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的具体战役
西山口之战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1962年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意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直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11月20日占领查库,查库为中国边防部队反击作战前进最远之点,距中印传统边界线伏特山仅20余公里。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瓦弄地区反击战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1962年11月16日晨,我军发起反击。我军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军部署。印军十一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下令全线撤退,旅长本人随四军军长考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在反击战中,我军排长周天喜带领一个加强班冲在最前面,经3小时苦战,打下了印军第一个地堡群,当向印军第二个地堡群冲击时,周天喜不幸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周天喜“战斗英雄”称号。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他将爆破筒塞入地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从顶盖圆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出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人们称赞他是活着的黄继光。战后,国防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11月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另一部向“东”村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进占敌能。我部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击,到21日,我军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里米金之战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的约1个营的兵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都登地区作战都登方向,印军约800余人。其部署: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1个连及阿萨姆步兵第十一营第三中队一部,在邦拉、更仁设防,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欠2个连)、配属第四十四山炮团第七十连及勤务保障分队一部,驻守都登及其附近地区。 1962年11月15日,墨脱独立营率两个连,从地东出发,19日17时55分进至更邦拉,向印军发起攻击。经19分钟战斗,印军向更仁逃窜。21日18时,墨脱营占领更仁,印军逃往都登。22日上午,该营追至哥布(距都登半日行程),获悉都登之印军已于21日南逃。该营部奉命停止追击,于23日1时从哥布返回浪波待命。此战,共歼印军12人,独立营亡8人、伤2人。 20日21时30分,总参谋部发出停止反击作战的命令,并指示:“东线中部各部队在占领梅楚卡、里米金、都登后即停止追击,在原地打扫战场,加强警戒”。西藏军区当即命令山南、林芝军分区参战部队撤回里米金、梅楚卡、浪波等地区,集结待命。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嵴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边防分民的哨卡,威胁阿里纵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我军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攻打第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克了据点;攻打第二个据点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激战1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清除了印军廓尔喀第十一联队第一营第三连的大部兵力。与此同时,反击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军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至此,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西段入侵军据点全部清除。