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24式
陈式太极拳24式
陈式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武术家陈王廷所创编,他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为指导,在祖传拳法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儒家道家学说、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为一炉,创编出了动静结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太极拳、械套路和推手技法,并依据太极阴阳对立、同一转化之理来解析拳理,以太极图来规范拳技。陈式太极拳始终保留着太极拳创编之初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蹦窜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并以其卓越的技击、健身、养生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传统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是从传统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中提炼出来针对初学者传授的一套太极拳套路。简单易学,能使初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有初步感性认识,为以后深入学习太极拳打下良好基础。1、金刚倒碓? 2、懒扎衣? 3、六封四闭
4、单鞭? ? 5、白鹤亮翅? ? 6、斜行拗步
7、初收? 8、前蹚拗步? ? ? 9、掩手肱捶
10、披身捶? ? ? 11、背折靠? 12、青龙出水
13、双推手? 14、三换掌? 15、肘底捶
16、倒卷肱? ? 17、退步压肘? ? 18、闪通背19、掩手肱捶? 20、六封四闭? ? 21、单鞭22、云手? ? ? 23、金刚倒碓? ? ? 24、收势
太极拳12式名称
1、起势;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进步搬拦锤; 7、如风似闭; 8、右云手; 9、单鞭; 10、下势独立; 11、揽雀尾; 12、收势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扩展资料要求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5、轻灵【摘要】
太极拳12式名称【提问】
1、起势;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进步搬拦锤; 7、如风似闭; 8、右云手; 9、单鞭; 10、下势独立; 11、揽雀尾; 12、收势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扩展资料要求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5、轻灵【回答】
太极24式的名称是什么啊?
太极拳24式名称如下1.起势 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搂膝抝步 5.手挥琵琶 6.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穿梭, 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教程如下: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12式简化太极拳教程
说到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有很多小伙伴们就会想到 太极拳 吧。太极拳有一种简化版,十二式简化太极拳。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式简化太极拳
1、起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野马分鬃(三):
(左)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右)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左)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搂膝拗步(三):
(左)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推搂、
(右)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推搂 、
(左)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推搂
5、手挥琵琶:
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臀
6、倒卷肱(四):
(左)转体撤手、提膝屈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右) 转体撤手、提膝屈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左)转体撤手、提膝屈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右) 转体撤手、提膝屈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腿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勒、转体搭手、弓腿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接掌
8、右揽雀尾:
后坐翘脚、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腿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勒、转体搭手、弓腿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接掌
9、单鞭:
后坐翘脚、转体扣脚、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手
10、云手(三):
(一)后坐翘脚、转体扣脚 、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二)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出步
(三)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出步
11、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掌提脚、迈步松手、弓步抱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掌
15、转身左蹬脚:
转身扣脚、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身穿掌、弓体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身穿掌、弓体起身、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
