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架歼20需多久?
生产一架歼20需多久?随着时间来到2023年,距离歼-20这款五代机的服役也来到了第5个年头。如今这款五代机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神秘,我国官方也开始了对这款战机的研究、生产细节进行揭秘。在CCTV-7播出的《砺剑》节目中,就揭秘了我国歼-20生产中的诸多细节。五代机的生产精度在《砺剑》节目中,最让人意外的画面,是工人铆装歼-20的机壳。在大众印象中,歼-20这种高大上的武器,就应该用高精度的设备进行生产,为什么还需要用人呢?其实五代机生产需要人工非常正常,出于对成本、生产速度、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考虑,现代战机的生产还无法做到完全的全自动。此外人的精度还是很高的,老师傅们3分眼力7分手感能把精度提高到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2位。我国歼-20的孔径精度需求为0.02毫米,这个精度已经达到了高精度机械生产的水平,也说明了五代机的生产精度要求之高。对比之下,美国F-22战机的制造公差标准差不多是0.0254毫米,可见高精度算是生产五代机的基本要求。而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情理之中,五代机本身出于隐身需求就需要极高的生产精度,尤其是机身表面的铆接部位。此外一些需要承受巨大压力的零部件出于对消除应力的需求等多方面原因,也有极高的精度要求。像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机身扁平、形似扁担的结构让飞机的主要重量都需要由机体承担,于是这就需要俄罗斯以高精度生产承力框。在下方苏-57所用的承力框上,我们能看到明显的纹路,这些纹路看似很简单,似乎用简单的铳削工艺就能生产。然而这种零件所需的精度,已经超出了人能处理的上限,只能由高精度的五轴机床进行生产。机床“刻”出纹路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承力框的结构,从而消除了其一定的内部应力,增加了强度。要是该零部件加工精度不达标,说不定苏—57飞着飞着,飞行员就只听到“咯嘣”一声,然后飞机机体开裂了。战机生产速度因为这种高精度需求,所以五代机的生产速度限制也比较大。俄罗斯的苏-57目前总共就只生产了10架量产机和5架原型机,而它的首飞时间甚至比歼-20都要早1年。这么慢的生产速度,极有可能是苏-57上的精度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此外在已经露面的苏-57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做工很粗糙,这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猜想。既然战机的加工精度限制了战机的生产速度,那么我国歼-20的生产速度有多快呢?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猜测,是截止至2022结束歼-20一共生产了4个批次,最新一个批次的生产量达到了56架。并且在之前2022年度珠海航展中,出场过两架编号分别为“CB0369”和“CB0370”的歼-20,网友们就猜测它们属于第三批次生产的战机,是第69架和第70架歼-20。既然第70架歼-20都已经服役并拥有了战斗力,那么歼-20的总交付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200架。并且在未来它的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目前成飞已经开设了第四条脉动生产线,这也是其第4批歼-20能生产56架的底气。除了歼-20,我国未来还将生产歼-35型舰载机,这款“海五代”加上歼-20,会将我国五代机的产量提升得更高。再加上我国歼-16以及歼-10战机的产量,我国各型战机的总产量未来估计会和美国F-35战机持平。在美国打算用F-35全面替换F-22、F-16等战机的情况下,这也可以视作中美战机总产量持平。3D打印技术对战机生产的影响而我国五代机的产量之所以能快速提升,还和一项新兴技术有关,那就是3D打印技术。歼-20上使用了多少3D打印技术目前暂且不明,但在《砺剑》采访歼-35设计团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3D打印在五代机身上已经运用的很成熟了。在沈飞工艺研究所成员李晓丹的爆料中,歼-35在设计过程中就大量使用了3D打印件,并且达到了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尤其是机身的大框,这玩意儿为了保证强度等方面的性能,需要一体化建造,一体化打造出一个飞机的大框出来很难,需要用4万吨级以上的模锻压机一体化成型。但“2010年代”的时候中国很缺这种模锻压机,歼-20造原型机之前,全中国就一台3万吨级模锻压机。为了加快进度,我国曾一度放弃歼-20大框一体化成型的工艺,是分为几部分造出来然后电子焊接起来。但这么做不仅可能造成大框加工精度的降低,对机身框架强度也有影响。一直到2013年时,中国搞定了8万吨级的模锻压机,这才开始用一体化成型技术造歼-20大框。后来到3D打印技术成熟,我国甚至放弃了用模锻压机建造战机大框,开始直接用3D打印技术造。用3D打印技术造出来的飞机大框体积能更小,一体化程度也更高。最关键的是快,并且不浪费材料。现在用3D打印技术造出来的歼-35,在机身寿命、轻量化、强度等方面均有相当可观的提升。甚至像上面我们提到的苏-57战机所用的承力框,中国现在也能用3D打印技术造出来了。这说明中国3D打印技术达到了极高的精度,已经达到了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水平。因此未来中国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战机零部件靠3D打印技术加工,以达到战机生产的多快好省。
歼-20是哪里生产的
您好,歼-20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歼-20(英文:Chengdu J-20,代号:威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中国空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摘要】
歼-20是哪里生产的【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已经收到,正在为您整理答案,请稍等两分钟。【回答】
您好,歼-20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歼-20(英文:Chengdu J-20,代号:威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中国空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回答】
歼20飞行速度每小时多少公里?
