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现在是什么大学
北洋大学现在是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
扩展资料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
北洋大学校史
北洋大学校史具体如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西学学堂” 成立,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 “东方康奈尔” ,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愉悦学生身心,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秦淮外校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时,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自主管理表现出的水平与能力“就是不一样”已成为社会各界对我校学生评价的赞美流行之语。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的历任校长
盛宣怀(1895年10月——1896年10月)丁家立(Tenney, Charles Daniel)李岷琛(1896年10月——1903年)唐绍仪(1903年——1904年)梁敦彦(1904年——1907年)梁如浩(1907年——1908年)蔡绍基(1908年——1910年)钱明训(1910年——1911年)徐德源(1912年1月——1913年3月)蔡儒楷(1913年3月——1914年3月)赵天麟(1914年3月——1920年1月)冯熙运(1920年1月——1924年8月)刘仙洲(1924年9月——1928年7月)茅以升(1928年7月——1930年6月)蔡远泽(1930年7月——1932年)李书田(1932年——1939年2月)赖琏(1939年2月——1943年10月)潘承孝(1943年10月——1946年5月)陈荩民(1942年12月——1946年5月)李书田(1944年——1946年5月)茅以升(1946年5月——1948年8月)张含英(1948年8月——1949年4月)刘锡瑛(1949年4月——1952年)
北洋大学创始人
盛宣怀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 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父亲盛康任湖北粮道。17岁的盛宣怀随祖父母居留湖北达五六年之久。盛康注重经世致用,经常勉励儿子致力于“有用之学”。1863年,盛宣怀回原籍考试中了秀才。在3次参加科考未得中举人之后,盛宣怀对科举失去兴趣。1870年,盛宣怀入幕李鸿章。盛宣怀凭着办事一贯的事必躬亲、实事求是、力求实效和精明练达的作风,很快得到李鸿章的赏识,一年多之后官衔就升至知府、道员。李鸿章对盛宣怀有过评价:“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作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盛宣怀是晚清企业界的领袖,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工业之父”、“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
盛宣怀把教育视为兴国之本。从19世纪70年代涉足洋务起,他逐渐掌控轮船、电报、铁路、银行、纺织等大批洋务企业。在办理洋务事业中,盛宣怀深感“每逢办理交涉,备尝艰苦”,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盛宣怀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起源地,兴建起许多学堂。维新运动之后,天津兴办的新学,已经在各通商口岸中位居第一。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新学中寻求科学救国、事业救国的方法,开始兴办西式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
1892年,盛宣怀出任天津海关道,与当时在天津主持中西书院的美国教育家、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丁家立常研讨办学之事,并着手筹办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春,盛宣怀将经过详细研究讨论制定的实施计划向李鸿章禀请具奏。9月19日,盛宣怀拟定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递交给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将盛宣怀的方案改为《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上奏朝廷。
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批准了盛宣怀的奏章,下令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今海河中学一带)。10月2日,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大学建校纪念日,盛宣怀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校长。
北洋大学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在当时,北洋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北洋大学堂从一开始就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堂分别设头等班(相当于大学)、二等班(相当于大学预科),学生除学习语言文字外,主要学习理工知识。头等班又分为律例、矿务、制造3个专科,以培养专门人才。1897年,北洋铁路学堂并入北洋大学堂后,又增加了铁路科。北洋大学堂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理工科大学。同时,北洋大学堂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设置法科的新式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的法学教育。
盛宣怀推崇“以致用为本”的西学,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下敢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藩篱,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革传统教学内容,加重西学课程比例。第二,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制度。第三,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盛宣怀参照西方,在学校中设置了督办、总理、监院、总教习、提调等人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并增设文秘、会计、图书管理员、校医等。这些教职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已具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的雏形。
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给学堂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要求学员一定要钻研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盛宣怀对外语学习的看法非常难得,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
1899年,北洋大学堂第一届学员毕业了。翌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法律专业的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1905年,王宠惠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
选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北洋大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01年,盛宣怀通过南洋公学选送北洋大学堂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这是中国首批出国留学生,是中国高等学校留学教育之始。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作为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受到天津大学师生的纪念。在200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盛宣怀蜡像在天津大学落成。
中国第一所大学是什么?建立于多少年?
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年)。武汉大学前身(1893)和浙江大学的前身(1897)是中国传统的书院,并不能列入大学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则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学了.扩展资料:诞生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被引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发生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学——圣保禄公学。1594年,其升格为大学,并以圣保禄学院(俗称“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册成立。这不仅是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教会大学,而且是整个远东地区创办最早的西式大学之一。过去一段时间,有不少学者认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圣约翰书院1891设立正馆(即大学部),首批招收学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开设了三年制的大学课程。1895年,正馆首批3名学生毕业。1896年,圣约翰书院经改组、扩建,成立由文理、医学和神学三科组成的大学部。1905年,该校将正馆学制统一改为四年,年底,按照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条例成功注册,“得授予美国大学毕业同等之学位”,其中文名称也在不久后正式改为“圣约翰大学堂”。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建校初期,曾经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过多个“第一”:第一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一场运动会,第一个校友会,第一个研究生院,第一份学校发行以及学生自办的英文刊物,第一次引入考试名誉制、选科制等西方教学制度,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学体育馆
哪所大学是近代由中国人在大陆最早创建的?
北洋大学。北洋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代最早的大学,为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创于中日甲午海战后。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西学学堂” 成立,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头等学堂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北洋大学的创办意义:北洋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先河,堪称后起各大学之典范,为国育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资送留学生,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在北洋大学堂创办的当年,其“大学堂”的名称、性质与地位便已得到确认。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政府当局乃至全社会称为“大学堂”的高等学府。即使是在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其他官办大学堂陆续成立之后,北洋大学堂在一些政府公文中也依然被径直简称为“大学堂”。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洋大学
天津的大学排名
天津的大学排名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师资力量截止2021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500人。包括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3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1人、团队6个,天津市创新人才团队5个。此外,学校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500余人。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的大学排名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榜中,天津市的所有大学排名如下:1、南开大学2、天津大学3、天津科技大学4、天津工业大学5、中国民航大学6、天津理工大学7、天津农学院8、天津医科大学9、天津中医药大学10、天津师范大学1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天津外国语大学13、天津商业大学14、天津财经大学15、天津体育学院16、天津音乐学院17、天津美术学院18、天津城建大学19、天津天狮学院20、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1、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22、天津传媒学院23、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24、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5、南开大学滨海学院26、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7、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28、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29、天津仁爱学院30、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31、天津市职业大学32、天津滨海职业学院33、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4、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35、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6、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7、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38、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39、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40、天津商务职业学院41、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4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3、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44、天津艺术职业学院45、天津交通职业学院46、天津工业职业学院47、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48、天津城市职业学院49、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50、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5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52、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3、天津海运职业学院54、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55、天津体育职业学院56、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