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是什么意思
悬赏的解释[offer(post) a reward] 公开出钱征请众人为之做事 详细解释 出具赏格。 汉 陆贾 《新语·道基》 :“於是 皋陶 乃立狱制罪,悬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 宋 欧阳 修 《论捕盗赏罚札子》 :“臣伏见方今 天下 ,盗贼纵横……得一捕贼可使之人,则 必须 特示旌酬以行 激励 ,苟或 未能 者,犹须悬赏以待之。”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汉奸》 :“初 林公 悬赏购夷,夷众心悸,不留 汉 人在船。” 陆柱国 《 岔路 口》 二:“ 地主 豪绅到处悬赏要我的人头呢!” 词语分解 悬的解释 悬 (悬) á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 悬念 (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 命运 的伏笔)。 悬梁刺股 。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 悬而未决 。 距离远:悬隔。悬殊 赏的解释 赏 (赏) ǎ 指地位高的人或 长辈 给地位低的人或 晚辈 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 因 爱好 某种 东西 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 欣赏 。 鉴赏 。赏心悦目。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 价值 而 给予 重视:赏识
悬赏通告是什么意思?
是指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制作运用的一种新的公安业务文书。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化,犯罪手段的隐秘化,公安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进行社会治安管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作用:悬赏通告作为落实“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这一工作方针的有效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拓展公安机关的信息渠道,提高办案效率,同时也能威慑犯罪分子,预防犯罪。法律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总称。
搜缉的词语搜缉的词语是什么
搜缉的词语有:刨树搜根,旁搜远绍,搜肠刮肚。搜缉的词语有:缉拿归案,东搜西罗,搜肠润吻。2:注音是、ㄙㄡㄐ一。3:拼音是、sōujī。4:结构是、搜(左右结构)缉(左右结构)。搜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犹搜捕。二、引证解释⒈犹搜捕。参见“搜捕”。引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州县吏奉行不善,逐户搜缉,胥役乘虐。”三、网络解释搜缉搜缉,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ōujī,犹搜捕。关于搜缉的诗句断句零章待搜缉关于搜缉的成语旁搜博采穷搜博采旁搜远绍捱风缉缝搜肠刮肚文搜丁甲搜扬侧陋搜索枯肠搜肠润吻挨风缉缝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搜缉的详细信息
缉拿的意思缉拿的意思是什么
缉拿的词语解释是:缉拿jīná。(1)搜查逮捕。缉拿的词语解释是:缉拿jīná。(1)搜查逮捕。拼音是:jīná。结构是:缉(左右结构)拿(上下结构)。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ㄐ一ㄋㄚ_。缉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亦作“缉_”。搜捕。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销差》:“凡事非重大,亦非上件,若原告逃逸者,宜径_销,不必缉拿,致票久留原差之手。”清袁枚《新齐谐·城隍神酗酒》:“神大怒曰:‘阴司大例,凡阳间公文到来,所_之人,我阴司协同缉_。’”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八:“而清朝反动政府,也对他严加迫害,在他的名字孙文的‘文’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改作‘孙汶’,把他当作海寇来缉拿。”二、国语词典搜查捉拿。三、网络解释缉拿缉拿是汉语词汇,拼音jīná,出自《福惠全书·刑名·销差》。关于缉拿的近义词缉捕关于缉拿的反义词释放关于缉拿的成语拿贼拿赃拿粗夹细拿手好戏并赃拿贼拿云握雾手到拿来挨风缉缝拿腔拿调捱风缉缝关于缉拿的词语拿云握雾缉拿归案手到拿来拿风跃云并赃拿贼龙拿虎掷拿手好戏拿一手挨风缉缝拿粗夹细关于缉拿的造句1、案子发生后,民警同志认真调查,寻找线索,并顺藤摸瓜,很快就把凶手缉拿归案。2、驻扎在舟山港的只有海军东海卫戍舰队,这是一支规模很小的地方巡防舰队,有点类似于后来的海岸巡逻舰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护渔,打击海盗,以及缉拿走私船只。3、听我兄弟说,凌壮士武艺超群,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在下请问,诸位为何滞留此地,这四下荒无人烟,莫非也是躲避朝廷缉拿?4、武警战士以他们的大智大勇,终于把逃犯缉拿归案。5、并发书四方,缉拿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叛臣。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缉拿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古代人们的名只有一个字???
