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

时间:2024-07-31 02:43:15 编辑:阿旭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改编的,有一部分是真的。关于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据《宋史》记载,杨继业是北宋杨家将的第一代,他与自己的儿子们确实长期与辽军作战,最后他在与辽军交战的时候,被辽军生擒,绝食三日而死。演义中的潘仁美在历史上就是北宋的潘美,他虽然在杨继业的死上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但民间盛传的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百岁高龄的佘太君率领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一举击败西夏大军。但实际上,历史上除了佘太君有历史原型之外,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历史中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并且她只是活到了77岁,不可能有百岁出征这一说的。这大概是后人不忍忠臣良将后继无人,才给杨家“创造”了八姐、九妹、十二寡妇等一干女英雄方阵的。杨家将故事的产生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遗民徐大焯所着的《烬馀录》,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100年的历史,编撰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杨家将不是真实历史,或者说只有极少数内容可考。北宋历史上的杨家将,有史可查的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三人。杨业本为北汉之大将,宋一统天下后,杨业归降宋廷,常年守护边疆,累因军功升至云州观察使,辽军一看到杨字旌旗,就心惊胆战,不战而走。以上是杨家将第一代的故事。第二代的杨家将,以杨业儿子杨延昭为代表,杨延昭多次随父出征,作战勇猛,父亲阵亡后,他在河北边防任职,多次立下战功,后死于任上。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是杨延昭的三儿子杨文广,将门之后的杨文广,也是多立战功,在讨伐贼寇张海,南征广西,抵御西夏等诸多战场上,都有杨文广这个名将之后的身影。这是正史中的杨家将的简单事迹,至于戏剧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等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些人物,只是为了增加杨家将故事的生动性,作家虚拟的人物角色。杨家将历史及相关作品: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杨家将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杨令公杨业,原名杨重贵,后被北汉主赐名为刘继业,归宋后恢复原姓杨继业。麟州(今陕西神木)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七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后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扩展资料: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出名?

很简单就四个字:“挟辽自保杨家将的位置在北宋是很尴尬的,因为这个将门居然和三个皇室有关联。第一、北汉刘氏杨家将的老祖宗杨信是一个小军阀,虽然占领一块地,但只能说浮萍无依,真有人想搞他肯定抵挡不了,所以杨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归附了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把自己的长子杨崇贵送到刘崇身边当人质,为了避讳改名杨重贵。没想到后汉小皇帝自己作死,逼反大将郭威,郭威建立后周,作为后汉皇族的刘崇则在太原建立北汉,与后周作对,并收杨重贵为养孙,取名刘继业。刘继业在北汉一干就三十多年,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也就是说,北汉是杨业的故国,而且杨业在北汉还属于皇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这是赵家要提防杨家将的第一个原因。第二、后周柴氏后周和后汉一样也是个短命王朝,先后两任皇帝都死得早,剩下孤儿寡母被大将赵匡胤篡了位。赵匡胤爱面子,所以对柴家很照顾,把周世宗柴荣的女儿收为自己的养女,封为金花郡主(小说家言)。柴郡主与杨六郎,杨家唯一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妇柴郡主长大以后,嫁给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杨延昭,这下杨家将就有了让赵家提防的第二个理由:后周皇室的姻亲。第三、就是赵家自己的事情了柴郡主是赵匡胤的养女,与赵匡胤第四个儿子赵德芳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如同亲兄妹,所以赵德芳特别照顾杨家将,是杨家将在朝堂上的靠山。但是赵德芳自己的位置也很尴尬啊。赵匡胤暴亡,本来皇后让大太监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谁知道王继恩早就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勾结,所以他直接通知赵光义入宫,让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于是赵德芳从有可能当皇帝,变成了现任皇帝最忌惮的皇侄。而杨家将实际上就是赵德芳手里唯一一支武装力量,这就是赵家提防杨家将的第三个原因。所以杨家将为什么立了那么多功劳,还是经常被陷害,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潘仁美不就是皇亲国戚吗,没有皇帝的默许,他敢不发援兵坐视杨业兵败身死吗?他敢乱箭射死杨七郎吗?杨家将只有四郎最聪明,在父亲和兄弟们惨死后,看穿了这一切(其实杨五郎也看出来了 但是他选择了遁世逃避,懦夫一枚),于是利用自己的容貌迷住了铁镜公主,成为赵家最害怕的辽国的驸马。就是要为杨家将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外援!赵家一向是内残外忍的。他们知道杨四郎成为辽国驸马以后,就不敢置杨家将于死地了。你看潘仁美最终被问罪,不就是因为赵家害怕了?他也怕逼急了杨家招来辽国大军啊,所以只有忍痛抛弃这枚棋子了。但又舍不得完全抛弃,所以潘仁美没判死刑。而杨六郎则利用赵家这种心理,知道杀了潘仁美赵家也不敢杀自己,于是在黑松林宰了潘仁美为父报仇。

