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的历史背景
在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是法国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格兰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格兰领土。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约在贞德出生的那年发疯了,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而当巴伐利亚的伊萨博王后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着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1420年,巴伐利亚的伊萨博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条约中承认了由英格兰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这等于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的揣测。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在2个月内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婴儿亨利六世,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公爵(Bedford)摄政。到了1429年,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英格兰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当时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贞德的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Domrémy,贞德的出生地。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1] 在后来给贞德异端罪名的平反中,村民们的证词说贞德是一个优秀、简单、虔诚的女孩。还有一个村民回忆说贞德对穷人很大方,甚至把自己的床让给他们睡,而自己则睡在稻草上。有时候,贞德还会把晚饭分给穷人吃。贞德后来证实了她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库尔(Robert de Baudricourt)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库尔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让·德梅斯(Jean de Metz)和贝尔特朗·德普朗吉(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会在鲱鱼之战中战败。迈向传奇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库尔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受到召唤的贞德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很可能已经试过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然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传统的历史学家如Edouard Perroy则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张:“她持续领导著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领导军队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身穿战甲的贞德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格兰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这场帕提战役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格兰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贞德禁止对战俘进行杀戮,她甚至为一个将要死了的英兵告解(当时的人认为没有经过告解的人会下地狱)。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卢瓦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他的战友则把贞德视为一个战略家。在后来的平反中,他们的证词中体现了这一点。阿朗松公爵说到:“除了战斗以外,贞德年轻又单纯,但是在战斗指挥上,她是最富有技巧的。无论是携带自己的骑枪,还是指挥部队在战斗中听从指挥,还是在战场上安置火炮。所有人都被她指挥上的的谨慎和明智所惊异,包括一些最优秀的,有二三十年军事经验的指挥官们;特别是在火炮的安置上,她简直是超凡的。”迪努瓦伯爵说道:‘’她是个具有天赋以及能将火炮微妙的放在战场要地的第六感之人。所以她并非一个疏于兵事之流,虽然一些战役赢得很蹊跷。然,同时她亦是不可否认的精神领袖。”贞德进入兰斯兰斯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加冕典礼迅速于隔天早晨举行,查理王储正式加冕为查理七世。查理七世成为国王时,打算封贞德为贵族,但被贞德拒绝,贞德只请求免除她出生的村子的赋税。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但查理较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达成休战。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格兰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遭俘被审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过了没有战斗发生的11月和12月,接着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并在5月13日前往贡比涅以抵挡英格兰和勃艮第人的攻势。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努力进行援救。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下来,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受重伤。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英格兰。在法国北部博韦的一名主教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在这些谈判和稍后的审判中担任关键的角色,他是英格兰的强硬支持者,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贞德会遭受惩罚。被审讯的贞德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审判的程序于1431年1月9日在卢昂展开,由英格兰占领政府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审判权只是法律上假设(legal fiction),他是因为亲英格兰的立场而获得了这个职位。英格兰政府资助整场审判的花费。神职的公证人员Nicolas Bailly,也只被任命以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却没有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也因此整场审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础,无论如何贞德都将被定罪。审判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才智。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得到,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赐予我。”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在四月十九日,守卫们向她展示刑具,但她没有屈服,她说他们可以把她分尸处死,但她不会改变自己的说法。贞德并没有因为国王查理七世没有营救她而怨恨他。一天的审判中,神父开口朗读经文‘’无果之树”,这段布道攻击了查理七世,于是贞德喊道:''不要谈论国王,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要说说我。”几个法庭的人员后来证实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纪录都被更改了(更改得对贞德不利)。