大凡读过《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人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名,此之前朝(周秦、西汉),单名使用的频率更高。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13帝全系单名,他们是刘秀、刘庄、刘怛、刘肇、刘隆、刘祜、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西汉皇帝中至少还有刘弗陵、刘箕子(刘衔)二人是复名,东汉皇帝居然一个也没有。
三国时的曹魏政权,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都是单名;蜀汉政权,刘备、刘禅也是单名;东吴政权孙权、孙亮、孙休、孙和、孙皓也全是单名。至于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孙坚、孙策、周瑜、鲁肃、黄忠、马超、袁绍、袁术、吕布、王佐、蒋干、夏侯淳、黄盖、陆逊、许褚、张辽、孟获、马稷、姜维、司马懿、司马昭、邓艾、华陀等,无一不是单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与“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亦全系单名。间或也有采用二字名的,但甚罕见。或为隐逸,如庞德公、邓卢叙等;或为艺人,如东方安世等;或为乳名不改,如刘盆子、郑小同等;或单称其字,如黄承彦、苟巨伯之属。 东汉(25-220年)、三国(220-265年)时期约有240年左右,如果再加上三国归于统一的西晋(265-316年),这一阶段约占300年。从中国姓名史考察,这300年是中国人盛行单名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为什么这一时期单名特别多呢?对此现象,古今论者意见不一。
以前一般解释为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今人马来西亚学者萧遥天也采此说,萧氏在其(中国人名的研究)中说:“近读《汉书?王莽传》,始知单名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原来莽辅政,便实施二名之禁,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莽又谓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事发,宗自杀,仍遭罪遣。有‘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并贬官爵,改封号。这又表示去二名,是示朝廷的宠遇,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这么地一抑一扬,一褒一贬,对社会的影响便大了,至少造成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故王莽的政权十几年便下台,而去二名的习惯一直维持了三百年,便是魏晋以后,单名仍较二名为多呢。”王莽的“二名之禁”造成东汉、三国乃至西晋三百余年的单名大倡,这一观点或可自圆其说,故录以备存。
但是,王莽政权介乎两汉之间,仅仅只有短短的15年(9—23年)时间。尽管王莽打着“奉天命”的旗号,雷厉风行地复古改制,认为“秦以前复名盖寡,遂禁复名”,并直接下诏对单名、复名进行褒贬。然而王莽掌权的时间毕竟短暂,不可能将他的号令统一实施于全国各地;即使上上下下都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二名之禁”,在这15年中,至多也只有一代人实行,15年之后,王莽的新朝即已崩溃,其禁令不可能会对以后三百年的历史再发生影响。故,王莽“二名之禁”并非是促使东汉、三国盛行单名的根本原因,而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对此,清人凌扬藻在《蠡勺编》卷二十七中曾提出过质疑: “王氏懋《野客丛书》曰:‘后汉人名,无两字者,或谓以王莽所禁故尔。’仆观《匈奴传》,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字名。或者之说,不为无据。仆谓莽窃取国柄,未几,大正天诛,汉家恢复大业,凡蠡伪之政,一切扫除,不应独于人名尚仍莽旧。“然后汉率多单名者,殆承袭而然,非为莽也。”
《蠡勺编》的这一观点是有见地的。正如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一样,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现象之一的姓名文化,同样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等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们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每一个社会、民族或群体都通过不断继承形成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新文化。
东汉、三国、西晋三百余年间之所以盛行单名,究其根源,乃是一种文化传承现象。
中国人的姓名符号形式,从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单名为主,崇尚单名已成一种社会潜意识。周秦时代虽崇尚单名,但并不禁止二名,更无讥讽二名的道理。对此,我们已在上文所述尧、舜、禹及夏、商、周帝王中多有二名,即已可证。由于数千年的习俗使然,取单名之俗自然会代代传承下来,而不可能会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发生改变。 所以,拙见以为西汉以降的三百余年间盛行单名,只不过是继承前朝取名传统而已,并非如萧遥天氏所谓“单名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当然我们这样说,也不是全盘否定王莽 “禁二名”的作用。王莽颁布的“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对于长期实行单名习俗的中国姓名制度来说,乃是起了一种“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作用,使其原先崇尚单名的社会潜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同样,《公羊传》所谓“二名非礼也”、“《春秋》讥二名”的说法,尽管证据不足,但由于该书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环境里,影响较广(董仲舒就是治公羊学的),所以也会对崇尚单名的社会潜意识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周秦西汉几千年间,崇尚单名的取名习俗,在东汉以后仍被承袭继续了下来,并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再加上王莽“二名之禁”与《公羊传》“二名非礼”对社会潜意识的影响作用,这才造成了东汉以后三百余年间盛行单名的社会风气。当然这一见解,是否合乎历史本相,见仁见智,尚冀大雅君子有以教之。
