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词介绍 台风简介
1、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2、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台风指的是什么呢?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台风近中心大风威力巨大。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将给我们一个形象的概念了解大风的危害: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台风的名词是什么
问题一:填上合适的量词一什么台风 一场台风或一个台风
问题二: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台风与台湾无关。
台风,即typhoon ,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 *** 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 *** 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 *** 语一样,那时, *** 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 *** 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 *** 语的 *** 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 *** 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 *** 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二、热带气旋的编号及命名
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例如,侵袭波多黎各的三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据报道,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热带气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 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 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名字应当简短、通俗、易记,便于向热带气旋威胁区的千百万群众传递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区同时面临一个以上热带气旋影响时出现混乱状况。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
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各区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有的地区命名表循环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还有的地区命名表用完后再从头开始使用。如果某......>>
问题三:台风一词的由来? 台风一词源于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人民对来自台湾方向的风暴的称呼。有说法说台风一词源出英文typhoon这种说法不正确,正确的是,英文typhoon源自中文台风一词。typhoon本来是希腊语,是与风有关的词,正好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风暴叫台风,与希腊的typhoon发音相似,故借用。
问题四:()的台风 填形容词 强烈
猛烈
我的回答如若满意请采纳。
问题五:形容台风的词语 狂风暴雨。乌云密布。肆无忌惮。凄风苦雨。风雨凄凄。风霜刀剑。倾盆大雨。
问题六:关于台风的词语 旋风龙卷,狂风大作,倾盆大雨,乌云密布。
问题七:各种台风的等级和名字是什么 台风,即typhoon ,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 *** 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 被借入到 *** 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 *** 语一样,那时, *** 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 *** 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 *** 语的 *** 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 *** 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 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 *** 语借用词相近, 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一、台风定义、特性及等级划分 说起台风,应先从气旋说起。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则相反。在气压场上,气旋又称为低气压(简称低压)。所以气旋和低压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不同名称。我们将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天气系统称为热带气旋。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1989年以前,我国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 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或飓风。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但由于热带低压破坏力不强等原因习惯上所指的热带气旋一般不包括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台风近似圆形,直径一般为 600 ~1000公里,最大的>2000公里,最小的>
typhoon(台风)这个词究竟是中文翻译为英文,还是英文翻译为中文的?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扩展资料: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
英语作文(台风)加翻译
The typhoon.
The typhoon is coming,please remember the typhoon rules.We should go inside,it's safe.Don't go outside,it's dangerous.We should put plants and pets outside.Don't leave them outside.Close all the windows and doors,and don't stand near windows.We should use mobile phone,we should not use home phone.
we should remember the rules.
台风的名称有哪些
台风的名称有:山竹、烟花、悟空、玉兔、白鹿等。
1、山竹
超强台风山竹(英语:SuperTyphoonMangkhut,国际编号:1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mpong)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
2、烟花
超强台风烟花(英语:SuperTyphoonIn-fa,国际编号:15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7W)为2015年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烟花”一名由中国澳门提供,意指烟花爆竹。11月17日20时(协调世界时17日12时)在马绍尔群岛附近生成,后继续西进。
3、悟空
台风悟空,强烈热带风暴,是2006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悟空”名称提供者为中国,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2000年曾用过一次,但当时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按惯例所以可以再用。
4、玉兔
超强台风玉兔(英语:SuperTyphoonYutu,国际编号:18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31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osita)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玉兔”一名由中国提供,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兔子。
5、白鹿
强热带风暴白鹿(英语:SevereTropicalStormBailu,国际编号:191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neng)为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1个被命名的风暴。“白鹿”一名由中国提供,意为一种动物。
台风命名的有哪些名字?