单方面停火1962 年11 月21 日,我国政府声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我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62 年11 月30 日,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下达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在中印边境设立民警检查站(后改称为民政检查站)的部署方案,在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范围内派驻28个民警检查站(后改称为民政检查站),每个民警检查站的人数可配备一个排到一个连,在部队撤出20 公里地区后,即正式设立。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了26个,即东段16个、中段3个、西段7个: 东段 沙马(下察隅镇向南公路盘头) 呷枪/嘎枪(位与上察隅镇西北直线距离42公里处) 布宗(上察隅镇向西北方向公路盘头) 格当(墨脱县东北部的一个乡,未设) 得岗寺/得儿工村(墨脱背崩乡东南,位与雅江之东) 地东(墨脱背崩乡的雅江之西) 鲁霞(米林县丹娘村鲁霞村) 甫伊(米林县羌纳乡) 来果桥(米林县正南) 塔马顿(米林县里龙乡正南公路盘头) 马及墩(隆子县杂日乡公路盘头) 陇(隆子县准巴乡以东公路盘头) 共那(隆子县) 新达/卡达(错那县卡达乡与达) 曲拿/浪波(错那县浪波乡,21世纪后称兰普乡曲拿村) 肖(错那县城正南公路盘头) 勒(错那县的勒门巴族乡) 中段 西兰塔(札达县与普兰县交界) 波林(札达县正西) 什布奇(札达县底雅乡的一个村) 西段 扎西岗(战前战後一直是边防连) 班公洛(即斯潘古尔) 喀纳(即库尔那克堡) 尼雅(亚)格祖 空喀山口 温泉 加勒万河谷(处于中印战前犬牙交错争夺地区,取消未设) 天文点 神仙湾
庞国兴的人物事迹
庞国兴,1940年1月生于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庞国兴7岁时,该上学了,可父亲被侵犯边区的国民党军队抓去当了民夫。母亲气病卧床,双目哭瞎。家里也被洗劫一空。严酷和生活现实,迫使他小小年龄就拿起了放牛鞭、牧羊铲。然而,仇恨的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发了芽:“长大了,我一定要报仇!”1948年秋,庞家沟解放了,苦难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1955年,随着家庭生活的好转,庞国兴终于进了学校。但因家务缠身,他仅断断续续地念了三个学期的书便辍学务农了。庞国兴的父亲、叔叔都是石匠。他家也由原来的一眼破窑洞变成了青一色的石头屋。院子里铺的、窑沿里砌的、房上盖的都是青石板。庞国兴生活在这个青石板的环境中,也磨练出了一副“石板性格”:坚强、憨厚、直爽。庞国兴虽然个头不高,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看见谁劳动好就专门找谁比试。上山背麦子,他专到远处背;别人一次背两捆,他背三捆、四捆,村上修水渠,他比赛背石头,蹭烂了脊背仍不歇息。1959年,征兵工作开始了,一天晚上,庞国兴向父亲挑明了自己的心事:想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父亲听了一愣,心想,刚大,就要走?这晚,老俩口商量了半宿。天一亮,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说:“兴娃子,你去吧,家里的活有爹做。去了好好干。”于是,庞国兴披红戴花,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庞国兴入伍后,被分到第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九连。这是一个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功臣连队,战争年代曾涌现出近百名功臣模范人物。来到这样一个有光荣传统的连队当兵,庞国兴感到很自豪。他各项工作干得都很出色,在战士中威信很高。连里评功评奖,他经常是全票。于是,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全票人物”。1960年,庞国兴所在的五班奉命到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县野牛沟开采石棉。高原上的气候反复无常,时风、时雨、时雪、时雹。5月,庞国兴和战友们在半山腰较平的石滩上掘坑为屋,铺石为床,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庞国兴不怕高山反应,不怕坡陡路滑,天天超额完成任务,被全票评为“生产标兵”。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终总结时,入伍才一年的庞国兴荣立了第二次三等功。庞国兴在当战士的三年时间里,先后调过七个班。他调到那个班,那个班的工作就变样。一班,原来是个后进班,骨干弱,班长出差。一天,指导员把庞国兴找去,对他说:“支部决定调你到一班当副班长,一班长不在家,希望你能把这个班领导好。”到一班后的第一个晚上,庞国兴组织召开了班务会,说:“我没念过几天书,水平低,以后咱们在一起好好干,有啥好点子就提出来……我有个想当,今后咱们要争取当个先进班。”庞国兴的“就职演说”得到了全班同志的支持,人人订计划,个个表决心,还向全连最先进的九班提出了挑战。这年年底,一班的同志们在庞国兴的带领下,甩掉了后进的帽子,被评为先进班。入伍二年的庞国兴又戴上三等功的奖章。庞国兴刚入伍的那阵子,体重才90多斤,臂力也不大。第一次投弹,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投了29米。1962年5月,部队奉命进行临战训练,连里提出了“苦练军事技术,争当投弹能手”的口号。一天晚上,连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淮海战役中,战士们把手榴弹投进距五六十米远的敌碉堡里,炸掉了最后的火力点,大部队冲上去,取得了战斗胜利。