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太牢是指

时间:2024-08-15 04:01:49 编辑:阿旭

太牢是指什么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
  其他译解
  太牢就是大牢
  《礼记王制第五》——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
  《本草纲目兽一 牛》——﹝牛﹞《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
  祭祀礼仪太牢也是饮食文化
  祭祀礼节,也是饮食文化.如下: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客赐之飧牵,与其陈数.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原文——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礼记正义卷十二王制第五》——按《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谓大牢也.是周公制礼,天子日食大牢,则诸侯日食少牢,大夫日食特牲,士日食特豚.
  《礼记正义卷四曲礼下第二》 ——案《周礼·膳夫》云,王日一举太牢.
  《周礼注疏卷四》——商案《玉藻》‘天子日食少牢,朔月太牢’.礼数不同,请闻其说.郑答云:“《礼记》,后人所集,据时而言,或以诸侯同天子,或以天子与诸侯等,礼数不同,难以据也.《王制》之法,与礼违者多,当以经为正.”
  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祭祀必用太牢
  古代,朝廷官方祭祀中,分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级别,最高等级是大祀,如:祭祀上帝(五方上帝单独祭祀称为上帝)、配帝、五帝(五帝合祀称为五帝,并有五个配帝,以及其他星宿陪祀)、日月均属大祀,其中五帝是指朝廷官方指定的“五天神”,即:东郊青帝、南郊赤帝、中郊黄帝、西郊白帝、北郊黑帝,这五帝各自的配帝,也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历代封建王朝(清朝除外),以及先秦上古时代,祭祀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祀,至少使用“一太牢”,即:至少一头牛.这些用于祭祀牺牲的牛,均有颜色限制.例如:
  《隋书卷六志 第一礼仪一》——其牲,上帝、配帝用苍犊二,五帝、日月用方色犊各一.(唐朝: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旧唐书志第四 礼仪四》——孟夏之月,龙星见,雩五方上帝于雩坛,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牲用方色犊十,笾豆已下,如郊祭之数.
  第一等级的祭祀,也就是大祀,均不得使用三牲,即“不得同时使用马、牛、羊”三牲(详见下文的“三牲非祭祀礼节,确有特例,但不是牛羊豕”),只能用牛.
  例如:
  《隋书 卷六志 第一 礼仪一》——五帝既曰天神,理无三牲之祭.而《毛诗·我将》篇,云,祀文王于明堂,有“维羊维牛”之说.(唐朝: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如上,太牢(牛)是自古以来的第一祭祀等级.


太牢指的是什么

太牢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四书五经,以及《周礼》、《仪礼》为准,既是反映先秦的商朝、周朝礼仪文化的重要典籍。也是后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典籍,其中对祭祀的记载,说明:用一头牛做牺牲(祭品)或用在饮食中,称为:太牢,或称为:太牢一,或称为:大牢、大牢一。太牢介绍牢牛,就是最好的肉牛,属于第一等肉畜,高于羊,特牛比羊低一个等级,豕、豚位列特牛之后,豕、豚一般是指“民用肉畜(民,即为:士、农、工、商四民)”道家文化三牲是麞鹿麂,道家文化中,以麞、鹿、麂为玉署三牲。《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古代,朝廷官方祭祀中,分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级别,最高等级是大祀,如:祭祀上帝(五方上帝单独祭祀称为上帝)、配帝、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