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异鹦鹉螺

时间:2024-07-31 23:12:25 编辑:阿旭

鹦鹉螺目

每天认识一种化石——鹦鹉螺分类:头足纲、鹦鹉螺目;产地:世界各地;生存时代:5亿年至今;化石种类:2500多种。鹦鹉螺,海洋中的潜水艇。鹦鹉螺有很多的“小房间”,是它的"气室”,但它并不住在里面,它只住在最外面的大房间“住室” 气体的调控可以让它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这种生物特性在现代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下水,现存的鹦鹉螺种类很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鹦鹉螺化石的种类却多达两千五百种,是地质地层研究的重要化石。鹦鹉螺,海洋中的活化石。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卷曲似珍珠般的外壳,有63-94只腕,但没有吸盘,眼睛结构原始简单,没有晶状体,也没有墨囊。它从5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一直繁衍至今,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它的近亲角石、菊石都已经灭绝,如今海洋中的章鱼、鱿鱼和乌贼是它的远亲,都属于头足纲生物。它的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异鹦鹉螺的介绍

异鹦鹉螺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内约分36室,最末一室为躯体所居,即被称为“住室”的最大壳室中。其他各层由于充满气体均称为 “气室”。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室管穿过隔膜将各腔室连在一起,气体和水流通过室管向壳外,生物体由此控制浮力。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雌性较雄性多。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漏斗两叶状,具运动功能。

鹦鹉螺是什么类的动物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鹦鹉螺是什么类的动物

解析:

软体动物

在亚热带、热带几百米深的海底,生活着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动物——鹦鹉螺。它属于软体动物的头足类,在其口的周围和头的两侧,长有90只触手,其中有两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肉体缩进壳后,就用它盖住壳口以保护自己。背上长着一个可一把身体完全保护起来的贝壳,形如鹦鹉嘴,故名鹦鹉螺。鹦鹉螺贝壳里面分成许多小室,最末尾的一个室最大,是动物居住的地方,叫“住室”;其其它的室贮满空气,叫做“气室”。气室之间有管道相通,用以调节室内气体分布,控制身体沉浮,依靠漏斗喷水在碧波中遨游,很像一艘活潜艇。平时,鹦鹉螺伏在几百米深的海底,用触手在海底爬行,或伏在珊瑚礁及岩石上,有时也遨游于大海中。尤其在暴风雨过后风平浪静的晚上,它们便成群结队地漂浮在海面上,但过不了多久,就又回到海底。以小鱼、蟹等为食。 鹦鹉螺是一类古老的软体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现仅剩下4种(浙江自然博物馆有三种:普通鹦鹉螺、脐孔鹦鹉螺、针眼鹦鹉螺),而且数量稀少,十分珍贵,我国台湾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但尚无采集到完整标本,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鹦鹉螺能吃吗

鹦鹉螺是一种海生软体动物,可以食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鹦鹉螺需要煮熟或蒸熟后才能食用,以避免患上食物中毒等疾病。2. 鹦鹉螺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但是也可能含有一些污染物质,因此建议不要过度食用。3.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生物,可能存在捕捞和运输等环节的不合规情况,所以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食品安全。【摘要】
鹦鹉螺能吃吗【提问】
鹦鹉螺是一种海生软体动物,可以食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鹦鹉螺需要煮熟或蒸熟后才能食用,以避免患上食物中毒等疾病。2. 鹦鹉螺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但是也可能含有一些污染物质,因此建议不要过度食用。3.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生物,可能存在捕捞和运输等环节的不合规情况,所以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食品安全。【回答】
您能补充下吗,我有点不太理解【提问】
鹦鹉螺是一种海生软体动物,可以食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鹦鹉螺需要煮熟或蒸熟后才能食用,生食有可能会感染细菌,引起食物中毒。2. 鹦鹉螺的肉质鲜嫩,口感爽滑,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3. 由于鹦鹉螺生长在海底,有可能吸收了海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在选择鹦鹉螺时需要选择来自清洁海域的,质量可靠的产品。4.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士,或者有特殊疾病的人,应当避免食用鹦鹉螺。【回答】


