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作为妻子该如何去帮助他?
看到你的问题,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个为了爱人抑郁症来求助的,我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我是微笑型抑郁症,我能理解你老婆的感受,我能说的是我内心的感受,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你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在考虑一下治疗方法,吃药多治疗很有帮助,抑郁症有几种一定要确诊,焦虑型,恐惧型,微笑型。有的是几种一起出现。不要排斥药物治疗,它还是很有帮助的,抑郁症严重了会影响身体,下一步就是心里输倒,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你先要知道你爱人我为什么得了抑郁症,找出原因就好了,抑郁症患者心里压抑情绪不想说,所以多和她交流,她会很敏感,你不要说什么,或者少说,认真的听她说,你就把这想成,你和她又恋爱一回,回忆美好的,不说伤心的,体谅是最好的药,轻度的话还好,如果严重,哪你要多注意她情绪变化,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是很严重的,她会觉得自己是个负担,我也就能说这些了,我好羡慕你老婆,有你这样一个老公,我媳妇就说我是神经病,快离她远点!我觉得抑郁症患者都是很善良的,心里压抑为别人想的多,希望你爱人早日康复。多陪陪她,和她一起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喜剧电影电视剧,陪她读读,或者讲讲笑话逗她笑,看看幽默风趣的书最好读给她听。直到逗到她笑开心。家里的家务活能帮就帮。多带她出去走走,跑跑步,散散步。玩游戏,爬山,看日出, 。不能和她吵架……可以吃药,维生素B1,谷维素,助睡眠质量的。最好去医院检查看看听医生的嘱咐。
老婆抑郁症老公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所爱的人患有抑郁症,你可能会想知道如何提供帮助。和一个抑郁的人住在一起并看到他的日常生活,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甚至害怕。如果你自己从来没有抑郁过,你可能很难想象那是什么感觉。当爱人患上抑郁症时,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帮助他呢?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在其心理咨询公众号上发文表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到抑郁症患者。
1、好好照顾自己
你可以采取许多方式帮助抑郁症患者,但你更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你感到不知所措和精疲力竭,你将无法帮助他人。
虽然抑郁症无法像感冒或流感那样“感染”抑郁症,但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可能会使住在一起的人或同一家庭的成员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定期花一些时间从抑郁的环境中走出来,为你的心理健康电池充电。
2、承认自己的感受
抑郁症对关心他们的人的要求很高。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被误会以及无从下手,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找心理咨询师求得帮助,心理咨询师一样能对你进行开导,甚至能帮助你发泄那些从抑郁症患者身上得到的挫败感。
3、了解有关抑郁症的事实
网上有可靠的资源提供有关抑郁症的事实,包括症状和治疗。阅读有关抑郁症的感受以及有关精神疾病的书籍、视频等,这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所爱的人,并更好地帮助他们。
4、理解+谅解
抑郁症会损害一个人的社交技能,并使他们感觉不喜欢与他人在一起。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害羞、闷闷不乐和生气。当抑郁症患者在愤怒生气时,请记住这很大可能与你根本无关——你可能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抑郁发作的他。
当你所爱的人与你疏远时,尤其是当你处于恋爱关系中时。或者如果你的爱人不想发生性行为,你可能会感到被拒绝或担心他们不再爱你。请记住,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原因引起的,特别是抑郁症发病期间,这些症状更加明显。
5、了解抑郁症药物
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服用药物,你可以帮助他们的一种实用方法是让自己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副作用是什么,并了解这个药物在服用一定周期后是否对他有效。你还可以帮助他们去配药,让他们的药物治疗能井井有条,确保他们按规定服药。
6、无条件地爱他们
无条件地爱他们是以上所有事情能做好的基础。抑郁的人常常会感到深深的负罪感。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周围人的负担。有时,他们甚至觉得没有他,所爱的人会“过得更好”。对抗这些感觉的方法之一是定期向他们展示并告诉他们你有多爱他们、你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丈夫得了抑郁症观后感
观后感:影片用一份真挚动人的夫妻之爱为展开,诚然电影对何为抑郁症的描绘上有着未能深入的表象,但这其实本就不是电影希望着点,电影真正希望让所有观众看到的是一份相互陪伴与扶持的患难之爱。也就是这样的一份爱情,让人是如此动容的看到了什么才是治愈这种病魔最好的良药,什么才是最为幸福美好的爱情,而这部电影更为让人感动的更还有在于其并非是一场理想化的杜撰,它就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剧情:婚后五年,在某网络公司上班的高崎干男和毫不卖座的漫画家妻子小晴过着平静的生活。干男为人纤细,一丝不苟,习惯每天早上做便当,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当的奶酪和领带。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干男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图自杀,经问诊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了抑郁症。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小晴以离婚相要挟迫使干男辞职休养。失去了生活来源,高野夫妇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们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获得了久违的快乐。
从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看抑郁症
网络公司上班的髙野干夫和漫画家妻子小晴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小晴生性懒散,随遇而安。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干夫。干夫是一个做事认真、苛求完美的人,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干夫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面对疾病小晴不离不弃,积极鼓励丈夫辞职休养,并主动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最终两人相互扶持、勇敢带病生存、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以上是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的剧情,它于2011年上映于日本,是一部以抑郁症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其实,在心身医学科门诊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干夫和小晴的身影,疾病虽相似,但每个人面对疾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看到这部电影时非常有感触,感触会有人如此细腻、真实地去拍这个题材,会有人关注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为了不让这部电影沦为一碗心灵的鸡汤,我们也可以从疾病的角度多一些思考:
思考一:抑郁症像心灵的感冒,是谁都可能得的病?
