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简介及详细资料
早年经历 王新民曾在上海戏剧学院电视导演进修班学习,此前当过工人、 编辑,1975年调入内蒙古电视台工作,创作了内蒙古第一部在中央台播出的电视剧《离婚》的文学本 。 演艺经历 1978年,作为编导完成我区第一个电视广告 。 1979年6月独立创办全国第一张省级电视报《内蒙古电视报》,担任主编,发行人。 1979年中国开始有电视剧。这一年根据包头石拐矿区的真实事件,担任编剧创作了电视剧《离婚》。1980年拍摄完成,成为内蒙古电视台在中央台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 1981年为庆祝呼和浩特建城四百年,担任编导完成内蒙台首部大型纪录片《呼和浩特》,被中央电视台《祖国各地》栏目首选。 1982年担任编剧、导演拍摄完成电视小品集《三月里的春风》,成为中央台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的展播剧目。 1983年,担任编剧、导演完成电视剧《小土屋里的开拓者》获自治区首届萨日娜一等奖。 1983年,作为编导拍摄的专题片《左邻右舍》获全国首届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 1986-1987年担任策划、导演完成电视剧《啼笑因缘》(10集)开中国通俗电视剧先河,同时是中国第一部通过市场运作完成的电视剧。获飞天奖提名,华北一等奖。 1987年作为总导演完成了自治区四十年大庆庆典和晚会的现场直播,实现了内蒙古首次全区现场直播。 1988年担任策划、导演完成电视剧《浴血荒原》、《相遇贵相知》等十余部单本剧,均获华北奖、骏马奖。 1989年创办国内第一个影视娱乐栏目《影视圈》,在内蒙古电视台开播七年总计三百余期,成为内蒙古电视台金牌栏目。后来其形式介绍到全国,中央台及北京等地电视台学习后创办了《中国娱乐报导》《影视同期声》等栏目。 1990年担任导演完成电视剧《京江祭》(6集),获飞天奖提名、骏马奖。 1992年策划电视剧《山不转水转》(6集),获飞天奖。 1993-1995年策划、导演完成电视剧《东方商人》(22集)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任导演完成《总督张之洞》(8集)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 1996-1998年在北京小汤购办起影视拍摄基地一处。后又在搭建 "天骄影视城"一处。 1997年担任导演完成自治区五十年大庆献礼剧目《迎亲马队》,在中央台一套首播获骏马奖。 1997-1998年导演完成《燕子李三》(34集)获飞天奖、全国优秀摄制组奖。被中央台以1300万买断,成为当年买价最高的电视剧。 2000年策划、导演金庸武侠剧《侠客行》(40集)成为当年卖价最高的电视剧之一。 2002-2003年策划、导演金庸武侠剧《连城诀》(36集)成为当年买价最高的电视剧之一。 2004年策划、导演《大清御史》(20集)中央台黄金档首播。 2004-2005年策划、导演《铁道游击队》(35集)是当年买价最高的电视剧,被各省台列为纪念抗战的经典剧目 。 2005-2006年策划、导演根据萧逸(美国)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马鸣风萧萧》。 2006年着手打造,以网路游戏《仙侣II》为原型的"传奇色彩的神化言情武侠剧"。 2006-2007年策划、导演电视剧《家族的荣誉》(26集) 2012-2013年策划、导演电视剧《新燕子李三》 。 其他作品及获奖情况: 他编导的电视剧《山里的开拓者》获内蒙古首届蒙龙嗄一等奖, 10集电视连续剧《啼笑姻缘》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第一届华北地区电视剧评选一等奖; 曾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国电视"金鹰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驶马奖";华北电视一等奖等等。所带摄制组被评为全国先进摄制组。并执导过多台综艺晚会。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1999年08月11日 《燕子李三》 张立,刘长纯,林芳兵,姬麒麟,金巧巧,何施雨 34集古装动作剧 2002年 《侠客行》 吴健,周莉,邓家佳 40集金庸武侠剧 2004年07月01日 《连城诀》 吴樾,舒畅,何美钿 30集金庸武侠剧 2006年 《铁道游击队》 赵恒煊,史兰芽,刘长纯 35集抗战剧 2006年10月31日 《马鸣风萧萧》 沈晓海,王琦,黄曼 35集古装武侠剧 2013年09月29日 《新燕子李三》 陈龙,六小龄童,刘峰超 42集古装动作剧 社会活动 担任职务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现任内蒙古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还任内蒙古政协委员。 获奖记录 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和内蒙古"十佳"电视艺术家。 人物评价 王新民从事电视艺术工作以来,执导了多部电视剧。
《大人物》结局如何?
