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尊尔

时间:2024-08-01 23:07:20 编辑:阿旭

元代书法名家有哪些人,各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元代书法名家有哪些人,各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如下:1、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宋代皇室后裔,后成为元朝大臣,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诸体皆精,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是王羲之书法的集大成者,不仅在元代,即使放在整个悠悠的书法历史上,赵孟頫也是最顶级的书法家。其一生笔耕不辍,代表作甚多,如《道德经》、《心经》、《与山巨源绝交书》、《胆巴碑》、《三门记》等,每一件书法作品都价值连城。2、鲜于枢:与赵孟頫并称“二妙”、“二杰”,是元代书坛和赵孟頫双峰并峙的书法家。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其书坛地位无论在当时还是直到今天,都是仅次于赵孟頫的元代书坛第二号人物。3、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由于与赵孟頫私交甚深,来往密切,因此其书法深受赵孟頫影响。到了晚年,邓文原疏于书法,导致其书法晚年没有太大进步,而且存世的书法作品也极少。4、康里子山:少数民族书法家,其书法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以行草见长,师法张旭、怀素,是元代书坛领袖。值得一提的是,康里子山虽是蒙古族人,但极力推崇汉族文化,元朝科举制就是在他努力下得以恢复,汉族的书画文化更令他着迷,在当时,他是最著名的“汉族通”。5、耶律楚材:辽国宗室,后事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有宰相之材。作为契丹族后裔,同样痴迷汉族文化,并大力推崇,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时期颜真卿和黄庭坚书风,雄放刚健、硬拙挺拔,以端严刚劲著称,有"河朔伟气",其书风与赵孟頫等人所提倡的书法理念完全不同,因此,其书法特点在元代极为罕见。6、杨维桢:元末书法家,诗书俱佳。其书法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与赵孟頫平和、资媚、秀美、曲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元代少有的脱离了赵孟頫影响的书法家。7、倪瓒:元末明初书法家,书画双绝。擅楷书,他的楷书简远萧疏,枯淡清逸。后世的文征明和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说:"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说: "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8、张雨:诗词文书画皆通,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字体楷草结合,俊爽清洒自成一格。其小楷书法欧阳询,又融入晋人笔法,使得其小楷灵动清秀。其书风对后世的文征明、王宠、王铎、黄道周、张瑞图等都产生了极大影响。9、欧阳玄:御用书法家,朝廷诏书都出自他手,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曾参与编撰《宋史》《辽史》《金史》,以行书、草书见长,师法苏轼。其书结体呈扁方,浑朴刚健,瘦劲挺拔。 在元末明初拥有极大影响力。10、饶介:以草书见长,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中的宋克、宋广都是其弟子。其书法宗晋唐,草书师法张旭、怀素、二王和康里子山。书法风格圆融畅朗,骨力清劲,飘逸洒脱。后世的文征明草书深受其影响。当时在苏州地区,饶介影响力为书家之最。

南京尊沃商贸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南京尊沃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办公用品、计算机及配件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徐巧云
成立时间:2009-11-18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11300009206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和燕路251号1幢1202房屋13室


元代书法家有哪些?

1、赵孟頫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2、鲜于枢鲜于枢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世,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鲜于枢善诗文,工书画。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3、康里巎巎康里巎巎,蒙古族康里部,元代著名书法家。自小博通群书。历任秘书监丞、礼部尚书、监群书内司、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制诰、知经筵事等职。其书法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4、欧阳玄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原籍居庐陵,至曾祖辈迁潭州之浏阳。湖广省试第一。延祐二年,登左榜乙卯科一甲进士第三名,初授承事郎。历任平江州同知,芜湖县尹。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性度雍容,含弘缜密,处己俭约,为政廉平。文章道德,卓然名世。5、危素危素(1303—1372年2月27日),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著有《吴草庐年谱》、《元海运志》、《危学士集》等。

鲜于枢的人物经历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读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军队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被“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到处奔波,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自负随意的性格,一开始就导致他与周围环境及上层当权者的种种冲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不合,则拂袖而去,为百姓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其墓位于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内(杭州城西森林公园)辟谣“赵孟頫迫害鲜于枢”鲜于枢生于蒙古定宗元年(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享年五十七岁;(1)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岁。他们相识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间往来二十四年之久。虽彼此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一有机会总要聚会,谈文说艺,乐此不疲。特别是在赵孟頫休病吴兴和在浙江儒学提举任上的时候,往来应该更加密切。本文试对鲜于枢、赵孟頫的行踪略作勾勒,以明他们之间的交往经过。鲜于枢和赵孟頫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用赵孟頫的原话来说“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他们不但“奇文既同赏,疑义或共析”,而且“绝妙晋唐帖”、“最后得玉钩”也一起“握手传玩余,欢喜见颜色。”(2)在赵孟頫尚未到京师之前,鲜于枢已经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扬赵孟頫,说他:神情简远,若神仙中人。在赵孟頫尚沉迷于宋高宗书法时,鲜于枢又一语惊醒梦中人:令其从右军入手。自此赵孟頫得书法大进,气韵格调,游刃于晋人之间,为他成为元代书坛的书坛巨擘奠定了基础。鲜于枢、赵孟頫均擅古琴。鲜于枢觅得许旌阳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两架古琴,并把“震余”送了赵孟頫。元朝初年,以杭嘉湖为中心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经常举行类似“雅集”的活动。一起论文说艺、赏书观画、聆听古琴为乐事。“雅集”的地方往往是富有收藏者的家中,鲜于枢的困学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参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遗民,如周密等;又有元朝的官吏,如乔篑成、仇锷等;既有书画名家,如赵孟頫、鲜于枢等,也有收藏家张谦等。