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参加的,包括审问官Jean Le 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来自英格兰人的死亡威胁。依据审讯的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会监狱,但英格兰人却将贞德监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监狱中。科雄主教也拒绝了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为这很显然会让他的审判停止。5月30日,本穿女装的贞德又换回男装,教士纪录认为这是为了避免被奸污,因为当时的男装极难强行脱下。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在立即处死的威胁下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abjuration,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纪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执行死刑在火刑柱上的贞德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自从离开家乡以来,贞德始终穿着男装)。几天后,依据目击者的说法,贞德在监狱中被一名英格兰贵族试图强奸未遂。她重新开始穿着男装,要不是为了防止骚扰,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证所言的,因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没有衣服可以蔽体了。死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的老集市广场进行,目击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地祈祷著,并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就结束了。刽子手报告:‘’刚点火时,她叫了不止六遍耶稣,特别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她用坚定的声音叫着耶稣。几乎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刽子手奉命将火焰和她保持一段距离,为的是让她尽可能艰难的死去。英格兰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死了,接着又烧了尸体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骨灰。英格兰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 The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因烧死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重新审判贞德被处刑的地方。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进行了一次审判。在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达克和法国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请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权了这次重新审判。审判开始于牧师Guillaume Bouille对案件重新的审讯,并在1452年由Brehal主导下进行了调查,正式的裁决则在1455年11月进行。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加了审判,审判的过程也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定进行。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也分析了115名目击者的证词。最后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结论,描述贞德是一个为正义牺牲的圣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身的现实利益而错误的将贞德定罪。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贞德的清白。 [1]
徐志摩的身平经历
清光绪[xù]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jūn]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求学历程
谁数得清恒河的沙:徐志摩情书集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16年秋,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剑桥大学康桥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文学历程
徐志摩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飞机罹难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徐志摩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关于他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逝世后,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在《新月》出版期间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有关毛主席的身平事迹(简写)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圣女是什么意思
圣女,指拥有神圣之力的少女,一生信奉着自己的信仰。或是拥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脉,她或是预知未来,或是具有与神交谈的能力等等,然而,她注定只能独自一人,不能生情,不能有欲。相关文献《汉书》:“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日月当之。《后汉书》:闰﹑京并迁中常侍,江京兼大长秋,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及王圣﹑圣女伯荣扇动内外,竞为侈虐。又帝舅大将军耿宝﹑皇后兄大鸿胪阎显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杨震,废皇太子为济阴王。《魏书》:丑奴母子欣悦,后岁仲秋,在大泽中施帐屋,斋洁七日,祈请天上。经一宿,祖惠忽在帐中,自云恒在天上。丑奴母子抱之悲喜,大会国人,号地万为圣女,纳为可贺敦,授夫副升牟爵位,赐牛马羊三千头。《北史》:有一圣女出,将大家看之。《明史》:积累深长,未究厥施,乃毓圣女,茂衍皇支。
圣女是指什么女人
圣女主要有以下四种意思:1、指有圣德的女子。如“圣女贞德”等等。2、常指将为后妃者﹐亦指女神。3、是某个组织中的掌权者至亲或继承人,如楚留香传奇中张洁洁母女。圣女亦指拥有特殊能力的女孩,它的年龄限制在20岁以下12岁以上。4、在新时代,圣女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具有魔幻色彩,她也可以放宽年龄界限,特指思想道德上的圣女,即终生不受红尘羁绊,永远虔诚。这种意义上的圣女,是高贵不可亵渎的,与印度圣女无关。扩展资料:圣女的起源"圣女"一词源于法国女英雄贞德,贞德本来只是一个生于法国香槟区和洛林边界的杜鲁弥村的一个农村栋雷米(Domremy)的平凡小女孩。当时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而英国又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当时Domremy属于亲英国─勃艮第的Barre公爵的领地。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她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即米迦勒)和圣女加大利纳、圣女玛加利大,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最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转解至英国,因查理七世对她的功绩和政见的猜忌,不施援手,终为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女巫罪判处她火刑。几世纪后为罗马教皇昭雪,并得封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女
玄女、巫女、圣女分别是什么?