(左)落脚坐盘、抱球跟脚、 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右)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撑掌
20、闪通臂:
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掌
22、如封似闭:
穿掌翻身、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转体扣脚、弓腿分手、坐脚扣脚、收腿合抱
24、收势:
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腿还原
猜你喜欢
1. 24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及口诀
2.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3.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练习步骤
4.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5.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巧
6. 24简化太极拳分解教学吴阿敏
7. 24式太极拳动作解析的教程
陈氏十二式太极拳详细教程
1、起势;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进步搬拦锤;7、如风似闭; 8、右云手; 9、单鞭; 10、下势独立; 11、揽雀尾; 12、收势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扩展资料要求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如下:1、风摆荷叶:站姿:同第五节。不要挺腹。手臂自然下垂。动作:逆时针转动腰骶部21次,然后顺时针转动21次。自然呼吸。肩部尽量不动。要点:从左—前—右—后,转动达极度。注:开始做时转动幅度要大,以后里边的力量发动了,幅度可小些。2、立地冲天:站姿:同上节。动作:端肩,同时吸气,提脚跟。双手呈空心拳,感觉像朝后兜了个苹果一样。臂向下伸直。憋气3—5秒后,落脚跟,同时呼气、双手丢下。要点:整个身体垂直,肩耸得越高越好。注:肩部气机的转动是从背后上、前面下,循环状。注意事项:吸气用鼻,一定要吸满,呼气用口,一定要呼尽。七个动作,膝关节均不弯曲。3、人阳互换:站姿:两脚与肩同宽站立,全身放松。动作:一、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双手向前伸,掌心相对成抱球状,向上向回划弧至头顶百会。两手顺头部两侧下抹到胸前,继续下抹至大腿,再顺左腿两侧推至脚前,做三次,划弧半径依次加大。二、继续划弧,划至头部时双手做梳头状,从头部后侧梳下,其余动作同上。三、换右腿在前,重复上述动作。要点:双手划弧时意想抱住太阳,把太阳的健康能量从头顶灌入体内,从上到下注满全身,同时把体内病气浊气通过十指、脚底排除体外。4、海底请圣:站姿:两腿并立,全身放松。动作:双手从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时掌心相合,回至胸前双手合十。身体前倾鞠躬成水平,同时双手合掌向前送,手臂伸直后作游泳向后划水状,掌心向下。同时双腿曲蹲,双手贴地面划弧后,掌心向前划弧,至头顶时掌心相合,重复上述动作,共六次。要点:意想宇宙能量送入体内,默念是为聚精会神,可选用令自己愉快的词语。5、六丰四闭:站姿:两腿并立,全身放松。动作:缠腰搭腕,下捋左转上。右转按掌收脚。要点:意想,聚精会神。
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图7-3-3)。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图7-3-15)。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3.虚步分掌:上体左转,左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掌上提,左掌下按,两臂成弧形;眼视前方 学练要点:虚步时,上体保持正直,缩胯收臀。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右手至于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六、搂膝拗步 1.转体划弧:上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向下划弧至头前下落。 2.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向后划弧至右前方,左手向右划弧至右肋旁;左脚收回。 3.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上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搂膝,右手推出;眼视右掌 4.撇脚转体:重心右移,左脚外撇,上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划弧,摆至左肋旁,左手向左上划弧,举至左前方 5.收脚托掌:同前收脚托掌,惟左右相反 6.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搂膝、推手与左腿上步屈膝弓步要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横间距离约30厘米。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以腰带动两臂运转。 七、撇身捶 1.转身分掌:重心后移,右脚外撇,上体右转;左手前伸,右手向后 2.收脚挂拳:左脚收回;左手握拳,落于腹前,右手向前划弧,附于左臂内侧 3.弓步撇拳:上体微左转,左脚上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经面前撇打,拳心斜向上,右手附于左臂内侧;眼视左拳 学练要点:收脚与上肢划弧要协调配合,弓腿撇拳要随腰转动,上下一致。 八、捋挤势 1.扣脚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右掌向右划一平弧,收于左臂内侧 2.转体抹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平抹划弧穿出,掌心向下,左掌落于右肘内下,掌心向上 3.收脚捋掌:两掌后捋,右掌至腹前,左掌至胯旁,右脚收回 4.上步搭手: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交叉,收于胸前,掌心相对 5.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臂挤出,右掌心向内,左掌贴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眼视右掌 6.扣脚开掌:重心后移,右脚尖内扣,上体左转;右掌翻转向上,左掌划一小弧从右前臂上穿出 7.转体抹掌:同前转体抹掌,惟左右相反 8.收脚捋掌:同前收脚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搭手:同前上步搭手,惟左右相反 10.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掌划弧要随腰转动。两臂后捋要走弧形。弓步和前挤要协调一致,两臂撑圆。