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是什么?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的恒星,但它的质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余下的质量中包括行星与它们的卫星、行星环,还有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带天体、外海王星天体、理论中的奥尔特云、行星间的尘埃、气体和粒子等行星际物质。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的总表面面积约为17亿平方千米。太阳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紧紧地控制在他自己周围,使它们井然有序地围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的观察太阳系大体位于银河系猎户座悬臂内,每2.5亿年左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圈,虽然目前的天文学认为所谓的猎户座悬臂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条位于半人马悬臂和英仙座悬臂之间的“支臂”,但考虑到从地球观测银河系存在一定局限性和误差,因此也有天文学家认为猎户座悬臂是一条主臂。在如今通过观测其他星系以及收集银河系内部信息而合成的“银河系全景图”中,太阳系大体位于三环以外的郊区,这个位置几乎完美的避开了“市区”的高能辐射以及“城乡结合部”的荒凉,因此又不少科学家认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发位置也是地球能产生生命的原因之一。
太阳坐落之处的作品简介
一出没有谋杀与犯罪的推理剧,却更令人在读后感到一阵寒冷…… 过去的高中同学,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当红女星,每个人都希望能在同学会上遇见她,不过,其中有些人必须付出「特别」的代价……高中毕业后十年。老同学们的话题聚焦在成了当红女星的KYOKO身上。为了请来不断缺席同学会的她,同学们各自心怀鬼胎,盘算策画,然而前往连络KYOKO的人,却一个接著一个失去了音讯……。原因难道出在高中时代的往事……?精湛刻画出教室里的恶意与伤痛,以及十年之后的纠葛、挫折还有希望。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银河系是一个直径约为10万至18万光年,薄恒星盘面厚度为2千光年的棒旋星系。银河系的外观类似于圆盘,中间有一个凸起的核球,其半径约为1.3万光年。在北半球夏季的夜空中,最为明亮部分的银河就是银心的方向。银河系有4条旋臂,分别是盾牌-半人马臂、船底-人马臂、英仙臂与外缘臂。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支臂上,这条小支臂介于英仙臂和人马臂之间。太阳系绕着围绕银心运动,公转速度约为220公里/秒,绕行一圈大概需2.2~2.5亿年。太阳系的位置
太阳从哪边升起?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是在地球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具体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在春分、秋分时,位于赤道,是太阳正东升起,位于北半球是东南升起,位于南半球是东北升起。在夏至、冬至时,南极或北极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没有太阳升起,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升起也会略有偏差。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太阳从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从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升起的位置不同,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从东边升起西边降落。受地球自转导致的,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降落。受地球自转导致的,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太阳是从哪边升起来的?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大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下落的方向是西。实际上,只有在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时(9月23日左右),日出和日落的方向才是正东和正西。从春分到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升起(或下落)的方位由正东(或正西)逐渐向北偏移,到夏至偏移到最北点。日出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时间,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日出时太阳光因为受到地球大气层灰尘的影响而产生瑞利散射,所以这时的天空会弥漫着霞气。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日出
太阳下山一般是指几点
这个很难说,各地、各季节太阳下山的时间都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地方,太阳下山的时间越接近于下午6点;到赤道上时,太阳永远在当地时间的下午6点下山(落到地平线以下)。但如果是在高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下山的时间就越与季节有关。越靠近夏至节气,太阳下山的时间越迟;越靠近冬至节气,太阳下山的时间越早。一般来说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下山时间在晚上7点-8点;冬季在下午5点-6点。演化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以两种方法测量:太阳目前在主序带上的年龄,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电脑模型确认,大约就是45.7亿年。这与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阳最古老的物质是45.67亿年非常的吻合。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阶段的核聚变是在核心将氢聚变成氦。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太阳在主序带上耗费的时间总共大约为100亿年。
太阳落山是几点呀?
