动观众,获得了国内外评论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中国三大男高音都有哪些人?
中国三大男高音是有戴玉强、莫华伦、魏松。2011年10月21日,“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首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创造了全场爆满、一票难求的近年来本土美声歌唱家演出纪录,彻底颠覆了高雅声乐演出“有价无市”的传统认识。莫华伦是第一个在伦敦歌剧院演出的华人,自从签约德国柏林歌剧院担任首席男高音之后,莫华伦便开启了他在欧美歌剧舞台的光辉时代。代表作品有《第九交响曲》、《弥赛亚》、《创世纪》等,目前居住在香港,2016年11月被选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魏松代表作有《西厢记》、《图兰多》、《托斯卡》等等,曾在1986年获得第二届青歌赛美声唱法第三名,被世界广泛称赞为“当代世界最优秀的男高音”。是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国家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戴玉强在1996年的时候,赢得了第6届青歌赛美声唱法二等奖,同一年,获得了日本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2001年的时候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演唱《全家福》,2015年的时候,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担任帮唱嘉宾。
中国国内有什么声乐比赛?
青歌赛,金钟奖,都是我国非常权威的声乐比赛,在里面有机会签约到很好的演出公司,也有机会同大师一起演歌剧。青歌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需求,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介绍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这三种唱法而言,因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地说,三种唱法之所以在风格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三种唱法在歌唱发声的原理运用上的不同所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掩盖,在生理上要求喉头向下使喉咙充分打开,追求具有强烈力度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的基本观点,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
有哪些国际声乐比赛?
Gian Battista Viotti国际音乐比赛
International de Musique Gian Battista
Viotti
《Francisco Vinas》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de Chant《Francisco Vinas》
Bilbao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anl Voice Competition of Bilbao
Verdian Voices国际声乐比赛
Verdian Voices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Citta di Busseto”
“Alexander Girardi”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Alexander Girardi”Singing Competition
Coburg
Cologne2006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 Cologne 2006
Shizuoka国际歌剧比赛
Shizuoka International Opera Competition
Mirjam Helin国际声乐比赛
The Mirjam Helin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
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Vocal Competition
马赛国际歌剧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Opéra de Marseille
Queen Sonja国际音乐比赛
The Queen Sonj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Julian Gayarre国际声乐比赛
Julian Gayarre internatioanl Singing Competition
巴黎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anl de Chant de Paris
Boris Christoff国际青年歌剧演唱者比赛
Boris Christof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Opera Singers
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de Chant de la Ville de
Toulouse
Unisa 国际声乐比赛
Unisa Internatioanl Voice Competition 2006
国际莫扎特音乐比赛
International Mozaet Competition
Verviers 国际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de Chant de Verviers
Robert Schumann国际钢琴声乐比赛
International Robert Schumann Contest for Pianists
and Singers
多明戈是什么人?哪里的?
普拉西多·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1941-),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马德里,父母均是西班牙民族歌剧演员,九岁时全家迁居墨西哥。
青年时期热衷于斗牛和唱歌。于席德音乐学院毕业后入墨西哥国家歌剧院唱男中音。二十岁那年,以演唱《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跨入男高音的行列。同年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萨瑟兰在美国同台演出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1965年起在马赛、维也纳、汉堡、柏林、纽约、伦敦等著名歌剧院演出。
他的演唱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美斯等形象,气概不凡,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他还演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歌,又是位颇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