台风的名称有:山竹、烟花、悟空、玉兔、白鹿等。
1、山竹
超强台风山竹(英语:SuperTyphoonMangkhut,国际编号:1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mpong)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
2、烟花
超强台风烟花(英语:SuperTyphoonIn-fa,国际编号:15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7W)为2015年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烟花”一名由中国澳门提供,意指烟花爆竹。11月17日20时(协调世界时17日12时)在马绍尔群岛附近生成,后继续西进。
3、悟空
台风悟空,强烈热带风暴,是2006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悟空”名称提供者为中国,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2000年曾用过一次,但当时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按惯例所以可以再用。
4、玉兔
超强台风玉兔(英语:SuperTyphoonYutu,国际编号:18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31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osita)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玉兔”一名由中国提供,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兔子。
5、白鹿
强热带风暴白鹿(英语:SevereTropicalStormBailu,国际编号:191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neng)为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1个被命名的风暴。“白鹿”一名由中国提供,意为一种动物。
台风名字的由来
1、发源于中国,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台风”这个名字是在明末清初。
2、南朝刘宋、沈怀远著的《南越志》中有写:“飓者,具四方之风也。《福建省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台则连日夜或数日而止。大约正二三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当时台湾及东南亚就已经有西方殖民生活,将外文词typhoon带到了台湾,音译“台风”传至中国。
3、此外,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认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台风”的音译。而之所以叫“台风”是因为大陆人看到登陆的台风都来自于台湾方向,于是就称台风。至于说现在为什么不叫飓风,那是因为20世纪中国参照国际标准规范命名。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有两种说法:1、“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在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2、“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按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才能算作台风。
然而这个级别的大风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名字,在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称"台风";而在大西洋地区,则叫"飓风",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而已。
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巨大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作用,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为什么叫台风
说起台风,在内陆一代的小伙伴们应该只是从新闻上了解过,像自己作为一个湖南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就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台风。但是沿海一带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毕竟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受到台风的摧残。就像龙卷风一样,台风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也有着自己形成的原因,一可是台风为什么要叫台风呢?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分享吧。 关于“台风”一词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大体分为两种,即外来说和源自于汉语说。 外来说: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可见该词是外来词。并考证说,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再传入印度,并被英语借用,再传入中国。 某天气网上说,《福建省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台则连日夜或数日而止。大约正二三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当时台湾及东南亚就已经有西方殖民生活,将外文词typhoon带到了台湾,音译“台风”传至中国。 汉语说: 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认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台风”的音译。而之所以叫“台风”是因为大陆人看到登陆的台风都来自于台湾方向,于是就称台风。 广东话大风的发音似“台风”,被引入汉语普通话,并被外语借用。 在台湾的殖民者用希腊风神的名字“泰丰”称呼台湾的大风,演变为“台风”,被殖民者带到国外。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台风命名的由来?
台风的名字在过去数十年里,历经了两个阶段的演变。1947年起,美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仿照北大西洋飓风的名字,也以人名给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但仅在该台风警报中心非正式地使用。此时,东亚各国和地区还是以台风编号来称呼台风。比如在我国,5612就代表1956年第12号台风。但由于各机构侧重关注的海域不同,对台风的编号也经常不同,很容易混乱,因此建立整个西北太平洋海区的台风统一命名规则,就有了可行性与必要性。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自2000年1月起,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的台风将启用一套新的命名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按顺序组成命名表,循环使用。这些名字通常带有成员国/地区的特色。比如中国用了“悟空”、“电母”等神话或小说形象的名字,中国香港命名了“狮子山”(香港著名山峰)、“万宜”(万宜水库)等地标,密克罗尼西亚提供了“南玛都”(波纳佩岛的南马杜尔遗址)、“艾云尼”(楚克岛传说中的风暴神)等。台风除名规则大多数台风的除名,是因为它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名后,这个台风名将不再循环使用,因而之后人们再提到这个名字,就会自然地指代其最后一次使用时的台风。在每年初的台风委员会会议上,上一年受灾的国家和地区会提出台风除名申请,然后讨论是否除名;如果决定除名,原提名成员将在来年会议前补充候选的新台风名。也有一部分台风名,并非因为造成巨大灾害而除名。如2001年第26号台风“画眉”并未造成严重损失,但由于它是罕见的在赤道附近生成的台风,因此被当做“纪念”而除名;2013年第2号台风“清松”由朝鲜命名,由于读音“Sonamu”和海啸“Tsunami”接近,在登陆马来西亚时造成恐慌,因此也被除名了。以上内容参考:澎湃新闻-科普丨悟空、电母……台风的名字是怎么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