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感应丸

时间:2024-07-30 04:29:04 编辑:阿旭

泄泻·伤食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泄泻·伤食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泄泻·伤食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6.3.2 方二 6.3.3 方三 6.4 艾灸治疗 6.5 推拿疗法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 6.6.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泄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泄泻·伤食证的穴位 2 治疗泄泻·伤食证的方剂 3 治疗泄泻·伤食证的中成药 4 泄泻·伤食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xiè xiè ·shāng shí zhèng 2 英文参考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泄泻·伤食证(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1])又称伤食泄泻[2]、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胃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积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食积泄泻(《症因脉治》卷四)、食积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是指饮食受伤,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泄泻·伤食证的症状 泄泻·伤食证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3][4]。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 5 证候分析 《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 食积胃肠,脾胃运化失职: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3][4] 6 泄泻·伤食证的治疗 6.1 治法 消食导滞[3]。 消食化滞[4]。 消食和中[5]。 6.2 方药治疗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备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为主方进行治疗。本方消食导滞为主,并能和胃除湿。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导食滞,宽中除满为主药;佐以陈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湿;连翘以消食滞之郁热。若食滞较重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采用“通因通用”之法,用枳实导滞丸[备注]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以消导积滞,清利湿热。[3]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枳术丸、治中汤等方消食和中[5]。夹寒者宜温,可用红丸子、小七香丸等,若形症俱实而宜下者,可用感应丸、煮黄丸;夹热者宜清,可用栀连平胃散,若宜下者,可用大承气汤[5]。 《证治要诀·大小腑门》:“食积腹疼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一作干姜),吞酒煮黄连丸。”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6]。饮食所伤者加建里、足三里[6]。 6.3.2 方二 治则:除湿导滞,疏调肠胃 选穴:天枢 阴陵泉 上巨虚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传导功能;阴陵泉乃脾经合穴,疏调脾气,健脾利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通调胃肠气机,运化湿滞。 随证配穴:食滞—中脘。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3 方三 [7]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肠胃。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中脘、章门、胃俞、脾俞、足三里、下脘、璇玑、里内庭穴。 随证配穴:伴呕吐者,加内关、公孙。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下脘、璇玑、里内庭为消宿食效穴。 6.4 艾灸治疗 [8] 选穴:中脘、建里、上巨虚、公孙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灸至泄泻症状消失后再巩固2~3次。 6.5 推拿疗法 [9] 选穴: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胃俞、大肠。 操作方法:用轻柔的按揉法在两侧掌门、期门穴治疗,每穴约6分钟。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用轻柔的手法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胃俞及腰部的大肠俞,以透热为度。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 泄泻·伤食证患者建议食用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胡萝卜、香蕉等[4]。 6.6.2 推荐食疗方 [4] 1.粳米粥(《普济方》):小米100g,神曲30g。煮粥。 2.胡萝卜棒渣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玉米渣100g,胡萝卜3~5根。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空腹食。 3.山楂煎(《中国药膳学》):焦山楂10g,红糖30g。水煎服。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10])为病名[1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1],又称下利(汉唐时期)[3]。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3]。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3]。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6][12]。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8


伤食泻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食泻的症状 5 伤食泻的病因病机 6 伤食泻的辨证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6.3.2 方二 6.3.3 方三 6.4 艾灸治疗 6.5 推拿疗法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 6.6.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泄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伤食泻的方剂 2 治疗伤食泻的中成药 3 治疗伤食泻的穴位 4 伤食泻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伤食泻 1 拼音 shāng shí xiè 2 英文参考 diarrhea due to improper die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伤食泻为病证名[1]。见《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伤食泻为病证名[1]。即泄泻·伤食证[2](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3]),又称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胃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积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食积泄泻(《症因脉治》卷四)、食积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是指饮食受伤,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伤食泻的症状 伤食泻症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泻下不畅[1]。黏而秽臭,苔腻,脉滑或弦紧[1]。 泄泻·伤食证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4][5]。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 5 伤食泻的病因病机 《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 食积胃肠,脾胃运化失职: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4][5] 6 伤食泻的辨证治疗 6.1 治法 消食导滞[4]。 消食化滞[5]。 消食和中[1]。 6.2 方药治疗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备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为主方进行治疗。本方消食导滞为主,并能和胃除湿。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导食滞,宽中除满为主药;佐以陈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湿;连翘以消食滞之郁热。若食滞较重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采用“通因通用”之法,用枳实导滞丸[备注]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以消导积滞,清利湿热。[4]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枳术丸、治中汤等方消食和中[1]。夹寒者宜温,可用红丸子、小七香丸等,若形症俱实而宜下者,可用感应丸、煮黄丸;夹热者宜清,可用栀连平胃散,若宜下者,可用大承气汤[1]。 《证治要诀·大小腑门》:“食积腹疼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一作干姜),吞酒煮黄连丸。”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6]。饮食所伤者加建里、足三里[6]。 6.3.2 方二 治则:除湿导滞,疏调肠胃 选穴:天枢 阴陵泉 上巨虚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传导功能;阴陵泉乃脾经合穴,疏调脾气,健脾利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通调胃肠气机,运化湿滞。 随证配穴:食滞—中脘。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3 方三 [7]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肠胃。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中脘、章门、胃俞、脾俞、足三里、下脘、璇玑、里内庭穴。 随证配穴:伴呕吐者,加内关、公孙。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下脘、璇玑、里内庭为消宿食效穴。 6.4 艾灸治疗 [8] 选穴:中脘、建里、上巨虚、公孙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灸至泄泻症状消失后再巩固2~3次。 6.5 推拿疗法 [9] 选穴: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胃俞、大肠。 操作方法:用轻柔的按揉法在两侧掌门、期门穴治疗,每穴约6分钟。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用轻柔的手法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胃俞及腰部的大肠俞,以透热为度。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 伤食泻患者建议食用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胡萝卜、香蕉等[5]。 6.6.2 推荐食疗方 [5] 1.粳米粥(《普济方》):小米100g,神曲30g。煮粥。 2.胡萝卜棒渣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玉米渣100g,胡萝卜3~5根。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空腹食。 3.山楂煎(《中国药膳学》):焦山楂10g,红糖30g。水煎服。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3][10])为病名[1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1],又称下利(汉唐时期)[4]。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4]。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4]。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4]。 针灸对泄泻的疗效一般来说,急性易治,慢性较难,但都有较好的疗效[7]。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当采取综合疗法[7]。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6]。 详见泄泻条。 8