那么,为什么汉晋之间的单名会特别多呢?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乃是为了便于避讳。避讳起于西周时期,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得直书或直说,必须用其他方法回避之。周代起初只避死人之名,《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周代用避讳事奉神灵,人死之后,他的名字就必须避讳。因只避死人之名,不避活人之名,需要避讳的文字并不多,尚未因避讳而造成人名、物名的混乱,所以复名在两周时期大有人在。如周孝王名辟方,周平王名宜臼,周哀王名去疾,郑庄公名寤生,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 进入秦汉特别是汉代就大不同了,为了巩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皇权,维护帝王唯我独尊的神圣地位,帝王一即位,。就必须避讳,不但死名要避,活名也要避。如秦始皇名政,便改“正月”为“端月”,或读作“征月”。汉高祖名邦,改“邦”为 “国”。东汉光武帝名秀,以“茂”代“秀”,改“秀才”为“茂才”。汉安帝之父名庆,改“庆”为“贺”,于是姓庆的都改成为姓贺。
避讳之制在汉晋时代越来越密,汉律已有触讳犯法的规定,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曾诏日:“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汉书?宣帝纪》)两晋朝廷曾多次讨论避讳,使讳制更趋复杂。东晋避后妃讳特多,并列入讳榜,令天下同讳,是一朝同制。
由于秦汉以来讳制越来越密,这就势必产生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上上下下需要回避更改的文字也必然越来越多,由此造成了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等的种种混乱;甚至追改古书,如将《春秋》改为《阳秋》,《庄子》改为《严子》。
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汉晋时代的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
一:是大量采用单名(单名所讳之字比之复名要少一半)。从帝王世系中可知,西汉15帝,仅有2个复名;东汉13帝全系单名;三国曹魏5帝、蜀汉2帝、东吴4帝也全系单名;两晋从晋武帝司马炎到晋恭帝司马德文,15帝中仅有2个复名。统计从西汉至东晋(前206-420年)626年之间,54个帝王之中,仅有4人是复名,单名约占94%。由此可见当时的单名之盛。帝王采用单名,这就大大减少了讳字。东汉何休在《春秋公羊解沽》中指出:帝王采用单名是为了便于避讳,“其为难讳也,一字为名,今难言而易讳。”
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东吴景帝孙休为四子取名、字,太子名震(音湾)字商(音迄),次子名奥(音觥)字粟(音礥),三子名壾(音莽)字显(音举),四子名寇(音褒)字奖(音拥)(《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吴录》孙休诏)。此八字世人少用,以使人难犯易避也。西汉至东晋54帝中,采用冷僻字或不太常用的字取名者大有人在,如:西汉有汉元帝刘奭(音式),汉成帝刘骜(音傲),汉平帝刘衎(音看,又名刘箕子);东汉有汉章帝刘坦,汉和帝刘肇,汉质帝刘缵,汉少帝刘辩;三国有魏明帝曹睿(音锐),高贵乡公曹髦(音毛);西晋有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有晋元帝司马睿,晋穆帝司马聃(音丹),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音玉)。由于臣民对帝王的称呼另有一套专门用语,如天子、皇帝、皇上、上、今上、皇、帝、陛下、圣人、圣上、明主等,帝王的名字不像凡人那样常用,所以采用冷僻字取名不会发生人名称谓困难的问题。 汉晋时代的帝王既采用单名,又采用冷僻字与不太常用的字取名,使其名避免了“难言而易讳”,既减少了讳字,又便利于避讳,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语)这一来,其他高官贵爵乃至士农工商,为了维护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严又便于避讳(避家讳),也纷纷采用单名。于是,神州大地单名大倡,《后汉书》、《三国志》所见之人名,几乎全是单名。直到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出现五胡乱华十九国,少数民族纷入中原,避讳制度遭受严重冲击。避讳既无定制,宽严随意而异,这一来,取名字也就不必再顾虑便不便于避讳。于是,神州大地复名又逐渐多了起来。
全球通缉的十大赏金最高的罪犯是那些
链接
1
《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通缉犯”榜 拉丹“卫冕”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21/c_12128158.htm
2
“全球十大通缉犯”本·拉丹仍排首位
http://news.21cn.com/world/guojisaomiao/2010/05/21/7542136.shtml
3
福布斯公布拉登死后最新全球十大通缉犯
http://news.qq.com/a/20110615/001297.htm
4
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通缉犯榜 基地新头目居第二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06-17/3117745.shtml
·
江西重大刑案警方悬赏3万元,这位犯人犯了什么罪?
