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剧种叫什么
江苏的剧种叫做“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打对子,只有一小旦与一小丑两个角色表演,后角色有所增加,并穿插以笑活打诨,清康熙年间即有此类花鼓戏的演出,社班在吸取徽班和扬州清曲剧目后,形成比较成熟的花鼓戏,因花鼓戏以丝弦乐器伴奏,唱腔细腻,故俗称“小开口”。扬州香火戏由原农村烧香敬神、香火会演变而来,“香火”即主持香火会活动的男巫:因香火戏以大锣大鼓伴奏,唱腔高亢,故俗称“大开口”。
江苏的代表剧种
江苏地方戏种现存20余个,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小剧种主要有海门山歌剧、通剧、丹剧、海州童子戏、徐州丁丁腔、洪山戏、淮红戏、高淳阳腔目连戏。外来剧种主要有京剧、越剧、徽剧、沪剧、黄梅戏、吕剧等。新兴剧种中滑稽戏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
苏剧是什么意思
苏剧,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苏剧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1912年对白南词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形式,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尝试将对白南词发展为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苏剧,让苏剧和昆曲在一起混合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剧健康成长起来。苏剧因深受昆腔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2006年5月20日,苏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5。苏剧的音乐唱腔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因深受昆曲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同时保留苏滩通俗流畅的风韵。其伴奏以二胡为主,兼用江南丝竹。常用的传统曲调有太平调、弦索调、费家调、柴调、迷魂调、银绞丝、流水板等数十种,另外还有源自昆曲的【一江风】、【点绛唇】、【锁南枝】、【羽调排歌】等和苏州一带流传的民歌小曲如【春调】、【劈破玉】、【大九连环】、【小九连环】等,又有慢板、快板、散板等各种板式。
苏剧的解释苏剧的解释是什么
苏剧的词语解释是:苏剧sūjù。(1)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苏剧的词语解释是:苏剧sūjù。(1)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注音是:ㄙㄨㄐㄨ_。拼音是:sūjù。结构是:苏(上下结构)剧(左右结构)。苏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苏州一带。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费家调、弦索调、太平调等,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二、网络解释苏剧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省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传统曲艺形式。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演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苏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苏剧的成语樵苏后爨材剧志大_繁治剧_繁决剧创剧痛深鹿走苏台韩潮苏海恶作剧樵苏失爨累块积苏关于苏剧的词语樵苏后爨韩潮苏海累苏积块鹿走苏台穷心剧力樵苏失爨累块积苏_繁决剧创剧痛深_繁治剧关于苏剧的造句1、父亲王传淞是中国昆剧副、丑表演大师,以饰演娄阿鼠出名,母亲张凤云擅长苏剧。2、林志炫搭档苏剧“梅花奖”得主王芳。3、生如空谷幽兰的艺术家王芳将《醉归》中的花魁女演绎的优雅迷人、超凡脱俗,让人们感受到了苏剧清晰、朴素、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4、四是全面保护昆曲、评弹、苏剧、桃花坞木刻年画等特色艺术瑰宝。5、后来,苏剧、昆剧、越剧、京剧、锡剧、评弹,都成了顾笃璜研究的课题。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苏剧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