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背诵读音是什么?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这里总结的相畏药物是:硫黄畏朴硝、芒硝、皮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狼毒畏密陀僧。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九畏》歌诀是什么?

“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服炙煿莫相依。”指出了共19个相畏(反)的药物: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实际有出入“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中药配伍禁忌之十八反十九畏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九畏

十八反的内容是什么?

十八反的内容是: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包括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反玄参系《本草纲目》增入,所以实有十九味药)。反药是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除《神农本草经》提出“勿用相恶、相反者”外,《本草经集注》也谓:“相反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十八反的不同说法:代也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如《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妙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试以杀人也。”《本草纲目》也说:“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八反

十八反的内容是什么?

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反玄参系《本草纲目》增入,所以实有十九味药)。药有相反其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家将“十八反”“十九畏”编成歌诀,则广泛流传,沿用至今。千百年来,父以传子,师以授徒,而致药工每见“反药”则拒绝配药,且嗤之以鼻。扩展资料:十八反的配伍既非绝对禁忌,也非随心所欲。千百年来,许多具有探索精神的前辈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在所谓相反的对药取得疗效又无毒副作用后,提出了对十八反的质疑,并作了一定的论证。但由于十八反多年的思想禁锢,大多数医者还是避而远之,绕道而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墨守成规固然安全,然有悖于中医实践科学之本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反

半娄贝蔹芨攻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半娄贝蔹芨攻乌”为“十八反歌”中的一句口诀,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释义:《本草纲目》明确记载的十八种相反的药材,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扩展资料:对于中药的配伍禁忌,自古流传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此两说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在所附诸药制使篇中,对中药的玉、石、草药、木药、兽、虫、鱼、果、菜、米分别上、中、下三部详尽阐述了其相使、相反、相杀、相畏、相恶等原则。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即源于此。《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不尽相同。直至金元时期,才正式将相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并编成歌诀流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反歌十九畏歌

为什么中药常常配伍使用?

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方的时候,常常是将几种作用相同或不同的中药放在一起配伍使用,为什么一定要配伍使用呢?
  原来,各种中药都有各种中药的性味和归经,它们的药效、作用也不相一致。有的药物能补气,有的药物能活血,有的药物能理气,有的药物能解表,还有的药物能散寒等。即使是同一类药物它们作用的脏腑归经也是不相同的。如有些能补脾;有些则能补肾,又如黄连和黄柏同是清热降火药,但黄连味苦性寒偏于清个焦火,而黄柏味苦性寒却偏于清下焦火。
  我们所患的各种疾病都是由多种病邪及病因所致,而且,患病以后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常常是许多病症综合在一起,如外感风寒时除了有怕冷、发烧外,还有头痛、嗓子痛、流鼻涕等症;而患肺结核时除了有咳嗽胸痛、体虚外,还有低热、盗汗、颧红、痰中带血等症,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治标,还需要治本。不仅要治疗主要症状,也要照顾到次要症状,只是在治疗用药时,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根据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表现的多样化,单用一种中药是不可能达到全面治愈疾病目地的,因此,必须根据疾病的病因,症状的不同表现对疾病的标和本采取全面综合性治疗,这样,才能达到以全面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医生在开中药方剂时总要多种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中草药十九畏是什么?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宜。


“中药十九畏”最后一句是什么?

