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叶华明

时间:2024-08-19 18:08:49 编辑:阿旭

叶挺将军夫妇不幸空难,子女后来如何?个个都成为国家栋梁

近代中国 历史 上曾发生过一次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当时是1946年,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半年多了,被监视、囚禁五年之久的叶挺将军一家终于在党中央的努力斡旋下获得自由。当时,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延安,谁料专机却在山西黑茶山出事,一子一女,包括叶将军伉俪以及机上全体人员都不幸遇难。

01

叶挺将军曾为了革命事业和自己的坚定革命信仰与敌人长期作斗争,在皖南事变中被敌人迫害,此后一家人过着被监视、被囚禁的日子。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将军始终不为所动,完美的诠释了一名革命党人的“风骨”。

叶将军生前与我党中多位优秀将帅都是至交好友,他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人,他的遭遇也让很多人无比沉痛。在他牺牲以后,留下的六个子女就成为了多位领导人共同的牵挂,成为他们共同抚养长大的孩子、革命接班人。失去父母的时候,除了叶正大已经19岁,其他的均未成年,最小的叶启光仅有4岁。但是,最终他们全都成长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02

周总理与叶将军一家关系很好,甚至还认了他们的女儿叶扬眉为干女儿。空难事件发生后,周总理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但是此时的他并没有太多的事件沉溺于个人 情感 。因为还有很多革命工作等着他去完成,叶家的子女也需要有人妥善安抚。据叶将军次子叶正明回忆,当时他正在延安读书,是第6天得知父母遇难的消息的。

包括周总理在内的很多将帅叔叔们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关怀与安慰,同学和老师们也给了写了十来封鼓励的信件。犹记得周总理鼓舞他“闻鸡起舞,要做一个叶挺将军的好儿子”。此后,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的学习与工作。建国后,他成为我军中一名优秀的高级将领。最重要的是,他活成了父亲期望的样子“做人,要有骨气”。

03

叶正大在新中国的航空建设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级的授功奖励,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的获得者之一。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航空人才,留学归来后就一直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努力奋斗,先后参与了五种型号飞机的研发组织工作,被授予中将军衔。

老四叶华明对父母和两个弟妹的去世始终难以释怀,中学毕业后就想要报考飞行专业,立志做一名飞行员。当时他住在聂荣臻元帅家中,元帅对他的决定极力反对,最终劝导他考取了航空发动机专业,后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地空导弹。归国后,他成为新中国地空导弹研制领域的专家,不负众人的期望。

结语

叶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却影响了无数青年志士顽强奋斗,受他言传身教之下的子女更是尤为优秀,全部都成了国家栋梁。这要感谢他的早年教育,还要感谢众多照顾烈士子女的将帅们,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叶挺夫妇空难牺牲后,后人结局:次子成将领,四子做飞行员遭反对

1946年的4月8日,一架从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在山西黑茶山遭遇飞机失事。飞机上的是将军叶挺和妻子李秀文、爱女扬眉、幼子阿九等。

飞机失事后,叶挺一家以及同机的王若飞、邓发、秦邦宪等全部罹难。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

此时,叶挺刚刚结束5年多痛苦的被囚禁生涯。在此之前,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并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期间,叶挺将军经受了各种酷刑,可他始终坚贞不屈。他还在狱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囚歌》,面对当时陈诚、戴笠等国民党要员的劝降,他的答案便是这首诗里的那句:

当时写下这首诗的叶挺绝想不到,自己当时在诗里写下的字句,竟会在几年后一语成谶:他真的因为空难,死在了烈火和热血中。所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经获得自由。

叶挺之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害怕他回革命根据地延安、为国、为民效力的理想再生变故。毕竟,在皖南事变中他和新四军遭遇的逆天大变,已经让他“十年怕井绳”。

叶挺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怀着悲痛提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尤荣。”而周总理则含泪疾书:“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而人民则哀叹,他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天使”!