杨家将是由北宋著名将领谁抗击辽国入侵的故事演变而来

以杨业为原型塑造的历史人物。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宋元的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然而根据某些历史考证,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杜撰出来的。扩展资料:评书杨家将小说中,杨业,又名杨令公;擅使大关刀,故有金刀杨业的美誉。总共有七个儿子,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金沙滩一役,大郎样子与宋太宗赵匡义相像,杨业命大郎扮成宋太宗,赴约双龙会与天庆王谈判。在金沙滩中对峙,但被天庆王看破,便号令开战。杨业分三路迎战,左路为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领,中路由自己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延辉、五郎延德率领。杨令公此时盼兵不到,望子不归。辽兵再次进攻,最后全军覆没。杨令公不想被俘受辱,撞死在李陵墓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业

杨家将是由北宋著名将领谁抗击辽国入侵的故事演变而来?

杨家将是由北宋著名将领杨业抗击辽国入侵的故事演变而来。雍熙三年杨业北征,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拔云、应、寰、朔四州。以曹彬军败退,回代州。不久,奉命护送四州民内迁,遇契丹大军,建议设伏固守以保全民众,监军等不从,迫令出战,虽自知众寡不敌,犹力战至暮,退至陈家谷,诸将不守约,离谷,遂失援,重伤被擒,不食三日而死。为将勇而有谋,与士卒同甘苦,为政简易,郡民爱之。杨家抗辽事迹,当时即在民间流传,南宋以后,演为“杨家将”,以评话和戏曲等文艺形式,广为传颂。扩展资料:《杨家将》以歌颂杨家父子抗辽为主题,书中除塑造杨业父子、孟良、焦赞及寇准等艺术形象外,还塑造了以佘太君、 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跃马横刀, 驰骋疆场, 杀敌报国的巾帼英雄形象。其中“大破天门阵”、“杨金花夺印”等,都是该书著名回目,具有较强的民间想象特征,充分显示了历代演员丰富的想象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业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杨家的统帅杨业原为北汉的将领,一直戍守边关,因为他在军事上的才能,让自己守卫的边关没有受到辽军的侵害,在与辽军的战斗中一直没有落于下风。北汉灭亡之后,宋太宗知道杨业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非常的重用他,杨业带领的杨家将也一直为国家奉献着,在与辽军斗争的十几年里面,杨家将一直都是让辽国军队闻风丧胆。现在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大都是后来的说书演绎的,有很多夸大的说法,但是真实的杨家将确实是屡战奇功,在正史中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都是北宋有名的将领。但是有着真实本领的杨家将却受到了奸臣的嫉妒,在辽国皇帝约请太宗的时候,奸臣利用计谋,导致杨家将受损严重。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