影片中医生为了安慰干夫说“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的感冒”,为什么说是心灵的感冒呢?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更有预计说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所以,抑郁症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和感冒发病率相差无几的病症。你觉得它离你很远,其实它离你很近,当我们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时也会来一场心灵的感冒。
思考二: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典型特征:简单来说就是“三低三无三自”,“三低”是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无”:无助、无望、无用,“三自”:自责、自罪、自杀。电影也用十分细腻的情节为我们呈现了一些症状:
1.心境低落情:抑郁悲观,感觉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喜欢独处,有时候会莫名的伤感。
2.意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
3.思维迟缓,行动缓慢,认知功能损害,不能胜任工作和生活。
4.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等。
5.有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没有意义,以为死是最好的归宿,但同时又想到自己的家庭离不开自己,或自己的离开会使亲人感到伤心、难受或觉得世上还有值得留恋的东西,下不了死的的决心。
思考三:背痛、头疼也是抑郁症的表现?
影片中主人公干夫就“背痛”专门询问了医生,在心身医学科也有不少患者问过这个问题。说到抑郁症,人们往首先往想到的是情绪低落、患得患失等精神症状,其实躯体上的不适在抑郁发作时也很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疼痛与抑郁有着高达30%~50%的共病率,且二者呈互相加重的关系。例如,临床上观察到,许多抑郁病人在主诉中经常抱怨身体疼痛,部分抑郁病人不会报告悲伤情绪,反而强调其躯体症状[1] 。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尿频、尿急、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这些疼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游走的,有的疼痛较轻,有的难以忍受。比较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诊于综合医院,并且被诊断为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 。
思考四:你会怎样对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有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避免与抑郁症患者接触;有57.5%调查对象认为,抑郁症是个人软弱的表现;有41.1%的调查对象认同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不是真正的疾病[3] 。
你会怎样看待抑郁症患者呢?下面我们结合影片看看不同的态度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也许会让你思考很多。
1.抑郁症不是病:
干夫得知自己确诊抑郁症后,鼓起勇气向主管请假,主管说:“工作那么忙,大家差不多都抑郁了”并进一步给他施加了更多的工作压力。随后干夫走到天台,绝望地说“我做不到啊...”我想,这个“做不到”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超负荷的工作做不到,二是对结束生命就此一跃而下做不到。如果在你身边有人因抑郁症而有求于你,请不要敷衍他们,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2.抑郁症是软弱的表现:
哥哥专程来探望干夫,他自带优越感地述说了自己为家人所做的不懈努力,鼓励干夫要为了家人努力康复,毕竟男人是一家的顶梁柱...结果哥哥的话像大山一样压下来,干夫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其实,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讲道理带来更多的是伤害而不是帮助。我们总是道理讲的太多,倾听的太少。我们都渴望表达自己,向别人展示自己,而忘记了对面也是一个想表达、想获得关注和理解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啊!
3.你可以不努力:
妻子小晴在干夫得了抑郁症后认真学习抑郁症知识,从生活上、精神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陪伴与宽容。她以“不辞职就离婚”为由果断让干夫在家休养,告诉干夫“如果不想动就不要动,不想努力就不要努力”。她自己也一改往日的懒散,主动出去挣钱维持家用。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会大声恳求:“我的老公得了抑郁症,请给我工作”...最终,在小晴的耐心陪伴与鼓励下,干夫的抑郁症慢慢的好转,虽然有时候会复发,但他已渐渐的恢复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影片最后干夫表示坦然接受自己并没有痊愈的现状,他认为生病并不是羞耻的事,任何时候能用最真实的状态去生存都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是啊,真正能完全治愈的疾病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带病生存呢?同理,一生中真正能解决的问题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与问题同行呢?疾病、问题的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看待疾病、问题才是问题。很多时候,带病生存、与问题同行才是对生命最大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