作为歌唱家,多明戈已扮演过多达115个歌剧角色,超过音乐编年史上任何一位男高音。多明戈的保留剧目有115个角色,几乎囊括了意大利和法国歌剧中的主要角色。他曾在全球所有主要歌剧院演唱,唱片录音有100多种,其中有93部歌剧全剧的录音,往往同一个剧目多次录音,共8次获格莱美奖。他还曾录过50多个视盘,拍过3部歌剧影片。
多明戈在全球各地举行音乐会,从远东到南美,从美国到几乎欧洲各国。他与帕瓦罗蒂和卡雷拉斯合作举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足迹遍及全球,从罗马到洛杉矶,从纽约到东京,从墨尔本到伦敦,从巴黎到南非。
多明戈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年度声乐比赛“世界歌剧声乐比赛”的创始人。他于1993年创办的这一赛事,迄今已在巴黎、墨西哥城、马德里、波尔多、东京、汉堡和波多黎各举行。
他是当今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经常被誉为“歌剧之王”、“真正文艺复兴式的音乐家”。
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宽广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执著的事业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断尝试新的戏码,从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后来的戏剧男高音及瓦格纳歌剧,甚至跨足指挥领域,全都赢得观众的热爱。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觉好,表演细腻准确,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罗蒂漂亮,但他有一种美丽的音色,嗓音宽厚,他演唱带悲剧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剧中的表现,除奥赛罗之外,应该是与萨瑟兰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与科特鲁巴斯合作的《茶花女》以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达》。
2008年8月24日 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 与宋祖英共同演唱《爱的火焰》
世界第一的男中音的详细资料
姓名:廖昌永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25日
籍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人
民族:汉族。
职业:男中音歌唱家
社团:九三学社(1988年加入),职务: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上海青联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大剧院首位签约艺术家,美国华盛顿国家大剧院、密西根大剧院签约艺术家
学习院校:1988年毕业于郫县四中,199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研究生班,
最高学历:硕士学位。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以豆瓣辣酱出名的一个小县城,那儿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虽历史悠久(秦代就设有县城),但艺术气氛十分淡泊,更不用说异国他乡的西洋音乐了。廖昌永对音乐最初的了解,大概来自于广布中国农村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清晨,沿着泥泞的小路去上学,他常常对着村头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出神。那大喇叭里传出的歌声随着山风山雨、和着小溪的潺潺流水、伴着田头的阵阵稻香悄然无息地融入他幼小的心灵,仿佛细雨润物,那样自然而绵绵。但这就成了廖昌永最初的音乐启蒙。
1975年,廖昌永七岁。那年,他的父亲,全家的顶梁柱因病丢下了妻子、丢下了三个女儿和儿子离开了人世。这对本巳日显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在乡村小学教书的二姐把廖昌永带到了学校。一是为了替妈妈带弟弟;二是让廖昌永多接触读书的环境。于是,早熟的廖昌永在付了三元的学费后,开始了小学生涯。小学毕业后,廖昌永转而投奔已经工作的三姐和三姐夫,到离家乡300多公里的茂汶县中学去读书了。
位于岷山深处的茂汶羌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并没有对从外县转来求学的廖昌永给予更多的关注,加上语言交流的原因,他更显得有些孤傲内省而不合群。同学大多为羌族,他们常常用自己的语言歌唱,合着自己的音乐跳舞。不懂羌语的廖昌永只能静静地在一旁欣赏着,聆听着,思索着。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能听懂的音乐。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的广播中听到了一首女声独唱歌曲,当歌曲放到第三遍,廖昌永已经基本会唱了。事后,经询问老师才知道歌名叫《金风吹来的时候》,是一名叫关牧村的女中音演唱的。虽然至今廖昌永仍未有缘见过关牧村一面,但那首《金风吹来的时候》却恰逢期时地吹开了廖昌永心灵深处对唱歌和音乐的挚爱。
茂汶县中学的教室和宿舍中间隔着滚滚而去的岷江,两岸间有道铁索桥连接着。廖昌永每天背着书包来来回回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走着。望着两岸层层叠叠的山峦,听着脚下咆哮而去的江水。15年之后,当廖昌永再次踏上这铁索桥时,他回忆道:“站在这个铁索桥上,我的心里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当时在这读书的时候,每天会经过这座桥。当我站在这座桥上的时候,看着这大江,你会觉得人很渺小。你会觉得整个心胸都很宽广。所以站在这个地方,就会有种冲动,就会对着大江大喊大叫”。或许是天意,一段时间以后,廖昌永感觉嗓子比以前更亮、更宽,气也更顺了。这也许就是廖昌永最初的练声法。由童年开始的对唱歌的热爱,直到遇见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音乐老师才开始真正萌发了报考音乐学院的想法。那位仅仅比廖昌永大三岁半的老师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不错,应该去试试音乐学院。”高中毕业后,廖昌永报考当地的音乐学院,没有被录取。但这并没有使他退却。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廖昌永报考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上海音乐学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廖昌永考上了。如今廖昌永仍记得当年在成都招生考试的倪承丰先生。虽然当时廖昌永的视唱练耳乐理基础较差,甚至连钢琴也没学过,但倪承丰凭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相信廖昌永有着良好的潜质,一定是学习声乐的好苗子。就这么简单,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学院在1988年向廖昌永敞开了大门。而这以后的事实都证明了倪承丰先生没有走眼!