叶挺牺牲这年,年仅50岁,此时,他遗留下的六个子女中,年龄最大的长子叶正大年19岁,次子叶正明年15岁,四子叶华明年11岁,六女叶剑眉年9岁,七子叶正光年8岁,八子叶启光则年仅4岁。

当噩耗传来时,年仅4岁的叶启光还不能完全明白“牺牲”和“死”字究竟代表什么。可命运就是这般残酷,疏忽之间,正在延安等待与父母幸福团聚的孩子,转眼就成了孤儿了。与此同时,他们还得承受失去兄弟姐妹的痛苦。

对于周总理来说,叶挺一家的遇难无疑是一次空前的打击。须知,他和他素来关系极好,与叶挺同机的叶挺女儿叶扬眉,还被周总理认作了女儿。

灾难发生前,周总理特地把叶挺的孩子接到延安并安排在自己的窑洞里居住。为了让重获自由的叶挺高兴,他还将他最喜欢的女儿叶扬眉送达了重庆。沉浸在喜悦中的周总理,甚至想象过叶挺回来后,叶挺全家在窑洞齐聚的热闹场面。转眼,一切却都成了空。

叶挺遇难后,周总理一直继续照顾着烈士的子女们。

此时,叶挺次子叶正明正在延安读中学。

叶正明一直记得,他是在4月12日才得知父亲、母亲牺牲消息的。当时他们是在朱总司令家里看到的报道,看到噩耗后,他和弟弟当场痛哭起来。

身边人看了对他们道:“不要哭 了 , 人死了是不能哭活的 , 你们只能用心读书来继承你父母的遗愿,哭是不能把前人未完成的任务完成的。”

第二天,毛主席将他们叫到窑洞对他们说:“我们的家 , 也就是你们的家 ” 。回到学校后,他们还收到了学校同学们代表个人、集体的十几封慰问信。

4月15日,叶正明为父亲写了一篇悼文,名为《给死了的父亲母亲》。在这篇悼文里,小小年纪的叶正明提到了父亲未完的解放事业。

可以说,当时的叶正明虽未成年,却已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毕竟,叶挺被囚禁期间,他也曾是陪在父亲身边最久且年纪最大的孩子。自然,他受父亲的影响也最深。

1942年12月中旬,国民党把关押在重庆的叶挺转移至湖北恩施后,在叶挺的强烈要求下,叶正明被送到了父亲恩施的“家”,与父母团聚。

再团聚时,叶正明兄妹已与父亲分别多时后来的他曾在回忆文《我的爸爸叶挺将军 》一文中 , 记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他写到:

此间,叶挺一家一直和岳母刘德宜和李秀文姐姐一家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当时张口吃饭的人就达到了15口。为了活下去,叶挺不得已带着叶正明和其他孩子在山坡上种菜,当时,他们还在家里养了不少兔子和鸡鸭。

当时的叶正明虽然只有11岁,但他也通过观察知道:他们一家都被监视了。而这些监视他们的人,便是国民党特务。

叶正明一直记得,当时他们的生活艰苦极了。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挺也始终不肯妥协半分。

在那段时日里,在便衣特务的盯梢下,叶挺整天农民打扮,他整日头戴草帽、高挽裤脚。一得空他就锄地、挖野菜、放羊。那时候的叶正明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要活得有骨气。”

那时候,每到晚上,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就会围着父亲,听他讲他过去在军中的故事,有时候,他还会为孩子们讲一些有关解放区的胜利消息。就这样,小小的叶正明便在潜移默化中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好的教育从来是言传身教。在看了父亲宁可吃不饱、穿不暖也坚决不被敌人诱惑后,叶正明也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之人的决心。

进入湖北最好中学读书的第一天,叶正明就因为宣传共产党的思想,而被人叫做小共产党,他也因此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但他从来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照旧每天坚持把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有关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很快,叶正明的行为就引发为了校方的不满,一天,他终于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收到传唤时,叶正明就断定:一定是自己宣扬共产党的行为被人举报了。

通常,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境况定会生出恐惧。可一直以父亲为榜样的叶正明却不仅不害怕,反而很自豪,他觉得此时的自己和偶像父亲无限接近了。他不害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断定,校长不敢真的把他这个孩子怎么样。

于是,当校长把揭发他的报告掷到他的面前。叶正明理直气壮地对校长道:“请问校长,你打算把我怎么样?”

校长见叶正明这般态度,当时就有些恼火。但他却依旧努力装出一副大度的姿态笑着道:“你回去想一下,如果想改过的话,写一张悔过书来给我,不然,哼……”

校长的话未说完,聪明的叶正明就明白了:“他能把自己怎么办的,无非就是开除或者留级”。而这个结果,他并不觉得是自己能承担范围以外。

叶正明当时敢在校长面前全无惧色,自然也因为他平日看惯了父亲被威胁的种种。很明显,父亲每次被威胁时坚贞不屈的形象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

后来,因为不肯写《悔过书》。期末的时候,成绩一直非常优异的叶正明,收到了校方的一张留级通知单。

对于校方的处置,叶正明不以为然。他甚至在看到留级通知单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而与此同时,他也深深觉得这张单子是他和父亲一样有骨气、有信仰的证明。

