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缅甸炮弹

时间:2024-08-15 19:30:26 编辑:阿旭

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果敢——地图上属于缅甸的华夏土地缅甸东北部有三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国中之国~其领导集体都是汉人。这三个汉人政权均位于缅甸东北部的禅邦~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即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那里生活着果敢,即汉族,佤族等民族~,那里在一百多年前原属于清政府果敢县~邦桑县等管辖~后来英国殖民者占领的缅甸~对缅甸实行殖民统治~并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将这些地方,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划归英属印度的缅甸殖民地~致使原先血脉相连的中国人被划分到两个国家,70年代后缅甸发生排华运动~那里的汉民族为了避免缅族的迫害~争取民族平等~改称“果敢族”。

果敢现在是在缅甸军政府控制下吗

是。果敢,全称“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管辖下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南面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南邓特区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大勐宜和贵概镇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滚弄镇,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国境线约250公里。2005年相关数据显示,果敢当地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汉人聚居区。据2016年相关信息显示,果敢自治区下设1县、2区、2镇和28个乡、社区。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其中并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国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果敢归缅甸掸邦管辖。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 “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扩展资料:果敢人的历史其实非常短,但是这个地区的关系却非常复杂。可以说,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地区,有果敢地区这么复杂的情况了。第一,地域复杂。因为处在中缅边境的交界处,因此在历史上,这里曾在两国之间辗转。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前,果敢地区一直属于中国。接着在清朝末年,由于清朝控制力减弱,果敢一度独立自治。第三次英缅战争后,木邦土司带着48个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划进了这个范围,英国委任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1890年,英军向果敢挺进,企图占有中国领土。1894 年,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但1897年,英国借口威逼中国,两国又重议此事,并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这样,又将果敢和北丹尼划入缅甸(那时候缅甸归英国管)。1948年缅甸独立后,果敢首领杨振材兄弟为了在缅甸获得更多话语权,声明果敢归缅甸所有,并写入宪法。1962年,中缅两国勘定国界,果敢这时候正式划入缅甸版图。1989年,果敢宣布脱离缅甸。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第二,人员复杂。明朝末年前,这里只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些土著生活在这里,被称为“老葫人”。清政府迁都北京后,加紧了对南明政权及各种地方势力的清扫。后来清军及吴三桂攻打云南,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余部逃到缅甸,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进缅甸讨伐朱由榔,缅王就把朱由榔交给吴三桂。其余明军及农民起义军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区躲避。同时,一些云南人也涌到这里来开荒种地,这里就变得热闹了。在英缅战争中,不少缅甸人,乃至英国人又加入到这一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员结构更为复杂。第三,政权复杂。果敢地区原本各自为政,形成许多小部落,小土司。后来,原籍南京应天府的汉人杨高学到果敢,加入“兴达户”。后来,其后人逐渐强大起来,在乾隆60年(1758年)的时候,杨家后人逐渐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并把“兴达户”改名为“果敢”。雍正八年(1730年),杨家后人杨猷才被清廷封为“诰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云南总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杨家后人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委任作为杨家后人的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应。1948年缅甸独立的时候,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其兄弟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1965年果敢进入动荡时期,杨家后人杨振业与彭家声组建反政府武装,而另一个势力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围剿杨、彭两人。1967年,另一杨家后人杨振勋回果敢加入彭家声反政府行列,但杨振业却又倒戈与政府一起,围剿彭家声及杨振勋。彭家声退入中国境内,接受缅共领导。1989年,彭家声又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由此打斗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彭家声、杨茂良、孟萨拉各霸一方。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没有和平统一与安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果敢

果敢南天门战役,果敢同胞牺牲了多少??

