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是什么?
近日发现一名里约奥运会的随团外籍教练,刚刚返回国之后,出现了恶心、发烧、肌肉肌肉_痛症状,经登革热快筛呈现阴性反应,医院不敢掉以轻心,已将血液检体送中央检验。据了解,这名外籍教练是今天出现发烧、恶心、肌肉_痛症状,他就医时有表达刚从巴西返国,院方马上为他做登革热快筛,初步快筛结果呈阴性反应。医生担心恐为寨卡病毒,为求慎重,已将这名教练的血液检体送中央疾管署检验,结果将由疾管署发布。那么,寨卡病毒到底是什么呢?其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1、寨卡病毒一、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二、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三、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目前本土居民感染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多米尼加等。2、临床表现一、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二、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三、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四、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五、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3、传播途径一、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二、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三、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4、如何治疗一、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二、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只需减少体力活动。另外,需要多饮水。三、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5、如何预防如果你不是孕妇,近期又不得不去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是防蚊,避免户外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如果是长期在当地工作的话,要注意保证周围没有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等。6、区分登革和寨卡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诊断寨卡病毒主要依据:一、血液中是否有寨卡病毒核酸,2-5天(宽泛一些3-7天)采血阳性率较高,超出这一时间范围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二、通过血清学诊断,在病人出现发热症状4天之后,检查寨卡病毒中和抗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为同属,会有交叉免疫反应。单纯寨卡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滴度会明显升高,大于登革病毒的4倍以上。
寨卡病毒是什么
1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2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3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4 塞卡病毒对新生儿的危害 寨卡病毒虽然对成人危害不大,然而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塞卡病毒后,病毒会感染孕妇后,可能会导致胎盘感染,并进一步可导致胎儿畸形和脑损伤。其产下的新生儿会出现小头症状,患有该病的婴儿头部会比一般正常大小略小,婴儿脑部也有可能出现发育不完全的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甚至还会引起死亡。
寨卡病毒病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以蚊虫为传播途径传播的病毒,这种病毒会对皮肤、肌肉、神经、关节等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危害极大,这种病毒目前没有有效预防疫苗,截止到2016年2月17日已蔓延至34个国家,在2016年5月15日,我国的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期寨卡病毒感染案列,这两名感染者都是从疫情区回国者。病毒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难道要对病毒一无所知吗?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寨卡病毒。1、传播方式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携带这种病毒的蚊虫、虱子等虫类叮咬传播,以蚊虫传播为主要途径。而且一旦感染了这种病毒,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也会感染这种病毒,所以这种病毒一旦爆发,传播十分迅速。2、预防方法这种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所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病毒是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蚊虫与人体接触,做好蚊虫隔离工作和消灭工作,清理容易滋生蚊子的缓解,来减少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无论什么人一旦出现了这种病毒的病症,需要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进行隔离防治工作,以免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需要尽早治疗。3、症状表现这种病毒潜伏期不明,如果发作后症状较轻,在2-7天会自动痊愈,但是大多情况无法自愈,主要表现的轻微症状有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肌肉酸痛、头痛、眼眶铜、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这种病毒还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并发症,症状根据病情而定。这种疾病对婴幼儿危害极大,会导致幼儿先天发育畸形,以小头畸形居多。4、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疾病,退热可以采用乙酰氨基酚,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具体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所以一旦发现感染,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
寨卡病毒是什么?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近日发现一名里约奥运会的随团外籍教练,刚刚返回国之后,出现了恶心、发烧、肌肉肌肉_痛症状,经登革热快筛呈现阴性反应,医院不敢掉以轻心,已将血液检体送中央检验。据了解,这名外籍教练是今天出现发烧、恶心、肌肉_痛症状,他就医时有表达刚从巴西返国,院方马上为他做登革热快筛,初步快筛结果呈阴性反应。医生担心恐为寨卡病毒,为求慎重,已将这名教练的血液检体送中央疾管署检验,结果将由疾管署发布。那么,寨卡病毒到底是什么呢?其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1、寨卡病毒一、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二、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三、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目前本土居民感染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多米尼加等。2、临床表现一、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二、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三、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四、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五、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3、传播途径一、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二、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三、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4、如何治疗一、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二、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只需减少体力活动。另外,需要多饮水。三、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5、如何预防如果你不是孕妇,近期又不得不去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是防蚊,避免户外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如果是长期在当地工作的话,要注意保证周围没有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等。6、区分登革和寨卡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诊断寨卡病毒主要依据:一、血液中是否有寨卡病毒核酸,2-5天(宽泛一些3-7天)采血阳性率较高,超出这一时间范围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二、通过血清学诊断,在病人出现发热症状4天之后,检查寨卡病毒中和抗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为同属,会有交叉免疫反应。单纯寨卡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滴度会明显升高,大于登革病毒的4倍以上。
寨卡病毒导致的小头症是否与基因突变有关?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症估计不是因为基因突变。楼上的回答字数挺多,也讲了很多科普知识,但没给结论,看得我恶心。明明依靠专业知识,分析一下,这种问题可以给结论的。首先确定的是,病毒感染孕妇之后可以感染胎儿,至于不论是怎么越过胎血屏障,也大概不会引起基因层面的改变。其次可以确定的,胎儿生长发育迅速,被病毒感染引起一系列病变,组织水肿坏死等等,等胎儿坏死的脑和头骨组织被清楚掉之后,脑袋可不酒变小了。至于这些过程中有没有引起胎儿基因突变,不是重点,并且大概没有。不过有种理论是人的基因序列中有大段都来自感染过人类的病毒。
寨卡病毒导致的小头症是否与基因突变有关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什么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成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经过,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扩展资料:四肢迟缓性瘫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最主要症状,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双上肢和颅神经,肌张力低下,近端常较远端重。通常在数日至2周内病情发展至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危及生命。一般较运动障碍轻,但常见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烧灼感等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约30%的患者有肌肉痛,感觉异常,可呈手套袜子型分布,振动觉和关节运动觉通常保存。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格林巴利综合症症状 专家帮您解析
黄病毒的简介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虫媒病毒(arbovirus)B组。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这类病毒结构相似,大多数是20面体立体对称的有包膜的RNA病毒。它们能在节肢动物(如蚊、蜱、白蛉等)体内增殖,对节肢动物不致病,但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染给脊椎动物或人,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大多数的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炎或脑脊髓炎以及全身性感染等。由于节肢动物既是储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其分布受地理与气候的影响,故所致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