罗守耀向众人禀报说岳环山被人救出大牢,无心大师要苏蓉蓉迅速找到费无极和杨凡, 要他们小心。费无极为了报恩,赶着马车载着岳环山出城,不料岳环山突然袭击自己,吸取了费无极身上的“三分归元气”原来,费无极、秦歌、铁君、三人分别练习三分归元气也是岳环山的计策,如果他吸取了三人的功力,武功便可以胜过以前,费无极是第一个。田心在给田二爷扫墓的途中遇到重伤的费无极,费无极要田心速去通知杨凡等人,杨凡被罗守耀等人告知自己和秦歌相当危险。已有归隐山野之心的秦歌见到虫不知胁持了田思思,他有心不理,但是倩宁不想要秦歌继续逃避,要秦歌去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秦歌取出剑,决定去救田思思。秦歌来到流星阁,被岳环山打败吸取了功力,秦歌回到倩宁身边,吃了倩宁做的饭,含笑死去。杨凡得到了无心大师传授《易筋经》,为救田思思,他深入虎穴,对峙岳环山,对于送上门的杨凡,岳环山志在必得,交手时被岳环山毒药控制的田思思突然出手攻击杨凡,杨凡不忍还手,受伤,田思思回忆起与杨凡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在杨凡奄奄一息的时候,田思思突然将剑刺向了岳环山,杨凡趁机全力进攻,一举杀死了岳环山。罗守耀与楚楚告别,告知自己打算告老还乡,罗守耀走后,苏蓉蓉也要告别,她要去找楚留香。楚楚来到了雪山派,看到已经当上掌门的柳青,柳青知道楚楚一定会来。经历无数风波,杨凡和田思思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执手不再分离。扩展资料剧情简介江湖子弟江湖老,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楚留香、陆小凤等传奇人物淡出江湖之后,江湖上最负盛名的是三大名侠:流星阁智侠岳环山、江南奇侠柳风骨、虎丘少侠秦歌。其中又以秦歌的英绩最为人称道:少女倩宁在出嫁当日,被为害武林的“江南七虎 ”劫上虎丘。少侠秦歌只身前往,独战七虎,身受三百二十四刀后,终将“江南七虎”铲除,救下倩宁性命。思思是“锦绣山庄”庄主田二爷的独生爱女。正当豆蔻年华,一直向往江湖生活,更崇拜江湖中的大人物。秦歌是她最理想的梦中情人,虽然从未谋面,思思却认定非他不嫁。可是父亲竟然逼着她马上成亲,而新郎是当年指腹为婚的结义兄弟杨三爷家的公子杨凡。思思大闹,在婚礼当天点了人称江湖第一女公子的楚楚的穴,将她抱进喜帐!自己却与楚楚的衣衫对换,混出了锦绣山庄。不久,楚楚也用计跑出山庄,并找到思思,发现二人情投意合,就决意一起闯荡江湖。在楚楚的引导下,思思才知道江湖并不简单。杨凡也上路开始寻找思思与楚楚。思思听后,在杨三爷的寿宴上休了假杨凡。此时,江湖中又崛起了新偶像费无极,智谋武功之高令他在现有的少年英侠中脱颖而出,大有超越秦歌之势。秦歌深感有人处心积虑要对付自己,准备召开一场大型的表演来重新引起崇拜者的关注。表演当天,费无极斥责秦歌欺世盗名,以卑鄙手段得到名利,并拿出证据,“江南七虎”承认,当日受了神秘人的收买,做的只是一场为了捧红秦歌的大戏!而所谓救护的无辜少女倩宁,在秦歌到达之前己惨遭七虎强暴,事后她被“流星阁”主人江曼红收留为贴身丫环,她也可以出来证明。从此,秦歌,杨凡共同走上了拯救武林的正义之路;而思思与楚楚又怀揣各自真情演绎了一段爱恋之歌。
王新民是哪个电视剧里的
电视剧《肉中刺》。王新民的扮演者是任正彬。剧情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山城重庆特务大肆逮捕共产党员,这里已经成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龙潭虎穴。一处偏僻的巷子里,一个五十上下的妇人敲着门,门里伸出一只手把她抓了进去。她就是新任渝区党委副书记宋怀珍,抓她的是党通局的队长王新民。虽然宋怀珍遭受酷刑,但也因祸得福竟在这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儿子林孝成。宋怀珍在林孝成家里潜伏下来,林孝成的身份是保密局的队长也是王新民的死对头,他的上司陈国栋是个老奸巨猾的资深特务。在这个特务扎堆的逆境中,宋怀珍小心翼翼地熟悉着新环境,想方设法破译儿子密信,最终成功揪出了破坏组织的内奸。由于任务屡次莫名失败,特务的直觉让林孝成怀疑到了宋怀珍,他开始不动声色地试探母亲,母子之间暗中展开了较量。任务还算顺利,只是观念传统的宋怀珍与儿子的未婚妻同时也是警备司令蔚镇邦的女儿蔚蓝摩擦不断,这蔚蓝性子骄纵,贤良淑德样样不沾边。虽然宋怀珍百般不愿但因蔚蓝怀孕了,婚礼如期举行。这时,“惊蛰”带来了组织上的任务:找到存放在保密局内的一份民主人士的逮捕名单。婚礼上,宋怀珍与联络员“老表哥”配合成功从保密局熊站长那里获得了名单。只是宋怀珍看见自己的儿子娶了这样的媳妇,而且宾客全是国民党人,她不但成了大特务的母亲,还一下成了警备司令的亲家,真不知道是笑好还是哭好。婚后,怀孕的蔚蓝想着法儿折腾她,能喘气的时候也就是和新认识的牛师长的母亲牛老太太聊天,这老太太一门忠烈,心气儿高,对蔚蓝看不过眼,教训了蔚蓝好几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林孝成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
王新民是哪个电视剧里的
