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太上忘情

时间:2024-08-16 16:32:13 编辑:阿旭

太上忘情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太上忘情太上岂能忘情什么意思 太上忘情――太上老君所言的道家哲学。
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天道无情,太上忘情。两者皆是抛弃一切之情,但一者为无、一者为有,不可同语。
通俗点讲就是,太上代表着一种状态就是超脱自身,而忘记了本身存在的感情。抛弃一切,也就能超脱自己的意思。

问题二:太上忘情的出处理解 王戎: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老君。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庄子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忘情也是如此。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晋朝王戎死了儿子,他悲不自胜。他的好朋友山简去看他,说何必如此。他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段话重点不但在‘圣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情’,‘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这种人对情一片号啕,全无抑制、转化与升华的修养。结果,情就沦为恶形恶状化。王戎说‘最下不及情’,就是指这种水准的人,‘最下’是全无格调的,连情字都不足语也。‘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我总觉得,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晋朝王戎的忘情论,认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有别于‘太上忘情’、‘圣人忘情’。此正所谓: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

问题三:“太上忘情,最下不及于情”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修炼境界,到了无我无情的妙境。至于下一句我也解释不清楚

问题四:太上忘情的太上忘情 言不语:众生听令,身不动;天地俯首。以无情化大爱。昔日盘古受命开天,宁死无悔。虽对自己是无情,但对苍生则是大爱。太上忘情,自是开辟造化之情。故而《道德经?道篇?第七章》 有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问题五:太上忘情的境界 没有这种东西,后人杜撰的。


太上之忘情是什么意思

太上之忘情的意思是忘情并非无情。 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可以忘记喜怒哀乐之情,也就是没有感情的意思。”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出自清·林觉民《与妻书》。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一起;把对妻子亲人和对国家人民的爱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太上忘情还是太上无情求典故

太上忘情。释义:太上:指圣人。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典故如下:

1、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原文: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译文:虽不必如荀粲之惑溺,或蒙庄之鼓歇,但夫妻一旦永诀,则不能不心中惨怛。

2、出自清朝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忘情也。

译文: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