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袁派创始人袁雪芬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袁雪芬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嵊县 出生日期:1922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2011年2月19日 职业:越剧表演艺术家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代表作品:《双烈记》《西厢记》等 (历史lishixinzhi.com) 袁雪芬人物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人。 *** 党员。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 袁雪芬参与整理并主演了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编演了历史剧和现代剧《木兰从军》、《红粉金戈》等。1946年,演出了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 袁雪芬1953年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袁雪芬越剧流派 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袁雪芬1922年生于越剧故乡浙江嵊县,11岁时进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初学的是男班的丝弦正调腔,出科后与女子越剧四工腔时期的代表人物王杏花同台,唱腔受其影响比较大。1942年10月,袁雪芬倡导越剧改革,剧目多数为悲剧,越剧原来曲调单纯、活泼、跳跃的四工腔不能适应,袁雪芬从人物出发,在传统唱腔音调进行中,频繁地、重复地运用变音,就是7音,形成唱腔音调,逐渐形成一种激进的、下行的旋律的特点,呈现出哀怨深沉的唱腔格调。1943年1月的《断肠人》中“断肠人越想越断肠”这段唱就是代表。袁雪芬在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唱腔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初步形成了尺调腔的雏形,此后尺调腔逐渐丰富,不但使越剧唱腔在板式结构上得到了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也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为越剧音乐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并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袁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唱腔音调一般较为低沉哀怨,叙述性倾诉性比较强,但是袁雪芬很注意唱腔层次的变化,善于根据表达人物感情的需要,打破越剧严格的上下句对仗的格式,使唱腔音调平中出奇,柔中有刚,这时期的代表性唱段是《忠魂鹃血》中的痛责,《绝代艳后》中的冷宫和著名的“三哭”,即“香妃·哭头”、“梁祝·哭灵”、“一缕麻·哭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袁派又在塑造新的人物的音乐形象时有新的发展。1950年演出《相思树》的时候,袁雪芬与刘如曾合作,吸收越剧早期男班艺人支金相的唱腔因素,创造了能表达热烈、急切、犹豫、不安等复杂感情的“男调”。1953年在演出《西厢记》时,使用了典雅清丽的音乐语言和富有诗意的吟咏性唱腔,通过疏密相间的字位节奏,使唱腔变化更为丰富。 1958年在演出《双烈记·夸夫》时,又创造了新型的【六字调】,准确生动地塑造了巾帼英雄梁红玉的音乐形象。1959年演出《秋瑾》时,在“东渡”一场的【六字调】唱段中,吸收了【高拨子】的高亢音调和鲜明节奏,表现出秋瑾这位革命女杰刚毅豁达的性格。1962年演出《祥林嫂》时,在“千悔恨,万悔恨”这段【六字调】中,吸收了传统的【武林调】、【四明南词】、【宣卷调】等因素,加上细致的润腔处理,形成悲凉、叹息、自谴自责的音调,深刻表达了祥林嫂心灵备受折磨的痛苦。 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雪芬擅长依照人物的特定性格和感情创腔,不追求曲调的花梢,而注意以情带声,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在演唱上,她气息饱满,运腔婉转,喷口有力,吐字坚实而富有弹性,运腔中运用欲放又收、抑扬有致的处理,形成特有的韵味美。她常根据唱词的寓意,采用特殊的节奏形式,改变原来较为平稳的字位节奏,使唱腔和唱词语气紧密结合起来。如《西厢记》“赖婚”中的“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在“若不是”后面的拖腔中运用了后起半拍的特殊的节奏形式,形象地显露了莺莺一提到意中人时难以掩饰的喜悦;“琴心”中“宝髻玲珑”的“玲珑”二字和“身在墙东”的“墙东”二字,都采用了前切分音节奏,使唱腔旋律在流畅中有跌宕,平稳中有跳跃。
袁雪芬演唱的老越剧有哪些?
