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四月八节

时间:2024-07-26 08:44:59 编辑:阿旭

四月八是什么节日?

乌饭节江南一带汉族民间风俗,江南一带人们用山上的乌饭草(乌饭叶)将糯米浸成乌色(不同于黑色),将染过色的米煮成的饭叫乌饭,这一天要吃乌米饭。代表城市:常州、南京、宣城、宜兴、浙江个别地区。四月八日,是贵州、广西、湘西、桂北、广东等地的汉(客家)、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乌饭节的来源:说起乌饭节,人们便会想起目连救母的传统民间故事。目连的母亲因故被阎王打入十八层地狱。出于对母亲的孝敬,叩求到地藏王所赐能打开地狱之门的如意杖,给母亲送饭。目连每次送给母亲的白米饭,都被看守地狱的恶鬼抢去吃了,母亲经常挨饿。为了不让母亲饿肚子,目连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发现—种汁液发乌的树叶,清香生津,提神开胃,因其煮成的糯米饭,虽然颜色发黑,却十分可口。目连煮成乌饭,送往狱中,恶鬼见饭乌黑,不敢吃,只好给目连的母亲吃。从此,目连的母亲就不再饿肚子了。目连为使母亲摆脱地狱之苦,一心向佛,苦心修练,终于感动了佛祖,使母亲得以复活。目连终于和母亲重新团聚。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被目连救母亲的孝心和事迹所感动。也出于对各家逝去的亲人不受饥饿折磨之苦的美好心愿,便在目连第一次为母送饭的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佛诞日)煮吃乌饭。这种习俗至今在当涂县部分乡村仍有沿袭。从此,目连的母亲就不再饿肚子了。目连为使母亲摆脱地狱之苦,一心向佛,苦心修练,终于感动了佛祖,使母亲得以复活。目连终于和母亲重新团聚。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被目连救母亲的孝心和事迹所感动。也出于对各家逝去的亲人不受饥饿折磨之苦的美好心愿,便在目连第一次为母送饭的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佛诞日)煮吃乌饭。这种习俗至今在当涂县部分乡村仍有沿袭。

农历4月8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4月8日是浴佛节。立夏过后有一个重要的宗教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时间在农历的四月初八,它名为“浴佛节”。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这天就被称之为“浴佛节”,又称“佛诞节”,如今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宗教节日之一。在中国,佛诞节除了浴佛外,还有举行行像活动、煎香汤、煮黑饭的习俗。浴佛节的来历公元前565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的异说。据此典故,每年农历初八,庆祝释迦牟尼诞辰日的重要内容,以香水沐浴佛身,故名浴佛节。越南称礼佛诞,韩国为释迦诞辰日,日本为灌佛会又称“华节”。蒙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缅甸在缅历月盈日为浴佛节。

四月初八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传统风俗有:浴佛、斋会、结缘、放生、求子。
1、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祈求佛祖保佑,而且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
2、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
3、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4、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5、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四月八的由来和风俗

四月八日,又称"寒食节",据《左传》和《国语》记载,周公旦为纪念吴王阖闾,特定寒食节以飨祭之,寒食节逐渐成为祭祖和悼念逝去亲人的节日,寒食节又与清明节结合,成为现在的清明节前一天,即四月八日。风俗如下:祭祖扫墓、放风筝、踏青郊游、吃冷食、荡秋千。1、祭祖扫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和寒食节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之一。人们会带着香烛、鲜花和祭品等物,前往祖先的墓地,向祖先祭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2、放风筝寒食节这一天,天气渐暖,风也渐和,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人们会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到户外放飞,享受风筝飞翔的乐趣。3、踏青郊游四月八日是春天的好时节,气候宜人,万物复苏。人们会趁着好天气,到郊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4、吃冷食寒食节的另一个重要庆祝方式就是吃冷食。传统的冷食有凉粉、冷面、寿司、凉皮等,这些都是清凉解暑的好选择。5、荡秋千荡秋千是寒食节的一项特殊活动,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游戏之一。人们会用竹子制成的秋千,摆放在树上或横杆上,大家轮流玩耍。

四月八的由来和风俗

四月八的由来和风俗:
四月八,又称“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有个贤士名叫谷梁传,他因言行不合被朝廷贬谪到外地,最终身亡于荒野之中。为了纪念谷梁传,人们在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不生火烹饪,只吃冷食,称之为“寒食节”。
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与清明节一起被称为“二十四节气”,因其与清明节相邻且有许多相同的风俗和习惯而被广泛流传。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悼念先人,并在祭祀完毕后一起野餐赏花,享受春天的阳光与自然美景。
除了祭祀和野餐外,寒食节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比如人们会用柳条编成环形,挂在门上,以寓意庇佑家庭平安。人们还喜欢放风筝、吃薄饼、赏花等,体验着春天带来的美好和喜悦。
总的来说,寒食节是一个充满感恩和欢乐的节日,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和亲情的力量,缅怀先辈,享受生活。这一节日,已经在民间传承了数千年,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深厚文明底蕴和文化传承。


