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2012年高考英语

时间:2024-08-20 16:30:59 编辑:阿旭

2012高考湖南试卷及答案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答案:A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答案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
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答案:D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答案:D
解析:此题也为基础题,也没什么新意,首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就可以得出有3+4+1=8种这样的醇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 = b
B.混合溶液的pH = 7
C.混合溶液中,c(H+) = mol/L
D.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
答案:C
解析:此题为中档题,A答案中a=b,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B答案PH=7,因为温度不一定为常温25℃,同样也不能说明中性的。C答案也就是C(H+)=C(OH-),溶液当然显中性。D答案是溶液中的电荷守衡,无论酸、碱性一定成立,不能说明溶液就显中性。
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12345678910
C2H4C2H6C2H6OC2H4O2C3H6C3H8C3H8OC3H6O2C4H8C4H10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
答案:C
解析:此题为中档题,其实这道题更象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不需要过多的化学知识,不过学生平时估计也碰到过这种找多少项为什么的类似题。有多种做法,比如我们把它分为4循环,26=4ⅹ6+2,也就是说第24项为C7H14O2,接着后面就是第25项为C8H16,这里面要注意的是第一项是从2个碳原子开始的。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于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 < X < Y < 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答案:C
解析:此题中档题,重要的是推出W:H X:C Y:N Z:Ne或者Ar
A选项应该是X>Y,Z为稀有气体原子又有增大的趋势,B答案总和应该为1+4+5+8=18
C也就是氢与氧既可以生成水,也可以生成双氧水。D答案要注意H,C形成的烃中,如果碳原子很多的时候,形成的烃为液态或固态。总体来说这次选择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失分都不会很大。
26.(14分)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漓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1)=1:2.1,则该洋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
(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此题为中档题,前3问这里面就不说了,在计算第一问X值的时候,完全可以把x=2或者x=3代入,这样可以节损时间。第四问也是近几年多次考到的高铁酸钾,有关高铁酸钾的制备与电化学,第四小问考查化学基本功,这里面有很好的区分度,扎实的同学拿满分没问题。第一个方程式多次书写过,第二个方程式,很多同学觉得无法书写,其实首先写大体物质,高铁酸根被还原为Fe3+,然后再写出转移的电子数,根据电荷守衡,因为溶液是碱性的,所以产物只能写成8个OH-,一个Fe3+结合3个OH-生成Fe(OH)3,因为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最后一个方程式只需要综合得失电子守衡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7.(15分)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108 kJ/mol。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T(8)(填“”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______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2—3)、 (5—6)、 (l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5-6) > (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此题中挡题,拿满分较难(不过第四问中的①③的答案确实有待商榷,为什么都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从题目中能看出来吗?)体现在计算麻烦上,第二问其实出题人完全直接说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这样很多同学在计算反应热的时候更容易错。因为反应为CH4+CO2=2CO+2H2 △H=反应物的燃烧热-产物的燃烧热=247.3 KJ/mol,也就是生成2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要得到1立方米的CO,放热为(1000/22.4)×247.3/2=5.52×103 KJ.第三问要根据电负性分析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HCl3碳为+2价,COCl2中碳为+4价,即可写出方程式。第四问,①根据K计算公式即可求出,但是答案为什么只保留三位小数值得商榷,②同时计算T2时的K值很明显小于T8时的K值,说明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③题目说了是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那么后面温度就不会改变。根据K值可计算C(COCl2).④因为5-6分钟,CO浓度在改变所以平均反应速率大于其它的,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V的计算公式,2-3、12-1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⑤因为5-6分钟时浓度改变大于12-13。
28.(14分)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 mL水、8 mL l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25 mL B 50 mL C 250 mL D 509 mL
答案: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老师上课讲苯与液溴的实验时,都会讲到大部分,不知命题人出这题是为了什么?这道实验题反成了拿高分的试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l000℃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和Fe的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的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冰铜(Cu2S和FeS互相熔合而成)含Cu量为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在1200℃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的Cu2S被氧化为Cu2O。生成的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的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____(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_。
答案:
⑴Cu2FeS2+O2 Cu2S+2FeS+SO2 2FeS+3O2 2FeO+2SO2 FeSiO3
⑵2Cu2S+3O2 2Cu2O+2SO2 2Cu2O+Cu2S 6Cu+SO2↑
⑶ c Cu2++2e-= Cu
Au、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c(阳极)下方,Fe以Fe2+的形式进入电解液中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Se原子序数为_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
(4)H2Se的酸性比H2S_________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__________;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_;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pm(列式表示)。
答案:

解析:(1)因为S8为环状立体结构,所以为SP3
(6)第一问我们常碰到,后面一问要注意四个Zn2+在体内的四个小立方体的中心,不在同一平面上,过b向上面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4a 1/4a,即可求出斜边为√3/4a(a 为晶胞边长)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D可与银氪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F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5)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答案: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比平时学生接触的有机题简单些,最后一问也在意料之中,同分异构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个酯基和氯原子(邻、间、对功三种),一种是有一个醛基、羟基、氯原子,3种不同的取代基有10种同分异构体,所以一共13种,考前通过练习,相信很多老师给同学们一起总结过的还有:3个取代基有2个相同的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4个取代基两两相同的同分异构体。


2011湖南高考英语卷答案

2011年高考英语试题·湖南卷(参考答案)

1—5 CBCAB 6—10CBACA 11—15 ABBAC
16. seven days 17.Size 18.pretty
19. Reasons 20. 2 weeks

21—25CBCDC 26—30 ABACD 31—35 ABADB
36—40 ADBCC 41—45ADBBA 46—47 DC
48. an 49. two 50. next
51.why 52.One 53.but
54. I 55. to
56—60 BADBC 61—65 BAADC 66—70 DCAAC
71. informative resources
72. do school work
73. is interested in
74. specific school activities
75. enabling one
76. without an account
77. Art sites
78. Upload art pieces
79. Enjoy art projects
80. well-rounded and informed
81. She had a quarrel with her husband.
82. She failed to jog to the end ot the street.
83. No one would be disappointed or even know.
84. Running makes her feel good while jogging makes her look good.

A drop of water is only a drop of water, but when a great many drops of water join together a river will come into being. And when rivers come together they will form a sea.

As is in the same way, a tree is only a tree, many trees, however, will become a wood. And when several woods lie one by one, they will be called a forest. As is known to everyone, a forest is a home for all kinds of animals and plants.
From the above, we can understand that one person can not do many things. But when many people come together, they can form a society. In a society, people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help one another. In this way, we can make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which we can live a happy life.