这个故事对庞国兴启发很大。当他看了被兰州军区树为“投弹标兵”的本团干部李元福那精彩的投弹表演,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他下定决心,苦练加巧练,很快突破了50米大关,考取了投弹能手。8月,团里举办特等射手集训队,给九连分了六个名额,条件是平时实弹射击均为优秀者。庞国兴实弹射击有一次是良好成绩,不符合条件。集训队队长范天禄看到庞国兴军事素质基础好,要求参加学习非常坚决,就破格收下了他。正当训练紧张的阶段,庞国兴收到家里发来的“母逝速回”的电报。当指导员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现在蒋介石企图窜犯大陆,部队随时都可能执行战斗任务,我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岗位,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悼念母亲!”青海的盛夏,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火辣辣的,地上的浮土足有一寸厚,庞国兴是轻机枪手,练瞄准,一爬就是个把钟头,汗水湿透了衣服又渗入尘土。每次训练,地上总是留下一个湿印子,他也几乎变成了泥人儿。他牢记着一位首长讲过的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技术练得精,战时打胜仗。”正式考核那天,天公不作美,阵阵风起,蒙蒙雨。其实,这种滋味,庞国兴在平时训练中早就领教过了。“哒哒哒”四个点射,示靶员报告了“450米和500米目标全部消灭”的喜讯。庞国兴用汗水换来了“神枪手”的称号,实现了他以优异成绩告慰已故母亲的誓言。1962年6月,印度当局乘中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时机,对西南边境悍然发起武装挑衅,入侵西藏领土。10月,中国边防部队奉命进行自卫反击。庞国兴所在的九连担负了夜袭西山口,当尖兵打头阵的任务。侵占西山口地区的是印度步兵第四师内号称“悍善战”的“王牌”部队——锡克族第一、第二营,并配属了一个炮兵团。印军凭借着山高林密,涧深水寒,崖峭路险,易守难攻的地形,又构筑了大量的工事,狂吹他们的防御体系是什么“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还说用他们二次世界大战的“胡子兵”,对付中国的“娃娃兵”,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在英雄的降连面前,印军的牛皮还没有吹起来就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西山口前面有个不大的无名高地,高地后面有印度的炮兵阵地。印军还在无名高地上配置了一个加强连,前沿分布着机枪点。经过详细的侦察,团首长命令九连这把尖刀,迅速插上无名高地,扫清进攻西山口的障碍。在夜暗的掩护下,九连通过险峻崎岖的山道,神速地插到距无名高地大约200米左右的一个低洼地,机枪组、投弹组迅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带领尖刀排的副连长王元兴细观察了地形选择好突破口,返回来立即组织战斗。他看到机枪组的勇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便控制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压低嗓门对大家进行了简短而有力的动员;然后他又到投弹组,检查了每个人的准备情况。庞国兴在组长张益亭的带领下,沉着地匍匐前进。当他们接近敌人阵地时,被哨兵发现了。惊慌的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他们的眼皮底下,吓得连忙开枪射击,所有的火力点都暴露出来了。战斗在透明前打响,九连连长黄俊铎指挥全连发起了冲击,子弹、手榴弹带着仇恨的怒火向敌人飞去;喊声、枪炮声犹如山崩地裂一般,震撼着黎明前的山谷。九连迅速攻占了无名高地。就在九连冲上无名高地,和印军展开白刃格斗的时候,西山口上,印军的榴弹炮拚命地向无名高地倾泻,企图用炮火收复已丢失的阵地。突然,西山口上印军的榴弹炮一声不响了。九连乘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顺利而干净地扫清了无名高地上的残敌。大家感到非常奇怪!连团长解全威也很纳闷:“我还没有调部队去打,西山口上敌人的火炮怎么就哑了呢?”是谁干掉了这个炮阵地?是四班副班长、共产党员庞国兴,六班战士、预备党员王世军和新战士冉福林。原来,当九连发起冲击后,庞国兴和王世军一面投弹,一面用冲锋枪扫射,首先冲上无名高地。他俩发现一股敌人正向西山口逃窜,就紧紧追赶上去,冲出了无名高地,和连队失去了联系。新战士冉福林看到庞国兴、王世军穷追残敌,也跟了上去。他们三人自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这时,公路两侧山头上的印军向他们射击。他们赶忙隐蔽,简单地交换了意见,做出了战斗分工;由王世军爬上东山,从侧面迂回包抄正在山上射击的印军;庞国兴和冉福林山,从侧面迂回包抄正在山上射击的印军,把敌人的火力都吸收过来。庞国兴用冲锋枪打了一梭子弹后,发现印军距离较远,超出了冲锋枪的射程,便从冉福林手中要过了步枪。“砰”的一声枪响,一个正在指手划脚的指挥官模样的印军倒下了。敌人看到长官毙命,都慌忙退缩到山后。庞国兴和冉福林沿着公路迅速向前追击,拐过一个山弯,前面的情景使他们大吃一惊:离他们不远的前方,印军的三门榴弹炮正在疯狂地向我军射击。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敌众我寡、生死存亡,端起枪就向敌人炮阵地猛扫。这时王世军也从东山上打了下来。两面夹击,印军丢下火炮逃跑了。他们占领了炮阵地。此时,他们看到沿公路向南逃跑的印军中,裹着两辆普车,后面还有一辆牵引车拉着火炮。“吉普车上一定有大官,追!”