一般太阳落山是六点。不同地区的日落时间不一样,需要根据当地采集的数据计算日落时间。并且,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季节日落的时间也会不一样。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日出时间计算日落时间。一天有24小时,包括白天和黑夜,夜长=24-昼长,而凌晨0:00可以看作是黑夜的中点,日出时间=夜长/2,日落时间=24-日出时间。日出时间计算公式:24*(180+时区*15-经度-ACOS(-TAN(-23.4*COS(360*(日期序列数+9)/365))*TAN(纬度))/360。我国时区为东8区,时区=8。经度、纬度采用角度制,东经、北纬为正,西经、南纬为负。日期序列数为当天在这一年中的序列,如2月11日就是42。因为计算机一般采用弧度制,上面公式可变化为:24*(180+时区*15-经度-ACOS(-TAN(-23.4*COS(2*π*(日期序列数+9)/365)*π/180)*TAN(纬度*π/180))*180/π)/360。计算结果是一个小于24的数值,如6.69,表示6:41。日落时间计算公式:24*(1+(时区*15-经度)/180)-日出时间。
太阳系有多少个星球
太阳系有1个恒星,5颗矮行星,8个行星,500000颗小行星,82颗卫星,周期彗星有500多个。行星共有八个,由内而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前面四颗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呈固态,而后面四颗属于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呈气态。有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一、八大行星1、水星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平均轨道半径约为0.4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其体型也比地球要小,半径为2440千米,质量只有地球的5.5%,因此水星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的40%。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之比为3:2,也就是自转三圈时,就会围绕太阳公转两圈。2、金星金星与我们的地球在质量、体积、密度上非常相似,首先金星的半径为6000千米左右(地球半径为6371公里),金星的质量约为5亿亿亿千克(相当于地球质量的85%),因此金星的平均密度为5200千克每立方米(地球平均密度为5500)。然而金星的自转方向却是八大行星中最为特殊的(第二特殊的是天王星),其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并且其自转周期为243天,而公转周期为224.7天,也就是自转比公转还要慢。除此之外,金星的表面环境也非常严酷,浓厚且富含温室气体的大气使得金星的温室效应异常强烈,表面温度将近500摄氏度。3、地球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星球,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4、火星火星的半径为3400千米,质量是地球的11%,虽然在体积和质量上比不上地球,但火星在数十亿年,也曾拥有过地球现在的气候环境,也许在那个时候火星上就已经存在生命了吧。但是由于火星内核温度不断下降,导致磁场逐渐消失,使得太阳风可以肆无忌惮的侵扰,再加上本身引力不够强,导致火星表面的液态水以及大气都逐步的消失殆尽,最后才有了今天的荒凉模样,但假如未来有一天人类要到外星球建立殖民地,八大行星中,火星仍旧是第一选择。5、木星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照体积来算,一颗木星需要1400颗地球才能填满,而木星的质量则是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但仍远小于太阳,仅为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木星的自转也非常特别,因为木星没有固态表面,因此我们判断木星自转的方式之内通过其表面大气的运转来确定,而木星不同纬度的大气运转并不一致,呈现出一种被称为“较差自转”的方式(太阳自转也是如此),赤道上的自转为9小时50分,而高纬度自转为9小时55分。6、土星土星的质量是地球的95倍,半径是地球的9倍多,它的自转方式与木星一样,也属于较差自转。不过对于大众来讲,认识土星往往是从它的环开始,土星环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很多人会认为构成土星环的物质应该是类似于小行星的固态物质,比方说大块大块的“石头”,但实际上构成土星环的却是“冰块”,并且这些冰块的体积并不大,基本上都是毫米级到米级之间的,而且土星环的厚度也就几十米而已,不过其分布范围相当之广,直径足足有20万公里。7、8、天王星和海王星这是处于八大行星最外边的两颗类木行星,它们的质量与体积都非常接近,天王星的半径是地球的四倍,而海王星的半径是地球的3.9倍,天王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4倍,海王星质量为地球的17倍。其中天王星的自转轴非常接近黄道面,也就是天王星几乎是在躺着自转。至于海王星,值得说的是它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当初人们在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计算天王星轨道时,发现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有不少出入,因此就猜测是不是还存在一颗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并且还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位置,这就是海王星。其他行星:矮行星5:谷冥阋鸟妊 (其中妊神星不是球形,但符合流体静力平衡,椭球)。其它小行星:有几颗候选矮行星,但有些把握的只有3颗:塞德娜 共工星 创神星(另三颗候选:2002MS4 亡神星 潫神星,质量和大小都低于谷神星,而谷神星已经属勉强呈球形)。大卫星7:月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海卫一中卫星9:土卫三 土卫四 土卫五 土卫八 天卫一 天卫二 天卫三 天卫四 冥卫一小卫星:通常不圆,但有3颗例外:土卫一 土卫二 天卫五(这三颗例外,很多学者并不承认其流体静力平衡,而是指出它们球形起因于特殊的地质原因。也有些道理,比如我从太空舱向外喷射水银,然后会凝固成成百上千的球形天体,总不成都是矮行星吧?)其它小卫星:各大行星的其它卫星已经证实不圆,矮行星的其它卫星圆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总体上,已经公认的流体静力平衡天体,1+8+5+7+9 = 30颗(其中3颗矮行星没有近照)。这30颗星球之外:另3颗小卫星很小,但实拍照片呈球形;另3颗候选矮行星很有希望球形;再另3颗选矮行星存在球形的可能;其它天体太小,大家不抱希望,除非有新发现的天体。星球的定义: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巨型球状天体,叫做星球。星球有一定的形状,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太阳系的定义:太阳系(英文:Solar system)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位置。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