王新民是电视剧《独刺》中角色,由任正斌饰演。剧中,王新民隶属党通局,与保密局的林孝成死敌。他为人狡诈,心狠手辣,有很多小聪明。自私心极强,贪财,信奉保命才是第一要素。所以一门心思要去台湾。善于逢迎,但知道有利可图的时候,会变得强势。《独刺》是由金好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俞钟编剧并执导,宋春丽、孙逊、斯琴高娃、唐一菲等主演。该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背景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并已于2012年4月25日在北京、山东、河北、湖北、天津五大卫视首播。《独刺》剧集评价:《独刺》打破了传统谍战剧的窠臼,由女性担纲主角,并把战场从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可以说是谍战剧嫁接家庭剧的创意之作。能够在重重困难下展开工作,截取情报、揪出叛徒、策反对手,这样一个老太太真可谓处变不惊,霸气侧漏。婆媳斗法是该剧除谍战以外的另一大看点,与传统婆媳剧“恶婆婆、俏媳妇、夹板老公”的固定搭配不同,该剧中的婆婆、媳妇、老公的矛盾更为复杂。在这微妙的关系下,三人的明争暗斗可谓波澜起伏,而偏戏剧化地处理使得故事少了一份苦情,多了一份轻松。
解放战争期间起义的1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谁
廖运周 安徽省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孔从洲 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西安事变时,孔从洲任警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这一事变。何基沣 河北省藁城县人。何基沣曾驱逐紫禁城内的末代皇帝溥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在淮海战役中又率部起义。张克侠 河北省献县人。1923年,张克侠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冯玉祥将军部队。傅作义 山西省临猗人。北平实现和平的关键在于傅作义将军。卢汉 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邓兆祥 广东省肇庆人。1914年起先后入黄埔、吴淞、烟台海军学校和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学习,1927年后,任国民党海军“飞鹰”军舰枪炮、航海正、副舰长吴化文 山东省掖县人。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榘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曾泽生 云南永善人。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潘朔端 云南省威信县人。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高树勋 河北省盐山县人。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董其武 山西省河津人。董其武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任傅作义部团参谋、团长。陶峙岳 湖南省宁乡县人。1911年,陶峙岳参加了辛亥革命,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程潜 湖南省醴陵县人。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国、护法战役。陈明仁 湖南省醴陵县人。陈明仁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蒋介石的得意门生。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历史评价: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话剧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起义的十大国军将领,1955年被授予的军衔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蒋家王朝的穷途末路,无数国军将领们在战场举行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的阵营之中,给了蒋家王朝致命一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添砖加瓦。 