《永光传》是其中的一部OVA作品。一共四集。 剧情简介: 第一话[神话开玄] 美朱与魏终成眷属--结婚了,蜜月期间更有了爱情的结晶--美朱怀孕了。他们越是幸福却令暗恋魏的十六岁少女真夜越是悲痛,天意弄人,她竟得到了[四神天地书],要成为朱雀巫女,改写历史,夺去美朱的一切!包括她的身孕! 第二话[流砂访白] 真夜太痴情,欲乘书中世界虚幻之机弄假成真,坚称自己委身于魏,怀着他的骨肉!更幻是魏如她所愿的说[我爱你]!!要拨乱反正,必须找齐朱雀七星士。几许艰辛,终于找到转生的张秀和轸秀,故人重缝,眼前所件却大不可思议 第三话[七星青轮] 魏、井秀、翼秀等人遇上柳秀转生的怪力女孩,她带大家来到朱雀村。那村埋着当年星宿兄弟为凤绮相残的栖体往事,今天竟住着星宿转生的小男孩!现实世界的朋友们终于联络上真夜,劝她回归,加上她得知自己将被朱雀所噬,开始萌生回头之意,但她于水中沐浴时竟惊见自己正在渐渐消失 最终话[朱翼光临] 镁朱于魏 两位巫女的故事终结之时,作为一本书已失去作用的[四神天地书]选择重生的一条路[死]!巍等人为对抗注定的死亡而拼命。在一切被吞噬之际,朱雀巫女醒觉过来!七星士的最后之战开始了
印度“猴头美女”被称为圣女走红,后被富豪迎娶带回家,如今怎样?
虽然印度脱离殖民通知,走向自治,但是种姓制度一直根深蒂固,种姓制度是起源于印度教,他们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描绘等级来对人种进行划分,起初只是为了确保雅利安人有稳定的工作。但随着马木路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也开始随着调整,四大种姓制度成了等级森严阶级秩序,最高种姓为婆罗门,他们掌控着宗教,刹帝利是贵族,吠舍是普通人,至于首陀罗就是被征服的土著。在四大等级当中,每个人都严格恪守,即便是今天,种姓制度依旧没有根除,高种姓瞧不起低种姓,当时事无绝对,也有高种姓喜欢上低种姓的实例,而且一个高种姓还喜欢上了一个“猴头美女”。这位猴头美女名叫雪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但是她出生就跟其她人不一样,她的脸异常肿胀,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脸越来越像是一个猴子,不过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当中,雪莉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嘲笑。她是高种姓婆罗门的姓氏,这代表着她从一出生就高人一等,她从小就居住在富人区,接受者高等教育,虽然长了一张猴脸,但是雪莉读书十分努力,从大学毕业之后,第三种姓的贵族是踏破门槛来迎娶她。只要攀上了婆罗门,第三种姓也会得到特殊照顾,当然雪莉除了高种姓之外,自己本身也是十分优秀,她是一个美妆博主,在高超的化妆技术下以及特殊的面容下,吸引了不少粉丝。印度的网络也是呈现等级制度,低种姓的人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更加别说是使用网络了,他们连手机和电脑都不曾拥有,在网络走红之后,雪莉被一些高种姓人尊为“圣女”,短短一年时间就坐拥百万粉丝。她除了分享化妆技术之后,还分享自己的日常,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结婚照,对象同样是婆罗门高种姓,粉丝们纷纷献上祝福,但同样也有人质疑这场婚姻,认为是炒作,其实这种情绪相当正常。在“正常”的国家来看,雪莉的长相肯定会遭到各种嘲笑,但是在印度有着种姓制度,她又恰好是高种姓,地位是自然是水涨船高,不少的人都会争着跟她做朋友,但若是低种姓,恐怕早就被遗弃了。虽然印度多次想要改善种姓制度,但是遭到了高种姓的严厉抵制,印度经济虽然在飞速发展,但印度同样也是一个饥饿大国,将近有一半的国民还在为果腹烦恼
印度女孩神似猴头走红,被人尊称为圣女被富豪娶回家,现怎样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为物种具有多样性,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样子,特别是人类,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正是因为多样性,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幻,我们也应该尊重多样性。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些“不一样”——她长着一张大而畸形的嘴,口腔也因为骨骼拉长而扭曲,远远看去就像一只猴子,所以人们称她为“猴头美女”,这种长相注定了她会有不一般的人生。她叫Marimar,印度人,从出生起就患上了某种疾病,导致她的面部扭曲变形,骨骼拉长,但幸运的是她的父母没有放弃她,顺利将她抚养成人,同时Marimar是印度最高级种姓婆罗门,这代表Marimar从小就高人一等。这里简单说说印度的种姓制度,时至今日,印度仍然存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他们把人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还有一种叫达利特的人,在高种姓人的眼里,达利特是不配进入种姓制度的“贱民”,甚至连碰婆罗门的资格都没有。虽然印度多年来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改变和废除种姓制度,但成效很低,举个例子,印度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物资会先给婆罗门、刹帝利等人,如果有剩下的再给下一级的人;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只有63%,而低种姓的识字率仅有55%,他们大多数都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即使低种姓人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在印度国内也不能得到好的发展。