带着100多元钱,带着几本早己翻烂的音乐书籍,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带着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廖昌永远离亲人,来到上海,开始了他全新的学习生活。真正迈开了他探索、追求音乐艺术的第一步。谁也不会想到,廖昌永踏入上海,踏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步,竟然是赤脚走来的。他到上海报道的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从中午12点多火车进站直到晚上6点,大雨一直下着不停。廖昌永望着满街的水,心疼妈妈刚给买的新皮鞋,毅然脱掉皮鞋,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入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自1927年建校以来,这里曾培养成长起一代又一代成就卓著,饮誉海内外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良好的艺术和学习氛围感染并激励着廖昌永,他深知自己基础较差,于是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放弃了所有的娱乐,过着艰苦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正印合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古训。
廖昌永的母亲,一位勤劳而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没有更多的钱来资助儿子读大学,廖昌永是靠三个姐姐轮流寄每月的60元生活费读大学的。当时他常常是最后一个去食堂的人之一,只有第二天要考试或演出才舍得买一块肉吃。就连吃饭用的一个瓷缸也是学院一位门卫师傅送给他的,而且一用就是三年。虽然生活清苦,但学习却是踏实。入学的第一年,廖昌永随从意大利进修回来的男高音罗魏学习,学习发声方法、对气息的处理;同时,他还从罗魏那儿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意大利语。罗魏评价自己这位学生是“有着奇迹般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语言的天赋”。一年后,廖昌永又转入周小燕教授门下,这对廖昌永来说是一次机遇。
周小燕教授,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法国,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她曾培养出张建一、高曼华、刘捷等一批优秀歌唱家。德高望重的周先生,如上海音乐学院众多的教师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培养。她们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廖昌永在周先生那儿不仅学到了更科学更符合自己个性的发声方法,同时,更重要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歌唱家所需要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当然,他也从周先生那儿学会了纯正的法语。1994年,廖昌永第一次出国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就获得法语奖。这对他来讲既是回报,又是起点。对艺术的追求是艰苦而漫长的,艺术家的修养和气质不仅需要培养和积累,更需要个性的领悟。星移斗转,日积月累,廖昌永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艺术的必由之路走向了自由之路。他成熟了,他知道艺术是需要心灵和情感的!
1996年9月,廖昌永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在三轮的比赛中,他充分显示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充满自信的音色,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大奖,这也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十年来所获得的最高殊荣。世界著名的百代(EMT)唱片公司的古典部经理阿兰·朗塞隆评价道;“他唱得太感人了,因为歌声发自他的内心深处,25年来,我每届比赛都看,还没有听到过象他这么好的男中音。”此后,廖昌永又参加了“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和“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均获得第一大奖。从而创造了一年内连续三次夺得一流国际比赛大奖的纪录,这也为他走向国际声乐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6月,廖昌永孤身一人前去参加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名字命名的歌剧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廖昌永沉着而自信,特别是在演唱威尔第(G.Verdi)歌剧《唐·卡洛斯》(Don Carlos)中岁德里戈的告别咏叹调“我最后的日子”(Perme giantoeil suprcmo)时所显示的那份从容不迫的气质和对音乐恰到好处的处理,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而整个演出大厅似乎也笼罩在这圣洁的艺术光环中。多明戈先生对廖昌永的演唱激动不巳。不仅亲自为他颁发了第一大奖,还称他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的歌唱家,拥有一流的技术和音乐感悟力,他用心中的音乐打动人……,是新一代的杰出人才”。称赞之余,多明戈还邀请廖昌永在1998年初去日本参加他本人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1997年。廖昌永远赴北欧的挪威,参加“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歌声再一次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就连宋雅王后也赞叹不巳。王后不仅亲自把第一名的奖牌颁发给他,同时称当天为“中国日”。在以后的日子里,廖昌永似乎成了王后的指定演员,多次应邀赴挪威演出。1998年,廖昌永还与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女中音歌唱家芭托丽一起赴挪威举行专场音乐会。宋雅王后也多次接见廖昌永。就这样,廖昌永在老师的扶持下,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了国际音乐的舞台。