弓步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收臀。 九、进步搬拦捶 1.后坐分掌:重心后移,左脚外撇,上体左转;左掌向下划弧,右掌前伸 2.收脚按掌:重心前移,右脚收回;右手变拳向下划弧收于腹前,拳心向下;左掌划弧收于体前,掌心向下 3.上步搬拳:右脚上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经左臂内侧翻转搬出,左掌下按右胯旁 4.转身拦掌:重心前移,上体右转;左脚向前上一步,脚跟落地,右拳向右划弧收至腰间,左掌向左向前划弧至体前 5.弓步打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打出,左掌收于右臂内侧;眼视右拳 学练要点:右臂搬拳和左脚上步要协调配合。左臂拦时,上体保持正直。右拳向前打出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十、如封似闭 1.穿手翻掌:左掌从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右拳随之变掌,掌心也转向上 2.后坐收掌:上体后坐,重心后移,左脚尖上翘;两臂后引,两掌收至腹前 3.跟步按推: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成右丁步,脚尖点地,两脚相距约10厘米;两手前按,与肩同宽,掌心向前;眼视两掌 学练要点:身体后坐时须松腰、松胯,不要后仰凸臀。两臂随身回收时,肩肘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和上步要协调一致,上步、跟步要表现孙式的轻灵。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十一、云手 1.扣脚摆掌:重心左移,右脚内扣,上体左转;两掌微向左摆。 2.转体翻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翻转向外,左掌向下向右划弧。 3.转体云掌: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左掌经面前划弧云转,右掌经腹前向左划弧云转,掌心向内。 4.收脚翻掌:上体继续左转,右脚收回,两脚平行向前,相距10—20厘米,两掌云至左侧翻转,左掌心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内侧,掌心向内。 5.转体云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经面前向右划弧云转,左掌经腹前向右划弧云转。 6.开步翻掌:上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左侧开步;两掌云至身体右侧,右掌翻转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内侧,掌心向内。 7.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8.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 9.转体云掌:同前转体云掌。 10.开步翻掌:同前开步翻掌。 11.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12.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惟最后收并左脚时,脚尖内扣约45落地。 学练要点:两臂随腰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要前脚掌着地再整脚落实。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转动,云手指尖与肩同高,掌心向内。 十二、独立打虎 1.撤步穿掌:重心右移,左脚后撤,右腿屈弓;左掌翻上,向下划弧,右掌翻下,从左臂上穿出向前伸探。 2.转体扣脚: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右脚内扣;两掌向左划弧。 3.提膝握拳:两掌握拳,左手经体侧屈臂上举至左额上方,拳心向外,右拳收于左胸前,拳心向内;左腿站稳,右腿提起,脚尖上翘内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屈膝弓腿与前伸探掌要协调一致,上体保持平稳。两臂划弧要经腹前随腰转动。独立提膝,支撑腿膝微屈,上体保持中正,提膝脚尖上翘内扣,表现出吴式风格。 ;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1、起势:向左开步,两手平提,曲膝下按。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身开步,弓步左分,后坐翘脚,左转撇脚,丁步左抱,转身开步,弓步右分,后坐翘脚,右转撇脚,丁步右抱,转身开步,弓步左分。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后坐右转,虚步亮掌。4、左右搂膝拗步:右下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翘脚,左转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翘脚,右转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5、手挥琵琶:向前跟步,后坐右转,翘脚调掌。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7、左揽雀尾:丁步右抱,转身开步,弓步左捧,右抱左粘,后坐右捋,左转弯肘,弓步前挤,后坐托掌,弓步前按,后坐翘脚,右转开掌。8、右揽雀尾:丁步左抱,转身开步,弓步右捧,左抱右粘,后坐左捋,右转弯肘,弓步前挤,后坐托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后坐云手,丁步勾手,转身开步,弓步左推。10、云手:后坐翘脚,右转按捋,换重左云,提按并步,换重右云,提按开步,换重左云,提按并步,换重右云,提按开步,换重左云,提按并步。11、单鞭:换重右云,丁步勾手,转身开步,弓步左推。12、高探马:跟步仰掌,后坐弯肘,虚步探掌。13、右蹬脚:穿掌提腿,落步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后坐翘脚,左转开掌,后坐沉肘,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16、左下势独立:收腿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右腿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18、左右穿梭:左转落步,半坐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翘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19、海底针:跟步按掌,提膝抽掌,虚步叉掌。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21、转身搬拦捶:后坐翘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22、如封似闭:后坐托手,弓步前按。23、十字手:后坐翘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并步叉抱。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24式简化太极拳第十三式是?