1、《西厢记》越剧《西厢记》,有人称其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是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剧目。该剧是根据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的故事。2、《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出演《梁祝哀史》。1953年,这个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3、《祥林嫂》近代剧,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共有两个版本越剧1和越剧2。该剧在1946年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导,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4、《香妃》取材自清初史料,并参照同名京剧、电影编写而成。写清朝初年清兵西征新疆,维吾尔族女子香妃的丈夫小和卓木酋长被杀,香妃被掳至北京。乾隆皇帝见其貌美且遍体生香,用各种手段诱使其顺服。但香妃心中牢记国恨家仇,宁死不屈。5、《相思树》钟泯、邵慕水1949年根据黄宗江同名电影剧本改编。1949年12月18日,雪声剧团首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导演程述尧,袁雪芬饰贞夫,魏凤娟饰韩凭。剧中“门前阵阵西北风”唱段,由袁雪芬与刘如曾合作,创造了新腔男调。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
陆锦花是越剧小生演员。上海少壮越剧团创建者,为该团团长。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为上海越剧院主要小生演员之一。开创小生流派“陆派”。【摘要】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案,您问题的答案是:原因是袁雪芬因旧病复发等多种原因,在梅龙镇酒家与雪声剧团全体人员举行话别会。陆锦花听完后,心里沉甸甸的。她预感到越剧姐妹将面临重新组合了。【回答】
袁雪芬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回答】
陆锦花是越剧小生演员。上海少壮越剧团创建者,为该团团长。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为上海越剧院主要小生演员之一。开创小生流派“陆派”。【回答】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为了节目效果。2.袁雪芬在演出时出现了失误,影响了整个剧团的声誉,因此陆锦花作为当时剧团的头牌小生,打了袁雪芬来维护剧团的尊严。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摘要】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提问】
陆锦花为什么打袁雪芬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为了节目效果。2.袁雪芬在演出时出现了失误,影响了整个剧团的声誉,因此陆锦花作为当时剧团的头牌小生,打了袁雪芬来维护剧团的尊严。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回答】
《西湖山水》越剧 歌词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山边枫叶红似染
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那时三月西湖春似绣
与许郎花前月下结鸾俦
实指望夫妻恩爱同偕老
又谁知风雨折花春难留
许郎他负心恩情薄
法海与我作对头
我与青儿金山寻访人不见
不由我又是心酸又是愁
难道他已遭法海害
难道他果真出家将我负
看断桥未断我寸肠断
一片深情付东流
越剧西湖山水还依旧原唱唱词伴奏
您好[鲜花],很高兴帮您解答:《西湖山水还依旧》选段节选自越剧神话剧《白蛇传》。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张茵的唱腔为最初流传者。《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2006年06月2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因取材自《白蛇传》,并以其为故事蓝本进行的改编与创作,再融合越剧本身的唯美表现形式,在广大越剧观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和流行面!【摘要】越剧西湖山水还依旧原唱唱词伴奏【提问】您好[鲜花],很高兴帮您解答:越剧西湖山水还依旧曲谱如下:【回答】【回答】您好[鲜花],很高兴帮您解答:《西湖山水还依旧》选段节选自越剧神话剧《白蛇传》。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张茵的唱腔为最初流传者。《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2006年06月2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因取材自《白蛇传》,并以其为故事蓝本进行的改编与创作,再融合越剧本身的唯美表现形式,在广大越剧观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和流行面!【回答】
