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污染的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正常含铜量为每公斤2~200毫克。中国土壤含铜量是每公斤3~300毫克,平均值为每公斤22毫克。铜可在土壤中富集并被农作物吸收。在靠近铜冶炼厂附近的土壤,含有高浓度的铜。岩石风化和含铜废水灌溉均可使铜在土壤中积累并长期保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些铜冶炼厂附近,土壤含铜量为正常土壤的3~232倍。在铜污染的土壤生长的植物,含铜量为正常植物的33~50倍。灌溉过程以及硫酸铜杀虫剂等农药的施用也使一部分铜进入土壤和植物体内。 铜在植物各部分的累积分布多数是根>茎、叶>果实,但少数植物体内铜的分布与此相反,如丛桦叶则是果>枝>叶。水生生物可以富集铜,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终使大量铜进入人体;农作物可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铜,其中一部分也可经食物进入人体。当铜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铜污染是如何造成的?
是指铜(Cu)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铜锌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冶炼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铜污染的主要来源.电镀工业和金属加工排放的废水中含铜量较高,每升废水达几十至几百毫克.含铜废水灌溉农田,使铜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累积,会造成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和大麦生长不良,污染粮食籽粒. 灌溉水中硫酸铜对水稻危害的临界浓度为0.6mg/L.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大,在海岸和港湾曾发生铜污染引起牡蛎肉变绿的事件.地壳中铜的平均丰度为55ppm.在自然界中,铜主要以硫化物矿和氧化物矿形式存在,分布很广.铜是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对人和动、植物都有害.世界铜的年迁移量为:岩石风化20万吨,河流输送11万吨,人工开采619万吨,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4600吨.对铜污染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土壤中铜污染来源
铜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尾沙、矿石等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对其所堆积地及其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此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用量不断增加,含铜污染物排放越来越多,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也逐渐显现出来!含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厂三废的排放、含铜农业化学物质和有机肥的使用,可使农田土壤含铜量达到原始土壤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
仅供参考!
铜污染导致土壤减产多少
你是想问铜污染导致土壤减产多少的原因吗?这个减产多少取决于多个因素。铜污染对土壤减产的影响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pH值、铜污染程度、作物类型等。铜是一种重金属元素,高浓度的铜对土壤和植物生长都有潜在的毒性。铜污染对土壤减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作用:高浓度的铜会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毒性作用,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分解速率。2、酸化作用:铜污染可能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pH值降低。酸性土壤对很多作物的生长不利,可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3、营养失衡:高浓度的铜可能干扰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平衡,导致植物缺乏其他重要营养元素,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铜污染的对水体的污染
铜的化合物以一价或二价状态存在。在天然水中,溶解的铜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6~8时,溶解度为50~500微克/升。pH值小于7时,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溶解度为最大;pH值大于7时,以氧化铜 (CuO)的溶解度为最大,此时,溶解铜的形态以Cu2+,CuOH+为主;pH值升高至8时,则Cu(CO3)卆逐渐增多。水体中固体物质对铜的吸附,可使溶解铜减少,而某些络合配位体的存在,则可使溶解铜增多。世界各地天然水样品铜含量实测的结果是:淡水平均含铜 3微克/升,海水平均含铜0.25微克/升。在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合成及其他工业的废水中都含有铜,其中以金属加工、电镀工厂所排废水含铜量最高,每升废水含铜几十至几百毫克。这种废水排入水体,会影响水的质量。水中铜含量达0.01毫克/升时,对水体自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超过 3.0毫克/升,会产生异味;超过15毫克/升,就无法饮用。若用含铜废水灌溉农田,铜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累积,会造成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和大麦生长不良,并会污染粮食籽粒。灌溉水中硫酸铜对水稻危害的临界浓度为 0.6毫克/升。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大,有人认为铜对鱼类毒性浓度始于0.002毫克/升,但一般认为水体含铜0.01毫克/升对鱼类是安全的。在一些小河中,曾发生铜污染引起水生生物的急性中毒事件;在海岸和港湾地区,曾发生铜污染引起牡蛎肉变绿的事件。
铜污染的概述
copper pollution; pollution by copper指铜(Cu)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铜锌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冶炼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铜污染的主要来源。电镀工业和金属加工排放的废水中含铜量较高,每升废水达几十至几百毫克。含铜废水灌溉农田,使铜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累积,会造成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和大麦生长不良,污染粮食籽粒。灌溉水中硫酸铜对水稻危害的临界浓度为0.6mg/L。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大,在海岸和港湾曾发生铜污染引起牡蛎肉变绿的事件。地壳中铜的平均丰度为55ppm。在自然界中,铜主要以硫化物矿和氧化物矿形式存在,分布很广。铜是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对人和动、植物都有害。世界铜的年迁移量为:岩石风化20万吨,河流输送11万吨,人工开采619万吨,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4600吨。对铜污染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食品中铜的污染途径和含量规定
食品中的重金属来源:
一、农业灌溉用水的污染导致蔬菜水果或者其他的农产品含有铜。比如:灌溉用水的上游有工厂,有矿场,或者是水经过了含铜量比较高的区域。
二、土壤污染。种植作物的土壤中本身就含铜量比较高,要么是此区域受过污染。
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污染,带入了铜。
限量值:(小于等于)
粮食 10mg/kg
豆类 20mg/kg
蔬菜 10mg/kg
水果 10mg/kg
肉类 10mg/kg
水产类 50mg/kg
豆类 5mg/kg
详见国家标准 GB5009.13
铜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铜对人体的坏处:铜作为重金属,摄入过量也会有危害。铜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如硫酸铜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误服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可造成严重肾损害和溶血,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黏膜刺激并出现胃肠道症状。人体对铜的需求:中国营养学会没有制定每日膳食中铜的需要量,但制定了每日铜的“安全和适宜的摄入量”,半岁前婴儿每天需0.5~0.7毫克,半岁至1岁每天0.7~1.0毫克。1岁以上每天1.0~1.5毫克,4岁以上每天1.5~2.0毫克,7岁以上每天2.0~2.5毫克,11岁以上至青年、成年,均为每天2.0~3.0毫克。人体每天都要摄入各种微量元素,铜是人体不能缺少的金属元素之一。成年人体内,1千克体重中,铜含量大约为1.4 mg~2.1 mg;血液中铜的含量约为1.0 mg~1.5 mg。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铜
铜有毒吗
无毒。金属铜没有毒性,通常说它有毒,是指铜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重金属铜离子,才具有毒性铜在潮湿空气中就会慢慢氧化,时间长了,会在表面看到铜绿,铜绿在误食后,与胃液中强酸反应,有铜离子形成,造成中毒。 无毒。金属铜是没有毒性的,通常我们说它有毒,是指铜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重金属铜离子,才具有毒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慢慢的氧化,时间长了,会在表面看到铜绿,铜绿在误食后,与胃液中强酸反应,有铜离子形成,造成中毒。 铜: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