陈明仁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军71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被老蒋派往东北,曾经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四平一战中,在国军处于劣势的局面下,陈明仁率部负隅顽抗,使得我军的战略目标未能实现。 凭借赫赫战功,陈明仁升任第1兵团司令长官、长沙警备司令、湖南省主席。1949年8月,人民军队进军湖南,陈明仁与程潜一起举行起义,促成了湖南的解放。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 ,出生于1899年,山西河津人,起义前任国军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中将军衔。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宣布和平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战,做出大量贡献。回国后,又调任第69军军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峙岳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3旅团长,参加北伐。 1946年4月任新疆警备总司令,11月任西北行营副主任,1948年8月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1949年9月25日在新疆通电起义。后任解放军第1野战军独立第3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12月26日在长沙病逝。 孔从周 ,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是杨虎城将军的爱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四十六旅少将旅长,新编第三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五师师长。 1946年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全国解放以后,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高级炮校校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为我军炮兵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 曾泽生 ,1922年12月考入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强军士队 ,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 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 ,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韩练成 ,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韩练成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是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1948年,韩练成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等。 邓兆祥 ,出生于1903年,广东高要人,起义前任国军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上校军衔。1949年2月25日,他率部在上海吴淞口举行“重庆舰起义”,被我军任命为重庆号巡洋舰舰长,之后又出任安东海军学校校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为共和国新生的海军培养了大量人员,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邓兆祥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世珍 ,出生于1905年,山西闻喜人,起义前任国军察哈尔张垣第7师师长,少将军衔。1949年9月19日,他率部于绥远归绥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第37军军长。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战,回国后任解放军第69军第二副军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张世珍被授予少将军衔。 林遵 ,出生于1905年,福建福州人,起义前任国军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海防第2舰队司令,少将军衔。