在这种等级森严的国家,Marimar不但没受过他人的嘲笑,还被人们尊称为“圣女”,觉得她是被神选中的人,所以等她成年后,上门提亲的人那是络绎不绝,最后Marimar嫁给了同为高级种姓的大富豪,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其实大家认真看看,Marimar除了下半张脸天生的畸形,眉目是很漂亮的,嫁人以后的Marimar越活越自信,后来迷上了化妆,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站在人群中间露出自信的微笑,Marimar的朋友也是越来越多。随着网络的发展,“主播”这个新兴行业火了起来,Marimar也学着别人当起了主播,因为她独特的长相,一夜之间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成了大红人,Marimar非常开心,经常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还直播化妆给大家看,如今Marimar已经是坐拥百万粉丝的博主,收入那是杠杠的。不得不说,Marimar是个很幸运的人,她有爱她的父母,关心她的朋友,现在成了网红,重点她还是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相当高,但如果她是印度的普通老百姓,恐怕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对于这位“猴头美女”,大家怎么看?
贞德为什么会被人称为圣女?
1430年3月28日贞德(Jeanne d'Arc),根据宗教裁判审判证言; 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那时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于1412年发疯,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而当伊莎贝拉王后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5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1420年,伊莎贝拉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条约中规定“英格兰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但亨利六世须与查理六世女儿凯瑟林公主结婚,查理六世死后,王位将被他们的孩子继承,并合并英法两国。”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这受到法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英格兰亨利六世也由于年幼所以并没有正式加冕 ,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这一切为查理七世的反对提供了有利条件。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英格兰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根据宗教裁判的答辩,贞德在1425年她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听到“声音”,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贞德遵从“声音”在1428年5月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访问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并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但是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让她离开。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既鲱鱼战役)。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听了消息的查理七世接见了贞德。在接待王宫里贞德并没有同身穿太子服饰的人行礼,而是找到了混没于亲信中的查理七世,说出了查理同幕僚们的秘谈。但这段资料由于宗教裁判的删除,内容的真假也无法证实。会面后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为此,历史学家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 1429年4月,贞德从奥尔良出发同与英格兰军作战。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格兰,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但她事后还是不安的哭了出来,才让人们感觉到她还是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为了使命而战斗!一个为了民族的少女!