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栀子属

时间:2024-08-03 11:27:53 编辑:阿旭

栀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栀子的别名 5 栀子的处方用名 6 来源 7 原植物形态 8 产地 9 采收与初加工 10 生药性状 11 栀子的炮制 11.1 栀子的炮制方法 11.1.1 栀子 11.1.2 炒栀子 11.1.3 焦栀子 11.1.4 栀子炭 11.2 成品性状 11.3 炮制作用 11.4 炮制研究 11.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1.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1.4.3 工艺研究 11.5 贮存方法 12 性味归经 13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14 栀子的化学成分 15 栀子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总灰分 15.6 含量测定 15.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6.4 测定法 15.7 栀子饮片 15.7.1 炮制 15.7.1.1 栀子 15.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5.7.1.2 炒栀子 15.7.1.2.1 含量测定 15.7.1.2.2 鉴别、检查 15.7.2 性味与归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15.7.4 用法与用量 15.7.5 贮藏 15.8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栀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栀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栀子 * 栀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hī zǐ 2 英文参考 cape ja *** 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pe ja *** ine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ARDENIAE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Garden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ape ja *** ine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栀子 栀子为中药名,即《药性论》所载山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1]。焦栀子表面焦黄色[1]。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栀子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栀子的别名 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桅。 5 栀子的处方用名 栀子、山栀、黄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1]。 6 来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 7 原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8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9 采收与初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1]。 10 生药性状 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 栀子的炮制 汉代有擘破(《注解伤寒论》)的炮制方法[1]。 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备急方》)的方法[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炙法(《备急千金药方》)[1]。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杂录》)等炮制方法[1]。 元代提出“炒令十分有二焦黑”(《丹溪心法》)及蒸制(《世医得效方》)[1]。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良方》)、酒浸(《外科理例》)、童便炒(《医学入门》)、蜜制(《寿世保元》)、盐水炒黑(《宋氏女科秘书》)、炒焦(《景岳全书》)、酒洗(《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外科大成》)、姜汁炒黑(《本经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本草》)[1]。同时还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比较多,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炭等[1]。 11.1 栀子的炮制方法 11.1.1 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1]。 11.1.2 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1]。 11.1.3 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1]。 11.1.4 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1]。 11.2 成品性状 栀子为不规则碎块状[1]。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1]。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1]。种子扁卵圆形,红黄色[1]。味微酸而苦[1]。 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1]。 焦栀子表面焦黄色[1]。 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11.3 炮制作用 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 *** 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1]。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11.4 炮制研究 栀子含都桷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栀子苷(gardenoside)、山栀子苷(shanzhi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熊果酸、绿原酸等多种有机酸类[1]。 11.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对京尼平苷的影响:以栀子中京尼平苷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1]。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栀子壳含量相当低;炒栀子和 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1]。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上述大同小异,同时测出炒炭后栀子苷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2)对熊果酸的影响:对熊果酸的研究是采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比较了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结果表明,栀子生品、炒品、炒焦品、姜炙品、烘品1~4(烘制温度为125℃、150℃、175℃、200C)中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炒炭品、烘品4(烘制温度200℃)中熊果酸较生品明显降低[1]。 11.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对胆红素的影响:山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1]。 (2)止血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给家兔注射1.5g的剂量时均有显著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在0.75g剂量时,生山栀仍有作用,焦山栀则无此作用[1]。 (3)退热作用:对注射酵母液而引起发热的家兔,生山栀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焦山栀无此作用[1]。 (4)抗炎作用:生栀子的抗炎作用最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栀子抗炎作用明显减弱,且随温度升高,抗炎作用逐渐降低[1]。当温度超过175℃时,抗炎作用消失[1]。栀子加热炮制后抗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京尼平苷受热破坏或分解所致[1]。 (5)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栀子水煎液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1]。 (6)护肝作用:栀子生品有明显对抗CCl4所引起动物肝急性中毒的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护肝作用均降低[1]。实验初步认为,栀子若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应以生品为好[1]。 另据报道,生山栀与焦山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栀为佳;焦山栀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栀子略强,这一点和中医对大便溏薄者用焦山栀是一致的[1]。 11.4.3 工艺研究 对烘法是否能代替炒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生栀子、焦桅子、烘栀子的栀子苷含量,从定量结果看,烘和焦制品中栀子苷无显著差异[1]。从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后的样品提取液的δ值看,δ烘值比δ焦值小,说明用烘的方法炮制得到的结果比较恒定,便于控制质量[1]。考查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炮制后,栀子苷和鞣质均有明显变化,随温度增高,栀子苷的含量递减,当炮制温度高于180℃以后,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超过栀子苷熔点温度(162℃~164℃)时,苷分解严重[1]。鞣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高于200℃以上时,鞣质含量下降,且大部分炭化[1]。从而认为炒栀子温度应控制在160℃~200℃之间[1]。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2 性味归经 栀子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 13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1]。 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栀子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用于多种实热性眼病,栀子能清泻三焦火邪。常与其他清热药配伍使用。 (2)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瞳神紧小、聚星障等眼病。常与龙胆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白睛溢血、前房积血、跟底出血等。栀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每与茅根、地黄同用。 14 栀子的化学成分 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15 栀子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栀子 Zhizi GARDENIAE FRUCTUS 15.2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15.3 性状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15.4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直径14~34μm,长约至75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p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8.5%(附录ⅨH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5.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5.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5.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5.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15.7 栀子饮片 15.7.1 炮制 15.7.1.1 栀子 除去杂质,碾碎。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果皮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横。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15.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7.1.2 炒栀子 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褐色。 本品形如栀子碎块,黄褐色。 15.7.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药材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5%。 15.7.1.2.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5.7.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15.7.4 用法与用量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15.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5.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栀子属于什么科属