这人可能涉嫌杀人罪,事发时,男子拖了一个黑色行李箱,把行李箱放到出租车后备箱时,司机闻到一股浓重的血腥味,于是问对方这里面装的是什么?男子没有回答,反而留下箱子逃跑了。由于箱子上沾有血迹,司机就让民警来到现场处理,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竟然躺着一具女尸。于是该名男子被警方紧急追捕,为了让广大市民提供有效信息,还发出3万悬赏通告。在9月8号上午,男子被警方抓获,具体细节还在调查中。 嫌疑人的同事和朋友向记者透露部分信息。 这名男子曾经在KTV工作过,受害者也是他的同事。当其他同事得知男子涉嫌杀人,都表现出一脸惊讶,在她们印象中,男子性格很和善,别人上班迟到了,男子也没有过多追究,遇到同事会笑嘻嘻打招呼,完全无法与杀人狂魔联系到一起。他的朋友刘某告诉记者,他与嫌疑人是小学同学,毕业之后就不知道他去哪里工作了。这些年也没有回老家,自己通过短视频才知道朋友出事了。 对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杀人只是在一念之间,不能根据平时表现进行判断,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恶魔,当自己无法控制恶魔就会出现。男子杀了人,还想大白天进行抛尸,不知道是蠢还是故意这样做。从男子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内心应该很害怕,以至于司机问他话时想不出理由。 如果司机没有发现,估计这个女孩会抛到无人可知的地方。家人后来就算报案也只能以失踪案进行调查,女孩子在外面一定要提高警惕,与任何人约会,都不要过于相信。当与对方发生冲突,应保持理智进行谈判,自己所吃的东西不要离开视野。
江西3死命案嫌犯悬赏额升至30万,嫌犯是谁?
嫌犯曾春亮,男,1976年4月2日生,身份证号362526197604020819,乐安县山砀镇厚坊村新厚坊组49号1户。该嫌犯曾两次放盗窃案入狱过。一、八月八日在江西乐安县发生一起男子入室杀人两人死亡,一孩童受伤。后又逃亡,在逃亡时,又再次犯案,杀害一名扶贫驻村干部。二、嫌犯曾春亮的堂哥曾给他钱,叫他去找工作,但曾春亮嫌工资高,还嫌工作累。他认为盗窃是来钱最快的,盗窃对他来了就是说熟门熟路。曾春亮的思想已经严重扭曲了,只是想着用不正当的手段去盗窃偷钱,不会想着用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财富。之所以曾春亮入室抢劫还杀人,在逃亡的路上还杀害人,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任何亲人,并没有后顾之忧,他也知道自己这次肯定活不了了,他这种行为,残忍的手断实在让人害怕,如果一天不抓住曾春亮,就会有更多的无辜的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三、曾春亮在入室盗窃道就已经用螺丝刀伤害了人,逃跑前还威胁不能报警,后面几天又再次入室杀害了两名老人,还有一个孩童受伤,现在还未脱离生命危险。曾春亮在逃跑过程中还逃回过老家厚坊村,还在扶贫驻村干部的房间睡觉,扶贫驻村干部回房间时被撞见,这才导致扶贫驻村干部被曾春亮杀害。杀害后从楼上跳下逃跑,警方查明曾春亮还在乐山县山砀镇厚坊村附近逃窜中。四、曾春亮在杀害者家时被摄像头拍到过,看到面容根本没有一点恐慌。8月13日,担心嫌犯坐车逃走,查过往车辆时,一名仅有22岁的民警被一辆卡车刹车不及时,撞其身亡。
江西嫌犯曾春亮被警方抓到了吗?他又在哪里杀了人??