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国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国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这场帕提战役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国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罗亚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贞德认为人没有杀死人的理由,她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 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 。”1429年7月英格兰的包围土崩瓦解,法军在她的领导下创造非凡的胜利。 兰斯城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1429年7月17日查理七世在兰斯的大教堂举行加冕式,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国王。加冕式时查理七世的顾问官们,已经开始外交政策的考虑,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国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皇本笃十五世封圣。
印度被奉为圣女的“猴头女”,嫁入了种姓最高的豪门,现状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一个人通常先关注他的面貌,而美丽的外表通常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美丽的外表通常会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对于美丽的人,我们总是特别宽容。这也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靠着整容来提升自己的外貌。我们对于美,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追求。当然,在芸芸众生中,有美貌的人,自然也是有长相特殊的人。而这些长相特殊的人,也同样会吸引很多人对他们的关注。只是对于他们的长相,我们总是很难避免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曾经印度就有这样一位“猴头美女”,她被人们称为“圣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长相异于常人的印度女子,竟然嫁给最高种姓富豪,如今她的现状如何呢?而她的婚姻也让很多人,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算不上美貌的女子,会吸引这样顶级的豪门。在不少书籍或者是视频中,印度似乎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印度的女子总是带着各种异域风采,很吸引人。再来,我们也知道印度的宗教氛围是相当浓烈。只要你接触到印度风土,你就能轻易感受到印度那张神秘有吸引人的独特气息。雪莉就是一个出生于神秘印度的女子。从小,雪莉的长相就是与众不同。她的脸是她最大的点。只要你看过雪莉的脸,你就会感觉到这个姑娘怎么长着一副猴子的脸。从雪莉整体长相来看,整体都是向外突出。因此雪莉也获得一个“猴头美女”的称号。按照,雪莉的长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雪莉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不过,雪莉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天生的外貌,但是雪莉能够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也许雪莉的自信来自于她的家庭的背景。雪莉出身在一个印度豪门当中。从小雪莉就接受优质的教育。再来她的家人从来没有因为雪莉奇特的长相,而忽略她。相反,雪莉的家人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所以雪莉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长相而自卑。她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姑娘。在雪莉的成长路程中,雪莉也是过得十分顺畅,也是一名妥妥的学霸。雪莉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于对于化妆的热爱,雪莉更是成为了美妆博主。由于雪莉的化妆技术了得,再加上独特的外貌。雪莉很快就火热起来。也正因为雪莉独特的长相,她更是被赋予了“圣母”的雅称。虽然雪莉的事业干得不错,但是雪莉的父母依然担忧她的婚姻。因为印度是一个等级十分严明的国家。而雪莉的出身,就注定了雪莉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人。而雪莉独特的长相,似乎会成为最大的阻碍。毕竟雪莉的父母担忧那些追求雪莉是因为她的家庭,而不是雪莉的内在。然而,雪莉的长相并没有成为她爱情道路的绊脚石。命运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不美丽的雪莉依然靠着她的内在美吸引高种姓的婆罗门的男子。很快这两人就热恋起来,并且到最后他们因为爱情走入婚姻的殿堂,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实,从雪莉的人生中,我们就知道,其实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单靠外貌,内在美才是长久吸引一个人的核心。所以面对自己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外貌之外,我们更应该锻炼自己的内在美。因为有趣的灵魂是万里挑一,当你成为有趣的灵魂,才能吸引出属于你真正的白马王子。
印度“猴头美女”被称为“圣女”,成功嫁给印度富豪,如今怎样?
