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与16国并存吗
是的,由于东晋绝大部分时间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所以会把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部中国,北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组成部分 1、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2、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1)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侵中原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2)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北朝与十六国是什么关系
北朝与十六国是什么关系
北朝和十六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特殊。北朝指南北朝时期,即南北朝分裂时期北方的朝代,而十六国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政权。虽然两者的时间段有所重合,但是它们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文化、宗教和民族特征。 北朝与十六国的背景
南北朝分裂是由于唐朝的灭亡而引起的。南北朝的漫长战争导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动荡,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政权逐渐形成。这就是十六国的背景。在这个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反叛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同时,在中原地区,北方各朝代之间也发生了多次的更迭,直到北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北方政权,这之后才开始了南北朝时期。 北朝与十六国的政治差异
北朝的政治制度是仿照汉代、魏晋时期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中央集权性。而十六国的政治制度则基本上为一个部落的聚居区,在这个区域内由部落酋长统治,没有像北朝那样的统一政权和中央集权。十六国政权的统治范围和政治实力也远远比不上北朝。 北朝与十六国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征
北朝的文化和宗教都十分的汉化,从中原地区传统文化、宗教和汉族的思想体系中吸取营养,推崇儒教和佛教。而十六国则在宗教和文化上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推崇萨满教和多神教,并且在文化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也保持了自己的特点。 结语
总的来说,北朝和十六国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出现的两个政治形态。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宗教和民族特点,虽然两者存在时期重叠,但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了解这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
北朝的都城是在哪里是谁建立的
北魏是鲜卑拓跋珪所建,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西魏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
东魏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为别都。
北齐由高洋建立,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北周由宇文觉正式建立,建都长安。
北朝不是一个政权,而是很多政权组成,与南朝相对立。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鲜卑族政权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
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
元魏道武帝拓跋珪
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386 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
北齐高洋
。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周宇文泰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北朝的建立者,都城是什么。。。。。
北朝 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包括了 北魏(道武皇帝 拓跋圭)--(公元534 元 ) (孝武皇帝 修)(建都(洛阳) 东魏(孝静皇帝 元善见(534年-550年)(建都邺城) 西魏 (西魏文帝 )元宝炬 (534年-556年) (恭帝 拓跋廓)(建都长安) 北齐 (文宣帝 高洋)(550年—577年)(顺哀帝 高恒)(建都邺) 北周 (文帝 宇文泰建立)(557年—581年)(静帝 宇文衍) 建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