庞国兴发出命令。被中国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吓破了胆的印军,扔下车上的东西,开足马力,匆匆逃命。庞国兴他们用子弹“欢送”了一阵,便把印军丢下的地图、望远镜带上,把其它物资集中到一起。冉福林找了一片纸,拿起铅笔写道:“兹收到印军新任盍队长送来的……接收人:庞、王、冉。”尔后,他们爬上一个高坡,又一个印军榴弹炮阵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打!”他们居高临下,打得印军懵头转向,搞不清来了多少中国军队,便匆匆炸坏了四门榴弹炮,沿着公路逃跑了。乘爆炸的烟雾,三位勇士冲下高坡,占领了敌第二个榴弹炮阵地。庞国兴举胸前的望远镜向南观察,发现前面有一个印军指挥所,集结了许多印军。他们合计着怎样继续打下去,突然一阵枪响,他们身后的山头上下来了一股敌人,足有200多人。庞国兴等远离部队,情况危急。机智沉着的庞国兴一挥手,他们迅速跨过公路,隐蔽到公路旁的森林中。雪山顶上红日越升越高。可是,这片森林却是阴沉沉的,庞国兴等人警觉地搜索前进。从昨天开始进攻到现在,他们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喝水,更谈不上休息睡觉了。长时间的战斗,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冻饿难忍。他们从树枝上抓下积雪,边吃边交谈着情况。王世军对庞国兴说:“你是正式党员,又是副班长,我是预备党员,小冉正在争取入团,现在咱们远离部队孤军深入,你就当组长吧……”小冉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实际上,庞国兴早就当了组长。在这严峻的时刻,他没有推辞。“对,现在我们虽然和连队失去联系,但同志们一定会打过来的。遇上敌人多,咱们就打游击,敌人少咱就干掉他,继续配合部队反击!”在森林里休息了一会,他们又去寻找新的战机。他们走出森林跨上公路,看到公路旁有一顶帐篷,就分散接近过去。快到跟前时,突然从树丛中打来了一排子弹。他们立即卧倒,同时开枪还击,消灭了三个敌人。庞国兴意识到可能还有敌人钻入树丛,就叫小冉用刚刚学会的英语进行喊话。小冉正喊得起劲,忽然,西山上响起了机枪声。他们发现西山顶上又冒出一股印军,正向中国军队主力射击。庞国兴叫冉福林监视敌人,叫王世军注意观察公路上的情况。他举枪瞄准,随着枪响,敌军官应声倒地,其他敌人便吓跑了。庞国兴等人向西山冲击,占领了制高点。解放军主力打过来了。他们三人高兴地大声喊,脱下军帽用力摇晃着……庞国兴、王世军和冉福林又回到了战友中间。这次战斗,庞国兴战斗小组孤胆深入敌纵深15里,打了五仗。攻占了敌人两个炮兵阵地,击毙敌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七名,缴获火炮七门,炮对镜、望远镜各四付,推土机、汽车四台,为主力部队开辟道路向敌纵深发展做出了贡献。战后,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第一政治委员刘澜涛签发了给庞国兴荣立一等功的命令。1963年8月26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庞国兴“战斗英雄”称号。1963年9月,庞国兴被提升为排长,授予少尉军衔。10月,庞国兴作为国庆观礼代表,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12月,庞国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9月18日,庞国兴不幸因公殉职,时年25岁。
庞国兴的早年经历
(1940--1965)陕西子洲县裴家湾人。 因家贫,15岁时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半书,便辍学在家务农。1959年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被所在部队评为神枪手、投弹能手、生产标兵。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任副班长。11月18日在西山口战斗中,带两名战士深入印军纵深15华里,与部队失掉联系,带两名战士坚持战斗,庞机智勇敢,巧袭印军,夺取印军炮兵阵地两个,毙伤敌七人,缴获火炮七门、汽车两辆、电台四部。又用虚张声势之计,拿下印军一个榴弹炮阵地,抢占了制高点,为后续部队进攻创造了条件 。
历史上的庞青云
根据最多的说法:《投名状》改编自“刺马案”,因此庞青云可对应历史上的马新贻。庞青云是2007年上映的港产电影《投名状》中的主要人物,由 李连杰出演。庞青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性格复杂的清军将领,后来与结义兄弟反目被杀死。《投名状》改编自“刺马案”,因此庞青云可对应历史上的马新贻,姜午阳对应张汶祥,赵二虎则对应曹二虎。扩展资料:庞青云,一个满怀报复(野心),百折不挠,一生如履薄冰,却始终寄望通过任何机会实现自己目标的清廷军官。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可以说庞青云也是重情重义的。他狠毒,却不阴险,有韬略却并不工于算计。际遇之中,他结识了土匪赵二虎和姜午阳,并得此二人之福运,一路青云直上,虽历经苦难险阻却始终能够化险为夷,攻无不克。其实他的信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在一个黑暗而又矛盾的社会,确立的一个矛盾的目标,一个矛盾的信念,他想用矛盾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可他失败了,因为那样的社会不允许那样的信念。庞青云的出发点没有错,却不可能成功,他没有看清那个时代——只有反抗才能成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庞青云
历史带给我们什么?