有哪些生物躲过了5次生物大灭绝????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渴死灭绝了。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百度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百度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百度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地球经历了几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分别是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第一次、波斯古生代大灭绝、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第三次、白垩纪末的第四次以及新近纪-现代的第五次。第一次灭绝发生于约4.38亿年前,约有85%的物种消失。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受到海平面下降、冰川发展和极端气候影响。波斯古生代大灭绝发生在约2.5亿年前,因为可能是火山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释放,导致全球气温急骤上升,对生物群体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大约有70%的物种消失。第三次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约2.51亿年前,造成了大约96%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了绝大部分海洋动植物和两栖动物,主要原因是火山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下降。第四次灭绝发生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大约75%的物种消失。主要原因是因为流星撞击,造成了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同时也可能是大规模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等。第五次灭绝是发生于新近纪-现代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包括过度砍伐森林、捕捞、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预计在本世纪末,另一次全球物种大灭绝将会发生,因此人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地球及其生物。生物大灭绝事件意义是地球历史上的自然演替过程,每一次灭绝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在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每一次灭绝事件都是人类所不愿意见到的,因为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将要消失,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螺的种类和图片大全集

螺的种类有苹果螺、马来螺、斑马螺、洋葱螺、角螺、黄金螺、白玉螺、蓝象牙螺、紫纹螺、鲍鱼螺,分别图片如下:1、苹果螺大羊角螺现在大多数水族爱好者称为苹果螺,实际不够准确,苹果螺是个统称,苹果螺是个大家族,里面有好几类螺,例如神秘螺,福寿螺等都属于苹果螺大家族。红色的苹果螺,是最常见的。此外还有黄色和蓝色的,较为稀少。2、马来螺马来螺个头较小,饲养极容易,不吃水草。具备独特的水生态功用,喜欢钻入底砂层摄食与清理其中杂物,利于活化底床,减少厌氧层的产生及食物残渣在底床中的沉积,常被用于虾缸的辅助工具。3、斑马螺斑马螺又被叫作虎纹螺,属汽水域螺。壳上黄黑相间着长条形纹路,很漂亮。斑马螺身上的纹路很丰富,有锯齿状的条纹也有成斑点状的等等。生存环境:虽然是汽水域螺,但是在淡水里也一样能很好生存。4、洋葱螺螺体紫红色,和洋葱的颜色类似。黑斑规则的点缀其中,也是种很美丽的螺。生存环境:同斑马螺。对要求水质比较斑马略高。食物:同斑马螺。斑马螺、彩蛋螺、角螺、鲍鱼螺、洋葱螺由于是汽水域的,所以目前还没有在人工条件下繁殖成功的报道。5、角螺也叫水雷螺。这种螺的壳体类似海洋里的螺,客体有枝状突起,非常像一颗水雷在水中,体色也非常多样化。生存环境:角螺属汽水域螺。和斑马螺的环境要求一样也是比较皮实的螺,要想保持角螺的角长而美丽,一定要保持好缸里水体的硬度和充足的钙质。否则很容易被溶短,特别是新长出的角,而失去角螺的特色。6、黄金螺黄金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苹果螺科、瓶螺属,原产地位于阿根廷,如今在国内各地基本上都能买到。黄金螺的外壳颜色呈现金黄色,金灿灿的样子犹如黄金,因而人们称之为“黄金螺”。7、白玉螺白玉螺,属于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异足目,贝壳近球形,螺层约6层。螺旋部高起,约占壳高的1/3,体螺层较膨大,光滑无肋,生长纹细密。8、蓝象牙螺神秘螺以腐烂东西为食,又由于漂亮多变的色彩和较大的个体,使它自身具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它们在繁殖时,是爬到水面上十几或几十公分的高处去产卵。鱼缸中都是产到鱼缸盖上,并且卵团大如一到两节手指,外表较硬,可以很容易地移除,保证了你想留几只就留几只,绝不会出现鱼缸中螺多为患的现象。9、紫纹螺紫纹螺,贝类动物中的一种,种类较少,大多数呈紫色或紫罗兰色,壳薄易碎,在海洋中浮游生活,长出外裹黏液的“孵囊”,使其中的卵漂浮在水面。10、鲍鱼螺顾名思义,因体形像鲍鱼而得名。壳上的纹路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网格状纹路。在网上也有人称它为篱螺或笠螺。现在市面上还有 一种叫军帽螺的。除了壳体是乌色,尾部比较突起外,其他形态都和鲍鱼螺一样。

全部螺名字有哪些?