公元2000年2月20日,当国人还沉浸于传统的农历新春喜悦之时,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中国上海大剧院和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利用卫星双向传送技术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典音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对音乐文化的贡献和中国音乐家的丰彩。当来自中国上海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一曲“快给忙人让路”(选自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Largo al factotum dclla citta” from 《Il Barbieredi Sivigia》,Rossini] 余音末了,悉尼歌剧院内就巳掌声四起,那些见多识广的悉尼观众毫不吝啬地把欢呼声送给了他。澳大利亚的观众在感叹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演绎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能力之时,更为其宛如天鹅绒般的音色和源自于内心的音乐所折服。这首欧洲歌剧中男中音的试金石之作,被廖昌永于性于灵的演唱而精彩绝伦。于是人们又一次记住了他--廖昌永,一位中国普通农家的儿子。 1988年9月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随罗魏先生学习,后师从于著名声乐 教育家周小燕教授。
1992年 获“美国太平洋之声”国际声乐选拨赛奖。
1993年4月 参加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获演出金奖。
1993年 获“全国歌曲歌手双大赛”大奖和“亚洲国际声乐大赛”第二 名。
1993年7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同时,因成绩优秀,免试 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继续从周小燕教 授学习。
1994年 获“国际声乐比赛”全国选拔赛第一名。
1994年 获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最佳法语奖。
1995年7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进程中的舒 曼及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1996年9月 参加法国“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41 French Intornational Toulousc Singing Compctition)获第一大 奖。
1996年 与法国歌剧院合作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歌剧《卡门》中任主要 演员。
1997年6月 参加“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Placido Domingo Opera Compctition tho World)获第一大奖。
1997年4月 获“1995--1996年度宝钢高雅艺术基金会的表演奖。
1997年 获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Queen Songja Intc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第一大奖。
1998年 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及“上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
1997年9月 在挪威各地巡回演出,共举行了十场音乐会。
1998年1月 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Placido.Domingo)之邀,赴日 本举办新年音乐会。
1998年1月 应宋雅皇后邀请,赴挪威参加新年音乐会。
1998年5月 在上海商城剧场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
1998年5月 应“卑尔根艺术节”的邀请,与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 穆特(Anne-Sophie-Mutter)、女中音歌唱家芭托丽(C. Bartoll)一起赴挪威举办专场音乐会。
1998年6月 与著名指挥家戴维·科林斯(David Collins)合作,在英国 演出歌剧《卡门》。
1998年8月 在德国柏林参加欧美获奖者专场音乐会。
1998年9月 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Jose.Carrcras)邀请作为特 邀嘉宾,与卡雷拉斯、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一起在上海大剧院举 行专场音乐会。
1998年 与法国喜歌剧院合作,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古诺歌剧《浮士德》中担任主要角色。
1999年3月 与上海大剧院签约,成为上海大剧院首批签约的演员之一。
1999年3月 应邀赴美国在大都会博物馆与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专场音乐会。
