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的作者是谁?
歌词来自歌曲《枕边人》。你不是我的枕边人,却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你不是陪我终老的那个人,却是我这辈子最想念最牵挂的人。歌曲: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
马丁·麦克唐纳的个人履历
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坎伯威尔,父母是爱尔兰人。他的母亲来自爱尔兰斯里戈郡Killeenduff,父亲则来自戈尔韦郡的Lettermullen。之后父母回到戈尔韦郡居住,马丁和他的兄弟(编剧John Michael McDonagh)则继续住在伦敦。16岁时,马丁开始领取失业救济金。每到夏天,马丁都会到戈尔韦拜访父母,他开始熟悉爱尔兰西部的英国口音,后来他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的作品中总是融合了爱尔兰式的民俗雅韵、黑色幽默与英国式的电视喜剧色彩。1996年他已获得影评人戏剧奖的“最有希望的编剧”。麦克唐纳的作品创作可以分为两个“三部曲”,这六部基本上都与戈尔韦有关,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第一个“三部曲”的背景都是爱尔兰西海岸的一个小村庄Leenane,分别是《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 (1996),、《A Skull in Connemara》 (1997) 和《The Lonesome West》 (1997)。第二个“三部曲”包括《The Cripple of Inishmaan》 (1997)、《The Lieutenant of Inishmore》 (2001)和《The Banshees of Inisheer》(没发行,因为麦克唐纳觉得不够好)。他第一部无关爱尔兰作品是The Pillowman,背景是一个虚构的极权主义国家,本片2003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他还写过两个获奖广播剧 。之后, 麦克唐纳把工作重心由戏剧转移到了电影上,2006年,他的《Six Shooter》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再接再厉的他于2008年自编、自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杀手没有假期》,迎来好评如潮。
《枕头人》故事什么意思
《枕头人》讲述了一名作家被警察逮捕,因为他的弱智哥哥涉嫌根据他写的小说虐杀儿童的故事。作家在审讯过程中,不断挣扎于残酷的真相、过去的阴霾和自己虚构的故事中,并最终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扩展资料:《枕头人》作为鼓楼西剧场的开幕大戏,从2013年底,制作方鼓楼西剧场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版权问题,不仅与《枕头人》版权方积极联系,还特意联系了《枕头人》官方认定的译者胡开奇老师,确保这次演出的各个方面都有正式授权。不仅此次演出顺利得到授权,《枕头人》作者马丁·麦克多纳的亚洲代理人马丁·奈勒先生还两次到访鼓楼西剧场,为此次公演出谋划策。鼓楼西剧场成立于2014年4月25日,因坐落于北京文艺气息浓重的鼓楼地区而得名。作为中国第三代小剧场新锐代表,鼓楼西剧场不仅硬件设施完善,上演剧目优良,每年还定期举办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枕头人
韦伯利转轮手枪
韦伯利转轮手枪历史1887年,英国陆军正寻求一种新型转轮手枪以取代性能不能令人满意的.476口径恩菲尔德MkI及MkⅡ转轮手枪,而该枪也只在部队中服役了七年。韦伯利和斯科特在当时以生产各种高质量枪械而闻名,并已在商业基础下向军官和平民销售了许多种手枪,该公司向英军提供了一种.455口径的韦伯利中折式转轮手枪参与招标。期间军方对该枪的表现大为满意,并于1887年11月8日以“韦伯利MkI型手枪”的名义正式采用为制式手枪。在战争过后,英国政府认为一种.38口径,发射重13克长型子弹的转轮手枪会更加符合要求。为此,他们正在寻求一种新兵也能使用的低重量和低后座力的双动式转轮手枪,以在极近距离下能够轻易的击中敌人,其发射的重弹也有著较高的停止作用。由于在当时.38/200弹在美国流行于警察和民间射手当中,韦伯利和斯科特随即向英军提供了一种.38/200口径的韦伯利MkIV转轮手枪。然而英军并没有直接采用该枪,反而把其设计提交给国营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开发出一款跟韦伯利MkV十分相似,但内部结构却稍有不同的转轮手枪。该枪推出后便立刻被采纳,命名为“No2MkI型转轮手枪”,并于1931年正式采用。