四月八是什么节日

四月初八是什么节日:佛诞日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623年,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 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祖诞辰。 四月初八有什么风俗 农历四月八,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1、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2、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 3、结缘 4、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5、求子 6、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八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邈。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者外,还有扁鹊、李时珍等。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 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四月八的来历

四月八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鲁发展而来,源于祭祀活动。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鲁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喝血坳地主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聚众起义。起义后,义车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鲁不幸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苗族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四月八的其他民族节日1、汉族客家节日:四月八是为纪念东晋名臣谢安而设,现在已成为陈东各姓团结共处的象征,并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七、初八、初九3天举行盛大的庙会。世事推移,四月八现在便成了陈东传统的客家文化节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广东惠州流传着的客家童谣节朔歌,其中一句便是三月清明四月八。2、壮族节日: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爱牛,敬牛,他们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将这一天定位牛魂节。这一天,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月八

广西四月八日是什么节日

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爱牛,敬牛,他们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将这一天定位牛魂节。这一天,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这一天,更不能打牛,如果打了牛,他们认为,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这一天,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广西4月初八是什么节日

  每年四月初八为少数民族仫佬族的 传统节日 牛王诞,到了这一天,牛可以休息一天,无需干农活。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四月八牛王诞的由来 ?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  关于牛的生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种地都是一镐一锄地挖,费时费力。一个叫罗英的姑娘生来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猎,看到一只野牛狂奔乱跳,又看到乡亲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忙碌,心想,如果捉住这头牛为乡亲们犁田该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赶野牛。野牛在跑时,一只蹄子被夹在石缝中,痛得哀叫不已。  罗英无力帮它摆脱困境,只得采来嫩草喂它,并为它唱歌,歌声优扬,情真意切,不仅打动了野牛的心,也感动了山花、草木、月亮,坚硬的石头也为之感动,慢慢地裂开石缝,牛的脚拔出来了。它便随着罗英来到田间,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拖犁拉耙,世世代代耕田种地。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路轻松了许多。

四月初八有什么风俗

四月初八,也称为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为了纪念楚国大夫介子推的忠诚和悲壮而设立。有关寒食节的风俗,在中国各地略有不同,以下是其中几种风俗。
首先是禁火。寒食节前三天,即初六、初七、初八,人们都会禁火,不用火做饭,以示缅怀先人和哀悼介子推。在江南地区,有些人还特意准备冷餐,食用寒食。而在一些地区,则有人提前烤制寒食,待到寒食节时食用。
其次是踏青。寒食节也是天气开始转暖的时期,在很多地方都有踏青的习俗。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前往名山大川、古刹名胜、公园游乐场,赏花观景,并一起野炊、放风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有一项比较特别的风俗是打马球。在西北地区,有些地方的牧民会在寒食节期间举行打马球比赛。比赛中,两个队伍骑着毛驴对战,人群围观,热闹非凡。
无论是禁火、踏青,还是打马球,这些寒食节的风俗传承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保留传统的体现。


贵州的四月八是什么节

贵州四月八节是苗族人民聚会欢庆的重大节日,中国苗族地区都十分盛行。在贵阳市云岩区喷水池一带,在贵州建省之前原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苗语叫“格洛格桑”, 因此也成为苗族农历四月八活动的聚会地。每年的“四月八”,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苗族同胞家家户户都以吃乌米饭和芦笙歌舞等方式欢度这一节日,以悠扬的芦笙、箫笛和清脆嘹亮的苗家“飞歌”凭吊苗族英雄和祖先。四月八苗族活动的习俗“四月八”节是苗族人民延续百年的重大节日,起源于苗族祭祀活动,主要程序有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和祭神灵,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集歌、舞、乐为一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吉首“四月八”早已成为除苗族外,周边土家族、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的狂欢节,节日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实际上,“苗族四月八”不仅是苗族的祭祀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的“情人节”,每年的这一天,各族男女青年纷纷借此机会,用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称做“跳花跳月”。

贵州四月八是什么节日

贵州四月八是苗族四月八节。
苗族四月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鲁发展而来,源于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主要流行于湘、鄂、渝、滇、黔等省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带着准备好的腊肉、糯米饭和乌米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喷水池,开始祭祖活动。到下午,从各地赶来的苗族同胞便聚集在南明河边,对歌、跳舞、吹洞箫和姊妹箫,相互品尝彼此带来的美食,其乐融融。


贵州的四月八是什么节

四月八,也称为苗族“龙船节”,是贵州苗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平安。
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沿着河流和湖泊,驾着龙舟,载着神像、玛瑙、孔明灯等前往各个村庄。途中,人们互相应和,传来的欢声笑语和锣鼓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乐曲。
到达村庄后,人们就开始举行祭祀仪式,这里可以看到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舞蹈、歌唱、酒祭、赛龙舟等活动轮番上演,游客们也常常被这其中的场景所吸引。
四月八这一天还是苗族人民们展现自己身手的日子。人们会组成龙船比赛,游泳比赛等各类活动,让节日更具欢乐气氛。随着龙舟的起伏,比赛呼声此起彼伏,上百条龙舟竞相前进,搭档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让人们热血沸腾,体验到了生命的勇气和力量。
四月八的意义,不仅仅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更是苗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与传播,也是贵州美丽的文化地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