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温州炒房团全军覆没

时间:2024-08-17 02:57:57 编辑:阿旭

温州炒房团的炒房路线

温州炒房团的“路线图”———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则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是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炒房团也从单一的大小老板,壮大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房地产炒作的八大危害其一,抬高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其二,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其三,透支社会财富、抑制社会有效需求。其四,削弱整个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其五,扭曲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其六,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其七,不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发扬。其八,促使地方政府产生房地产依赖症。

温州炒房团操作手法

炒房操作流程

一位不愿具名的温州炒家说到:“从产权房和期房的炒作流程可看出,我们只需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就可抬高楼盘50%左右的可交易房源的价格,进而能撬动这个楼盘房价。”在新增房源有限下,只要这些标志性楼盘价格一上涨,必将带动楼市周边房价上涨,近而带动全市房价疯涨。从而达到炒房者最终暴利的目的。

从整个炒房团的特点来分析,分组作战、围剿城市核心楼盘,是炒房团的主要特点。在房地产市场,一般来说,3-5名关系紧密的炒家形成一组,一组能集聚上千万元以上现金,有自己的联动中介所。各组间主要成员联系紧密,事先已沟通炒作目标、行动时间等。对某个楼盘进行重点打击。
在目前房市来看:房源主要以产权房和期房为主。炒家对某个楼盘集中打击时,在过程中,炒家先与房东达成产权房的购房意向,炒家借口说,他是代第三方预订房子的,先给多少订金,等第三方一两个月回来后,再办理过户手续。在此后一两个月时间里,原本还放在房东手里的房子,已被炒家堂而皇之挂在中介所,售价已比原房价高出10%以上,等待下家。当炒家与下家确定购房意向时,炒家会称,因资金突然紧张,无奈卖房,但这房子尚未过户,但他保证下家与房东之间的过户安全。购房需先支付订金 (包括10%以上的抬价总额),至此炒家牟利退出,下家与房东发生交易。
在炒作期房的操作上,炒家与房东确定期房买卖时,炒家和房东一般会签订房屋买卖委托协议,并经公证部门公证。这时本应由房东找的受委托人,反过来却由炒家来找与其关系紧密的人来操作。在此之前房东和炒家事先商定,炒家先支付30%总房款,办理产权时再支付其余70%房款。据了解,期房到办理产权证一般都需要一两年时间里,期间因期房限转政策限制不得变更户名。这时炒家开始在联动的中介所挂出这一房源,价格一般比原先高出15%左右。在炒家和下家确定购房意向时,下家需向炒家支付30%的预付款,以及拉价后产生的利润空间。至此炒家脱身,在不菲劳务费的激励下,房东也会愿意和下家再次签下房屋买卖委托协议。如下家仍是炒家,操作手法类似。
经过这样一番炒作后,在办理产权证之前,期房已经被炒家多次炒作,价格空间已明显透支。炒客们随后拿走了虚高了房价的利润,转而瞄准下一个目标,留给真正购房者无穷的叹息和无奈的选择。


温州炒房团真的全军覆没了吗

不要被这样的报道蒙蔽,这样的新闻看着很过瘾是吧?那你就上当了。这篇新闻是干扰舆论的,告诉大家,房地产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以放松了。另外还暗示国家,如果继续调控,会大面积资不抵债,到时候国有银行会产生大量坏账,给调控政策施加压力。

不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文章中说的几个城市,温州,杭州等,房价是否真的如其所说降了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打了对折,实际情况是房价基本没动。

另外再看文章中的细节,案例太少,只写了两个炒房客,并且这两个人还可以继续撑下去。如果真的产生资不抵债,银行会最先知道。
温州、杭州的楼市泡沫是被炒的比较厉害的,这个大家几年前就都知道,目前什么状况呢?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端倪,文中的炒房客肯定不是资不抵债,只不过房价不
继续涨了,手中的房子不再继续增值,而借钱的利息还要继续支付,炒房客有点沉不住气了,但又不想立刻卖掉,怕刚卖掉又会价格疯长而错过赚钱机会而已。

以上说明,中央的调控政策刚刚让炒房客心慌,还没有迫使他们实际割肉,应该继续坚持调控。当然,中央如果故意放水,老百姓也没办法,到时候只能最后疯狂一把,然后大家一起死,那样中国会比日本更惨,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大部化为乌有,从此一蹶不振。


温州炒房团的全军覆没

2012年8月13日,多位温州炒房者、房产人士认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国市场的“温州炒房团”,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房地产宏观调控,以及温州发生的民间借贷危机,使得温州房价大幅下滑。据温州多位中介人士反映,温州新房价格比2010年下半年房价最高位时,大幅下降了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甚至已对折。一旦套牢,房价下跌三四成,再加上利息等财务成本,炒房者大多资不抵债。2010~2011年期间,“限购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迭出,张鸣等众多高位介入的温州炒房者开始套牢。一线城市房产调控,房产“刹车”,30%的温州炒房者已经退出市场;剩下来的一半炒房者,在房价下跌、融资成本重负下,变卖房产也已经资不抵债。最后百分之二三十的炒房者,资金链估计也只能撑到年底。实体企业状况不佳,2012年上半年六成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或停产,实业资本进入房地产动力锐减;资金运作成本高,交易及融资成本在15%左右,如果房价上涨未超过15%以上,投资就意味着保本或亏损。更关键的是,尽管信贷加大、通胀压力犹存,但“限购令”等调控政策继续执行,房价不可能出现大跌或大涨,炒房者对房地产投资前景已经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