设计韦伯利转轮手枪采用中折式设计,其特征是:当射手把枪管向下折开的同时,弹巢里的弹壳亦会同时弹出,并有利于重新装填。该枪的所有版本皆采用双动式扳机,采用的弹药为.455韦伯利,并为了配合现代化需求而在二十世纪开始改用了无烟火药。然而,该枪的弹速却相当慢,其枪口初速并未超过200米/秒;基于其使用的子弹重量超过17克,其后座力是相当大的。由于该枪有者较高的加工标准,因此十分坚固和耐用,即使是在最极端的战场环境之下。采用较专业的士兵通常都会被安排接受该手枪的射击训练;但基于英国在一战期间兵力不足,许多训练不足的新兵被派往前线作战,而当他们尝试使用这种手枪的时候就遇上了许多困难。英国陆军于1887年正式采用韦伯利转轮手枪,并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获得首次广泛使用。尽管于1935年已被较新的恩菲尔德MKI逐步取代,韦伯利转轮手枪在二战期间仍然被广泛使用。●研发者:韦伯利和斯科特。●研发日期:1887。●生产商:韦伯利和斯科特,皇家轻兵器工厂。●生产日期:1887一1923年。●重量:1.1公斤(空枪)。●长度:286毫米。●枪管长度:106毫米。●子弹:.455韦伯利、.38/200。●枪机:单/双动式扳机。●射速:20-30发/分钟。●枪口初速:190米/秒。●有效射程:50码。●供弹方式:6发弹巢。●瞄具:缺口式机械瞄具。
韦伯利转轮手枪
韦伯利转轮手枪武器参数:口径:.455英寸全枪长:286空枪重:1.1kg弹匣容量:6rds理论射速:-有效射程:50 m原产国: 英国历史与设计:韦伯利系列转轮手枪是英国在19世纪末设计的一种双动转轮手枪,是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制式手枪,直到二战时期仍有使用。其采用了折开式设计,因此装填较为迅速,战斗射速较快。由于性能出色,韦伯利转轮手枪在英军中广受欢迎。韦伯利系列转轮手枪有着多种型号,其中最著名的是韦伯利MKVI转轮手枪,这种型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型号,简化了生产工艺,因此产量较大。最初的韦伯利系列转轮手枪发射.455英寸韦伯利手枪弹,这种枪弹的威力相当大,但后坐力也非常巨大。因此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很难操作这种大威力的转轮手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来又推出了发射.38手枪弹的韦伯利转轮手枪。后来,英军虽然装备了新型的恩菲尔德MKII转轮手枪,但是由于数量不足,仍然有大量的韦伯利转轮手枪在英军中服役。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韦伯利转轮手枪被最新型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取代。
二战中十大最好的枪
1.M1卡宾枪M1卡宾枪有非常多的衍生机型,也是美国使用最多的一种半自动步枪,有着比手枪更远的射程,也具备比M1加兰德步枪更简单的操作,并且它的重量仅2.36公斤,却能达到每分钟750连发的射速。2.汤普森冲锋枪汤普森冲锋枪因连发速度极快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芝加哥打字机”,射速可达每分钟700发,比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枪要快上不少,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140万支,不仅时美国使用,美国的盟国也大量装备这种冲锋枪。3.M1911手枪这款手枪首创了大容量且可拆却的双排弹匣,而这种方式能够装下至少13发子弹,能够大大缩短射击时的操作时间,并且它的枪管短行程后座原理也对20世纪的其他手枪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MP40冲锋枪这款冲锋枪是当时德军的主力冲锋枪,因为其方便生产、造价低廉、性能优良而被大范围地采用,而且它折叠式的枪托设计也更加方便携带。5.MG42通用机枪这款机枪可以说是兼备了双向作战的性能,只需要给它搭配一个两脚架就能成为威力十足的轻机枪,如果配上300发弹带和三脚架,那么能变身重机枪,并且它射速可达每分钟500-600发,非常适合灵活作战的需求。6.M1加兰德步枪M1加兰德步枪的有效射程在750米左右,能够装备8发弹夹,是美军专门针对德军研发的一款轻重量半自动步枪,相较于毛瑟98k能够更快的更换枪管,因此射击操作会明显快上很多。7.毛瑟Kar98k步枪毛瑟98k步枪是由德军经过改进的手动栓式步枪,最远射程可达800米,射击的精度极高,因此能够改成狙击枪进行使用,还能装备榴弹发射器。8.StG44突击步枪这款步枪几乎可以说是二战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枪,它既拥有冲锋枪的超强火力,而后坐力却明显更小,使得它能够更加精准的完成射击,虽然只有400米的射程,但它却能完成比普通步枪威力更强的射击。9.PPSh41冲锋枪这款冲锋枪可谓是“巷战神器”,为前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战争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它的射程高达每分钟900发,并且由于结构简单,配上71发子弹就能将近战的敌人压制的无法近身。10.莫辛纳甘步枪这是一款合并设计的步枪,主要采用了莫辛的枪体设计和纳甘的供弹设计,因为拥有的枪管很长,且后坐力适中,成为了前苏联的步枪中射击精度最高的一款。