中国之西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南是文化落后的烟瘴之地,之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近代以前,中国人无须防西戎、南蛮、东夷,只须防北狄,因为中国之北是一马平川的大漠,所以近代以前,中国的边患总是来自北面。因此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得不建造万里长城当作人为屏障,其后汉、明等朝也反复加固重建。然而近代技术突飞猛进后,也就是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大海不再是无须设防的天然屏障,因此近代以来,中国的外患总是来自东边的大海。然而时移世易,先秦以前极其伟大的中华民族,先秦以后日益丧失其伟大,因为秦始皇以后的无数中国帝王,自以为握有高枕无忧的绝对权力,两千多年来肆意愚弄和无尽戕害着中华民族,导致御外侮能力持续递减,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终于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化”、“整治”成了毫无血性、毫无理性、以“好死不如赖活着”为最高生存目标的卑怯奴隶和狡诈愚民。人若自侮,然后人必侮之;不敢反抗本国侵害者的民族,必然是不敢反抗异国侵略者的民族。
历史带给我们思考 带给我们民族的精神 带给我们一些延续性的品格
历史上有哪些听着荒谬却又真实存在的事件?
自从有了第一部古装剧后,中国几乎每个王朝都被拍成过历史剧。正是因为历史剧的存在,使很多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开始研究历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些历史事件听起来很扯,甚至荒诞到无法让人相信。如果大家是在影视剧里看到这种事件,只会把它当做笑谈,可是当大家翻开历史,却会发现这些荒诞的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中国有多少历史事件看似荒诞,却真实存在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其中的几件。图片:把荒诞的历史事件当做笑谈剧照第一件事件发生在宋朝,也就是著名的“吃了吐”事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发生在宋朝时期的荒唐案,虽然不是指某人把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但是性质却比这加恶劣,而且更加讽刺。北宋年间,王安石作为一朝宰相,曾经主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当时被牵涉进去的官员,占了朝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可是这场变法最终却没能坚持下去,案件的主角王安石与宋神宗先后去世,前戏做得十足的变法嘎然而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安石变法简介当然,变法确实给大宋王朝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军事实力方面。北宋向来都被西夏压制得死死的,动不动还要从身上撕下几块肉来孝敬西夏,以图西夏的铁骑别踏入中原。这种尴尬的现象在变法以后彻底发生了改变,原本羸弱的宋朝,兵力开始变得强悍,不但不再惧怕西夏,还暴打敌人,收复了多处失地。图片:宋朝兵力开始变得强悍剧照然而,事件还没有结束,变法的两个主角前脚一走,“反对党”马上就开始作乱了。军队好不容易收复了失地,在“反对党”嘴里却变成了“国之大耻”,不但没有尽力保全国家领土,反而以割让土地为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乐意用这么没尊严的方式换取和平,而且也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性。只是当他大声反驳“反对党”时,回应他的是更加猛烈的攻击,从这开始,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土地还是割让给了各个国家。