栀子花是龙胆目茜草科。属茜草科栀子属,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栀子花是强酸性花卉,植株非常喜酸,在栽种栀子花时,最好选择疏松透气的腐叶土或松针土。在日常养护时,除了夏季的烈日需要适当遮挡外,其它季节的光照一定要多晒。平时观察土表发白、变干浇透水,在植株的旺盛生长期,可以每隔半个月浇灌一次矾肥水或碧卡水溶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多多开花,还能避免植株出现缺铁性黄叶的发生。


栀子花是什么科

茜草科。栀子,茜草科栀子属灌木植物,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芳香,单朵生于枝顶;果卵形、近球形或椭圆形,黄色或橙红色;种子多数,近圆形而稍有棱角;花期3~7月,果期5月~翌年2月。在《本草纲目》中,栀子被称为“_子”,“_”同“卮”,它的果子像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卮”,因此古人就顺势给它叫“栀子”。栀子原产于中国,现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等地;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能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胃中热气等症,在《名医别录》和《本草新编》中有记载。栀子花可用于制作茶饮饮用,可与面粉和油调匀制作糕点食用。南方的栀子春芽秀美翠绿,夏花素洁芬芳,也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它的果实中含有的藏红花酸可染黄的布料。《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栀子主要含有( )。

【答案】:C
⒈ 五味子的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等。木脂素为本品的有效成分。木脂素系五味子甲素、和它的类似物α-,β-,γ-,δ-,ε-五味子素、伪γ-五味子素等。 ⒉ 果实中含挥发油约3%~8%,称茴香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脑、α-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 ⒊ 栀子的主要成分:含栀子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栀子新苷等多种环烯醚萜及苷类,以及绿原酸等有机酸类,还含有栀子素、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色素类。 ⒋ 马钱种子含总生物碱2%~5%,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约1.23%,马钱子碱约1.55%,另含微量的番木鳖次碱、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α-及β-可鲁勃林等。番木鳖碱为马钱子的最主要成分,约占总生物碱的45%;马钱子碱的药效只有番木鳖碱的1/40。


栀子花的外形?

栀子花的外形如洁白无瑕的少女,端庄美丽。栀子植株大多比较低矮,高1-2米,干灰色,小枝绿色。单叶对生或主枝三叶轮生, 重瓣栀子花,叶片呈倒卵状长椭圆形,有短柄,长5~14厘米,顶端渐尖,稍钝头,叶片革质,表面翠绿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梗,白色,大而芳香,花冠高脚碟状,一般呈六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浆果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黄色或橙色,1室,种子多而扁平,嵌生于肉质胎座上。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

中国约有多少种栀子?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茜草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属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花腋生,有短梗,肉质。果实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5—7月开花,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①大叶栀子:var.grandiflora Nakai.,也称大花栀子:栽培变种,叶大、花大而富浓香、重瓣,不结果。②水栀子:植株矮小,花小、叶小,重瓣。③雀舌栀子:又名小花栀子、雀舌花。植株矮生平卧,叶小狭长,倒披针形。花亦较小,有浓香。花重瓣。④黄栀子:又名山栀子,为栀子花的野生种。叶稍小,花单瓣,入秋结橙红色果实,经久不凋,且抗碱力强,为观花、观果的良好树种。⑤卵叶栀子:var.ovalifolia Nakai.叶倒卵形,先端圆。⑥狭叶栀子:var.angustifolia Nakai.叶狭窄,野生于香港。⑦斑叶栀子var. aureo-variegata Nakai.叶具斑纹。栀子植株大多比较低矮,高1.2米,干灰色,小枝绿色。单叶对生或主枝三叶轮生,叶片呈倒卵状长椭圆形,有短柄长514厘米,顶端渐尖稍钝头,叶片革质,表面翠绿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梗,白色,大而芳香,花冠高脚碟状,一般呈六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浆果,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黄色或橙色,1室,种子多而扁平,嵌生于肉质胎座上。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


栀子属的介绍

栀子属(拉丁文:Gardenia Ellis, nom. cons.)是被子植物门金鸡纳亚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物种为无刺型灌木植物(少数是乔木)。其花萼为檐管状或佛焰苞状,花序为伞房状的聚伞花序。共有约25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物种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当作庭院观赏植物。 该属由英国药理学之父,英国教会牧师史蒂芬·埃利斯(英文:John Ellis ,1710–1776)于1761年设立。

栀子花的别名是什么?