如下:1、龙宫翁戎螺翁戎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5.7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现今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印尼、日本、南非及中美洲等海域,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种类达15种以上。龙宫翁戎螺正是属于翁戎螺的其中一种,在翁戎螺中是个体最大最漂亮的品种。2、唐冠螺唐冠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由于形状独特而美丽,是具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其市场价格也不菲。3、凤尾螺凤尾螺又称法螺,凤尾螺塔高而尖,螺顶常缺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新西兰、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等暖海水域的珊瑚礁中,花纹如“凤尾”般绚烂,布局均匀,色彩斑斓,壳表装饰丰富,可作号角。4、鹦鹉螺鹦鹉螺共有2属6种,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得名“鹦鹉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海洋生物之一。鹦鹉螺在古生代时期便已出现,如今仅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存在着六个种类,被誉为“海洋中的活化石”。5、宝螺宝螺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的潮间、岩礁、珊瑚礁、泥沙海底中,种类繁多,共307种。宝螺集食用、玩赏和装饰为一身,深得人们喜爱。其中最出色的当属黑星宝螺,表面布满了黑色斑点,酷似美洲虎的斑纹,色泽光耀夺目,令玩赏者爱不释手。

海底两万里的海底奇观

海底两万里的海底奇观包括:种类不明的巨鲸、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太平洋下四千里、海底煤矿、巨型章鱼等。《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书中的海底景色优美、令人陶醉,但是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海底两万里的海底奇观 《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为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等人一起搭乘鹦鹉螺号潜艇在水下航行,周游海底的故事,他们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

海底两万里怪物是什么

问题一:海底两万里里面看到的海怪是什么? 名叫“鹦鹉螺”的潜水艇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从此,潜水艇带着他环游海底两万里……
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莫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主人公始终被一个谜团所困惑,他始终在思考,想解开这个谜:尼摩船长究竟是什么人?这位天才的工程师、知识渊博的学者为什么如此仇视人类社会?他漫游海底的目的是什么?何时是旅途的终点站?阿罗纳克斯、龚赛依和尼德?兰屡次逃跑的努力似乎都在无意间被挫败,他们能否重返大地、获得自由?这次海底万里行究竟如何收场?老的疑团刚解开,新的困惑又摆在面前.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问题二:《海底两万里》中在海中出现的怪物是什么 潜水艇“鹦鹉螺号”,也译”诺第留斯号“(Nautilus)。

问题三:海底两万里的海底怪物到底是什么? 一只潜艇!!!

问题四:海底两万里中描述海底的怪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是谁发现的怪物 人们在海上搜寻将要返航的时候,尼德.兰

问题五:海底两万里中海上怪物的概括 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2.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3.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
还有两个应该也是,给你写写吧.
4.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5.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问题六:海底两万里中1866年发现怪物是否真实 科幻小说 是作者幻想出来的 不是事实
海底世界 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也许有一天 小说故事里的 描述 会成真吧 谁也不能肯定

问题七:海底两万里的内容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船长对俘虏也很优待,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潜艇上除了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不久,他们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被渔民救上岸。回国后,博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问题八:海底两万里都在哪发现海怪的? 100分 1、海怪的发现地点
①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五英里,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大物体。
②1866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在太平洋上也碰到了这个物体。
③十五天以后,在离上面说的地点有两千里远的地方,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
④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奥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地方,船右舷撞上了一座岩石,可是,任何地图也没有记载过这一带海面上有这座岩石。
⑤1867年4月13日,海很平静,风又是顺风,斯各脱亚号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行驶时,船尾、左舷机轮后面一点的位置遭受到了“海怪”的撞击。
⑥1867年7月2日,旧金山轮船公司从加利福尼亚开往上海的一只汽船唐比葛号,三星期前在太平洋北部的海面上又看见了这个东西。
⑦1867年11月4日晚上,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我”即阿龙纳斯乘坐的“林肯”号驱逐舰遇上了这个“海怪”,在接下来的追逐中,驱逐舰受重创,“我”和 “我”的仆人、尼德?兰被抛入海中,落到“海怪”的背上,最终发现“海怪”是一艘潜水艇。
2、原著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问题九:海底两万里中袭击我的怪物是什么 大章鱼


菊石和鹦鹉螺的区别

两者区别在于:1、体管。体管是指壳体内部中从始段开始贯穿所有气室的一种管状构造。它包括有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隔壁颈、连接环;后两个部分为体管沉积以及体管索构成的。鹦鹉螺的体管在中央,而菊石是靠近腹侧。2、隔壁。这里隔壁是指隔开相邻两个气室的膜状物质,化石形态似隔板。菊石的隔壁相对于鹦鹉螺具有前后褶皱。3、缝合线。缝合线指的是隔壁与壳面两者之间的相接处的线。鹦鹉螺的缝合线呈现曲线,没有较为明显的鞍叶之分。而菊石就较为复杂,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鹦鹉螺已经灭绝了吗?

