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蚱蜢火箭

时间:2024-08-02 14:33:23 编辑:阿旭

蚱蜢火箭的火箭简介

“蚱蜢”火箭使用了全新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VTVL)概念,SpaceX航天公司希望凭借该技术打造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这样在运载火箭发射后就可以自动降落在预定场地上,不需要从海洋中人工打捞火箭助推器或者其他部件。这项技术有助于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甚至使火箭可以完成可重复使用。SpaceX航天公司希望将垂直起飞垂直降落技术安装到下一代的“猎鹰”火箭上。

有关美国

受诸多因素影响,美国的死刑犯大多数不是立即执行。有些死刑犯,从判决到执行常常要等很多年,甚至老死在囚室。佛罗里达州立监狱里就有这么一位:死刑犯阿尔佛德1974年4月11日因杀人被判死刑,当时他二十七岁。如今,他已在死囚室内度过了三十六年,是美国关在死囚室里时间最长的犯人。

1973年6月18日,佛罗里达州希尔斯堡的一栋民宅内,发生了一起惨案。五十三岁的葛洛莉亚被发现死在卧室内,她三十六岁的女儿安妮死在客厅过道,十八岁的外孙女琳恩死在厨房。三人都被人用尼龙绳勒死,琳恩死前还被强暴。警方很快锁定凶手,并将其缉拿归案。这个人,就是阿尔佛德。

法院很快判了阿尔佛德死刑,但他的精神病史,却让执行一拖再拖。阿尔佛德曾患有精神分裂症,多次逃出精神病院。在逃跑期间,他曾经绑架并强暴了一名十岁的女孩。1971年,他再度从医院逃走,后来在葛洛莉亚家制造了血案。接下来的几年中,阿尔佛德一会儿被送去诊断,一会儿又转回囚室。阿尔佛德也曾上诉,但被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驳回,1998年,联邦最高法院也拒绝审核这个案子。最终,案子没人管了。有人说,当局也许就是希望“让他在死囚牢里烂掉”了事。

判了死刑,却一直活着,这种情况在美国正变得十分普遍。在美国的五十个州中,目前有三十四个州实行死刑,超过三千二百名死刑犯正在等待处决。但他们中很多人都已在牢里关押了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10年2月,九十四岁的纳什在亚利桑那州监狱自然死亡,成为美国“老死”狱中年龄最大的死刑犯。纳什三十二岁时因枪击警察被判入狱二十五年。出狱后再度开枪杀人,被判终身监禁。六十七岁成功越狱后又开枪杀人,被判死刑,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执行,最后监狱为他“养老送终”。

2008年9月2日,佐治亚州死刑犯阿尔德曼被带到了监狱长办公室,等待他的是一份死刑执行令。他没有机会返回死囚牢房和大家告别,就被送进了“死刑等候室”,两星期后的9月16日,一支毒针送他上了路。

1974年9月,阿尔德曼的妻子芭芭拉死在自己的车里。阿尔德曼被捕,佐治亚州法院后来以杀人罪判处他死刑。这个案子的复杂之处在于证据不确凿,被控同案犯的布朗先是承认自己杀了芭芭拉,后来又翻供说是阿尔德曼雇他杀人,而布朗是个吸毒者,很多人怀疑他的话,并坚信阿尔德曼无辜。于是,案子经过多次上诉,反复调查,阿尔德曼在死囚牢内生活了将近三十四年后,最终被处决。他因此成为美国最终被处决的、“等死”时间最久的死刑犯。

判了死刑不执行,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美国死刑案的起诉和审理都相当复杂,判决之后还有多轮上诉复核程序,“走程序”的时间十分漫长。死刑犯还有一道请求赦免的必经程序,而州长有权免其一死。州长们的赦免往往出于各种考虑,包括顾忌州内反对死刑的民意,以及“宁可放错,不愿杀错”,等等。

其次,不断增多的误判也在加剧着人们对死刑执行的担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詹姆士博士十年前就组织过调查,研究了1973年至1995年的四千五百七十八个死刑案例,结论是:美国死刑案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属错判。

很多学者认为,死刑不能“落实”,对犯罪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而现在美国的死刑,在不少州有名无实。而且,长期关押死刑犯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在加利福尼亚州,每个死刑犯每年要花费纳税人九万美元,比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开支高得多。


火箭在太空中,为什么要关了发动机还能跑?