最后一句是:炮爁炙煿莫相依炮爁炙煿:【páolànzhìbó】意思是:在十九畏中的这些药,在炮制、煎煮、加工过程中不要放在一起熬制,在一起熬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全文是: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宜。最早的出处:十九畏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

亲, 很高兴为您解答。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答:亲亲,还有:服用中药有几个禁忌:一是服用人参、何首乌、地黄等补气药时不要服用萝卜等通便药,不能与洋葱、大蒜一起服用,甲鱼壳不能与苋菜一起服用,茯苓不能和茶一起服用;第二,吃药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或凉性食物;第三,吃药时最好不要喝浓茶、浓咖啡和绿豆汤。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摘要】
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提问】
亲, 很高兴为您解答。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答:亲亲,还有:服用中药有几个禁忌:一是服用人参、何首乌、地黄等补气药时不要服用萝卜等通便药,不能与洋葱、大蒜一起服用,甲鱼壳不能与苋菜一起服用,茯苓不能和茶一起服用;第二,吃药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或凉性食物;第三,吃药时最好不要喝浓茶、浓咖啡和绿豆汤。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回答】


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

您好亲,吃中药的禁忌比较多。首先在医生开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这样说的,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些药物是不能放在一起用的,每一个专业医生都会牢记这些处方。另外一个就是十九畏,也是我们在中药开方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丁香和郁金一般不同时使用,在处方中我们不这样出现,但是在生活中可能大家在处方里有郁金,然后我炖肉的时候又放了丁香,这样的话可以遮掉郁金的药性,因此我们不建议这样使用。孕妇使用中药的禁忌相对较多,所有止血的药物和破血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我们都不推荐孕妇服用。另外还有就是症候禁忌,如阴虚的病人不适宜吃热药,脾虚的病人不适宜吃粘滞的药,这些都是在临床过程中每一个病人会有一些特殊的用药禁忌,应该向相关的医生咨询。大家可能还比较关心绿豆和萝卜的问题。绿豆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中药。【摘要】
我问中药禁忌去悼十八反和十九畏,还有别的什么中药禁忌?【提问】
您好亲,吃中药的禁忌比较多。首先在医生开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这样说的,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些药物是不能放在一起用的,每一个专业医生都会牢记这些处方。另外一个就是十九畏,也是我们在中药开方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丁香和郁金一般不同时使用,在处方中我们不这样出现,但是在生活中可能大家在处方里有郁金,然后我炖肉的时候又放了丁香,这样的话可以遮掉郁金的药性,因此我们不建议这样使用。孕妇使用中药的禁忌相对较多,所有止血的药物和破血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我们都不推荐孕妇服用。另外还有就是症候禁忌,如阴虚的病人不适宜吃热药,脾虚的病人不适宜吃粘滞的药,这些都是在临床过程中每一个病人会有一些特殊的用药禁忌,应该向相关的医生咨询。大家可能还比较关心绿豆和萝卜的问题。绿豆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回答】
尤其在夏天喝绿豆汤是一些家庭的习惯,其实绿豆它只解毒并不有明显的解药的作用,只要跟中药间隔1-2小时可以正常服用,完全不影响。但是绿豆性寒,如果自己觉得自己体内阴寒比较重的病人,建议不要服用绿豆汤。另外,萝卜是一个治疗脾虚,宽中下气的食疗,对于腹胀的病人,平时食用萝卜可以达到下气、理气的目的。但是如果服用补益药的病人,尤其是人参、党参这一类参类的药物,建议不要与萝卜同食,这样的话就可以抵消掉补益药物的补气作用。所以,中药的禁忌个体差异化很强,请相关的医生进行指导。【回答】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求解释

意思是:砒霜会消减水银的作用,密陀僧会消减狼毒的效果。出自明代刘纯《医经小学》的“十九畏歌”,原文为: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译文:歌中所提十九种药,即表示相畏(指药物之间的互相抑制作用,药物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减)比较显著。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扩展资料:相反和相畏的药必须慎用。一药有一药的作用,通过药与药的配合,能促使作用加强,或减少不良反应,发挥更好的效能,这是中药配合应用的重要意义。前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药与药配合的反应,编有十八反歌和十九畏歌。“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反歌十九畏歌

寒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寒瘴的穴位 1 拼音 hán zhàng 2 注解 寒瘴   病名。瘴疟中之一种。即冷瘴。《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以有寒有热者为寒瘴。”参见瘴疟、冷瘴条。 治疗寒瘴的穴位 阴癍 见《丹溪心法·斑疹》。又名阴证发癍。指癍之属于虚寒者。病因病机:多由体虚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药等,... 阴阳 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强不能密,... 辅穴 针灸治疗,一般取用肾俞、委中为主穴,配腰阳关以助阳散寒化湿,配阳陵泉舒筋,三阴交活血,太溪补肾等。... 寒府 拼音:hánfǔ英文:概述:寒府:①指膝阳关穴。②指寒气所聚之处。经穴别名·寒府:寒府为经穴别名,... 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