欧洲中世纪时期,都有哪些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冷兵器?
欧洲中世纪时期使用的冷兵器多以剑和斧为主,各地域结合自身设计出了诸多杀伤力较高的兵器。1、剑:罗马宽剑、阔剑、德国双手剑等。剑是中世纪的欧洲使用最多的武器,因其重量轻、杀伤力大、操作灵活的特点备受士兵们青睐,这也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冷兵器的首选。在剑的普通形态之下,各国又设计出更加倾向于实战的特种剑,比如罗马帝国为其步兵方阵配备的罗马宽剑,让步兵在重装之下能够灵活操作,依靠此大破马其顿军队。英格兰地区设计出的阔剑有着宽厚的刃身,剑柄长而可以双手使用,让士兵们在作战中都能很好的发挥出作用,著名的亚瑟国王就是使用这种阔剑。除此之外,德国的双手剑也比较出名,德国双手剑在刀刃的下方设置了木材保护剑身,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士兵两只手握住剑,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威力。2、斧:短斧、投掷斧等。斧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使用较多的武器,多用于近身肉搏战,斧子相对于大剑来说,携带方便,近身战中操作起来更为方便,且斧子厚重,一旦被击中可以造成深度的伤害。在希腊时期,希腊士兵们多选择斧子而不选择大剑。同时斧子还有另外一种形态:投掷斧。这样的斧子杀伤力远高于弓箭和长矛,击中必死无疑,但是这种投掷斧的消耗太大,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只在北部的蛮荒族中使用。中世纪的欧洲兵器还有很多,比如长枪、矛等使用也比较广泛,但火药传入欧洲后,火器便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也让欧洲在世界迅速崛起。
谁能给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写篇观后感
《美丽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还有更多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而主人公却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导演用了不少夸张的手法与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美丽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庭,他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美丽的。片中的儿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风趣的父亲,父亲带给他快乐,使他的人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片中的母亲有了一个快乐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丽。人生的美丽也不单指快乐,更强调人生的意义,人生便因意义而美丽。聪明、勇敢和善良的人们都能缔造出美丽的人生。
点评:美丽的游戏后面是残酷的人生!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篇观后感层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内容时作者就埋下了一条线———主人公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儿子,从而让儿子幼小的心灵避免了阴暗与血腥的伤害。后文就循此线索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感”在“观”中,“感”“观”结合,凸显中心,把自己的感动与震动释放在抒情与议论的文字中,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这篇观后感的魅力所在!