【2012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试题精解】2017高考英语北京卷

  与往年相比,2012年高考英语北京卷整体难度较大,出题灵活度有所提升,变化较多,增强了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下面笔者将分题型一一进行分析。(编注:文中涉及的真题请参见本期随刊赠卷,听力音频见本期免费MP3下载文件。)
  听力理解
  2012年高考英语北京卷听力依然沿用标准英音,在篇幅上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但难度有所提升。该部分重在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和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录音内容覆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价钱、数量、目的、原因、结果等,紧扣考纲要求,对事实性具体信息的考查较全面,同时还加强了考生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如数字辨听、时间排序、比较筛选、同义转换等。
  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也是此次听力部分的考查重点。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话本身。考生需关注对话当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语,同时注意听取表示观点和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二是说话语气。考生需结合说话人的语气判断其好恶。
  在此基础上,2012年北京卷听力部分对题型和内容进行了微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难度。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数字类题目较多,强调考生笔记能力
  2012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调整了对语言技能的考查要求,对“听”的要求新增了“记录或加工所获取的信息”的能力。今年的听力部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不仅在听写填空题中出现了电话号码和人名的听写,而且各部分听力录音中包含的信息量普遍都不小。考生在解一些数字题时,光具备数字辨音能力远远不够,还必须结合录音中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速记能力。一起来看下短对话部分的第3题:
  When does the first flight arrive in Detroit?
  A. 5:18 am. B. 6:10 am. C. 8:50 am.
  【录音原文】
  —Midwest air. May I help you?
  —Yes. What is your daily flight schedule from Chicago to Detroit?
  —Let me see. Our first flight is at 5:18 am, arriving at 6:10 am, and there is one at 8 am, arriving at 8:50 am.
  —OK, thanks.
  【解析】本题录音原文中出现的三个难度较大的时间都在选项中体现了出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first flight和arrive,听取与之相关的信息。
  2. 词汇难度增加
  本次听力的词汇难度有所增加,这主要体现在第九段听力材料中。第九段材料是一段独白,说话者在开学第一天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在校安全指导说明。其中出现了California Governor School、fire blankets、Safety Sheet、emergency equipment、laboratory regulations等较为复杂的词汇。这要求同学们在备考听力时,要事先总结和储备常考话题的词汇,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不乱阵脚,应对自如。
  3. 出题形式和对话量有所改变
  今年北京卷听力部分首次在第一节短对话题目中出现了独白,而考生以往所做的听力练习中第一节的题目都是对话,因此在考试时很可能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而失分。为应对题型的改变,考生应重视题目预判这一关键解题步骤。下面看一下这道独白题: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at the weekend?
  A. Cloudy. B. Snowy. C. Sunny.
  【录音原文】
  Welcome to your 24/7 weather forecast, brought to you by your international service provider. The week will begin with snow which will end by Tuesday. Then it"s cloudy every day until the end of the week when we will have some sunshine.
  【解析】短对话只读一遍,无法复查,因而考生做有效标注和题目预判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此题中,考生可在听录音前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at the weekend,在听录音时注意捕捉和at the weekend相关的词,如the end of the week。同时,考生可将听到的天气和对应时间标注在选项中对应的地方,待确定正确选项后即可作答。
  此外,第二节的长对话题目中,对话总词数和说话次数都有较大的变化。前两个对话(即第6和第7段对话)的总词数均不到80,低于往年平均值,但后两个对话总词数飙升;在说话次数上,往年的长对话说话次数为6~9次,但今年的第8段对话中说话次数高达17次,总词数达211词,属历年来北京卷长对话题目中说话次数和词数最多的一题。这种变化造成冗长信息过多,要求考生在听录音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捕捉其中的有用信息。因此,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加大练习强度,延长练习时间。
  ·备考建议
  对于高三学生,应该采用“精听”的方法练习听力。建议同学们用历年高考英语真题的听力录音材料做听写,以此来提高听录音和记笔记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检验自己的单词拼写和对基础语法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可选取与本地高考听力语音相同或相似的听力材料进行练习,如北京考生应选用英音的听力材料。
  其他年级的学生首先应注重“泛听”。同学们平时可在晚上听着mp3中的英文材料入睡,白天则可多听英文录音或广播,让自己很自然地“沉浸”在英语中。只有熟悉了英语的节奏,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把握对话的主旨和重点。除了泛听,还应进行精听。精听的最佳材料非课文录音莫属,这样既能让你熟悉正在学习的内容,又可以“磨”耳朵。


2008年北京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英语

  2008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试卷命制依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北京教育考试院制定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在遵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想指导下。在保持连续性和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试题立意新颖,强调语言知识的运用。突出语言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体现北京特色。

  试卷对听、读、写等能力考查比例分配合理,对知识、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考查合理平衡,保证了高考试卷所需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经过对全样本份试卷进行统计,平均分74.83,难度0.50,标准差为2401(见表1),考生英语总分呈正态分布。

  试题主要特点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要求在《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内

  高考英语北京卷新涉及的语言知识,所考查的语言技能都遵循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全卷体现出“稳中出新,稳中有进”的特点。试题难、中、易题比例合理,没有偏题、怪题,其试题的设计都是针对考生具备的英语能力,符合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

  全卷对听、读、写能力考查全面,试题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清晰而连贯的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等。

  二、突出语篇作用,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选拔功能

  通过语篇考查听、读、写的能力是试题命制的原则。比如,单项填空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而非背记能力。完形填空部分加大了词汇在理解语篇基础上的考查;阅读理解首次增加了对语篇结构的考查。通过阅读锻炼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时布局谋篇的能力。

  听力部分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考生推断能力的考查。完形部分在继承以往坚持在语篇层面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即是否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从而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三、内容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

  听力测试的材料全部选自真实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的对话和独白。选材具有真实性、实用性、交际性、广泛性。试题内容即丰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购物、停车、访谈、交通信息预报等,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最后一段听力材料是关于气味的知识、既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又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完形填空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使考生从阅读中认识到:在学习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好学生更是如此,不能满足现状,要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阅读的选篇梯度清晰,体裁全面,题材丰富,视角新颖、体现较强的时代感。选材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可读性较强,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情景作文的选材“春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立意积极向上;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开放作文给考生很多展示思维活动的空间,从考生熟悉的铅笔和圆规入手,引导考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多角度开发考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四、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试卷在选材和设题上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一方面,试卷采用语言鲜活、情景真实的素材;另一方面,设题时充分考虑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