动机为火箭提供推力,摆脱引力,引力又是有范围的离开引力范围,火箭在无引力环境利用自身惯性前进,理论上说没有外力作用不会停止。探空火箭是用于将科学仪器以抛物线轨迹送入地球大气层的上部区域,使其进入近地空间的一种火箭。探空基本结构火箭包括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稳定尾翼等。大多数探空火箭为单级或两级火箭,也有为3级、4级的。动力装置通常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简化和缩短发射操作时间。扩展资料:无论固体运载火箭还是液体运载火箭,无论单级运载火箭还是多级运载火箭,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均包括结构系统(又称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又称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主系统的可靠与否,将直接影响运载火箭飞行的成败。此外,运载火箭上还有一些不直接影响飞行成败并由箭上设备与地面设备共同组成的系统,例如遥测系统、外弹道测量系统、安全系统和瞄准系统等。箭体结构是运载火箭的基体,它用来维持火箭的外形,承受火箭在地面运输、发射操作和在飞行中作用载火箭上的各种载荷,安装连接火箭各系统的所有仪器、设备,把箭上所有系统、组件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

火箭在太空中,为什么要关了发动机还能跑?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用数学语言表达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见下图:达到轨道速度后关闭发动机的火箭(实际应该考察的是火箭的有效载荷),处于仅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状态,且地球引力与其运动方向近似垂直。此时,地球引力为火箭提供轨道向心力,火箭则保持近似匀速圆周运动的状态。当然,由于稀薄大气的存在,火箭在近地轨道空间运动并非完全不受到阻力,所以其运动速度会有缓慢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火箭具有的总机械能会逐渐减少。如果没有补充,它的轨道高度就会因此逐渐下降,最终坠入稠密大气而被烧毁。

有哪些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是指关于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和新闻。当前,全球各地的发展和变化都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关心。下面就是当前的一些国际热点新闻。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令人担忧的事情之一,就是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已经感染了全球数百万人,导致数十万人死亡。这个疫情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美国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在美国总统选举之前,特朗普政府采取了许多行动,包括与中国的贸易战,移民政策的改变和与伊朗的紧张关系。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担忧,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另外,欧洲移民和难民危机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自2015年以来,欧洲已经接收了数百万来自战争和贫困地区的难民和移民。然而,这种大规模移民正在对欧洲的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不稳定因素。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在全球范围内,环保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总之,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国际新闻都会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无论是全球经济、社会问题或是环境保护,它们都需要全球人民共同面对和解决。

国际新闻

ooo一名收破烂的老人不小心划破了一年轻女子的牛仔裤,因拿不出对方要求的50元赔偿,老人下跪十次。
  老人手裏只有8元零4毛.
当记者赶到德外大街高等教育出版社门口发现,一个穿灰色羽绒服的中年妇女正在推搡一名衣著破烂的老人,嘴裏喊著:“赶紧赔钱!”周围上百名路人围观。

 旁边站著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蓝色牛仔裤腿处被划开了一条两三厘米长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泪水不停地恳求著,手裏捏著一叠毛票,总共8元零4分。

 “不就破一个小口子吗,至於这样为难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观路人纷纷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面对路人的指责,中年妇女毫不在意,坚决要让老人赔钱。

  据了解,当时这对母女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处,刚好老人骑三轮车拐弯,车上的铁丝将年轻女子的裤子剐了一个小口。女子的母亲要求老人赔她50元。

无奈之下,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不想对方丝毫没有反应,老人连续下跪十次。

  这一下把围观的群众惹怒了,在附近大厦当保安的武先生愤怒地说:“对待这样一个年迈的老人,她们真是欺人太甚。”说完,他将口袋裏的23元钱塞在老人手裏。

  记者试图采访这对母女时,该中年女子说:“甭理她。”

  路人为老人凑钱赔偿.

  在老人恳求和解未果的情况下,中年妇女最终拨通110报警。5点50分左右,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进行调解,但该中年妇女认为赔偿的钱不够,拒绝和解。这时,围观群众自发掏出钱来,一元、两元、十元……最后凑够了50元。

  老人再次向围观群众下跪,并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中年女子拿到钱后,拉著女儿一声不吭离开了。