《美丽人生》观后感
影片说的是基多来到多斯坎小镇追求理想与爱情,与一位小学老师朵拉共坠情网并共筑家庭;但是,好景不长,在法西斯主义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分处三地;在这无比残酷的环境中,基多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让妻子感应温暖与希望……母子最终团聚,他自己却死于纳粹枪下。笑声是从老爷车的刹车失灵开始的,接着,与“我的公主”几次妙遇、叔本华意志说的妙用、有关种族优劣的妙说、驱马闯入大厅的妙举……凡此种种,到那个“最有教养的医生”在危难关头以“胖胖的、丑丑的……怎么不是鸭嘴兽?而是鸭子!”我笑得前俯后仰,笑到苦不堪言。
一、意志所至
“如果我们把人生作为整体来看,……并且只强调它最显著的特征。那它的确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细节,它又带有喜剧的性质”;“乐观主义是对人类灾难的一种严酷嘲弄”——片中基多曾几次三番利用意志力抵达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他获取朵拉芳心的重心所在;而事实上,他于虚空中十指翻转的运力,与叔本华“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的理智、意志关系说并无关碍:基多欲望迫切的意志,因被赋予善良性与一个明智的头脑而得偿所愿。意志主义曾是宗教笼罩下德国的提神剂,当它将压抑灰暗的情绪与拘泥传统的风尚以畸形的形态释放出来时,也就离灾难不远了;而基多运用所谓意志力的方式与他天赋中机智善良的秉性所构成的对照也就因此鲜活起来。医生是另一个意志代言人。这一角色自始至终迷心于猜谜:一开始,基多“白雪公主请七个小矮人吃饭,最快需要多久?”这一谜条使他放弃了美味晚餐;临行前,他留下“如果你叫我,我却没有应答?”的谜条给基多且不知所踪;而最后,当他突然再现并冒着风险与基多碰面,仅是为一个“胖胖的、丑丑的、黄黄的……”谜条求解时,我再也笑不出了。——他这个“最有教养的医生”是一个缩影,冷漠执意而缺乏人性;从基多的眼神与嘴形中我们看到绝望,对一个疯狂群体的彻底绝望。这一片段是我眼中的高潮,陡然起落的幅度是我未所料及的——一幕喜剧孕育在一个巨大悲剧的腹中,一旦面世便也夭折。但它毕竟存在过,尽管我对“喜剧片”这一冠名持有异议。基多这一小人物,在图书馆馆长、罗马总督与医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却在集中营这样苦难的环境中,置生命安危于不顾,让儿子相信游戏、令妻子信念犹在,这样坚固的支撑源于生命、源于道义。
二、游戏所向
德国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气室,是专为犹太老人与小孩准备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当朵拉听到这样的说法,定格在窗玻璃前忧心忡忡的面孔与她在小山一般的衣物中翻捡的动作,在沉默中宣示着她的牵挂之心。她的儿子是个机灵鬼,大而纯净的眼睛与黑暗拥挤的牢房显得格格不入:他在父亲歪曲真相的翻译声中笑得那样无邪,又在一辆真坦克的诱惑下遵照他这一年龄本难以认同的游戏规则——从他在坦克中的欢颜与母亲怀中雀跃的情形中,我看不出他在这场“游戏”中究竟有无受到伤害;但我想象答案是否定的,否则父亲将他东挪西藏,以扮演的方式让他感觉营中的一切只是游戏的苦心何以苦尽甘来?他象是一粒在暗地中正常发芽的种子,在残暴的气候中憧憬着光明家园。
这只是一场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父亲抱着睡梦中的他走过幽蓝的巷道来到一座骨山面前——这是唯一的大屠杀场景,寂静无声却寒意渗人;父亲在他最后的视界中昂首挺胸、令他咯咯而笑地大踏步走过;……纳粹的暴虐行径在基多的描述中只是一场游戏,而无知幼童竟也相信这是一场游戏!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对法西斯的描述吗?
《美丽人生》观后感
在一个平静、安宁的小镇上一个名叫基督的服务生与美丽、善良的公主结婚了,公主被基督的幽默所吸引,并在不久以后,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疯狂的屠杀。商店门口到处挂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志。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基督和他的儿子,以及他的叔叔也不能幸免,他们一家最终被抓入了集中营。基督为了不让他儿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正在玩游戏,谁先拿到1000分,谁就能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天真无邪的儿子相信了,并按照他爸爸所要求的去做。基督用自己的智慧使公主和他的儿子脱险,母子团聚,可他,还是死在了纳粹的枪下!