叶挺在得知事情真相后表扬了儿子的举动,他还称他是一个“有骨气,不怕恶势力的好孩子”。

可真的从来不怕恶势力吗?叶正明的答案是否定的。陪着父亲的这一路,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危险,他也曾经惧怕过,尤其,是在父亲失踪的那个晚上。

有一天傍晚,有人告诉叶挺,他们家的奶牛被人牵走了。叶挺查看后发现栓在树上的奶牛果然不见了,于是他决定立即山上去找。叶正明和兄弟姐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可因为天色已黑,叶挺坚决要求独自前往。

天完全黑下来时,叶正明也没见到父亲回来,他从母亲李秀文焦虑的神色里已经断定:父亲很可能已经出事了。

左等右等等不来叶挺后,李秀文拿起手电筒,扎了 一块头巾就急急忙忙地向后山奔去了。叶正明兄弟姐妹见状,也纷纷跟着母亲上了山。上山后,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不停地大声喊“爸爸”,可回应他们的,却只有山谷的回音。

那一次,叶正明真正感觉到了恐惧,在喊了几小时不见父亲回应后,他和兄弟姐妹们哭成了一团。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叶挺已经因为软硬不吃彻底恼怒了蒋介石,当天他就被装进一辆马车秘密投进了监狱。

父亲失踪的那天,李秀文和母亲刘德宜还有孩子们抱在一起哭得泣不成声。随后,他们一家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窘,后来他们甚至不得不在一座破庙里休息。

人都说“宁宿荒山,不睡破庙”,这话叶正明以前不信,直到真的在破庙里被土匪抢劫后,他才知道:古人的话,都是有根据的。

那次被抢,若非母亲李秀文机智地将钱包扔到了草丛里,他们全家估计早就饿死在途中了。

但恐惧并没有让叶正明变得懦弱,相反,此后的他更加懂得强大的意义,他极其发奋地学习,也非常努力地帮助打点家里家外。

苦难让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早熟了,也正因此,小小年纪时他的脸上就有了坚毅的神色。

周总理第一次见到叶正明时,就察觉出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在进一步了解他后,周总理断定:这是一个可以在各方面继承其父亲叶挺的好苗子。

也正因此,其父叶挺牺牲后,周总理曾单独和叶正明谈过,他鼓励他“努力学习,以继承父亲的伟业”。为了更好地鞭策他,周总理甚至亲笔为他题写了“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子”的题词。

在写完题词后,周总理还特地和他讲述了“闻鸡起舞”的典故。讲述完闻鸡起舞的来历和意义后,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教导叶正明说:

那天,在月下听到周总理和自己说的这番话时,刚失去父母不久的叶正明感触很大。他深觉作为叶挺儿子的他,有必要接替父亲去完成他未完成的那一番“大事业”。

此后,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留苏期间,还是回国后在七机部从事航天技术工作期间,叶正明总是“闻鸡起舞”。他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看成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兴盛出力。也只有如此,他才觉得自己不愧为烈士叶挺的儿子。

后来的叶正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生前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科技 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并成为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而叶正明的其他活下来的兄弟姐妹也无一例外地全部成才了,在建设国家大业上,他们也都倾尽了全力。其中,他的大哥叶正大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在航空 科技 领域做出了的卓越贡献,并多次立功受奖,199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

叶正明的四弟叶华明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叶华明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可因为叶家已有四人死于空难,聂荣臻将军怎么也不同意他的选择。

最终,拗不过聂帅的叶华明只得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专业,并在后来成为了地空导弹研制领域的杰出专家。

叶挺子女能成长成国家栋梁,是叶挺之精神指引的结果,也是几位老帅倾力保护、照顾的必然结果。

末尾:致敬叶挺英雄,致敬曾为照顾英烈子女的老帅们,也致敬叶正明等所有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前辈们!


