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阿克巴

时间:2024-08-23 09:27:35 编辑:阿旭

阿巴克在印度宗教发展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阿克巴不仅在解决各教派矛盾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在印度宗教发展的历史上贡献了智慧。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肖像,这人就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献出自己的财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和了当时的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莫卧尔帝国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巩固。阿克巴做为国王,一方面他尊重印度教,但另一方面对印度教的陈规陋习则加以禁止,反对寡妇自焚殉身、杀婴、童婚、近亲结婚以及不许寡妇再嫁等,这些人性化的规定,不仅说明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文明的挑战。阿克巴当政时期,既善于理财和用人,又尊重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这样,印度国内的矛盾缓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阿克巴改革产生的背景

  16世纪早期,蒙古贵族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尔帝国。16世纪后半期,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时,又经历长期战争,统一了印度北部,扩大了帝国的版图,国势逐渐加强。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恢复经济发展,阿克巴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阿克巴在执政的初期,就已经亲自制定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措施。如1562年废除了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1563年废除了香客税(对圣朝的印度教徒征收的税),1564年废除了“杰齐亚税”(对非穆斯林征收的异教人头税)。

  到1574年,阿克巴基本完成在北印度扩展疆域的进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军事体系,推行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宗教几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中,在经济税收方面的改革措施如下:

  变封建领地为缴税区。巴布尔时期有2/3的耕地被作为封建领地分给他的将领。他们就地征收田赋,将其中一部分缴纳给莫卧儿王朝,国王不干预他们对领地的管理。这易于形成封建主的分裂割据。阿克巴的改革方法是将整个帝国分为182个缴税区,每区每年缴纳田赋约1克罗尔(Kahraf,即1000万)达莫(dam),约合25万卢比,有国王委派税吏阿米勒(Amil)征收,并负责鼓励辖区的农耕工作。

  田赋改革。1582年,阿克巴任用能干的印度教大臣托达尔•马尔为税务大臣(Diwan-i-Ashraf),推行“标准课税制”。

  首先,普查耕地,用竹制的丈量工具“贾里卜”代替原来使用的因季节改变伸缩性较大的麻绳量具,比较精确地丈量耕地。

  其次,根据“连续耕种或休耕”情况,把土地分成四类:1、波拉季,能年年耕种的土地;2、帕劳蒂,只需短期休耕的土地;3、查查尔,休耕三至四年的土地;4、班贾尔,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未耕的土地。前三类土地再分成三等,按三者的平均产量估产,十年一变。

  再次,固定税率,只对实际耕种的土地征税,税率一般为实际产量的1/3,按最近十年的平均价格折成货币缴纳,农民也可缴纳实物。

  另外,“标准课税制”取消了包税制,由税务官征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阿克巴将全国分为15个“苏巴”(省),分设苏巴达尔(省督)管理,又以迪万(税务长官)牵制苏巴达尔,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很少见的。

  托达尔•马尔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莫卧儿王朝初期税制混乱局面,保证了国库的财政收入。由于田赋税额相对稳定,生产者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阿克巴的改革巩固了帝国的统一,促进了印度境内几种文化的融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并为17世纪中期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书外人语:蒙古国王阿克巴,改革税制作用大。实际标准课税制,巩固政权融文化!