片中,基督的幽默与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对纳粹,他告诉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并且乐观地过好每一天。他从不唉声叹气,从不绝望,他只有一个信念——帮助大家逃出集中营。
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些人会像基督一样笑着迎接挑战,始终相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则会手足无措,犹如大难临头,失去斗志。没有哪个人一生走来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艺人、作家、运动员无一不经历风雨。贝多芬失聪,却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张海迪残疾,却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他们并不幸运,只是面对逆境时,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不妨按照基督所说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场游戏,扮演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角色。游戏是会结束的,风雨过后,我们会见到彩虹。
人的一生难免坎坷与挫折,有时甚至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尴尬境地,经受“雪上加霜”的磨难考验,关键是如何面对逆境,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应对,是怨天尤人还是勇于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每一种经历对于我们都是一种体验,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丽之花。我们把希望交给远方,把生存的体验交给自己。
我们会发现,用常用的方法切苹果时,我们看到的是半个丑陋的核儿,如果把刀横过来,你会发现一颗小星星在里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寻找,你就会发现令你惊叹的美丽和快乐。
生活是美好的——《美丽人生》观后感- -
太多的佳片云集在奥斯卡,当我注目到这部由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和自演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时,他已经第二次站上了领奖台。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跌宕起伏,贝尼尼刻画的人物幽默轻松却又催人泪下。
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戈多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他的这些天赋和浪漫手法赢得佳人芳心归,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温馨的生活。但是二次大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幸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犹太血统的他和他的儿子被送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可为了不和心爱的亲人分离也义无返顾的走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黑暗的日子里,戈多为了避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凭借着他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想象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游戏。可是,在影片的结尾,戈多并没有走出“游戏”,他付出了生命为他的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前后两次看这部影片中间时隔两年,在这两年中我为人妻,为人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对心灵的观察视角和体会。也许在最初我只是观看了一部获奖的佳片,一个伤感的扣动内心的战争故事。可是,两年后,此时此刻,我再次回顾这部影片,却看到了更多更深,它不仅仅是叩响我的心门,更是激起了共鸣的涟漪。
同样是为人父母,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孩子降临到这世界的一瞬间都会祈盼和平盛世。曾经,我尝试过以影片中戈多的处境去凝视孩子幼小清澈的眼眸,试图体会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希翼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粉碎,他该如何继续扮演父亲的角色。尽管我有所准备和预料,可是,当那些情感的潮水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洪流袭来时,我仍然——无以名状、无言以对。不公、愤恨、挣扎、强忍、勇气、直面、希望、付出,等等,等等。其中,最令人赞赏的便是“勇气”,而最难挖掘的依旧是“勇气”。勇气,使戈多大胆地编造了一个虚构的游戏,企图把儿子幼嫩的心灵和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隔离开来,给他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影片的主体部分描述着战争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可为什么还要给它取名《美丽人生》呢?因为它是戈多内心执着的追求和不弃的希望,是每个热爱着生活的人的共鸣,也应该是引导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去发现“生活是美好”。
生活,它真的是那么的美好的。
不管我们个人身处何时、何地和何种境况,赠言一句——“人生多有不如意,我自当笑对长空,怎奈我何”。
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一百多年来,带给世人,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我们深深的启示。然而,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战场,在打赢现代化复杂电磁环境下局部战争,实现我军军事教育训练转型建设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仍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海军 攻坚克难,思想先行 思想理论是力量的源泉,它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任何一次军事变革,不仅意味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战争形态的演进和军队体制的调整,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解放。假如旧有思想体系仍占统治地位,军事变革就很难成功。纵观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无不把思想观念建设作为军队发展和建设的重点,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地推进思想观念的发展。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第六的中国,第十二位的岛国日本就对双方所要面临的作战形势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明确了“首先在海上歼灭中国海军主力,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保证安全输送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陆”的作战思路。