1999年9月 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1999年11月 在美国纽约参加歌剧《阿黛丽亚》的演出。
1999年11月 在家乡成都市艺术中心举办了中外经典歌曲独唱音乐会。
1999年12月 在台湾演出歌剧《茶花女》。
2000年1月 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夫妇邀请,参加香港“慈善募捐”音乐会的演出。 他是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的最为优秀的歌唱家,也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少数几位杰出的亚洲歌唱家之一。他多次在国内、国际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大奖;特别是1996—1997年,在一年之内连续三次分别夺得“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挪威的宋雅王后曾激动地说:“廖昌永是历届参赛选手中伟大的歌唱家,我把今天定为中国日”。其杰出才华受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大师的格外器重。
他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先后与十几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及多明戈、卡雷拉斯、露丝安?6?1斯文森等多位歌剧大师成功合作演出了十几部歌剧和音乐会。
1998—2004年,他先后荣获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艺术之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首届“十佳文化新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美国百人会“杰出艺术成就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等等。
他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曾在一年之内连获三项世界著名声乐大赛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在中国古典音乐界,你很难找到一位艺术家,能让人众口一词地用顶级词句去称赞形容,廖昌永便是这能服众的、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那些形容他的词语用在普通人身上只怕是令人窒息的,但廖昌永担得起,因为他的确优秀,他在世界歌坛取得的佳绩无愧于杰出二字。
为人随和的他并不张狂,他从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成绩,尤其是不炫耀他和多明戈的师生关系——如果他那么做,在中国公众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一定会更高。但我时常会听见业内人士谈论他如何从一个四川乡村的农民变成一个和世界大师比肩的耀眼明星,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说,廖昌永人特别好。一个谦和的好人,一颗冉冉升起的世界之星。这两面都是廖昌永,他不炫耀,并不说明,他不精彩。
他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极少数杰出的亚裔歌唱家之一。他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著名歌剧大师多明戈最欣赏的弟子。他曾在一年之内连获三项世界著名声乐大赛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其中包括被认为是难度最高、亚洲人从未进入过决赛圈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他被挑剔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不吝词句地称为“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将成为世界歌坛的一个瑰宝”、“这是近年来我们听到的最优美的男中音”。他就是廖昌永,我国青年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廖昌永。
我不知道普通公众对于廖昌永名字、他的声音、他的世界性声誉了解多少,我只知道为人随和的他并不张狂,他从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成绩,尤其是不炫耀他和多明戈的师生关系——如果他那么做,在中国公众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一定会更高。但我时常会听见业内人士谈论廖昌永,谈论他唱得好,演戏演得好,谈论他如何从一个四川乡村的农民变成一个和世界大师比肩的耀眼明星,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说,廖昌永人特别好。一个谦和的好人,一颗冉冉升起的世界之星。这两面都是廖昌永,他不炫耀,并不说明,他不精彩。艺术家都得有怪脾气吗?
我的一位采访过廖昌永的同事很困惑,她说,只要廖昌永往台上一站,张口一唱,绝对精彩,可是在台下,他人太好了,特别谦和,而且是——太正常了。她的意思是,我们所了解的大牌艺术家,谁没点脾气,没点性格,没点神经质?就像我们知道的,帕瓦罗蒂上台之前一定要在舞台上找到一颗钉子,卡雷拉斯对媒体的回避,决不允许别人进入自己化妆间的莎拉·布莱曼,还有那个给张艺谋新片《十面埋伏》唱主题歌的凯瑟琳·芭特尔,当年她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任性、忽而哭忽而笑的花絮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都被当作艺术家的轶事而传为美谈,人们已习惯将之作为艺术家的标志,似乎越是大牌的艺术家就应该越有点和常人不同的脾性。甚至会觉得,那是不是和艺术家非同寻常的艺术创造力有关?
“但是,廖昌永太正常了,岂止是正常,简直是太好了!一个好人怎么做一个艺术家?”她说。一个好人当然能做艺术家,她只是奇怪,艺术家一向注重感性,很多时候不免放纵自己的情绪,廖昌永如此的“正常”,他在舞台上那些非常规的艺术表演和艺术激情从何而来?