【别名】山栀,山栀子,黑栀,黑栀子,枝子,山枝,红栀子,小栀子,黄栀,黄栀子,黄鸡子,山黄栀,山黄枝,水横栀,水横枝,小后子,后子,支子,鲜支,鲜子,木丹,椭桃,越桃,黄美子,黄叶下,白蟾,黄果树子,林兰子。
【商品名】栀子,山栀,山栀子,红栀子,黄栀子。以个小而饱满、干燥、色红黄、完整者为佳。
【处方名】山栀,山栀子,栀子,枝子,支子,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姜栀子,黑栀子,栀子炭等。


栀子花属于什么植物类型?

栀子花植物类别栀子属于茜草科。它是一种灌木植物,通常在肥沃、排水良好和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其品种有大叶栀子、水栀子、黄栀子。栀子花不是受保护植物。这是一种很普通的花。一般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不是长日植物,也不是水生植物。只要每周浇一次水,它就不需要太多的水。栀子花是草本还是木本栀子为木本植物,茎为木质,全株含大量木质化细胞,寿命相对较长,符合木本植物特征,故非草本植物。栀子花是什么子叶植物栀子是双子叶植物。它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常绿植物,所以赢得冬天不落叶。可四季常青,观赏价值高。栀子花是被子还是裸子栀子属于被子植物。它有种子。它的种子通常在十月左右生长。栀子花种子是风传播的。栀子花长什么样子栀子的枝条呈圆柱形,一般颜色为灰色。它的叶子是对生的,形状相当多样,有长方形的,也有椭圆形的。花很香,通常在每年的五月开花。


栀子花是什么

栀子花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观花植物,由于栀子花的花香浓郁,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并且栀子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栀子花的经济价值也是比较高的。栀子花原产于我国,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栀子花  中文学名:栀子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称:黄栀子、山栀  二名法: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龙胆目(早期分类系统属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种:栀子  分布区域:产于长江流域,中国中部及中南部都有分布。  英文名:Cape Jasmine  粤语别称:水横枝  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拼音:zhī zǐ huā  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栀子花是什么花

栀子花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观花植物,由于栀子花的花香浓郁,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并且栀子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栀子花的经济价值也是比较高的。栀子花原产于我国,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栀子花  中文学名:栀子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称:黄栀子、山栀  二名法: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龙胆目(早期分类系统属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种:栀子  分布区域:产于长江流域,中国中部及中南部都有分布。  英文名:Cape Jasmine  粤语别称:水横枝  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拼音:zhī zǐ huā  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栀子花介绍

栀子花(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栀子花喜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曝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喜温湿,向阳,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繁殖方法-压条法:一般在4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4月份从3年生母株上选取1年生健壮枝条,长25~30厘米进行压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200ppm粉剂萘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如有三叉枝,则可在叉口处,一次可得三苗。一般经20~30天即可生根,在6月生根后可与母株分离,至次春可带土分栽或单株上盆。移植苗木或盆栽以春季为好,在梅雨季节进行,需带土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花期和盛夏要多浇水。每月施肥1次,开花前增施磷钾肥1次。翌年早春修剪整形,并及时剪去枯枝和徒长枝。

栀子花百科

栀子花介绍 栀子花(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为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别名:黄栀子、木丹、鲜支、栀子、越桃、支子花、玉荷花、白蟾花、碗栀等。 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花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候和喜悦”。 形态特征 栀子花色泽白皙,美丽动人,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属于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 生长习性:栀子花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耐半阴,怕积水,较耐寒,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 分布区域:栀子花原产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多数地区,福建、贵州、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南部等省份。湖南省常德市的市花为栀子花。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 繁殖方法 1、播种:一般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晒或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去掉浮种或杂质,然后将下沉的充实种子捞出摊于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去过多的水分即可播种。 2、扦插:插穗选用生长健康的2~3年生枝条,截取10~12厘米剪去下部叶片顶上两片叶子,可保留并各剪去一半,先在维生素B12针剂中蘸一下,然后斜插于插床中上面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 栀子花常见品种 栀子花的常见品种有:(1)大叶栀子;(2)水栀子;(3)雀舌栀子;(4)黄栀子;(5)卵叶栀子;(6)狭叶栀子;(7)斑叶栀子;(8)小叶栀子。 栀子花的主要用途 1、家居用途:它能够让家居环境发生质的变化,美化室内空间和吸收室内的有害辐射之外,还不时放出清香,掩盖了原来平淡甚至是难闻的气味,给空间交换了空气,令整个家充满诗意。 2、医药用途:【来源】栀子花根、叶、果实;【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鼻,咯痰,肿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