鹦鹉螺没有灭绝,不过已经濒临灭绝了。鹦鹉螺在古生代几乎遍布全球,但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存在着六种鹦鹉螺。鹦鹉螺被古生物学家习称为无脊椎动物中的“拉蒂曼鱼”,一种活化石的代名词。这些具有分隔房室的鹦鹉螺,历经六千五百万年演化,外形似乎鲜少变化,而它们的祖先族群多达三十多种,却在六千五百万年前那场大劫难中,与恐龙同遭被扫荡一空灭绝的命运。少数残存的现生鹦鹉螺后裔,栖息在印度洋与大西洋海域,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是因为和同样具有多房室外壳的菊石类相关联。鹦鹉螺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区,马来群岛、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集中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南半部和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海域,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斐济群岛海域;中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从台湾东部沿着琉球群岛,一直散布到日本群岛南部的相模湾;向西则从西南太平洋一直散布到印度洋。

鹦鹉螺号是哪一年出来的

1866年,有人声称在海上遇到个独角鲸,并且人们认识到必须把它清楚掉.于是美国驱逐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奉命清除掉这个海底怪物,同时联邦政府邀请当时在美国勘察的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先生代表法国参加这次远征.在海上航行许久根本没有独角鲸的出现,就连船长都要放弃时,他们在日本海发现了它.可独角鲸却给驱逐舰重创,并且船上的捕鲸手内德·兰德,阿罗纳克斯先生,以及他的仆人孔塞伊被甩到海上.他们才发现所谓独角鲸其实是一艘潜艇.潜艇主人尼摩船长要求他们答应在必要时刻得把他们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隐瞒理由要终生把他们监禁在潜艇"鹦鹉螺"号上.但是这些俘虏们在潜艇上受到优待,但尼摩船长憎恨陆地,这也没有给他们逃跑的机会.他们随尼摩船长从日本海经巴布亚新几内亚到印度洋.在船搁浅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时遭到土著人的包围.经过印度洋在红海捕捉到一直儒艮.通过阿拉伯隧道穿越地中海,在西班牙维哥湾捞海底沉船里的宝藏,在一个死火山中尼摩船长补充煤矿.又在南极受到缺氧的威胁,回到大西洋时,又遇到章鱼的骚扰,一名船员在搏斗中惨死.在北大西洋尼摩船长撞沉一艘向他们进攻的英国驱逐舰.最后在内德·兰德的怂恿下三人称夜晚偷偷跳上尼摩船长的小艇逃走.受到挪威渔民的照料.我打了1个小时的,给点儿分吧


鹦鹉螺号的特点是什么?

鹦鹉螺号的特点如下:鹦鹉螺号为长90米,宽7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由海底煤矿燃烧取得的,储存在伏打电池堆里。 鹦鹉螺号的外形描写1、船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2、很明显,它很像一支雪茄烟。3、这种形式,在伦敦有些船的构造早已采用过了。4、这个圆筒的长度,从头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八米。

鹦鹉螺号的特点是什么?

鹦鹉螺号与现代潜水艇的相同点是:都是潜艇。不同点如下:1、外形不一样。现代潜艇是水滴型,鹦鹉螺号是圆柱形,头部是圆锥形。2、动力不一样。鹦鹉螺号可以无限航行,现代核潜艇也做不到。鹦鹉螺号是一艘双壳体、全电推进的常规动力潜艇。3、设备不一样。鹦鹉螺号装有和现代深潜探测器接近的一些光学观测和采集设备,但没有雷达和声呐系统,也没有任何远程武器。设计特点潜艇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代,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可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以至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有较强的突击威力;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攻击海上和陆上目标。

  • 上一篇:樱の花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