果敢南天门山海拔2000米,耸立在果敢东北部,历来是缅北兵家必争之地,明清两代中缅两军在此交战过,抗战时果敢人民自卫队在此与日军交过手,谁控制了南天门,谁就控制了整个果敢东北部,南天门山是俯瞰老街的最重要的阵地,是果敢同盟军对缅军的最主要威胁。2015年5月12日,缅军集中兵力对南天门山发起了陆空立体进攻,缅军动用3个师兵力,配属3个炮兵营及一个火箭炮营,12小时内对我军阵地发射10000枚炮弹,动用4架武装直升机支援地面部队。实力如此悬殊的较量,阵地上的同盟军官兵都知道结局,战斗开始前,战友之间相互道别,这个说:“兄弟,如果我牺牲了请照顾我爹妈!”那个回:“你怎么知道我就能活下去?你死了我也死。”这个说,“我死后你帮我把坟头朝北,那是老祖宗家。” 那个回:“你死了我也完了,老缅帮着埋,坟头没法朝北。”战友彼此苦笑一下,互给对方一捶,再来个深深的拥抱,互视对方眼睛点一下头,抄起武器大步走向阵地,准备最后的战斗,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当日南天门血战时至中午12点30分,缅军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势,炮火强度高于早晨几倍,密集时可达一分钟上白发!同时缅军至少还有两架武装直升机飞抵南天门阵地上空,不停盘旋和轰炸,发射大量火箭弹,同盟军部分阵地一片火海。为确保中国一侧边民的安全,中国战机立即升空。然而缅军武装直升机并未因此撤离,截止报到时间下午1点,缅军直升机已经轰炸半小时以上。据前方“紫桑”消息,缅军派出轰炸南天门山的武装直升机型号为米-24(雌鹿)。从中午12点30分(中国时间)开始,至少两架米-24以火箭弹对南天门阵地实施了攻击,后在下午1点多撤离,估计是补充弹药,将继续返回轰炸,下面对此款武装直升机作出简要介绍。米-24属于中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为己方坦克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种障碍。“雌鹿”不但具有强大的攻击火力,而且还有一定的运输能力。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另一消息:今天早晨5点钟左右开始,缅军就向南天门山、老豹寨、炮垒垭口等方向发起大规模炮袭,炮火较前几日更为密集,并先后出动二次步兵进攻,但均被击退。中午,当地时间约11点40分,有当地群众看到缅军一架战斗机被同盟军击落,地点大概在昔娥后山方向。目前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双方伤亡情况不详。战斗从清晨一直到黄昏,树木被炸焦,泥土被掀翻几层; 我军靠冲锋枪、火箭筒等轻武器与陆空立体进攻的敌人搏斗;一万发炮弹打上来,岩石全部粉碎,战壕被全部炸平,树木全部炸断;1万缅军战前均服用了兴奋剂,因而一改过去畏战表现,变得勇猛凶悍,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踩着战友的尸体再冲上来;我军每打退缅军一次进攻,不足30分钟,第二次冲锋又一次开始; 缅军虽然留下千具尸体,但毫无退让和畏惧的意思,颇有些二战日本兵精神。在12号同一天,一支同盟军敢死队向缅甸发动突击行动,炸掉缅军两个大型军火弹药库,击毙击伤缅军200人,完成行动撤离时遭缅军堵截,敢死队打完子弹后带上刺刀冲向缅军,缅军打扫战场时发现,同盟军士兵的嘴中多人咬着缅兵的鼻子或耳朵,一缅军营长因被同盟军咬下鼻子而活活痛死,经清点有43具同盟军尸体。5月14日,除主峰山顶以外,所有阵地均落入缅军手里,主峰同盟军士兵被猛烈炮火压制到反斜面。当我军士兵子弹打光后,敌军冲上阵地,同盟军士兵手持工兵铲迎上前与缅军展开肉博战,下午,双方在南天门多地展开肉搏战,与电影《血战台儿庄》上的中日士兵最后的肉搏镜头完全一样。缅军虽为职业军人, 久经沙场,同盟军虽大多为新兵蛋子,但缅军体能及肉搏格斗的功夫明显偏弱,三拳两脚就被汉军揍趴下,往往三个缅军围攻一个汉军,五分钟后只剩汉军一人还站着。由于350年来从未间断的战争,果敢男人身上较中国内地男人身上多了一种东西,那就是袁崇焕与戚继光传下来的尚武精神,明末时与清军打,又与当地土著打、再与缅族军队打、与日本军队打、与国军残部打、与缅政府军打, 350年来从未间断过硝烟战火, 果敢男人身上煅炼出了一种勇武、一种机警、一种善战。每每有中国内地商人与果敢男人晚饭后摔跤比赛,最后躺下的总是内地商人;而每每与缅军交手,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情况下,汉军阵亡比例总能远远低于缅军。虽汉军无比英勇,但由于实力及人数悬殊太大,随着后续数千缅兵蜂拥而上,汉军一个个接着倒下,南天门终告被缅军占领。黄昏时,南天门山下起瓢泼大雨,电闪雷呜。雨后,南天门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雨水将双方阵亡士兵身体冲洗干净,洗下了血渍,洗去了汗臭,双方阵亡士兵长眠于此。 5月15日,缅甸国家电视台对全国宣布, 缅甸国防军已全歼南天门山上果敢叛军,缅军胜利了!此前缅甸国内已把果敢之战渲染成了一场卫国战争,媒体称,果敢叛军所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进行的战争。电视播放了激战画面,对缅军的“勇敢冲锋”作了夸张作秀的渲染。缅军方网站发布了南天门上缅军士兵庆祝胜利的作秀意味浓厚的图片:一群缅兵集合持枪拍英雄照,头顶上飘着缅甸国旗,前方是缴获的叛军武器及10多具同盟军尸体。于是,全缅甸沸腾了,各大城市彩旗飞舞、国旗飘扬,百姓兴高采烈欢庆胜利,令人想起1937年日本百姓欢庆日军占领南京的情形,敏昂莱一时成了缅甸的民族英雄,获得了80%缅族民众的支持。