在江西省乐安县原本杀害两老人,一孩童受伤。事发六天以后又在江西省乐安县山砀镇厚坊村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被害还又一人被伤。一、嫌犯曾春亮曾2次犯盗窃罪获刑入狱,也曾获减刑7个月,可是刚出狱差不多三个月,有犯下了命案。原在七月底嫌犯曾春亮就到过死者家盗窃过,还拿螺丝刀抵住过一个死者,死者的儿子闻声赶来与嫌犯搏斗,死者儿子被螺丝刀扎伤多处,嫌犯则在打伤死者后逃跑,还威胁不能报警。事后也报警,警方也很快确认是嫌犯曾春亮。在盗窃案之后,死者家里人再次报警要求警局在网上发布晚上追逃还有人在镇上的餐馆自由进出。后面几天死者家里人又发现了被螺丝刀动过的痕迹,再次报警。二、8月8日嫌犯曾春亮再次潜入死者家,先杀害了正在做早餐的死者,后面又上楼梯杀害了死者的丈夫,还锤伤了七岁的孩童,孩童现在仍然未脱离生命危险 。死者家中装有摄像头,嫌犯还曾移动过摄像头,从画面嫌犯没有任何惊慌,从02年盗窃罪入狱到09年出狱,12年曾春亮与他人盗窃,再次获刑2020年5月出狱。警方也发布了悬赏5万元缉拿曾春亮。三、嫌犯曾春亮杀人在逃时,在山砀镇厚坊村又再次作案,杀害一名50多岁的扶贫驻村村官,作案后从楼上跳下逃跑。警局对直接抓获嫌疑人或为抓获提供直接线索者提升奖励人民币30万元。厚坊村男性村民都拿着铁锹、木棍等守护在院子外,有民警和特警拿着警用器械一同守护,生怕嫌犯再次作案。四、嫌犯曾春亮没老婆及没孩子,也没有父母,就是孤家寡人,他不想着找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因为嫌弃工资低,只想着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偷钱,去抢钱,他的思想已经明显扭曲了。
江西嫌犯曾春亮连杀3人,会被法院判什么罪?
这属于情节十分严重的故意杀人罪,要负全部的责任,但具体的定罪结果还要等待法院的判决。2020年8月8日早上,江西乐安县山砀镇山砀村发生一起情节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经调查,曾春亮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嫌犯曾春亮目前在逃。随即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公安局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警方当时宣布将对直接抓获嫌疑人或为抓捕提供直接线索者奖励人民币5万元。时隔四天,逃窜在厚坊村的嫌疑人曾春亮再次犯案,造成一名50多岁的驻村干部死亡。警方再次发布悬赏通告,奖金从5万元提高到了30万。这一系列骇人听闻以及残忍的作案手法让人不寒而栗,据了解当地村民都拿着铁锹、木棍等守护在院子外面,同时有民警和特警拿着警用器械一同守护。 山砀村和厚坊村的村民胆战心惊人心惶惶,大家都带着防身工具,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会准备很粗的棍子,防患于未然。至此,所有通报都不再对这名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打码或使用化名等这些保护行为,直接将其信息公之于众。犯罪嫌疑人曾春亮,男,1976年4月2日生,身份证号为362526197604020819,江西省乐安县山砀镇厚坊村新厚坊组49号1户 。2002年,曾春亮就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12年,曾春亮因再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其间,因其完成劳动任务获减刑7个月。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此次案发,曾春亮出狱还不到三个月。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如此胡作非为成为全国通缉的逃犯?曾春亮父母双亡,他在早年间去往浙江打工,他的几个兄弟也在浙江打工,只有一个姐姐在村里。曾春亮与遇害的康家人并无交集,只是行窃未果而进行的报复行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希望法院这次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严惩凶手,以儆效尤。
光武帝纪文言文翻译
多做文言文的翻译,能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光武帝纪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 (1)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2)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3)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4)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5)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译文 : 世祖 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 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 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于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作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 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 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了。
明君光武帝文言文
1.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汉光武帝刘秀 字文叔,蔡阳人[1],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 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 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 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 *** 、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2.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①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 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②除之。秀谓演曰:“事欲不善。” 演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演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 李轶初与演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演曰:“此人不可复信!”演不从。演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7623531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 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演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演,即日杀之。 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演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3. 后汉书光武帝原文加翻译 原文: 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 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酣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4. 晏子进谏文言文翻译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5. 光武帝临淄劳耿 古文 译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弇:读音yǎn,耿弇,字伯昭,东汉茂林人,光武帝的功臣,拜建威大将军, 封好畤zhì、shì侯:“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历下:地名,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祝阿:地名,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比拟。而韩 信袭击已降当时占据历下的是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刘邦派说客郦食其欺骗他们,使他们解除历下的防守,韩信然后用计袭破历 下,将军独拔勍敌勍:读音qíng。勍敌,强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郦食其。田横因郦食其欺骗他们,就用烹煮之刑 杀死了他。历下被破时,齐王田广被俘,田横自立为齐王,后来率领部属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召他说:“田横来,大者王, 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被迫来降,刘邦怕卫尉(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为兄报仇,警告他不准任性报仇,不过田横 终因不愿投降,在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地方自杀而死,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光武帝的时候,张步占 据齐地,光武帝派伏隆前往拜授其为东海太守,张步想自立为王,要留下伏隆辅佐他,伏隆不从,张步就杀了他。后面提到的大 司徒,是伏隆的父亲伏湛,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落落: 孤独的样子,有志者事竟成也!” 翻译: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6. 光武帝不听谗言文言文. 一、原文: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二、翻译: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 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 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三、点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