鲜于枢最好的行书

鲜于枢最好的行书为《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鲜于枢《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纸本,行书,纵32cm,横34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结体疏朗,笔势雄浑,与鲜于枢个人性情正相吻合。如柳贯所评:“公毅然美大夫,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挥毫结字,奇态横生,势有不可遏者。”此卷是鲜于枢大字行书的代表作品。鲜于枢以书法名世,文学成就在有元一代,虽不及虞(虞集)、杨(杨载) 、范(范梈)、揭(揭傒斯)所谓“元诗四大家”,但他以自己的才能与创作,赢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鲜于枢的楷书作品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德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卷后有翁方纲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帖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潘遵祁钞录《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著录。 在唐代,曾有二个大诗人写过《石鼓歌》,一是韦应物,一是韩愈。鲜于枢所写的《石鼓歌》是韩愈所作的七言诗。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无具体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虽设了三个疑点,但还是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韦、韩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所不同者,出于宣王时史籀手笔或秦臣手笔罢了。《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将其迁到汴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由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将石鼓迁到江南,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1956年在北京故宫展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大学)。现仿鼓在北京国子监。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宋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日本东京河井荃庐氏。鲜于枢行书《石鼓歌》传世有二件,一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作于大德五年辛丑,年45岁,伯机即逝于此年,盖绝笔也。书于经折纸上,裱为横卷。其二即此卷,虽无款,而笔法圆劲雍容,挥洒自如,望而知其为鲜于枢最成熟期之精品,且纸墨完洁,又胜大都会本一筹。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1、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2、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3、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原名珽,后改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懒瓒,变姓名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4、饶介(?-1367)字介之,号华盖山樵,又号醉翁,临川(在江西省)人。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为浙江宪佥,累升淮南行省参政。张士诚据吴,慕名造请,仍官原职。吴亡,俘至金陵被诛。饶介是元末著名文人、书法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友人释道衍评价他:“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一时俊流皆与交。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5、杨维桢(1296-1370)又作祯,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抱遗老人、铁笛道人,老铁贞、梅花道人等,诸暨枫桥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1、柳公权,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2、黄庭坚,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3、王羲之,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4、陆机,作品有:《平复帖》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1、赵孟頫

简介: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2、鲜于枢

简介:鲜于枢,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 “ 困学之斋 ” ,自号困 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

3、欧阳玄

简介:字元功,号圭斋,为欧阳修之后裔,元代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4、危素简介: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字太朴,号云林,唐朝抚州刺史危全 讽的后代。


元代书法家有哪些?

1、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书法家。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2、觉隐生卒年不详。初名文诚,更名本诚,字道元,一作道玄,后名道元,字觉隐。自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蜀畤坾公。嘉兴(一说四川)人,寓吴下。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又主本觉寺。居无常处,明洪武初尚在人世。品高洁,喜诙谐,善书画,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是有得于道而簸弄精光于笔墨间者。自云“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大为后人赞赏。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有《凝始子集》、《梦观集》行世。3、顾禄元末明初,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书法家。少有才名,嗜酒善诗,才情浪漫,有“西京诗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誉。精于隶书、行草。书法宗汉隶,结体工整,笔法圆转灵动,厚重古雅。著有《桐桥倚棹录》。4、赵麟(约1320-1374)字彦徵,赵孟之孙,赵雍次子,元代书法家。关于赵麟的生平,曾为江浙行省检校、莒州知州等职,当属元朝层次较低的官员。元末赵麟及其家族为避战乱,隐居在江、浙地区,入明亦不仕。5、张雨(1283—1350)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余弃家为道士,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皆工。6、边武生卒年不详,字伯京,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行草专学鲜于枢,时有乱真者,善墨戏花鸟,有枯木竹石图。

元朝著名书法家

  1、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鲜于枢,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以墨迹为主,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3、倪瓒,


赵孟頫代表作书法作品有哪些?

赵孟頫代表作书法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赵孟頫作品风格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其篆、籀、分、隶、楷、草诸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据明人宋濂记述,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

赵孟頫的书法一直被世人推崇,众人对他的书法作何赞誉呢?

赵孟頫的书法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可以把其他书法家的优点融为一炉。 同时对书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非常多的书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家,历史上对赵孟頫的评价参差不齐,错综复杂。 那么赵孟頫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在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后世的书法家如何评价他的书法,这是一个需要费力和判断力整理分析的问题。 前人说赵孟頫的字庸俗无骨,太广为人知、流畅,但这些评价作为宋室的后裔为人服务,往往是根据其人品得出的评价,值得深入探讨。 我对赵孟頫的书法爱好逐渐变化,从一开始的讨厌就觉得有点庸俗,渐渐被接受了越来越喜欢他的书法,偶尔提笔写他的草书楷书。 楷书作品多为后世所传,其中楷书作品为历代最为重要。 楷书的作品有《洛神赋》、《过秦论》、《汲黯传》、经书有《老子道德经》、《黄庭经》等。 后人还将赵孟頫归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颜柳欧赵》中的赵是赵孟頫。 其他三家都是唐代人,一个唐代是楷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其法度和水平是其他王朝所无法比拟的。但赵孟頫能进楷书四大家,就能证明楷书所取得的成就,元代书法深受赵孟頫的影响,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 在赵孟頫热心推动“二王”回归魏晋经典的传统活动中,他的朋友、家人、朋友、学生都受到他的影响浸染,形成了巨大而持久的“赵派”书风,他可能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吧。以上的回答,是我个人的想法,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评论或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