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安居乐业的意思

时间:2024-08-15 14:00:22 编辑:阿旭

安居乐业的意思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成语拼音:ān jū lè yè。成语解释:居:住所;乐:喜欢;业:职业。安定地居住着,愉快地劳动着(愉快地从事其职业)。形容人们生活安定,(工作)幸福愉快。成语出处:1、《老子·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2、《汉书·货殖列传》:“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安居乐业”。成语用法: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安居乐业造句1、改革开放,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时代变迁脚步匆匆。2、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战争期间,人们四处逃难,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4、三明市成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文明城市。5、笑表达了一个家庭的温馨;一个社会的和睦相处;一个国家的安居乐业、国泰民安。6、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多么渴望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啊。7、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徒。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中去。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饮食,漂亮华丽的衣服,安适稳定的住所,欢乐的风俗。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来。文本解读从前面的诸多章节中,可以了解到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战乱、压迫、贫瘠、饥饿、荒淫、贪婪……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老子设计出了一个“理想国”的模式:国家规模很小,就像一个安静的村落;国中的百姓很少,但是人人富足,生活安定,各种器具应有签有,但是人们都不去使用这些器具;统治者清心寡欲,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人民的身上,也不干涉人民的生活,使人民重视自己的生命。此外,国中的人不向远方迁徙,他们虽然有船和车等交通工具,但是从不乘坐,而是徒步行走在路上;天下相安无事,即使拥有实力雄厚的甲兵,也没有用武之地;使人民回到使用结绳记事的远古的自然状态中去。

安居乐业的意思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比喻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人民幸福美满。出自于《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安居乐业中每个字的释义分别为:安:安于;居:住的地方,住处;乐:快乐,喜爱,愉快;业:所从事的事业。

安居乐业的近义词
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的反义词
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安居乐业的典故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