中国的歼20战机的最大速度是2.8马赫。换算后约为0.95Km/s。马赫是音速单位,1马赫约为0.34Km/s,所以2.8马赫约为0.95Km/s。尹卓先生正面证实歼-20采用的就是国产发动机,并且基本满足歼20的格斗需求。而涡扇-15正在研制中,等2019年涡扇-15服役后,将明显提升歼-20战斗机的性能。飞火推一体化在软件上把飞行控制、火力控制、发动机控制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1+1+1>3的威力。飞行控制主管飞机的速度、高度和姿态,火力控制主管构成武器发射条件,发动机控制主管提供充足的推力。传统上,飞控是主导的,只有把飞机机动到适当的发射位置,武器才能有效发射,而发控只是飞控的动力保障,据从属位置。飞火推一体化后,火控有可能在特定时间成为主导,飞行员指定目标位置后,飞火推联手把飞机尽快转入最优发射位置,在最优时刻自动发射武器。注意事项:歼-20是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机型的中国第五代重型战斗机,于1997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首飞的同年正式立项,首架技术工程验证机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实现首飞。2016年11月1日,歼-20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机飞行展示。 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第五代战斗机歼-20已正式进入空军序列。2018年2月9日,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走完第五代战斗机论证评价、设计、研发、原型机测试、定型生产、最终服役全部阶段的国家。2018年11月6日,歼-20战机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进行飞行展示。
歼20最高时速是多少 歼20能飞多快
1、歼20最高时速可能要超过2.45马赫。
2、央视推出一个微视频《军人一分钟》,里面首次披露了一个数据,歼-20可在1分钟内战斗巡航52公里,这是目前官方公布的歼-20最高飞行速度,也意味着歼-20的飞行时速可达3000公里,如果用一马赫折合1225公里/时来看,歼-20的飞行速度大概是2.45马赫,要知道这一速度可完全不一般,在目前世界上四代机和五代机当中都算是顶尖的速度。
三军重要武器装备盘点
三军重要武器装备盘点?空军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空军大量换装新装备,不少部队跨代换装了先进的国产新型战机,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都显著提升。同时,老旧装备的退役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歼-7是我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属于第二代战机,大量装备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18年,歼-7的全面退役工作正式提上日程,今年歼-7部队将继续加速换装。由于在俄乌冲突中的大量使用,无人机成了过去一年话题度最高的军事装备。在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空军高调展示了多型无人机,令人大开眼界。高空无人侦察机无侦-7,适用于边境侦察、领海巡逻等任务;无侦-8,可以高超音速飞行,从2万米高空对地面进行侦察;无侦-10,遂行电子侦察任务,可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侦收和定位。攻击-2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是边境巡逻、打击恐怖主义的利器。2022年空军另一大喜讯就是运油-20正式投入练兵备战。在过去的这一年,运油-20和歼-16飞机开展了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中向社会公众进行了静态展示;之后,又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首次进行了公开飞行表演。运油-20作为中国新一代空中加油装备,多次与歼-20、歼-16、歼-10C等多型战机开展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这为人民空军迈入战略空军的门槛起到重要支撑。航母福建舰下水,海军未来发展引关注2022年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海军未来的发展引人关注。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2022年9月,福建舰展开了系泊试验和一系列装备安装调试工作。2022年,还有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加入海军序列,加上2021年入列的首舰,两年三艘的速度令人惊叹。2022年10月,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海南舰和2号舰广西舰,组成登陆输送群,赴南海某海域开展联合立体登陆、海上航行补给等多个课目的全训合格考核,正式形成战斗力。近一年内,还有3艘新的055型大型驱逐舰进入公众的视野,它们是鞍山舰、无锡舰和延安舰。随着新舰陆续入列,与之配套的舰载机也在加速发展。2022年4月,海军发布的一个短片中,一架海军版直-20从055型驱逐舰甲板起飞的画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短短10秒的画面,说明直-20完成了舰机协同的相关测试,正式作为导弹驱逐舰舰载机队的一员,开始执行任务。陆军将加快单兵信息化装备的普及2023年新年开训,全军官兵掀起练兵备战热潮。陆军某合成旅官兵,迅速奔赴战位,展开实战化军事训练。99A主战坦克开火,场面蔚为壮观。 作为我国坦克制造工业的集大成之作,99A式主战坦克实现了火力、机动性、防护性以及信息化的综合协调发展。在未来战争中,陆军空中突击旅将发挥抢占先机的重要作用。2017年朱日和的沙场阅兵中,10架武装直升机率先升空,18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精锐力量紧随其后实施机降。空中突击旅的组建标志着解放军的立体作战能力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2023年,陆军空突旅将进一步发展,做到部队战斗力建设精准对接战场,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我国陆军在2023年还会加快单兵信息化装备的普及。2022年年末,驻守在海拔4300米的新疆军区某团集体换装了新型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新配发的新型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包含新型军用头盔、夜视多功能眼镜、单兵电脑等多种装备,能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满足单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