然而,“反对党”这波神操作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安定,吞并了宋朝大好山河的西夏更是变本加厉。“反对党”所想要的安宁,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反对党”之所以会有这波操作,只是为了中饱私囊而已。这种打着国家的旗号,却只顾自己私利的人多了,宋朝又怎么可能强悍得起来呢?所以,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军事方面一直都比其他国家更加羸弱,处处受人压制。图片:“反对党”提议割让土地剧照第二桩荒唐事件发生在明朝时期,而且还发生在皇室宗亲。明朝对待皇室宗亲可以说是非常优厚的,只要这些人不主动造反,就可以得到美好的生活。大明宗亲刚生下来就可以继承爵位,哪怕一辈子不从事劳动生产,同样有人养着。不得不说,明朝的这个决策可把皇帝给害惨了,朝廷每年光是养活这些人就需要花掉近千万石粮食,除此之外还要给他们分配良田和庄子。讽刺的是,皇族承担那么大的压力去养活功臣和皇氏宗亲的后代,这些人却依然活得不好,因为他们很穷,甚至穷到根本没办法养活自己。自己有田庄,还有朝廷养着,生活应该非常富足才对,怎么会穷到这种地步呢?图片:自己有田庄剧照这种说法看似荒诞,却是真实存在的。大明王朝的皇室宗亲实在太多了,起码超过二十万以上。这些成员基本上只负责吃饭,而且还要吃好的,穿好的,如此可想朝廷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金钱去养活他们了。皇族的这一类穷亲戚还有一个别称:穷宗。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人明明有手有脚,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生活。再看看这些大明宗亲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确实用双手创造财富,但是创造的方法却让人深感不耻,竟然跑到街上乞讨,甚至打家劫舍。大明王朝出现这种问题能怪谁呢?怪这些皇氏宗亲吗?好像说不过去,因为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洗脑了,只要他们安分守己,就可以不劳而获。如此看来,只能怪大明王朝的掌权者了,毕竟大饼是他们画出来的。连这种问题都无法解决,也就不难想象最终为什么会穷死了。图片:跑到街上乞讨剧照第三桩荒唐事发生在晚清期间,老师跪求生源。大清王朝实际上从乾隆后期就开始衰退了,再摊上慈禧这个败家娘们,使晚清长期处于挨打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好像什么荒唐事都不算太荒唐了。古代学子拜师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拜师成功。可是到了晚清时期,这种现象却再次颠倒,学子们根本不需要苦苦求师了。原本很高高在上的先生,反倒会跑到学生家里强收学生。那么,这种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实际上,先生强收学生,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拜师礼上的“孝敬金”而已。图片:严肃的拜师剧照据说在光绪年间,有个财主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习官场方面的知识。当时恰好遇到一个官员回乡居住,财主便带上自己儿子找到这位侍郎,想让对方收儿子为徒。为了让侍郎答应自己,财主还主动提出给一百块大洋作为“孝敬金”。事实上,这位侍郎早就已经穷疯了,一听到财主会给自己“孝敬金”,马不停蹄的跑到财主家强收财主儿子为徒,并且当场举行了拜师典礼。拜师典礼结束以后,侍郎直接拿走放在桌面的“孝敬金”,完全不管愣在原地的财主父子。一边是想攀上高枝的家长,另一边却是穷疯了的官员,竟然连这么严肃的事情都可以当做儿戏了,难怪晚清时期总是处于挨打状态呢。从上到下的不作为,早已经为清朝覆灭埋下伏笔了。图片:一百块大洋“孝敬金”剧照任谁也想不到,中国史上竟然还有那么多荒唐事。每一件荒诞事情都成了时代的缩影。希望我们现在所处的新中国,不会出现这种让后代看起来荒诞的事情,更加不会出现如此讽刺的事情。
有哪些历史事件,听上去很荒诞,但却真实发生过?