  当时围观的群众纷纷表示赔偿50元的结果对老人不公平。民警也表示无奈,称这是民事纠纷,他们只能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同样是人,为什么要践踏他人的尊严呢???
赶紧的,看了的都给我转了!什么论坛博客的!全给转了,我就不信了,这舆论还不把她们给治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事儿!我这里替那老人谢谢各位了啊!!!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哪些方面领先中国?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有四个方面领先中国:一、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猎鹰9号火箭的灰背隼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虽然不高,但在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尤其是上面级的改进型灰背隼的比冲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45秒。二、在箭体结构和材料上猎鹰9号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面应用高强度的2195铝锂合金的火箭,结构质量很低,第二级箭体都仅有3吨。三、燃料上在剩余燃料管理上猎鹰9号火箭同样出色,这些技术使猎鹰9号火箭在使用比冲一般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情况下,运载系数和全面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天顶2号火箭不相上下。四、在运载能力上猎鹰9号火箭的地球低轨道(LEO)的运输能力,高于中国现有任何一种LEO轨道运载火箭。今年4月1日宣布的重型猎鹰火箭,LEO运载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45吨,如果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53吨,这个运载能力远远高于各国现有运载火箭的运力,是美国航天飞机和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2倍。用首席执行官Elon Musk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创新的成功。

如何看待SPACE X在技术上领先中国的火箭技术?

中国航天比SpaceX涵盖的面多太多了,所以这两者没有可比的意义。两者重叠的业务有火箭、载人飞船、星链卫星和火星探索,火星探索对于SpaceX来说也是在研究火箭阶段,其他的方面因为有美国的深厚积累,也不需要从头积累,(像美国已经成功登陆火星8次,中国的天问一号才刚刚踏上探索火星的征程),所以SpaceX的火星探索暂时归纳到火箭里。星链卫星现在也有很大的争议性,有人说就是占位去的,有的说是因为中国5G发展到美国前面了,所以他们直接搞卫星通信,前景还不太明朗,所以这个东西也不聊。火箭结构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屡败屡战的SpaceX:揭秘马斯克和他背后的科研力量

“能与马斯克共事的都是他的同类”

说起SpaceX的成功,不得不提其推进部门首席技术官汤姆·穆勒,他是这家公司的1号员工。穆勒曾在美国著名的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TRW)工作了15年。在航天、电子、 汽车 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的TRW开发了很多航天器,最著名的产品当数阿波罗登月飞船着陆动力系统。

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网站曾刊文说,遇到马斯克前,穆勒逐渐感觉自己许多关于发动机设计的想法在TRW的日常工作中没有施展的空间。为满足自己的“创新灵感”,他开始自己制造发动机,将它们装到飞机机身上,与“反应研究俱乐部”(RSS)的其他成员一道在莫哈维沙漠启动。RSS是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业余火箭俱乐部,许多成员都是航天公司的员工,他们会在洛杉矶定期聚会。

从2001年下半年起,穆勒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自行研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制造的地点先是在自己的车库,后来挪到朋友的仓库。该发动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业余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重量达80磅,能产生1.3万磅的推力。2002年初,穆勒在这个仓库里与马斯克相遇,后者看了发动机后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能造比这个更大的吗?”之后,穆勒加入了SpaceX。据说,当时马斯克为寻找火箭设计师搜索过很多人的资料,而他对穆勒亲手制造并测试火箭发动机的经验及其过往的工作经历十分欣赏。在TRW期间,穆勒曾主持TR-106发动机研发,这是个超大推力、追求低成本的液氧液氢发动机。

在穆勒的领导下,“梅林”火箭发动机于2003年10月首次试车,但遭遇失败,经过15个月的改进迎来试验成功。“梅林”发动机用于“猎鹰1号”“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拥有极高的可靠性,截至今年8月,最新版本的“梅林”1D保持930多次飞行未发生事故的纪录。“TRW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却只有一个很小的部门,”穆勒曾对媒体说,“但在这里,我算是国王。”

美国《洛杉矶时报》说,肖特维尔曾在航空航天公司的埃尔塞贡多研究中心工作了10年,其间,她撰写了数十篇论文,涉及小型航天器概念设计、航天飞机集成和再入飞行器操作风险等各种主题。1998年,她又到一家低成本火箭制造商的空间系统部门担任主管。2002年,经过仅仅几分钟的交谈,马斯克就决定给肖特维尔业务拓展副总裁的职位,后者成为SpaceX的11号员工。

肖特维尔是将SpaceX从破产边缘拯救回来的关键人物。2008年8月,SpaceX经历“猎鹰1号”运载火箭第三次试飞失败后,马斯克面临崩溃。当时,肖特维尔向客户说明他们的发射是成功的,要做的只是修复一台“猎鹰1号”以及在一二级火箭分离方面花些时间。在接下来的9月,试验成功了,12月,徘徊在生死边缘的SpaceX获得NASA的合同。之后,马斯克提拔肖特维尔为公司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没有她,我们根本做不到现在这样。”马斯克曾这样评价。

