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汇总
学习物理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你能够付出,勤奋成功之路始于脚下。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1、力(F) 1、定义:力是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 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 、 、 、 。 2、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 (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 。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2、弹力 1、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如 、 、 ) 3、产生条件:发生 。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和 ,不能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 ; D、视线要与刻度面 。 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3重力 1、定义: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表示。 2、重力的大小: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 。 ②计算公式: 其中g是 ,g= 。 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3、施力物体: 。 4、重力方向: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 ,桌面是否 。 5、作用点: (质地 的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 6、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1 压强 1.压力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从定义可知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的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4.压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这个要素则比较复杂,如果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或水平地面)上时,这时物体受到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5.压强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6.感受压强: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7.压强单位:压强的单位是N/m2,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8.压强公式:p=F/S,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9.压强物理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10.减小或增大压强 方法 : (1)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例如:推土机的推土铲刀、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例如: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这些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2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4.液体压强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为m,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5.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6.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 7.连通器应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茶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乳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船闸等。 8.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条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9.帕斯卡定律应用: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液压机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缸组成的,在液缸里充满水或油。根据帕斯卡定律,小活塞将这一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依据帕斯卡定律,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3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所以空气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2.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生活中证明大气有压强的实例:很多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中的水能用纸片托住、吸管吸饮料等。 4.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5.大气压强测量: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将玻璃倾斜,注意到,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有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也有变化。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是不变化的。 7.标准大气压:通常把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压的强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用p0表示,p0=1.013×105 Pa,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 Pa。 8.气压计及其分类: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叫做气压计,气压计通常有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管式弹簧压强计。 9.影响大气压的因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小。 10.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11.大气压的应用:(1)活塞式抽水机;(2)高压锅。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二力平衡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现象笔记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八年级下物理的后两章的预习笔记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
浮力的概念:沉浸在液体中或气体的物体受到液体中或气体上升的作用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沉浸在同种深度无关
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用公式表示就是F浮=G浮F=pVg(p为密度)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和形状无关。
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F浮和重力G的大小
当F浮=G,物体悬浮或漂浮,当F浮〉G时候,物体上浮,F浮〈G时候,物体下沉
(p为密度)p物=p液则悬浮p物〉p液时物体下沉,反之上浮
在流体中流速最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反之。
物体两侧,流体通过的路程长流速大,流体通过路程短,流速小。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粒子叫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10)-10次方米肉眼直接看不见。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中的分子都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是剧烈
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1/10)-10次方米引力等于排力
若距离小于r0,排力大于引力;
若距离大于r0,引力大于排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排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恒星的概念:能发光,发热的天体。
行星的概念:绕恒星转动的星体
卫星的概念:绕行星转动的星体
万有引力使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具有互相吸引的力
宇宙第一速度:7。9KM/S宇宙第二速度:11。2KM/S宇宙第三速度:16。7KM/S
宇宙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排列:宇宙大于银河系大于太阳系大于地球大于生物体
总结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