说一个“占星师”的故事。德·霍尔,190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家里很穷。穷人家的孩子嘛,也没办法接受太好的教育,17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银行当了学徒。但是,霍尔不是那种踏踏实实的孩子,干了几年就被一脚踢了出来。所以,正常来说,他就是到处混日子,再加上一战之后德国经济几乎崩溃,街上到处都是饥民。所以霍尔最可能的结局,就是饿死街头或者醉死街头。但是,希特勒上台了。霍尔因为有部分犹太血统,敏锐地觉察出了即将到来的危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德国,跑到了英国伦敦。为了能在伦敦混口饭吃,他自称是匈牙利贵族的后裔(他老婆跑到了智利,自称是罗马尼亚公主)。当时也有很多犹太人跑到了英国,大家都互相照顾着,霍尔也没被饿死。霍尔到达英国的时间是1935年,一直到1940年这几年,他的行踪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之后他的自传,霍尔这几年意识到要想在英国立足,就必须了解英国人。于是,他买回了大量的书,从童谣通话,到神话故事,再到名著小说。每天废寝忘食的读书,给自己充电。5年之后,霍尔醍醐灌顶,重获新生了。其实,他自传所说的情况,多半有些夸张的,比如他说自己连续5年时间,每天都坚持读至少一本书——且不说买书的花费巨大,5年时间每天读书,他靠什么生活?不管怎样,1940年之后,霍尔开始在英国四处活动,声称自己精通占星术,可以影响希特勒以及纳粹高层。这种毫无根据的吹牛,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当时的英国特别行动处(SOE)竟然招募了霍尔!霍尔被授予了上尉军衔,基本任务就是利用占星术,为盟军提供情报,并影响纳粹高层的决策——对的,霍尔成了英国情报部门的“巫师”。那么,这个霍尔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呢?根据英国档案显示,他确实做了一些“预言”,比如德军将要入侵克里特岛、中途岛战役,以及蒙哥马利战胜隆美尔等等。一些预言确实成了现实,但是军情五处的官员们都很嫌弃他,认为只要是略懂一些当时战争局势的人,都能做出这样的预言。实际上也是,霍尔的大部分预言都没有实现,比如1941年6月,他就预言“希特勒将在1年之内被杀掉”,结果人家活得好好的。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也对占星术感兴趣。所以,战争期间,英国情报部门的很多官员都在抱怨,认为霍尔这样的人就是个骗子,什么用都没有。然而诡异的是,就算他几乎没什么用,频遭质疑,却依然坚挺地在情报部门撑到了战争结束。战后,他离开了英国情报部门,开始从事宗教文学的创作,写了很多小说。因为在宗教界影响巨大,他甚至被教皇册封为爵士。
1962年中印战争的得失。
这场战争打击了印度的侵略势力,鼓舞了人心。稳定了中国边界的局势。
我军战果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我军损失情况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介绍一下1962年中印战争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方对平民百姓进行军训。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方对青少年展开军事训练。 印军在撤退途中遭到中国军队伏击 中印战争期间的印度锡克士兵 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狄博杰教授来自中印边境附近的喜马偕尔邦。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家乡流传过关于中印战争的歌,他只记得一句歌词———“让我们拿起枪,打向中国”,但他唱起来却有印度民歌特有的婉转,不知道歌词的还觉得挺好听。也许,这种感觉恰恰反映了印度人对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战争复杂的、谜一样的态度。
世界战争历史上最强悍的步兵是哪一支?为什么?
在世界战争历史上强悍的军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成吉思汗所带领的蒙古铁骑曾经横跨亚欧大陆,但是如果说到步兵,那就不得不提到斯巴达的步兵部队,斯巴达步兵是古典时期重装步兵最为繁荣的时期。斯巴达重装步兵代表了古希腊步兵的最高水平,还帮助整个希腊赢得了当时的希波战争并且战胜了当时最为厉害的雅典。斯巴达重装步兵是守护希腊城邦的重要军事力量,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斯巴达成为伯罗奔尼萨同盟的盟主并且长期在希腊大陆称雄所依靠的就是强大的重装步兵。斯巴达重装步兵在抵御波斯的侵略战争中以300壮士抵御波斯大规模兵团,代表了斯巴达重装步兵的实力,也成为了古典时期标志性的不败之师。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萨半岛,那里土壤肥沃,地理环境十分适合农业发展,但是由于城邦制度导致商业发展十分缓慢,斯巴达主要的经济模式就是农业。于是,为了消除斯巴达城邦的贫富差距,斯巴达采取了土地国有制的方式将土地平分成面积相同的小块儿分给城邦中的公民,但是城邦中的公民并不需要从事农业劳动,只需要进行军事训练,随时抵御来自城邦外的威胁,而本土的土地由希洛奴隶来进行耕种,实际上实施的是土地与奴隶的国有制。斯巴达规定土地不得转让售卖,并且崇尚清贫和节俭,禁止经营工商业,以此来防止贫富划分。这样既给公民带来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也为重装步兵提供了稳定的兵力来源。斯巴达人从小就被灌输各种军事知识以及服从的思想,年满20岁后,所有男性都会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随时听候城邦召唤投身战斗,即使是女孩儿也要进行体育锻炼,从小学习跑步搏斗等等。斯巴达并不像一个城邦,而更像是一所军队所有的公民都要接受训练,这也正是斯巴达重装步兵能够成为一支不败雄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