《哈姆雷特》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丽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于美丽的理解也完全不同,正如唐朝喜丰腴,楚王好细腰,所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审美从来都是一个主观命题。其实外貌并非最重要的,印度就有一位“猴头美女”被称为“圣女”,成功嫁给一个印度富豪,这位女子的容颜长得超乎常人审美,看到她的容颜甚至会让人感到害怕,可这样一位奇女子是如何嫁入豪门,又是如何成为圣女的呢?如今生活又是怎样的呢?01这位所谓的猴头美女名为雪梨,由于她出生后容貌就和其她正常孩子不同,雪梨长着一张畸形脸,看起来和猴子极为相似,一般人看到她后都会感到害怕,所以外界便把她称为猴头美女,可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称得上美女呢?虽然雪梨容颜比较怪异,但她却有一个优于常人的家世,上天是公平的,它为你关上一扇窗,自然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雪梨就是如此。雪梨出生于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家,这个家族在印度属于贵族的象征,印度有着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种姓制度,在印度一个种姓代表一个阶级,而且这个制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一直流传至今,印度人也一直严格遵循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制度。02雪梨出生后就是富家千金,而且她从小就享受着优越的教育以及家族长辈的宠溺,所以她从未因为自身怪异的长相感到自卑。相反的是,由于家族长辈多年的宠爱和照顾,她非常的自信,成长之路也十分顺畅。有时候不得不说,家庭环境真的能够影响一个人,如果雪梨出生于贫苦家庭,那么她的命运绝对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雪梨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开心,而且总是能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带来欢乐,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也从未因为她怪异的长相嘲笑她、捉弄她。就这样,雪梨顺利毕业了,但雪梨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入职场打拼,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成为了一位美妆博主,此后雪梨因为自身幽默的性格以及出神入化的化妆技术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人都被这位长相怪异的女子吸引了,大家还给雪梨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圣女”,来表达自身对她的喜爱和支持。03日子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去了,雪梨转眼间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由于印度有着极为严苛的种姓制度,像雪梨这样出生于贵族的富家千金是不允许嫁给平民的,所以雪梨的家人也很担心雪梨找不到属于她的爱情。但爱情这种东西就是如此奇妙,它悄无声息的就来了,正在所有人为雪梨的婚姻大事忧愁的时候,一位同为婆罗门种族的男子被雪梨幽默开朗的性格深深吸引。就这样,这位被称为“圣女”的印度“猴头美女”成功嫁给印度富豪。他一点都不在乎雪梨容颜如何,于是他便对雪梨展开了追求,不久后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也一起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其实任何收获都并非凭空而来的,雪梨能够可以嫁入豪门获得幸福,就是因为她拥有同样的家室,而且她从未因为自身的长相感到自卑,反而每天都过得十分自在,所以她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也实属正常。再说了,这样幽默开朗的女孩又有哪个男孩儿不喜欢呢?即使她的长相不太如人意又如何呢?雪梨通过自身真实经历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并非外表上的光鲜亮丽,而是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只有被你内心折服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那个人,这种爱情打破了世间一切的枷锁,它是神圣的,不掺杂任何杂质,这才是爱情本身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就算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又能如何呢?结语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开心的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如《雪梅·其一》中所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界万物都有其不完美之处,而且世界从不要求人完美无瑕,正因生命有缺陷,微光才能透过细小的缝隙透过,才能折射出生命中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世间的枷锁,勇敢地做自己。
