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谷类的营养价值

时间:2024-08-15 15:07:57 编辑:阿旭

谷类主要含有什么营养?

淀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淀粉。谷类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约占70-80%,经胃肠消化后可变成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源。蛋白质。谷类的蛋白质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一般而言,谷类蛋白质的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质量分数高,赖氨酸质量分数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偏低,其蛋白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为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其蛋白质生物价值。糖。谷类碳水化合物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糊粉层深入胚乳的部分也有少量淀粉。脂肪。谷类脂肪以甘油三脂为主,还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维生素。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谷类原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很低,或几乎不含。纤维素。谷类食物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比较多,可刺激胃肠功能,防止便秘。矿物质。谷类含矿物质以磷、钙为主,此外,铜、镁、钼、锌等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较高。总量约为1.5~3%,谷类食物含铁较少,仅为1.5~3mg/100g。


五谷是哪5种 五谷分别是什么

1、农作物中的“五谷”分别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五谷的全称为“五谷杂粮”,人们一般习惯性地将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之为“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因此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2、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谷类食物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富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哪些,本文内容为大家带来的是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 (一)营养素分布特点 谷粒去壳后其结构可分为谷皮、胚乳和胚芽三个部分。 (1)谷皮: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成,含有较高矿物质和脂肪,不含淀粉。糊粉层介于谷皮与胚乳之间,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 (2)胚乳: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靠近胚乳周围部分蛋白质含量较高,越向胚乳中心,含量越低。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3)胚芽:富含脂肪、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胚芽不易粉碎 糊粉层和胚芽在加工过程中易混入糠麸中,造成营养素的丢失。 (二)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组成特点 (1)蛋白质:所特有的蛋白质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一般谷类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含量较低,是谷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通常将谷类与豆类等含赖氨酸丰富的食物混合食用,以弥补谷类食物赖氨酸的不足。 (2)脂肪:脂肪含量普遍较低,小麦胚粉中最高,稻米类最低。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从玉米和小麦胚芽中提取的胚芽油,80%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0%。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碳水化合物:谷类中含量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胚乳,主要形式为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谷类淀粉是人类最广泛、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谷类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易溶于水,黏性差,遇碘呈蓝色,易出现“老化”现象,难消化。支链淀粉黏性大,遇碘产生棕色反应,容易“糊化”,提高消化率。 (4)维生素:谷类中以B族维生素为主,主要存在于糊粉层和胚芽中,其中维生素B1和烟酸含量较多,维生素B2含量普遍较低,但玉米中的烟酸为结合型,不易被人体利用。精加工的`谷物维生素大量损失。谷类几乎不含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C。 (5)矿物质:主要是磷和钙,大麦中锌和硒含量较高。主要存在于谷皮和糊粉层中,加工容易损失。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2 淀粉 谷类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约占70-80%,经胃肠消化后可变成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源。 蛋白质 谷类蛋白质含量一般在7.5%-15%之间,主要由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一般谷类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如赖氨酸含量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含量偏低,因此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要提高谷类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食品工业上常采用氨基酸强化的方法,如以赖氨酸强化面粉,生产面条、面包等以解决赖氨酸少的问题;另外采用蛋白质互补的方法提高其营养价值,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共食,使各食物的必需氨基酸得到相互补充,如粮豆共食、多种谷类共食或粮肉共食等。谷类蛋白质含量虽不高,但在我们的食物总量中谷类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谷类是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如果每人每天食用300-500g粮谷类,就可以得到约35g-50g蛋白质,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正常成人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或以上。 碳水化合物 谷类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在70%左右,主要为淀粉,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我国人民膳食生活中50%-70%的能量来自谷类的碳水化物。其淀粉的特点是能被人体以缓慢、稳定的速率消化吸收与分解,最终产生供人体利用的葡萄糖,而且其能量的释放缓慢,不会使血糖突然升高,这无疑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它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在膳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特别是糙米比精白米含量要高得多。膳食纤维虽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但它的特殊的生理功能却备受关注,它能吸水,增加肠内容物的容量,能刺激肠道,增加肠道的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通过速度,利于清理肠道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可预防或减少肠道疾病。 脂肪 谷类脂肪含量低,如大米、小麦约为1%-2%,玉米和小米可达4%.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芽,因此在谷类加工时易损失或转入副产品中。在食品加工业中常将其副产品用来提取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油脂,如从米糠中提取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从小麦胚芽和玉米中提取胚芽油。这些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达80%,其中亚油酸约占60%,在保健食品的开发中常以这类油脂作为功能油脂以替代膳食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矿物质 谷类约含矿物质1.5%-3%,主要是钙和磷,并多以植酸盐的形式集中在谷皮和糊粉层中,消化吸收率较低。 维生素 谷类B族维生素是膳食中的主要来源。如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VPP)、泛酸(VB3)、吡哆醇(VB6)等含量较多,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胚部,可随加工而损失,加工越精细损失越大。精白米、面中的B族维生素可能只有原来的10%-30%.因此,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又不注意其它副食的补充,易引起机体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导致患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特别是孕妇或乳母若摄入VB1不足或缺乏,可能会影响到胎儿或婴幼儿健康。 纤维素 谷类食物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员较多,可刺激胃肠功能,防止便秘。 从谷类的营养价值不难看出,谷类在我们的膳食生活中是相当重要的。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条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都把谷类放在第一位置,说明谷类营养是我们膳食生活中最基本的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