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赠从弟

时间:2024-08-22 11:19:50 编辑:阿旭

《赠从弟(其二)》刘桢翻译是什么?

翻译如下: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原文如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翻译如下: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橘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赠从弟意思

1.“赠从弟”的意思是赠与堂弟,”赠“即赠予,“从弟”就是堂弟。一共三首,诗人刘桢在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苹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激励堂弟,亦以自勉。2.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翻译: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翻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其三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翻译: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赠从弟是什么诗

赠从弟三首《赠从弟三首》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 刘桢 的 组诗 作品。 这三首诗运用 比兴 之法,分咏苹藻、松柏、凤凰三物,诗人以苹藻、松柏、凤凰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 全诗长于比兴,文字平实,言简意明,风格古朴。作品原文赠从弟三首⑴其一泛泛东流水⑵,磷磷水中石⑶。苹藻生其涯⑷,华叶纷扰溺⑸。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⑹。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⑺。其二亭亭山上松⑻,瑟瑟谷中风⑼。风声一何盛⑽,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⑾,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⑿?松柏有本性⒀。其三凤皇集南岳⒁,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⒂,奋翅凌紫氛⒃。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⒄。何时当来仪⒅?将须圣明君。注释译文编辑 播报词句注释⑴从(旧读zòng)弟:堂弟。⑵泛泛:水流貌。⑶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⑷苹(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⑸华叶:花与叶。⑹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⑺懿(yì):美好。⑻亭亭:高耸的样子。⑼瑟瑟:形容风声。⑽一何:多么。⑾惨凄:凛冽、严酷。⑿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⒀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⒁凤皇:即凤凰。⒂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⒃紫氛:高空,云霄。⒄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文选》李善注:“黄雀,喻俗士也。”⒅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赠从弟·其二魏朝·刘桢 〔魏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文章品析: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文章道理: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译文: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陈柞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