1949年4月23日,他率部于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被我军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镇 ,出生于1895年,湖南邵东人,起义前任国军湖南军管区副司令兼宝永警备司令部司令,少将军衔。1949年8月5日,他率部于邵阳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第21兵团副司令员、第55军副军长,1950年底率部赴广西剿匪,胜利完成任务。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魏镇被授予少将军衔。 还有一位 廖运周 少将 ,是我党的卧底,出生于1903年,安徽凤台廖家湾人,我地下党员,起义前任国军第85军110师师长。1948年11月27日,他率部于双堆集战场起义,随即投入解放战争,被我军任命为第14军42师师长。解放后,调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 一些原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军衔 , 其中有的被授予将军军衔 , 占授衔军官人数的千分之69, 共3098人。 授衔时只授予了10位,廖运周少将是我党的卧底。 国军起义的将领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是无法参与授衔的,比如程潜、傅作义。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与他们对应的军衔。 要知道国军将领陈明仁在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傅作义和程潜怎么授?傅作义肯定要比陈明仁的职位要高点,授大将军衔?大将军衔拢共就10个,我军还有很多人等着哪,怎么可能到国军将领的头上。而且如果傅作义授大将军衔,那程潜怎么授?授元帅?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考虑傅作义,强行授上将,那程潜必然要比他高,最起码也要是个大将。另外还有刘文辉、卢汉、高树勋等人,如果要都参与授衔,那么大将的数量就要略显臃肿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往往都是转业到地方,比如程潜担任湖北省主席、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刘文辉担任林业部部长。 而且还有一些国军将领的贡献不够,所以被授予大校军衔,只有10位被授予将军军衔。
当年年解放战争开始时候,共产党有多少领地,国民党有多少领地。
至1945年3月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解放区共有19个,即: 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冀热辽边区、晋绥边区、晋冀豫边区、冀鲁豫边区、山东解放区、苏北解放区、苏中解放区、苏浙皖解放区、淮北解放区、淮南解放区、皖中解放区、浙东解放区、鄂豫皖解放区、广东解放区、琼崖解放区、河南解放区、湘赣解放区 日军投降后,八路军挺进东北,又建立了东北解放区 在1946年内战爆发前夕,解放区面积共计约104万平方公里,军队有130多万人,解放区人口共有1.2亿左右。—— 此外,在1946年内战爆发前,
李腾九的生平
李炳泉的公开身份是《益世报》外勤记者。不久,傅作义东进打下了张家口,第十二战区也改称为张垣绥靖公署,李腾九的办事处也随之改称为张垣绥署驻平办事处,他仍为处长。办事处的任务,除接待傅作义部队来平办事的人员外,主要是担负与北平各党、政、军系统的联络事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傅作义的门面和代表,因此,责任重大,作用不小。后来,傅作义当了华北五省的“剿匪”总司令,由张家口入驻北平,并成立了“剿匪”总部。办事处乃改为“剿总”联络处,办公地点也从原来的史家胡同迁至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原日本大使馆旧址。此时联络处的任务,也变成了主要是为傅作义招待高级客人,包括一些秘密客人,和会见一些一般客人,以及代表傅作义出席北平市内的一些非军事的但比较重要的会议。联络处名为“剿总”的一个单位,实际上与其他单位没有多少横的联系,基本上由傅作义自己直接领导,也基本上是对傅作义个人负责。可见,其关系之直接、特殊和密切。李腾九除与傅作义有保定军官学校的先后期同窗之谊外,也因这联络处的特殊工作,与傅作义关系特别,并因此而成为傅作义最亲近、最可信的“身边人”之一。
解放后生活有那些变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02857.html--------------------
我引用了百度知道里的一篇文章,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非常感谢先前答题的那位朋友!!!!!!!)