也有一批技术精英已经离开SpaceX,比如公司创始成员、曾在麦道飞行公司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克里斯·汤普森;曾在波音公司当了15年德尔塔火箭测试主管的蒂姆·布萨,他被认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火箭测试员;以及今年跳槽至波音的真纳·侯赛因,他是SpaceX公司软件工程副总裁,同时也担任过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工程副总裁。

据美国 科技 网站TechCrunch报道,侯赛因曾领导“猎鹰”“重型猎鹰”“载人龙”等飞行器的发射控制软件开发项目,这些工作支持了SpaceX的40次火箭发射、10次“龙”飞船任务以及24次成功着陆。对于马斯克而言,2014年才加入公司的侯赛因贡献巨大,辗转于特斯拉和SpaceX之间的那段经历反映出他超强的抗压能力。

有媒体报道称,马斯克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为SpaceX工作的普通工程师几乎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他经常去顶尖大学亲自打听那些成绩最棒的孩子,甚至打电话给他们,发出“共同实现梦想”的邀请。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SpaceX大约有8000名员工。

“试错非常重要”

“其次,SpaceX本身具有硅谷精神与互联网基因,这给航天系统工程领域注入了新活力。”黄志澄分析说,传统的航天系统工程主张在前期设计中暴露尽可能多的风险,以降低错误成本,因此在前期设计阶段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SpaceX则更强调每一次完整迭代之后产生的经验,这种走完多次“设计、开发、测试”流程所需的成本已经大幅低于上个世纪,而且每一次完整迭代带来的经验实际上意味着降低了项目的整体成本。

SpaceX的成功就基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2006年3月,SpaceX第一次发射火箭“猎鹰1号”,在点火25秒后,凝聚工作团队多年心血的火箭重重砸在发射场地上;一年之后的第二次发射坚持的时间久了一些——升空大约5分钟后火箭发生燃烧、爆炸;2008年8月和9月,SpaceX又连续进行两次火箭“猎鹰1号”发射试验,最终在第二次试射中成功。

黄志澄认为,SpaceX的成功还在于它采用扁平集约管理机制,让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高效工作,并可及时进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员协同,最大程度地简化决策制定和传递流程。SpaceX实行副总裁带领项目制,根据项目需求和特点组建,各领域的员工平等参与技术研讨、设计和开发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员效用。

“没有NASA,可能就没有现在的SpaceX”

在那娜看来,马斯克的成功“或多或少也有些运气的成分在”,因为其发展的领域刚好都是美国政府支持的行业。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马斯克团队能获得国家拨款,继承NASA退役的航天飞机,将该机构顶尖的专业人才和科研设备收入麾下,其所消耗的资源是俄罗斯研发成本的数倍。

“没有NASA,可能就没有现在的SpaceX。”美国作家阿什莉·万斯在其关于马斯克的传记中讲述道,从2006年至2008年,SpaceX经历了3次“猎鹰1号”火箭发射失败。尽管2008年9月的第4次成功了,但该公司在那年年底仍面临破产风险,12月,马斯克用尽了所有能借到的贷款。然而在圣诞节的前两天,NASA宣布将价值16亿美元的空间站运输合同给了SpaceX,后者得以继续运营。此前两年,也就是2006年,SpaceX已获得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

BBC称,2010年,NASA为奥巴马政府的载人航天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2014年,SpaceX和波音成为该项目中仅有的两家公司,它们与NASA订立了相关合同。NASA亦为SpaceX的火箭和飞船研发提供大量支持,对其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以支持“猎鹰”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测试。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仅为了这次载人“龙”飞船发射,NASA前前后后给SpaceX提供了31亿美元用于研发。另外,不少NASA科学家也加入该公司任职。美国彭博社说,最近刚从NASA退休的比尔·格斯登迈尔开始到SpaceX担任顾问,此前他在航天飞机项目工作了42年。黄志澄告诉《环球时报》,当SpaceX 2009年宣布新增宇航员安全和任务保证部时,他们聘请了NASA的宇航员肯内斯·鲍威索克斯作为该部门的主管及公司副总裁。