1959年5月25日,时年六十五岁的戏曲大师梅兰芳在北京人民剧场唱出"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 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庆升平朝堂内群小争进,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的唱词。这唱词来自新京剧《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挂帅》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是豫剧的经典剧目了。而梅兰芳先生"旧瓶装新酒"的那"旧瓶",更是早在北宋就闻名于世的"杨家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烈将门,"杨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传说。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杨家将领,值得我们尊重。北宋初年,一位名为杨业的大将名震天下。杨业之父是五代十国时期在麟州(今陕西省北部)一带称雄的豪强杨信。虽然杨业出生在相对太平的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但由于父亲的关系,杨业从小还是受到了熏陶,对保家卫国有着坚定的信念。《宋史》记载,"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这样过人的实力,几乎注定了他将来的不平凡。刚年满二十岁时,杨业便在刘崇手下担任保卫指挥使。之后他不仅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更获得了骁勇过人的好名声。正如杨业自己所言:"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那个曾经雄心勃勃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战场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被时人称为"无敌"。杨业的威名,一路远传,甚至传进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朵。太宗"素闻其名,尝购求之"。在杨业与旧主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后,宋太宗大喜过望,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至此,我们熟悉的杨家将为宋英勇赴义的故事正式开始。杨业为北宋做的,虽然没有各种演绎和传说里说的那样奇幻,但他也确实为北宋立下了大功。因为杨业有着丰富的驻边经验,所以他成了北宋在雁门一带抵御契丹的中坚力量。只可惜后来在宋军北征时,由于大将潘美的误判和诸将配合的失败,杨业腹背受敌,被契丹围攻。这位曾经的无敌将军,在绝境之下仍旧冲在最前面,"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后来寡不敌众,杨业被契丹生擒。他决绝地叹息:"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最后绝食而死。在杨业被围困时,其子杨延玉就已经战死。而在杨业死后,北宋朝廷为了表扬杨家的忠烈勇武,"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在杨业的诸子之中,被契丹人称为"杨六郎"的杨延昭是成就最高的那一个。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北宋对抗契丹的又一大将。宋真宗曾称赞:"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只可惜后来北宋对契丹的政策发生改变,讲和逐渐取代了征战,"为战争而生"的杨延昭也就成了边疆"可有可无"的存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时年五十七岁的杨延昭无奈辞世。在杨延昭辞世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入朝为官,其中又以杨文广成就最高。杨文广最初因征讨贼人张海立功,之后又得到名臣范仲淹的赏识,被范仲淹纳入麾下。只可惜杨文广也未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前脚刚向朝廷献上阵图和收复幽燕的策略,后脚就突然暴毙。在这三代人之后,杨家人逐渐沉寂,正史之中便再无杨文广之后的记载。而在民间,对于杨家的纪念和一些传说,倒是流传了下来。欧阳修曾赞:"父子(指杨业和杨延昭)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今天,在山西省忻州市,有一鹿蹄涧村。此村的历史要追溯到元朝时,杨业的第十三世孙杨友和杨山。兄弟二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将杨氏迁至此,因而今天村庄中过半人家都姓杨。只是在杨业到杨友、杨山之间的十多代到底还发生了些什么,我们今日还难知晓。"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这不仅是梅兰芳先生当初在剧中的一段唱词,更是杨家人的写照。民间对杨家将的喜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他们将国家至于自己之上,因为他们忠烈英勇。

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代吗?那杨再兴的战斗实力怎么样呢?

杨再兴的确是我国北宋著名学者杨家将的后裔,杨再兴继承了杨家将的一切精神和风格。在战场上,杨再兴的战斗力异常凶猛。杨再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南宋保持太平,但杨再兴最终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由于杨再兴过于轻敌,在一次战斗中,杨再兴直接闯入金兵的主营,被金兵所伤。南宋军队也非常怀念杨再兴将军。一、杨再兴的战斗实力杨再兴的战斗力在南宋抗金军中是数一数二的,有一次杨再兴单枪匹马闯进了八金军的大营,杀了200多人。因此,金军首领金兀术对杨再兴恨之入骨。然而,杨再兴是一个头脑简单而又成熟的人。杨再兴错误地认为,通过自己的热情和顽强的战斗能力,可以取得抗金战争的胜利。最终,杨再兴在一场战争中被金军包围,自己丢了性命。二、杨再兴对岳飞的态度岳飞可以算是杨再兴将军的恩人。杨再兴被南宋军队判为土匪时,即将面临斩首的风险。然而此时岳飞挺身而出,因为他认为杨再兴是天下少有的勇士。如果他真能招安杨再兴,就一定能壮大他的抗金队伍。后来杨再兴加入岳家军后,在战场上为岳飞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来南宋抵抗金朝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杨再兴的人格特征是什么杨再兴是个很大方的人。如果生活中有人帮助过杨再兴,杨再兴的内心会感恩,也会找合适的机会报答别人的恩情。然而,杨再兴的内心太过诚实和坦率,所以他一度相信了曹诚的鬼话。杨再兴误将曹诚视为亡命之徒,追随曹诚入宋,做了许多违反天理的事。后来在岳飞的帮助下,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代吗?