24式简化太极拳第十三式是右蹬脚。相关内容如下:24式简化太极拳如下: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24式简化太极拳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呼吸自然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太极十二拍的方法
本法共十二节,每节拍打均为36次。双掌在击拍时,一定要掌心正对击打劳宫穴。拍打时要全神贯注,拍打到哪里意念随到哪里。拍打要用脆劲,不要用拙劲。要轻重相兼,缓急相辅,要以肩带动手,即以肩为“根”、以臂为“枝”、以手为“梢”。拍打的强度包括膝盖弯曲度和身体摆幅度,视体质而定,循序渐进。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拍打法简单易学,以太极拳为中架,以气功的行气为基础,拍打经络、穴位使气血畅通,从而感到全身轻松,双腿有力,行走如风。老年朋友合群一起参加,那更是能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太极十二拍应该什么时间拍
通常早晨练, 也可在晚间.注意事项: 1、晨练本法要空腹。 2、出门前要喝三口或一杯开水。 3、要洁面梳头,男性要刮去胡子。 4、着装随节气增减,要求整洁。 5、饭后十分钟即可练本功。 6、体弱者视身体情况而拍,随着身体好转而力度增加。 7、大风、大雨、大雷、大雾不可在室外练功。 8、不可偷懒,要认真,要微微的累一点。 9、腿拍青了不要害怕,是好事,病气排出的表现,个别的不适,是气冲病灶的现象,手红了,是气血充盈的表现,手上一层白色的粉状是新陈代谢的增强,也是病从这里表出来。
太极十二拍的招式
第一节 震撼大地 拍地双手朝下,弯腰微屈膝,头略低,目视地面击掌,以肩部带动前臂,两掌相对而击,击打的声音波及大地,使大地的回声波波及自己,回声的音波称之为信息反馈,也就是地球的气息波从腿达到全身。切忌仰头,以免气血在颈部不得疏通,使得脑部供血不足,头低下则气顺,骨髓之气血补充大脑。共拍打36次。第二节 震撼自己 拍“人”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掌相对,十指朝上,双手在胸前膻中穴前合十击掌(又称打开心门)36次。击掌时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第三节 震撼宇宙 拍“天”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臂高举过头,双手指朝上,劳宫相对,在头顶百会穴顶上成环状击掌。高血压者在头前击掌。然后双手缓慢分开,注意两臂分开,距离不得超过肩宽。击掌同时顶胯。劳宫相对共拍打36次。击掌时,环状的音波直达宇宙,再从高天下来的信息波反馈到你的自身,一来一往信息互换,从宇宙来的能量进入你的体内,双臂成环,犹如光圈,形成一个辉光照射,随着身体强壮光度也在增强。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顶跨:身体后仰,双腿曲膝,一腿一步之距脚尖向前固定好,由膝盖向上登直的瞬间爆发力传给胯根的前顶。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震撼百会”。第四节 拍心拍肺 拍心、肺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手指斜向上拍打双乳上部36次。击掌时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此节可使肺部得到治疗。如肺气肿、肺结核、气喘、气管炎、咽炎、食道炎等。可使肺叶气血流通,并能容纳更多的氧气,对心脏更是有奇特的疗效。如二间半狭窄、房颤、早博、心缺血、冠心病、心包疾病等,对胸膜炎、乳腺增生等都能得到相应的疗效。第五节 肝胆脾胃 拍肝、胆、脾、胰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拍打季肋区36次。右手在肝、胆部位,左手在胰、脾、胃部位,手指相对,劳宫向内同时拍打。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此节可治疗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肝肿大、甲肝、乙肝、肝炎、胆结石、胆管狭窄、胆囊炎等。对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贲门、幽门、胰腺、隔肌、胃涨、胃消化不良、胃酸、胃热、梅核气有很好的疗效。季肋区:即短肋骨,位于胸部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软骨。亦称季胁“软肋”、“橛肋”。