有分析认为,SpaceX的成功也得益于美国军民高度融合的环境。据路透社报道,2015年5月,美国军方向SpaceX颁发认证,允许其进入美国军用发射市场,发射军事卫星以及执行和国防安全相关的太空任务。2016年起,该公司开始与美国空军合作,后者授予8300万美元的卫星发射合同。另外,美国空军为SpaceX 新一代液氧甲烷发动机Raptor的研制提供资助,预计总投资额为6100万美元,约占SpaceX总投资额的1/3。

SpaceX的经验能为中国航天带来怎样的启示?“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说,美国航天界没有国营企业,只能分出传统的航天公司和新兴的创业公司,而中国有一家强大的航天国企——航天 科技 集团,它已有60多年的 历史 ,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一大批精英人才。他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新型的举国体制。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中国要加紧对国营企业的改革力度,大幅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鼓励 社会 资本进入中国的商业航天市场,培育一批新兴的民营航天企业。


屡败屡战的SpaceX,揭秘马斯克和他背后的科研力量

来源:环球时报 “能与马斯克共事的都是他的同类” 说起SpaceX的成功,不得不提其推进部门首席技术官汤姆·穆勒,他是这家公司的1号员工。穆勒曾在美国著名的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TRW)工作了15年。在航天、电子、 汽车 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的TRW开发了很多航天器,最著名的产品当数阿波罗登月飞船着陆动力系统。 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网站曾刊文说,遇到马斯克前,穆勒逐渐感觉自己许多关于发动机设计的想法在TRW的日常工作中没有施展的空间。为满足自己的“创新灵感”,他开始自己制造发动机,将它们装到飞机机身上,与“反应研究俱乐部”(RSS)的其他成员一道在莫哈维沙漠启动。RSS是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业余火箭俱乐部,许多成员都是航天公司的员工,他们会在洛杉矶定期聚会。 从2001年下半年起,穆勒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自行研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制造的地点先是在自己的车库,后来挪到朋友的仓库。该发动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业余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重量达80磅,能产生1.3万磅的推力。2002年初,穆勒在这个仓库里与马斯克相遇,后者看了发动机后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能造比这个更大的吗?”之后,穆勒加入了SpaceX。据说,当时马斯克为寻找火箭设计师搜索过很多人的资料,而他对穆勒亲手制造并测试火箭发动机的经验及其过往的工作经历十分欣赏。在TRW期间,穆勒曾主持TR-106发动机研发,这是个超大推力、追求低成本的液氧液氢发动机。 在穆勒的领导下,“梅林”火箭发动机于2003年10月首次试车,但遭遇失败,经过15个月的改进迎来试验成功。“梅林”发动机用于“猎鹰1号”“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拥有极高的可靠性,截至今年8月,最新版本的“梅林”1D保持930多次飞行未发生事故的纪录。“TRW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却只有一个很小的部门,”穆勒曾对媒体说,“但在这里,我算是国王。” 美国《洛杉矶时报》说,肖特维尔曾在航空航天公司的埃尔塞贡多研究中心工作了10年,其间,她撰写了数十篇论文,涉及小型航天器概念设计、航天飞机集成和再入飞行器操作风险等各种主题。1998年,她又到一家低成本火箭制造商的空间系统部门担任主管。2002年,经过仅仅几分钟的交谈,马斯克就决定给肖特维尔业务拓展副总裁的职位,后者成为SpaceX的11号员工。 肖特维尔是将SpaceX从破产边缘拯救回来的关键人物。2008年8月,SpaceX经历“猎鹰1号”运载火箭第三次试飞失败后,马斯克面临崩溃。当时,肖特维尔向客户说明他们的发射是成功的,要做的只是修复一台“猎鹰1号”以及在一二级火箭分离方面花些时间。在接下来的9月,试验成功了,12月,徘徊在生死边缘的SpaceX获得NASA的合同。之后,马斯克提拔肖特维尔为公司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没有她,我们根本做不到现在这样。”马斯克曾这样评价。 也有一批技术精英已经离开SpaceX,比如公司创始成员、曾在麦道飞行公司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克里斯·汤普森;曾在波音公司当了15年德尔塔火箭测试主管的蒂姆·布萨,他被认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火箭测试员;以及今年跳槽至波音的真纳·侯赛因,他是SpaceX公司软件工程副总裁,同时也担任过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工程副总裁。 据美国 科技 网站TechCrunch报道,侯赛因曾领导“猎鹰”“重型猎鹰”“载人龙”等飞行器的发射控制软件开发项目,这些工作支持了SpaceX的40次火箭发射、10次“龙”飞船任务以及24次成功着陆。