被印度人视为“圣女”的“猴脸”女孩,嫁高种姓豪门,如今怎样了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长得好看的女孩都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和帮助。自古以来,女孩子对相貌都十分在意,每个时代对美貌的定义虽有不同,但美貌却是众人一生所追求的,不得不承认,美貌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01猴头“美”女,是真美艳动人么?诚然,在当今社会,天使的脸和魔鬼的身材,更是女孩子走江湖的一大利器,自古英雄悲美人关,有些人为了美貌不惜牺牲一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整容如此流行的原因。不过,在印度有一位相貌奇特的“猴女”,不但被称为“圣女”,而且与当地种姓最高的富人结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这个猴脸美女叫雪梨,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它一出生就是一个孩子,因为它的脸特别像猴子,所以被人们称为猴脸美女。▲印度猴头美女02在宗教信仰面前,美与丑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幸好雪梨出生在一个高贵的家庭,也就是印度最高级种姓的婆罗门,在印度有很高的地位。众所周知,印度人擅长歌舞,却不知自己严格的种姓制度,也许不了解自己的这种文化,但却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神圣与庄重。这个制度在印度依然流传,特别是在结婚问题上,它将严格遵循这个制度,即使人们现在对它的看法越来越开放,但它所代表的每一种姓,都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雪梨花的姓在印度地位很高,也是家族荣誉和身份的象征,可以说雪梨花自小就出生于贵族家庭,即使长得和常人不一样,但家族的优越地位依然让她的父母们捧在手心。受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受了很好的教育,成长过程也很顺利,对于自己的外表,她也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猴头美女与粉丝合照03身份的高贵加上后天的努力获得社会的尊重每一天,她都以超越别人的乐观自信,面对人生。必须说,自信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而雪梨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也被很多人所喜爱。毕业后,她选择了做一个化妆品博主,经常发一些化妆品教程到网上。起初,网友们对她的外貌都感到震惊,但渐渐地,大家都被雪梨高超的化妆技巧和开朗乐观的个性所吸引。归根结底,外貌是天生的,我们不能为此而失去斗志,而雪梨的这种自信让网友们为之倾倒。人们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歧视她,而是更多的是怜悯和关心,网友们也曾一度称她为“圣女”。说到底,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谁身上,相信我们都做不到,像雪梨那样,足以看得见,雪梨内心的强大。▲猴头圣女与男友合照04婚姻的问题曾经让她困惑,但是内在美为她找到良配日子一天天过去,雪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都很担心自己的婚姻。由于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雪梨不能下嫁给别的种姓的男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谁知命运无常,谁也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连雪梨自己也没料到,会有一个和她极为般配的高种姓富豪对她情根深种,两人又步入婚姻的殿堂。许多人都会好奇,这个男人究竟看中的是什么?也许感情就是这样,缘分时挡也挡不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雪梨乐观、自信、开朗的态度深深地吸引了他,有时内在美远比外在美更重要。雪梨花娶的这个男人,不但长得英俊,家世也不错,两人的结合是许多人想不到的结果。▲猴头圣女居家照05抛开宗教不谈,心灵的纯净与善良才是社会缺失的吧也许许多人还是很纳闷,自己该比什么都差不了,为什么没有人如此坚定地选择自己呢?但是我们又何曾想过,如果是自己从小遭遇雪梨这样的事情,自己又能走到什么地步呢?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怨天尤人,甚至一些极端的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过来看雪梨,她有一颗坚强的心,从小就不因相貌上的缺陷而感到自卑,面对这些挫折时,她会一遍遍地接受,并主动帮助那些和她有相似经历的人。撇开这些不说,雪莉身上的这些优点,是很多人都没有的,那种善良、自信,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受人喜欢呢?▲印度宗教内部美就像品茶,品得越香,外部美终究会在岁月的摧残下消逝。因此,我们应该像雪梨一样学习她身上的优良品质,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都要像她一样勇敢和自信。同时也希望那些身有缺陷的人,能够得到大家的友善对待,我们也不应该以貌取人,毕竟性格是影响长久印象的因素,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路易丝的介绍
《路易丝》是作曲家根据自撰的脚本谱写的四幕歌剧,他把这部作品还特别地叫做《音乐传奇》。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用音乐赞美了巴黎人的气质,它是通过描写一个职业妇女,和她的艺术家情人之间的恋爱故事来展开情节的。《路易丝》的音乐洋溢着明快的抒情性,故事也很切合现实,两者相辅相成,为现实主义歌剧提供了一个典型,因此它很能代表那个时代欧洲歌剧界的动向。
路易丝的《路易丝》
四幕歌剧,夏庞蒂埃编剧并谱曲,1900年2月2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公演,30年中在巴黎上演800场, 1908年1月3日在美国曼哈顿歌剧院初次演出;1909年7月18日在英国伦敦考文特加登剧院初次演出;1921年1月15 日在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并该年,在巴黎喜歌剧院举行了庆祝上演五百场的纪念公演,可见它是很受欢迎的。夏庞蒂埃是通过这部音乐传奇《路易丝》,才知名于乐坛的法国作曲家。他曾在里尔音乐院,巴黎音乐院学习,并于1885年师从马斯内。1887年以清唱剧《迪东》获得罗马大奖。在旅居罗马期间发表了交响组曲《意大利印象记》,获得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