第六节 重拍小腹 拍小腹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放在小腹两边,手指向下,用力拍打下腹肚脐两侧的天枢穴,比前几节均要加重拍打力度。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拍打36次。对小肠、大肠、盲肠、横结肠、降结肠、肠梗阻、肠粘连、男科、女科、各种肿瘤起康复作用。肥胖者减肥,体瘦者增胖对胃下垂、肾下垂均能得到调理,可使弹力增强,对腹肌腹膜起到相应的调整。天枢穴:对齐肚脐各向左右三指宽处 。第七节 重拍环跳 拍环跳 身体直立,双手背于腰后,双手掌对准臀部两侧的环跳穴用力拍打。拍打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眼平视。劳宫相对共拍打36次。可调理腰腿疼、半身瘫痪、脑出血、脑血栓、坐骨神经疼,对臀下神经、臀下皮神经有疗效,可使老年臀部萎缩的肌肉重新丰满,使肌肉发达有弹性,对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臀下坐骨神经及皮下坐骨神经均有上好的疗效。环跳穴: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第八节 膝盖上面 拍膝盖上边两膝微屈,双臂自然垂于胯下,然后双手虎口分开,拍打膝盖上缘。拍打时配合蹲站动作,掌心打在膝盖上偏外的伏兔、阴谷穴位,拇指在内侧血海穴,指尖在犊鼻穴。拍打36次。此节可调理腿疼麻木、风湿肿疼、上下肢瘫痪、胃疼乳痈、嘴歪眼邪对腿神经、股前皮神经和外侧皮神经、血管骨外侧动、静脉分支、旋骨外侧降支神经,有较好的效果。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拍打膝盖”。第九节 膝盖外面 拍膝盖外侧两膝微屈,双臂自然下垂,用掌心拍打膝盖外侧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两腿蹲站动作,拍打36次。此节可治疗膝肿疼、筋挛急、小腿麻木、偏瘫、胆道疾病、腰腿酸疼、眩晕、吞酸,对胸下肢外侧疾病、嘴歪脸邪、口鼻眼耳及腰骶骨神经、脊髓神经、腰至骶骨节及腓神经均有效果。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重拍足三里”。第十节 膝盖内面 拍膝盖内侧将膝盖微曲,用掌心拍打膝盖内侧平面处的阴陵泉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两腿蹲站动作,共拍打36次。此处有阴陵泉、曲泉、阴谷、血海、内膝眼等穴对膝疼、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疝气、阳萎、遗精、前列腺炎、小便涩疼、月经不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股内侧疼、腹疼、腹泻等有良好效果。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曲泉: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内膝眼: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第十一节 丹田八髎 拍丹田、八髎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臂分别置于身体一前一后,前边拍打脐下小腹处的丹田穴,后边是腰阳关下的八髎穴。左手先拍打丹田,右手拍打八髎穴,然后交替拍打,身体随之转动,拍打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左右交替拍打为一次共拍打36次。这里有腰奇穴、腰俞、阳关、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气穴、大赫等穴,对腰涨水肿、小便不利、妇科、月经不调、疼经、白带、盆腔炎、脐周围疼、疝气、阳萎、尿失禁、尿潴留、腹泻疾病有神奇的效果。丹田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第十二节 拍肩拍胯身体直立,甩动双臂用一手手掌拍打肩部,同时用另一支手从背后拍打,两手交替拍打。拍打时身体稍后仰,双臂尽量伸展,打肩时手掌力求打到肩膀上边,打胯力求将手背打在八髎穴的两边大胯上,同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这里有肩井、巨骨、肩髎、云门、中府、腰俞穴等。左右交替拍打为一次。共拍打36次。此节对颈椎、手不能举、麻木、腰脊疼痛、腰骶疼、痔疾、下肢痛、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骨头坏死、缺血、神经瘫痪等均有好的效应。心脏病人多有肩周炎,故拍肩相应调整了心脏,对颈椎骨质增生、颈神经灰质等均有缓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