刚解放时中国新政府不被美国等一些强国承认,经济上受封锁。这也是当时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香港作为大陆与海外交往的一个跳板。
经过几十年的混战,中国得到统一,毛泽东作为主要领导人有很高的威望。刚解放是各方面都很困难,那时候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大多数是仿照苏联的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那样东西生产多少是计划好的,买东西要有相应的票才能买到,物质上很贫乏。那时后中国几乎没有汽车,而如今满大街都是,可以说你现在所能看到的是以前没有的,以前的东西很多在现在都见不到了。变化是巨大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在硬件上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多年的路程。
举例
重庆:交通方式最丰富的城市
“你们今天过来,二三十分钟就到了。原来跑一趟,起码得三四个钟头。”在重庆教育学院的家中,58岁的赵心宪教授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
“除了求学7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南岸工作和生活,可谓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所以常常戏称自己是‘重庆土著’。”赵心宪说。
星移斗转,变与不变实在很难道清。虽然已在同一个大学校园里生活了几十年,赵心宪却越来越感觉自己总是置身在新的城市之中。“出去稍长一点,回来就要倒‘时差’,真正是日新月异。”刚刚从欧洲游学归来的赵心宪,对此感触更深。
重庆教育学院大门前,直辖前还只有一条泥土路。过往的车辆不多,但只要一过车,满天尘土就会在校园上空游荡老半天。从市中心的渝中区到南岸,过了石板坡长江大桥就是一座狭窄阴暗的隧道。“很多人都把那个隧道作为出城的标志。”赵心宪说。从渝中区到南岸区是出城,到位于南山脚下的教育学院,则是真正的“下乡”。上山下山、转车过渡,一趟折腾下来,浑身上下早已变得灰不溜秋。
现在的校门前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最近又实施了“白改黑”,更加光洁平整。在校门口坐车,穿隧道、上高架、走环线,说到就到。“8小时重庆”缩短了城乡间的距离,“半小时重庆”加速了经济、文化、教育、智力等各种资源的交流与整合。轻轨、索道、隧道、缆车等等,使重庆成了全国交通方式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多彩的灯饰、错落的地形和建筑、流连的江水,使重庆拥有了“东方的曼哈顿”、“西部的维多利亚港湾”的美誉。
2002年,石板坡长江大桥南桥头的山头被凿开,阴暗的隧道变成了畅通的快速分流道。在赵心宪眼里,这座城市的融合发展,正像车流一样,变得越来越快。
盐碱滩上的绿色奇迹
黄昏时分走出家门,到楼下的公园里散步是钱贵明每天的“必修课”。
住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大街恂园南里的钱贵明,是泰达生态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师。生长在他家楼旁这座占地七千多平方米公园里的许多树种,就是他亲手繁育、移植到这里的。
如今,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这样的公园比比皆是。放眼望去,一派葱茏。
20多年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一片海盐田、卤化池上诞生的。按照常规,如果土壤含盐量超过0.7%,植物就难以成活,而这里的土壤含盐量却高达4.6%!而且还经常刮“盐尘暴”,因此被专家称之为“绿色植物的禁区”。为建设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绿色环境,当时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了总共七八个人的一支绿化队伍,拨出50万元,开始了盐碱滩上的“绿化攻关”。
“攻关的苦和难,真是难以叙述……”钱贵明告诉记者:当初,他们虽然只选择栽培白蜡、圆柏等一些抗盐碱的树种,但成活率依然很低。后来又采取“穴状换土”的办法,但由于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试验也宣告失败……再后来又陆续摸索出搞“侧渗槽”排盐、铺设盲管和淋层、回填客土等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为了抵御“盐尘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9年开始营建环保防风林带。在总长约28公里的环状带上种植了50米宽的刺槐、柽柳、金银木、三倍体毛白杨等耐生树种,到2004年这项工程完工时,这条“绿色项链”已使滨海新区“盐尘暴”的发生率下降了80%以上。
钱贵明说:经过20多年的奋斗,目前天津开发区累计建成绿地面积8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1.55%,人均绿地面积39.3平方米。2003年天津开发区被评为全国绿化园林先进城区。今年他们还专项投入500万元,实施立体绿化和园林景观艺术化工程,使这座滨海新城的绿化指标和质量居国内一流水平。
“老丽江”见证古城变迁
连续几天的阴雨,使得云南丽江古城弥漫着寒流的气息,在瑟瑟的秋风中,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依然挤满了这个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小小古城。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大家吃得好了,住得好了,穿得好了。”1928年出生的吴积仁老人,78年来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古城,9月14日下午在家中,向记者激动地讲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古城的变迁。