当我把她的疑惑转达给廖昌永时,廖昌永笑了:“艺术家也是人,他们有名了,人家看见他们身上有些怪脾气,就觉得明显。其实我碰到很多艺术家,他们人都很好。”他更是觉得,作为艺术家,没必要因为人家喜欢你而耍脾气。
他说:“我也没觉得那些大艺术家有怪脾气,卡雷拉斯是因为身体有病,所以避讳媒体。唱歌的人都有点神经质,演出前不希望被人打扰,不能说这是怪德性。上台前都会紧张,像帕瓦罗蒂找钉子,那是要找一种心理依靠,是宣泄紧张的一种方式。我紧张的表现就是不说话,我要宣泄就到台上宣泄。”家里人都奇怪,在生活中比较内向的廖昌永,到了台上却会是另外一种激情充沛的样子,有时能吓人一跳。
“好人”廖昌永如是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容易压、比较容易闷在心里的人,那很多时候总要有宣泄口吧?我的情绪的宣泄出口就是在舞台上。”而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特别守规矩的人,他说:“不管什么事,都先有规矩,先养成习惯,有了这个,再做其他事。”我问他,艺术的想象力原本是无拘无束的,如果太规矩,会不会影响创造力的发挥?他说:“如果一开始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后来再收,恐怕就收不回来了。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在一个规范里来创造的,你不能为了所谓创造力放掉那些东西。”
先把自己放到某种规范里,然后再去恣意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我还是第一次听一个艺术家这样来说艺术与激情的关系。它是廖昌永的成功之道:“我的老师周小燕曾经说让我把我的学习经验总结给大家,我说我没什么好总结的,就是‘听话’。老师让做什么,我就真的按那个要求去做到。”其实廖昌永在歌剧舞台上能演绎那些与他个性大相径庭、为他获得声誉的角色,何尝又不是因为规范?他会琢磨符合角色性格的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转身,还要使动作符合角色的心理节奏和音乐节奏,那是规范,也是创造,而且,关键是真的用心。
不过,如果是光讲一个听话的好学生能够成功的故事的话,我们大可就此打住,廖昌永可不是如此简单的艺术家。
中国第一男中音是谁?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吧?
中国第一男中音是廖昌永。
廖昌永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极少数杰出的亚裔歌唱家之一。廖昌永曾师从声乐教育名家周小燕和男高音歌唱家罗伟,1995年以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多年来,廖昌永不断荣获国际声乐大奖,1996至1997年间,廖昌永在一年内连续三次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38.htm
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分别是谁?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男高音歌唱家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1、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年10月12日-2007年9月6日),又译巴佛洛堤,生于意大利摩德纳,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1992年4月,法国外长罗兰得·杜马斯在巴士底歌剧院授予帕瓦罗蒂骑士荣誉勋章。1998年,获得联合国任命为“和平使者”。2001年,获得联合国难民署授予“南森奖章”。2005年初,举行告别舞台世界巡演。2006年,获得萨拉热窝荣誉市民。2007年9月6日,因病在意大利摩德纳家中去世 。2、何塞·普拉西多·多明戈·恩比尔(西班牙语: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1941年出生于马德里,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3、何塞·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1946年12月5日出生于加泰隆尼亚自治区首府巴塞罗那,求学和第一次登台演出都是在家乡,演出的剧目是威尔第《那布果》。1971年卡雷拉斯获得意大利“威尔第声乐大奖”,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的抒情男高音。卡雷拉斯和帕瓦罗蒂、多明戈是享誉世界的三大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何塞·卡雷拉斯、普拉西多·多明戈和卢西亚诺·帕瓦罗蒂。1、何塞·卡雷拉斯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11岁就开始表演。1970年12月19日,卡雷拉斯开始了他的歌剧生涯,当时他在多尼采蒂的《卢克雷齐亚·博尔吉亚》中与蒙特塞拉特·卡巴莱一起演唱了《热纳罗》的主要角色。2、普拉西多·多明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歌剧明星,拥有100多部歌剧和147个角色。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1961年,这位著名男高音在墨西哥蒙特雷的《La Triviata》中以“Alfredo”的身份首次登台演唱歌剧。3、卢西亚诺·帕瓦罗蒂出生在意大利的摩德纳,在他获得威尔士兰戈伦国际歌唱比赛的第一名后,他对音乐的兴趣开始慢慢升温。帕瓦罗蒂后来成为第一批将他几乎整个表演生涯都用音乐和视觉记录下来的歌剧明星之一。他的演出很容易就卖光了票,他的单场演出就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三大男高音的评价三位男高音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嗓音、脚踏实地、讨人喜欢的个性以及歌曲的选择。这三个人会定期表演经典和著名的歌剧咏叹调,以及流行的百老汇剧目曲调,即使是最年轻的古典音乐听众也会喜欢和欣赏。考虑到这三名男高音的巨大人气,对这三名男高音的模仿迅速在世界各地兴起,包括加拿大的三名男高音、中国的男高音以及中国的三名男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