杨再兴不是杨家将的后代。《说岳全传》中说杨再兴是杨六郎的玄孙,事实上并非如此。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就是杨六郎,杨六郎有个儿子杨文广,杨文广的后人是谁,已不可考,后来有人说,梁山好汉杨志是杨文广的后人,但经专家考证,这是错误的。 杨再兴的父亲是杨邦乂,江西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说他是杨六郎的后人,之所以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形,应该是说书的“善意之举”。中国自古讲究个传承,杨再兴如此厉害,应该有个极为厉害的祖宗才对,否则就显得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了。杨再兴是历史上有名英雄人物杨铁心是南宋初年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的曾孙,杨铁心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杨再兴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 据《宋史》、《金佗粹编》等史料的记载,杨再兴在投入岳飞帐下之前,是容州团练使、知郢州事曹成的麾下。 因为金国入侵,北宋灭亡,曹成叛服不定,不听南宋朝廷号令。于是,宋高宗派岳飞前往镇压。曹成兵败后,杨再兴被岳飞麾下将领张宪生擒。岳飞爱惜人才,就将杨再兴收入麾下,任为副将,跟随左右。 杨再兴此后跟随岳飞平定吉、虔两州的叛军,战无不胜,屡立战功,受到高宗嘉奖。绍兴六年(1136年),杨再兴跟随岳飞北伐伪齐,收复长水,杀敌五百余,俘虏上百,夺粮两万余石,马万匹,并烧毁伪齐蔡州粮仓。绍兴十年(1139年),杨再兴再次跟随岳飞北伐。郾城之战,杨再兴直奔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单骑冲阵,斩杀数百人。之后,杨再兴率三百轻骑,巡逻郾城北部时,在小商桥与金军遭遇。杨再兴率军大战数十倍于己的金军,杀敌两千余人。最终,杨再兴寡不敌众,身中数十箭,英勇战死。