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古城就已经是一个热闹的商埠,但是其规模和经营的商品种类无法与今日相比,古城的基础设施也是极其简陋和破旧,当然更没有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
他家当时就住在古城大石桥附近,全家人靠一个小杂货铺勉强维持生计。使他至今难忘的是8岁那年,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来到了古城。住在他家的红军帮助挑水、扫地、劈柴,和蔼可亲,还宣讲革命道理,这也成了他后来投身革命的重要原因。
1949年5月,他参加了党领导的游击队,同年便加入了共产党。参军、当干部、做老师,直到1986年从县文化馆馆长的岗位上离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丽江这个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开始焕发了勃勃生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虽然后来遭遇了大地震,古城受到了破坏,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及国际社会的关怀帮助下,古城得到了迅速的修复和发展。
游客年接待量现已达到400多万人次,税收大幅度增加、古城居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日子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离休后的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光,决心用照相机记录下故乡的变化。他背着自费购买的照相机,踏遍了古城的每个街道和角落,跑遍了全县的大多数村寨,至今已经拍摄了4万多张照片,其中一部分有关古城的照片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影像文献资料。
吴老一边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众多照片,一边感慨地说:“真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你瞧我家里,住的是两层小楼,有电视、手机、冰箱、DVD机,光照相机就有10台,真是应有尽有、样样齐全,儿女们全都有工作、有自己的住房,还出了两个大学生。”
李腾九这个人最后结局如何?
李腾九,是傅作义“剿总”总部的联络处长.
李腾九是李炳泉的堂兄,也是傅作义的得力亲信。早在1946年8月,他就奉傅作义之命来到北平,在北平东城史家胡同,成立了“国民党政府第十二战区驻北平办事处”,并担任办事处处长。那时,傅作义的总部还在归绥。李腾九和炳泉、炳璜两兄弟,就是那时接上关系的。那时,李炳泉的公开身份是《益世报》外勤记者。不久,傅作义东进打下了张家口,第十二战区也改称为张垣绥靖公署,李腾九的办事处也随之改称为张垣绥署驻平办事处,他仍为处长。办事处的任务,除接待傅作义部队来平办事的人员外,主要是担负与北平各党、政、军系统的联络事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傅作义的门面和代表,因此,责任重大,作用不小。后来,傅作义当了华北五省的“剿匪”总司令,由张家口入驻北平,并成立了“剿匪”总部。办事处乃改为“剿总”联络处,办公地点也从原来的史家胡同迁至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原日本大使馆旧址。此时联络处的任务,也变成了主要是为傅作义招待高级客人,包括一些秘密客人,和会见一些一般客人,以及代表傅作义出席北平市内的一些非军事的但比较重要的会议。联络处名为“剿总”的一个单位,实际上与其他单位没有多少横的联系,基本上由傅作义自己直接领导,也基本上是对傅作义个人负责。可见,其关系之直接、特殊和密切。李腾九除与傅作义有保定军官学校的先后期同窗之谊外,也因这联络处的特殊工作,与傅作义关系特别,并因此而成为傅作义最亲近、最可信的“身边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炳泉长期在新闻战线工作。曾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北平解放报》副刊组副组长;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外事部主任兼全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在任新华社外事部主任的9年中,他为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立和发展新华社的国外分支机构,扩大与外国通讯社的合作关系,把新中国的声音传向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以记者面貌出现的政治家、外交家”,记协的同志也称他为“中国记协的奠基人和好管家”。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李炳泉被以“变节投敌的反革命分子”、“国民党特务”或“特务嫌疑分子”等种种罪名,遭受关押、批斗、毒打,于1969年致死。且以所谓“敌我矛盾”为借口,不许亲人认领骨灰以致尸骨无存。其夫人刘可兴也因此受连累,被停止党籍,扫地出门,逐出北京,差点送命。
1978年10月,李炳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新华社为李炳泉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其夫人刘可兴及流落他乡的儿子的工作和生活也得到了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