叶挺将军子女如今何在?个个成就斐然,长子中将,次子更厉害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子女的大部分天赋都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当然,后天的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成长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和家人能时刻相聚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像叶挺将军这样的军旅家庭,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解放事业,无暇顾及他的妻子和子女; 而今将军的后辈们个个成就斐然,有中将、学者和商业精英,他们都是将门之后的骄傲。 从陆军学校毕业后,叶挺从学生成为国民军官,那时的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听着中山先生的事迹,幻想着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然而现实告诉他,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许多无法明言的规则和党派分歧充斥在军中。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选择。 莫斯科的进修学习对叶挺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成回国后,他卓越的指挥能力在北伐作战中屡立战功, 叶挺独立团“铁军”的称号也是这个时期打响的 。好景不长,北伐失败,之前的努力彷佛都付诸东流,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因为信仰和立场不同,叶挺与一众矢志报国人士参与组织领导了 八一南昌起义 ,这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也是我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发声。他所在的队伍冲锋在前,扫清了不止是前方的障碍,更是开辟出一条属于人民子弟们独立的道路。 轰轰烈烈的战斗落下帷幕,自从广州之行失败后,叶挺和他的同伴们陷入了被动,国内的形式和党派问题最终祸及到叶挺身上,他不得已 逃亡海外 。 这期间他可能有无数次想回国的冲动,但他和家人都被严密的监视, 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在折服、隐忍,他要在最恰当的时间做最正确的选择。 十年流亡,终于等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叶挺回来了, 带着他当年一往无前的勇气披挂上阵 。利剑出鞘,自然光芒万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族入侵。 从城市作战到敌后游击,在面对不同的境况,叶挺和其他将领们共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适应新的环境;创建根据地后, 对军队进行了各方面的整改,配合两党合作抗敌 。 叶挺在军中的影响力颇深 ,“铁军”的名头也是如雷贯耳,他积极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许多爱国人士、海外华侨、甚至是国际友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抗日募捐,筹集物资,在各阶层领域开展动员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抗日队伍。 国仇家恨抵不过利益熏心 ,皖南事变后,叶挺所在部队以十分严重的伤亡代价突出重围,却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被扣押;将军百战死,对于当时一腔热血,想着为国尽忠的叶挺来说,监禁生活更加难挨,镣铐束缚住的不仅是他的手脚,还有他的铁军意志。 监禁的日子是思想上最容易摇摆的时候,可是叶挺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威逼利诱时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在无数个日夜中, 他将自己的志向融入进《囚歌》中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活着出去,但他希望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叶挺结束了5年2个月的监禁生活,他历经考验,重新入党;但天意弄人,他和他的妻女、儿子没能从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归来, 一代传奇的军事家陨落 ,举国同悲。 叶挺将军虽然故去,但叶家的荣光还在继续;叶挺与妻子李秀文共同生养了9个子女,其中第三子当年不幸夭折,五女儿叶扬眉与幼子阿九在飞机上与叶挺夫妇一同遇难, 其余的6人长大成人后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不逊于父辈的功勋 。 叶家是军旅家庭,叶正大作为叶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崇高理想,在 飞机设计领域 有十分突出的贡献,曾被授予中将军衔;叶正明是叶家次子,他是陪伴叶挺将军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在兄长的影响下,也投身于航空事业,并在地空导弹领域开创先河,为国防事业再次助力。 叶家的骨血里相传的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可能是因为叶挺将军一家四口是飞机遇难的,所以后辈们学习的领域都与航空、飞机有关的项目。四子叶华明留学回来后,与自己的二哥一起研究地空导弹,后也成为了 专家级别的学者 。 叶将军夫妇遇难时小女儿和两个儿子还年幼,小女儿被廖承志夫妇收养, 文理兼修 ,曾被安排学习火箭总体设计,后来离开部队,投入到热爱的文学领域,做了一名主编。 叶家七子叶正光和八子叶启光没有从事军事相关的职业,他们都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尤其是叶正光先生,他给人的感觉 随和沉稳 ,像是出身书香门第,很难把他和将门之后联系在一起;叶启光先生虽然定居香港,但他的爱国情怀丝毫没有减少,在商业领域也一样为国出力。 叶家将门之后有投身国防 科技 事业的科学家,有投身商界、默默付出的良心企业家,也有执笔书劾、行文千万的女作家; 战场上的将领千万里挑一,叶家人的优秀个顶个的服气 ,所以遗传和基因都是门学问啊! 无论是叶挺将军,还是叶家后辈们,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都铸造了无法复制的辉煌成就, 将军的大义和坚持最终实现当年的抱负和理想,他的英魂会看到新时代的变迁。 生于乱世,国难当头不退缩;起于微末,铁军过境无人挡。虽然周围的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也应该牢记 历史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给家人长久的陪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叶挺将军的儿女有多少 叶挺将军儿子叶华明去世原因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广东惠阳秋长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共生了9个子女,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六女:叶剑眉,七子:叶正光,八子:叶启光,1个夭折(三子),五女叶扬眉(1936年生)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叶华明,叶挺第四子,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深圳先科集团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科委主任和党组书记。2015年1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时5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