杨家将满门忠烈,杨门女将不让须眉,现实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几代人奋力抵抗辽国入侵的故事,从杨继业幽州救皇上,一门忠烈大部分战死沙场,而死里逃生的杨六郎,又受到潘仁美陷害获罪流放,后诈死归家,到贤相寇准背靴夜访,最后百岁佘太君挂帅迎敌,杨门女将替夫出征与敌交战等为国尽忠的动人事迹。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穆桂英等一门英雄,以英勇忠烈形象深入人心,也将杨门众么多英雄人物固定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以来人们也把他们认为成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敬重流传。其实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可是,只有祖孙三代三个英雄是真实的,至于杨家将的其余的人物,是人们为传颂杨家的功绩而锦上添花。杨业在历史中,杨家将的当家人杨继业,又名杨业,确有其人,他是山西太原人,原为北汉的将领,北汉投降大宋后,杨业收到了北汉皇帝的劝降书,便也归顺大宋,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辽国进犯大宋,出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杨业仅带数千人马阻敌,他见敌强我弱,决心用计袭击,经过谋划他只带数百轻骑,从雁门关北面奔袭敌后,出其不意,突然发起进攻,辽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因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当后军突然遭到攻击时,顿时阵脚大乱,搞不清来了多少人马,队伍一时惊慌失措。杨业趁机带着数百骑兵在辽军中猛打猛冲,辽军士兵乱作一团,自已人踩马踏加上杨业的冲杀,死伤无数。此战,杨业还杀死辽国贵族一人,擒获辽军将领一名。雁门关大捷后,杨业威名远播。辽军将士一听他的名字,都惊惧不已,把他称为“杨无敌”,都尽量避免与他交战。太宗雍熙三年,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萧太后执政。宋太宗想趁此机会收复失地,派出了田重进、曹彬、潘美三路大军北伐。杨业为潘美的副将。但战况却出乎了宋太宗的预料,北伐的三路大军,却被强悍的辽军打败了两路,宋太宗无奈只能下令撤兵,并命令潘美所部掩护百姓撤退,面对追击的辽军,杨业建议设伏围击,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畏敌不战,逼迫杨业迎敌,杨业无奈,只能与潘美约定,设好埋伏,由他引敌入围。潘美依计设好埋伏,但久候杨业不至,王侁认为杨业已歼灭了辽军,就让潘美把伏兵撤了。结果杨业引辽军前来入围时,已无接应部队,被辽军缠住后,杨业与儿子杨延玉只能领兵与辽军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儿子与手下官兵全部战死,杨业也受伤被俘。被敌人俘虏后,杨业以绝食相抗, 最后以身殉国。杨业战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大为光火,将带兵不利的潘美官降三级,将监军王侁判罪流放。并对杨业大力表彰。杨业战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续为国征战,《宋史》中记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应该是长子或次子,而不是第六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打善攻,作战有如神助。辽军对他是又敬又怕,认为他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古时候天上的六郎星是主将之星,因此,能征善战的杨延昭,又被人称为杨六郎。杨延昭性格沉稳,自幼熟读兵法,很有谋略,杨业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出兵打仗时,他刻意的带上杨延昭,对他进行磨练。杨延昭在行军打仗的实践中很快茁壮成长,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宋太宗北伐时,杨延昭出任潘美的开路先锋,在宋军攻打朔城时,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顾身体已经受伤,率军攻破了城池。据记载,杨延昭在与辽军作战时期,曾让人买了一批牦牛,并加以训练。他将饲料装进穿上辽军衣服的草人中,训练牦牛挑破草人肚子吃饲料,一段时间后,将牦牛养成这样的习性。其后,与辽军作战时,事先把训好的耗牛饿了数天,并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开战的时杨延昭下令将牦牛赶到辽军阵前,饿急了的牦牛见到辽军士兵,习惯性的冲过去挑开肚子寻食,杨延昭用牦牛阵让辽军死伤惨重。后来杨延昭长期驻守河北边境,共打退了辽军数百次进犯,为边境地区的百姓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延昭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病逝,享年57岁。杨文广杨文广是杨家的第三代战将,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的一生并没有祖父和父亲那样长年征战,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宋朝以对外实行求和为主要国策,重文轻武,因此杨文广很少得到用武之地。但杨文广在仅有的几次出征中,也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熙宁元年,杨文广奉命去秦州修建城堡,以防范西夏的入侵,而当时西夏对宋军修城堡虎视眈眈,不断进行骚扰破坏。杨文广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把西夏军引走后,成功地修建了堡垒城。等西夏军明白中计后再回来,已经于事无补,堡垒城己变为既定事实,眼见无望攻破,只能退兵。但杨文广却趁势追击,攻其不备,并大败西夏军,歼敌众多。自从此宋军军威大震,令西夏国另眼相看,再也不敢侵犯边境扰民掠财。杨文广在秦州共修建了三座堡垒城,巩固了当地的边防,稳定了周围的的局势,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交口称赞。熙宁七年,宋辽边界又起战事,杨文广摩拳擦掌准备领兵出征,可是还没等朝到朝廷予以批准,就在当年的11月病逝了,终年62岁。杨文广死后,因杨家世代忠良,又保境安民有功,被朝廷追授表彰。杨家三代忠烈,为抵御外敌入侵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间百姓尤其对杨家的功绩崇敬有加,杨家将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增光加彩,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