南天门一战,双方兵力对比为1:50,武器对比尤如大象对山羊,以如此弱小之力与强敌相搏,在无友军支援,无炮火支援,无弹药补给的绝境中,同盟军仍坚守整整三天时间,其勇气和意志超过上甘岭战役,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南天门,这座浸透同盟军士兵鲜血的高山,是这个视尊严高于生命的民族用生命换尊严、不屈从苟生的精神象征,他们惊天地泣鬼神!震憾苍天、名扬世界!南天门留下了同盟军太多的东西,它吸引了全球华人的目光,同盟军打剩最后一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无一被俘、无一投降、无一逃跑、无一存活。南天门山上,世界又看到了北洋水师英勇撞向敌舰的致远舰,看到了宁死不屈、决不后退的邓世昌;看到平壤战役中血战到底、决不投降的佐宝贵;看到了同盟军身上那种从汉唐传承下来的视死如归的中华男儿血气。自2015年2月9日自7月19日,同盟军与缅军激战160天无一人被俘,令人肃然起敬,堪称战争奇迹,人数虽少,斗志顽强,宁可战死,绝不投降。从东山到南天门山,每战都在兵力、装备远弱于敌人的情况下取得辉煌战果,但由于实力悬殊,终未能保住阵地。此战虽败犹荣,显示了我华夏民族不屈不挠、坚强作战的勇气和毅力。深圳网友有词:“可怜果敢生灵地,万户无炊鬼叫门,自有汉家留骨气,惟拿热血换存。”这让笔者想起岳飞《满江红》上两段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南天门战役,缅军可谓是倾巢出动、血本相加、孤注一掷,此时如有佤邦、四特、克钦、掸邦、德昂、若开等民地武联合一致,协同配合断其后勤,并从背后向缅军进攻,则缅军必败无疑。但是,除克钦与德昂外,所有民地武均无动作,坐视缅军攻下南天门。这说明缅北各民地武之间的不团结性,反缅统一战线万难建立。南天门战役刚结束,缅军就大兴土木、加固工事,把重炮及重装备运上南天门,南天门一夜之间变成了缅军俯视果敢全境和威胁中国南伞地区的重炮阵地。南天门之役在战略决策上虽是一个错误,但坚守阵地牺牲的烈士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南天门之役实际上是双方实力大较量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不难看出双方各自的优劣势:缅军优势:充足的后勤补充,国土大,举国之力支持;有重武器支援,兵力多装备强;有空中支持掩护、轰炸敌军;救护条件好。缅军劣势:战术死板,士兵愚笨;军事派系林立;战力弱不经打。同盟军优势:战术灵活,士气高,士兵机灵,勇敢善战。同盟军劣势:缺乏后勤补给,只能打游击战;兵力少装备差,缺乏重武器;没有根据地,国土狭小;被动挨炸;医疗救护条件差。对比双方优劣势可得出总体结论:同盟军处于完全不对等的劣势状态。对比了双方优劣势,再分析一下各方诉求及双方被支持的力度。与果敢战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实际上有8方:同盟军方、缅甸军方、白伪政权方、中国官方、美日方、各民地武方、缅甸民间方、中国民间方。每一方诉求都不尽相同:同盟军希望回到8.8事件以前“高度自治”独立自主状态,一方面坚持抗战,一方面也希望和谈;缅甸军方希望将同盟军赶尽杀绝,完全控制果敢政务,坚持同盟军先投降后谈判,否则全部消灭;白伪政权希望将同盟军赶尽杀绝,但也不愿缅军全面控制果敢,处于无奈被动听命缅军的状态;中国官方希望缅军方和同盟军谈判和解,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停火,双方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美日方希望缅方将同盟军赶尽杀绝,自己的势力也进入果敢,从而扼死中国通往印度洋出海口;各民地武方均希望同盟军胜利, 但除克钦与德昂外大都明哲保身、隔岸观火,不真心支持同盟军;缅甸民间方希望将同盟军赶尽杀绝,由缅政府控制果敢政务,因而大力支持缅政府军,人多势重;中国民间方希望同盟军胜利, 希望将缅军赶尽杀绝,大力支持同盟军,但势力单薄,人数极少。在这8方中,缅方的支持者有白伪政权、缅甸民间方和美日方三方;中国官方情感上或偏向汉族军队,但处于外交考虑不便公开支持或反对任何一方;同盟军方的支持者只有中国民间方和民地武两方;由于大多数国民不知此事,中国民间方人少势单,支持力度极为有限; 民地武大都口头支持,行动上观望多动手少。从双方支持者力度看,同盟军也处于劣势。南天门之役是个分水岭,南天门战斗前同盟军步步向前,每战必胜;南天门之役后同盟军实际上走了下坡路。从2015年5月底开始,同盟军始终处于劣势状态,人口少地域小、无重装备无补给的劣势再再显示出来,敌军数量高于我军50倍, 地域大、装备齐、后勤补给充足,果敢85%的地区已被敌军占领。如今,同盟军战略高地没有了,不要说很难深入下缅甸作战, 就连在果敢腹地作战都不可能,只能依托在中缅边境一线作战,目前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政府军正在对峙当中。

关于战争的新闻,有哪些?

印度和巴基斯坦。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印巴冲突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冲突自1947年因克什米尔问题升级,矛盾根深蒂固;“9·11”事件以后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变化、大国争夺的影响,印巴关系再次扑朔迷离。扩展资料: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巴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