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臧克家老马

时间:2024-08-22 15:12:38 编辑:阿旭

臧克家《老 马 》

第一节写:从表面字义上看,写老马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第二节写 :对命运的折服无奈《老马》的艺术非常精致。这精致包裹在朴实的语言里,它不能不像农民一样朴实。第一二句完全用了农民口语,朴实得不像某些人心目中的诗句。前一句看似农间家常话,在诗人则很不家常,“装个够”不仅写出老马背上负荷已到了极限,而且先设下伏笔,与后一句照应便更见表现效果。一方无休止地增加压迫,一方无可奈何地忍受,蒙太奇式组接,除非铁石心肠谁不动容。三四两句作深入一层渲染,“肉里扣”把负重的痛苦格外形象化,形象得生理性地不堪面对。分上下阕的中国旧体词,有上实下虚的传统手法。这四句犹如旧词的上阕,写尽老马所受实实在在的肉体折磨,已经无以复加。那么下四句可谓转入虚写,旨在显示老马的精神痛苦。第五句陈述老马承受苦难的同时还得经受毙命的威胁,第六句描绘弱者无力反抗、不思反抗的屈辱心态。第七句写的仍是精神,因为鞭子并没有落到马的身上,无意着眼鞭痕。这鞭影造成的痛苦比它落到身上更为难受,是一种精神惶恐,时时持续,不是一鞭子下来了事的。第八句中“望望前面”,老马似乎希望命运有点转机,可是现实不容它希望,前景渺茫,苦海无边。希望幻灭的苦难实有甚于肉体的苦难。 不好,瘦马,体现不出,诗的韵味


臧克家的《老马》

作于1932年的《老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有的人》作于1949年11月,它以富于哲理的诗句,对鲁迅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这首诗塑造了老马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可知:一、诗人是以马喻人,;二、从内容看“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不是“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