对于马斯克而言,2014年才加入公司的侯赛因贡献巨大,辗转于特斯拉和SpaceX之间的那段经历反映出他超强的抗压能力。 有媒体报道称,马斯克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为SpaceX工作的普通工程师几乎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他经常去顶尖大学亲自打听那些成绩最棒的孩子,甚至打电话给他们,发出“共同实现梦想”的邀请。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SpaceX大约有8000名员工。 “试错非常重要” “其次,SpaceX本身具有硅谷精神与互联网基因,这给航天系统工程领域注入了新活力。”黄志澄分析说,传统的航天系统工程主张在前期设计中暴露尽可能多的风险,以降低错误成本,因此在前期设计阶段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SpaceX则更强调每一次完整迭代之后产生的经验,这种走完多次“设计、开发、测试”流程所需的成本已经大幅低于上个世纪,而且每一次完整迭代带来的经验实际上意味着降低了项目的整体成本。 SpaceX的成功就基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2006年3月,SpaceX第一次发射火箭“猎鹰1号”,在点火25秒后,凝聚工作团队多年心血的火箭重重砸在发射场地上;一年之后的第二次发射坚持的时间久了一些——升空大约5分钟后火箭发生燃烧、爆炸;2008年8月和9月,SpaceX又连续进行两次火箭“猎鹰1号”发射试验,最终在第二次试射中成功。 黄志澄认为,SpaceX的成功还在于它采用扁平集约管理机制,让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高效工作,并可及时进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员协同,最大程度地简化决策制定和传递流程。SpaceX实行副总裁带领项目制,根据项目需求和特点组建,各领域的员工平等参与技术研讨、设计和开发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员效用。 “ 没有NASA,可能就没有现在的SpaceX” 在那娜看来,马斯克的成功“或多或少也有些运气的成分在”,因为其发展的领域刚好都是美国政府支持的行业。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马斯克团队能获得国家拨款,继承NASA退役的航天飞机,将该机构顶尖的专业人才和科研设备收入麾下,其所消耗的资源是俄罗斯研发成本的数倍。 “没有NASA,可能就没有现在的SpaceX。”美国作家阿什莉·万斯在其关于马斯克的传记中讲述道,从2006年至2008年,SpaceX经历了3次“猎鹰1号”火箭发射失败。尽管2008年9月的第4次成功了,但该公司在那年年底仍面临破产风险,12月,马斯克用尽了所有能借到的贷款。然而在圣诞节的前两天,NASA宣布将价值16亿美元的空间站运输合同给了SpaceX,后者得以继续运营。此前两年,也就是2006年,SpaceX已获得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 BBC称,2010年,NASA为奥巴马政府的载人航天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2014年,SpaceX和波音成为该项目中仅有的两家公司,它们与NASA订立了相关合同。NASA亦为SpaceX的火箭和飞船研发提供大量支持,对其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以支持“猎鹰”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测试。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仅为了这次载人“龙”飞船发射,NASA前前后后给SpaceX提供了31亿美元用于研发。另外,不少NASA科学家也加入该公司任职。美国彭博社说,最近刚从NASA退休的比尔·格斯登迈尔开始到SpaceX担任顾问,此前他在航天飞机项目工作了42年。黄志澄告诉《环球时报》,当SpaceX 2009年宣布新增宇航员安全和任务保证部时,他们聘请了NASA的宇航员肯内斯·鲍威索克斯作为该部门的主管及公司副总裁。 有分析认为,SpaceX的成功也得益于美国军民高度融合的环境。据路透社报道,2015年5月,美国军方向SpaceX颁发认证,允许其进入美国军用发射市场,发射军事卫星以及执行和国防安全相关的太空任务。2016年起,该公司开始与美国空军合作,后者授予8300万美元的卫星发射合同。另外,美国空军为SpaceX 新一代液氧甲烷发动机Raptor的研制提供资助,预计总投资额为6100万美元,约占SpaceX总投资额的1/3。 SpaceX的经验能为中国航天带来怎样的启示?“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说,美国航天界没有国营企业,只能分出传统的航天公司和新兴的创业公司,而中国有一家强大的航天国企——航天 科技 集团,它已有60多年的 历史 ,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一大批精英人才。他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新型的举国体制。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中国要加紧对国营企业的改革力度,大幅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鼓励 社会 资本进入中国的商业航天市场,培育一批新兴的民营航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