袁雪芬的解释袁雪芬的解释是什么
袁雪芬的词语解释是:袁雪芬(1922-)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十一岁学艺,演正旦。1942年起在上海致力于越剧改革。1945年组建雪声剧团,演出越剧《祥林嫂》。唱腔旋律淳朴,表演细腻。擅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剧。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袁雪芬的词语解释是:袁雪芬(1922-)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十一岁学艺,演正旦。1942年起在上海致力于越剧改革。1945年组建雪声剧团,演出越剧《祥林嫂》。唱腔旋律淳朴,表演细腻。擅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剧。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注音是:ㄩㄢ_ㄒㄩㄝˇㄈㄣ。结构是:袁(上中下结构)雪(上下结构)芬(上下结构)。拼音是:yuánxuěfēn。袁雪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袁雪芬的成语抱蕙兰芬吐蔷薇刺鸿飞雪爪担雪塞井洪炉点雪芬芳馥郁斗霜傲雪报仇雪耻袁安高卧关于袁雪芬的词语滚雪球担雪塞井遗芬余荣百世流芬报仇雪耻风雪交加芬芳馥郁鸿飞雪爪袁安高卧遗芬剩馥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袁雪芬的详细信息
袁雪芬的意思袁雪芬的意思是什么
袁雪芬的词语解释是:袁雪芬(1922-)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十一岁学艺,演正旦。1942年起在上海致力于越剧改革。1945年组建雪声剧团,演出越剧《祥林嫂》。唱腔旋律淳朴,表演细腻。擅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剧。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袁雪芬的词语解释是:袁雪芬(1922-)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十一岁学艺,演正旦。1942年起在上海致力于越剧改革。1945年组建雪声剧团,演出越剧《祥林嫂》。唱腔旋律淳朴,表演细腻。擅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剧。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拼音是:yuánxuěfēn。注音是:ㄩㄢ_ㄒㄩㄝˇㄈㄣ。结构是:袁(上中下结构)雪(上下结构)芬(上下结构)。袁雪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袁雪芬的成语报仇雪耻斗霜傲雪袁安高卧洪炉点雪鸿飞雪爪芬芳馥郁抱蕙兰芬吐蔷薇刺担雪塞井关于袁雪芬的词语滚雪球鸿飞雪爪遗芬馀荣报仇雪耻担雪塞井洪炉点雪百世流芬风雪交加斗霜傲雪袁安高卧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袁雪芬的详细信息
袁雪芬唱腔选集的介绍
选集了袁雪芬在《方玉娘哭塔》、 《断肠人》、 《香妃》、《梁祝》、《一缕麻》、《忠魂鹃血》、《绝代艳后》、《山河恋》、《相思树》、《白蛇传》、《盘夫》、《双烈记》、《秋瑾》、《西厢记》、《火椰村》、《祥林嫂》等剧中的唱腔24段,1987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列为“戏曲名家唱腔丛书”出版,刘如曾作序,李梅云编选和评注,简要地介绍了袁雪芬的艺术经历和唱腔特色,以及她对发展越剧唱腔所作的贡献。
越剧袁派的创始人是袁雪芬
袁派越剧是中国现代越剧的主要流派之一,被誉为“越剧皇家剧团”。袁雪芬是袁派越剧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越剧的“祖师母”。
袁雪芬于1910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县瓯海镇的一个戏剧世家中。从小对戏剧充满热爱,母亲是曲艺传人,父亲是唱腔演员,祖父更是著名的评剧演员。
袁雪芬13岁时开始学习越剧,跟随当时的著名越剧演员李香凝学习唱腔和表演。在李香凝的指导下,袁雪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她的唱腔悠扬优美,表演充满情感,特别是在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方面更是无人可比。
1940年代初期,袁雪芬成为上海电影公司的一名演员,开始涉足电影和广播等媒体的表演。在这些媒体的平台上,袁雪芬获得了更多练兵的机会和更多的粉丝。
袁雪芬的越剧艺术风格逐渐被称为“袁派”,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牡丹亭》《窦娥冤》等。她教授的弟子日益壮大,如杨小楼、梅兰芳、陆锦花等,使得袁派风格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袁雪芬于199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她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和一个优美、细腻、充满女性柔情的越剧艺术传承。袁雪芬的越剧艺术成就,是中国现代戏曲艺术中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