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日本大本营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做出上述十分周密、明确而坚决方案的同时,作为战争另一方的中国,尽管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洞察,并做过一定的努力,但从北洋海军组建以后,海军发展就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因为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在战略战术理论上的缺失,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支拥有先进铁甲战舰的海军要失败。 那么,面对高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又恰逢我军向信息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适时瞄准军事前沿理论,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型军事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潮流,跟上发展的步伐,从而保障我军当前向信息化的顺利转型。 协调统一,同步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我党一直致力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论成果。所谓科学发展,就要求全面、协调,促进社会各系统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然而,在我军向信息化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却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先进的武器,就实现了跨越,其实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还涉及军事制度、正规化建设、官兵综合素质等关键性的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很自然,我们就再一次想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支“雄壮”的舰队。战争前夕,中国建立了全部新式装备的陆军,还买了几十艘外国的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从作战双方的装备来看,双方的武器性能不相上下,在个别舰船的性能上,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单独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看,中国军队并不比日本军队差,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中国却落后日本一个时代。晚清的军事变革,采取的是在旧体制的边缘改制的办法。对于改革来说,确实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从全局来看,由于新的军事制度不能顺利确立,军队建设整体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当清军依然在沿用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排列着古代的密集队形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现了军事体制的改革,作战实行散兵队形,而其海军则模仿英军。 在法度上,虽然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但违规的行为依然各行其是。将士们纷纷移眷刘公岛,晚上上岸住宿的人一船有半。提督丁汝昌更是在岛上盖屋出租,收取租金。其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治军,导致舰队管理混乱确是不争的事实。北洋海军的将领多受过正规西式教育和训练,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缺乏忧国忧民心,但在国家优渥的待遇下,他们在经济上却贪婪不止,出现了结构性和共生性的腐败,不能不令人悲哀啊! 所以,当今天的中国军事步入世界舞台的时候,落后绝不仅仅在武器装备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以及军队编制体制等诸多方面并进。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武器装备上,而不去全面改造整个系统,即使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很难取得军事变革的成功。 强军固本,以人为本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庞大体系,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锻造新时期综合型的新式军事人才,是顺利实现我军信息化转型的根本,也是目前我军正在大力推进的教育训练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北洋水师战舰 尽管北洋水师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海军军事理论教育,但面对着用西方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进步武装起来的日本海军,这些自小伴着《四书》、《五经》长大的高级将领却显得微不足道。不能够正确地运用先进理论,找不到正确的应对策略,一味因循守旧,惟命是从,最终造成了耗资巨大的先进装备在隆隆炮声中变成了华丽的摆设。 同时,由于平时不注重操练,使得广大水师官兵对先进的装备并不熟悉,再加上仓促应战,很难达到人与装备的充分结合。同样,在我军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中,也要注意人员与武器系统的充分磨合,达到战斗人员与武器装备的密切协调,使得信息化高科技装备在熟练而精准的控制下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实现战斗力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部队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创新,一个民族的灵魂,其本质在于扬弃。一味照搬,最终酿成惨败的结局。历史再次告诉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既不能离开世界军事变革总的趋势,又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的经验,而应当在适应“世界性”中走“中国式”。事实一再告诫我们,进行军事变革,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离开了科学和创新的支持,军事变革必然成为无源之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军事工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战斗力全面提升。要把人的现代化与军队信息化结合起来,把培养战斗精神与关爱官兵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军与军事民主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和部队的整体进步。
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大炮上晾衣服,是真的吗
炮管晒衣服这种说法有很大程度上是日本人当时为了贬低北洋舰队设计的。
甲板晾晒衣服是19世纪海军的惯例,因为当时没有衣服烘干设备,而在舰内晾,潮湿的水汽会引起舰内设备锈蚀,所以当时全世界海军的做法都是吧衣服放在甲板围栏或者旗绳上晾晒。
而当战舰在海上航行时,士兵衣物漂洗是被规定只有固定时间集中漂洗晾晒的,因为淡水有限,如果想洗就洗会造成淡水浪费。
所以零星晾晒只会出现在舰艇靠港后,从常理上,一般洗完零星衣物晾晒会选择甲板围栏,因为炮管再矮也有一米多高,挂上去肯定比围栏困难得多。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